「真念佛」是說,你所知道的真實如來的境界,那是沒有色法的,這樣才能說你的念佛是「真念佛」。因為你念的是真實如來,而真實如來的境界中沒有一切色法,所以 世尊開示說:「是無性空,能斷色相。」一切色相全部斷除,這才是真實如來的境界。你所念的真實如來是這樣的境界,那你這時念佛就把色相給斷了;不但「能斷色相」而且「能斷取相」,所以證悟之後真實的念佛就不念佛了,為什麼不念佛?因為佛無可念,那你能念什麼佛呢?這樣才是《佛藏經》講的「真念佛」。所以證悟之後秉持著悟前所發的願:「我要努力去復興佛教。」結果忙到沒時間可以念佛,請問你這個境界,人家是不是就可以指責你說「你都沒有在念佛」?不行!因為這是「真念佛」啊!所以悟後依如來藏而為眾生忙到沒時間念佛時,那是「真念佛」;因為你不斷地要為眾生去努力,希望眾生都可以有因緣實證真實如來,而真實如來的境界不念佛,這樣的不念佛就是「真念佛」。
但是還沒有悟的人不可以依樣畫葫蘆,未悟之前如果依樣畫葫蘆,那不能叫作「真念佛」,因為連佛的本際都不知道,努力為眾生去作事的結果就是培集福德而不能稱為真實念佛。所以悟後不取一切相,就只是不斷努力去為正法的久住而付出你的精神體力時間,這樣真的可以讓你斷除各種取的法相。雖然看來你在六塵中不斷有取,其實都是為眾生而作,不是為自己而取;所以取的習氣就一分一分開始斷除,這就叫作「能斷取相」。因此你依於真實如來的智慧在為眾生作事時,人家告訴你說:「欸!你現在憶佛的念還在不在?」你回說:「你認為在不在?」反問他,當他說:「我認為你憶佛的念不在了!」你說:「答對了!」然後他就說:「那你就是沒有念佛。」你就說:「答錯了!」因為你依於真實如來,所以這時沒有取相可言;悟後依於真實如來時,沒有所謂的憶佛或無憶佛可說,也沒有所謂念佛或不念佛可說,這樣才是「真念佛」。
這時種種取的法相開始消失了,當種種取的法相開始消失時卻無妨繼續取一切諸法;取一切諸法時都不是為自己而取,都只是為了在六塵中去幫助眾生令正法久住,可以廣利人天,所以這時一切取其實都不是取了。這時一心一意為眾生、為正法去作事時,你心中還會想著 釋迦如來或者 阿彌陀如來嗎?不會。你心中也不會想著說:「我正在為眾生努力作事,辛苦勞累時我是無相的。」你不會去想無相這一件事,所以這時你的心中乃至無相這個法也不存在;連無相的法都不存在了,何況還會有念佛這個念呢?所以當你努力在為正法的久住、為眾生的法身慧命去作事時忙到一塌糊塗,把無相也忘了,把真如也忘了,把如來藏也忘了,什麼都忘了,全心在作事,這時就是 世尊說的「是人爾時不得無相,何況於念?」這時都沒有在念佛了,這樣是不是真實念佛?是!正是真實念佛,表示你轉依完全成功了。諸地菩薩就這樣生活,從來不掛念自己的道業等,這才是真實念佛,表示轉依完全成功。如果指責說:「轉依完全成功的人由於沒有在口中唸佛號所以不是真實念佛,在那邊唱著佛號的人叫作真實念佛。」沒這個道理吧?今天講到這裡。
今天要從十二頁的倒數第三行中間「是人爾時都無所有,寂滅無性」,要從這裡開始講起。終於弄清楚了,但還是得先把前言說分明,前面說的是這位比丘教別的比丘怎麼修行,然後說:「這個無性空,能斷色相,能斷取相;這個人這樣修時連無相都不可能存在,何況還能有念?」今天接著說,這個人念佛時什麼都不存在了,所以「寂滅無性」。然而這裡說的什麼都不存在,是不是全部都空無呢?是否全部都空?讀經或學佛的人,常常在這個地方產生誤會;看到經文中說「都無所有」,就以為在現象界中也全部都空掉了。但這裡講的「都無所有」,並非全部空掉,而是說這是他意識作意的境界。
換句話說,當他知道諸佛的實際就是第八識「無名相法」、「無分別法」時,從他所見的諸佛實際─「無分別法」第八識─的境界中來看時,在「無分別法」的境界中其實沒有任何一法存在;沒有任何一法存在,指的是這位比丘證得如來藏之後所見的如來藏中的境界。但是這位比丘的五陰十八界依舊是存在的,仍然是萬法具足,依舊是萬象森羅;但是萬象森羅不斷地崢嶸時,他卻看到 諸佛如來的本際無垢識中的境界,是沒有任何一法存在的,這才叫作「都無所有」。所以這個「都無所有」並不是一切法空的意思。不能像一些誤會的大師們錯誤的以為要把一切諸法滅掉;莫說他們無法滅掉,縱使能夠滅掉了,他們也還是不懂這「都無所有」的正義,因為「都無所有」是指如來藏所住的境界。他們縱使能把自己的五陰十八界全部滅掉,而不知道如來藏的境界是什麼,那他們依舊不懂這一句「都無所有」的真義。
這道理中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是,當我們證悟如來藏以後,現前觀察諸佛如來的本際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無垢識,而這個如來藏的境界中沒有一法可得;無一法可得是因為祂不了知六塵諸法,也就沒有一法可得;也正因為祂不了知任何一法──對六塵境界不作了知,因此祂的境界也是「寂滅無性」。為什麼如來藏不了知六塵中的一切諸法呢?因為如來藏對於六塵是不加以了知的,就好像鏡子對影像不加以了知,影像繼續映現給你,但是要了知影像的是你而不是鏡子。所以每一個有情的如來藏就像是一面明鏡,把六塵影像配合著外境而映現出來給有情去了知,想要或需要了知的是有情五陰而不是明鏡如來藏。
那麼為何說祂是「寂滅無性」?因為這時菩薩的所見就是如來藏的境界,而如來藏對六塵不了知,所以祂不知道任何境界,不知道任何諸法;可是在背後卻了知五陰的一切而持續支援五陰,但祂不了知六塵中的任何一法。所以當你從如來藏的境界來看時──當你設身處地站在如來藏的境界來看,其實如來藏的境界中沒有任何一法,因為連一塵都不可得;如來藏的境界中既然不了知六塵就不可能有任何一法存在,沒有任何一法時就是寂滅的境界。三十幾年前有一本書很有名,叫作《寂靜的春天》,你們年輕的人大概不曉得這一本書;《寂靜的春天》書中說,如果DDT─殺蟲劑─不趕快禁用,再過十年、二十年後所有生物都死絕了,只剩下植物,當春天即使來了也是很寂靜的,因為沒有有情的聲音,蟲鳴鳥叫都不見了,書名取為《寂靜的春天》。當年是因為那一本書的強調,所以各國才禁止DDT的使用。
話說回來,《寂靜的春天》有寂靜嗎?還是有風、水等聲音,怎麼會寂靜?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的。可是如來藏的境界中非常的寂靜,不但沒有春夏秋冬可說,因為春夏秋冬已經是六塵中的境界了,而如來藏的境界中沒有六塵,沒有六塵就表示祂沒有三界性;有六塵時,不管這六塵是多是少,就一定是三界性。但是如來藏的境界中沒有六塵,沒有六塵時一定是寂滅的。最寂滅的境界就是沒有六塵的境界,有沒有誰可以了知沒有六塵的境界?到底有沒有?真的沒有人能了知啊!因為沒有六塵的境界就表示沒有六識,還有誰能了知?那意根,雖然祂對於法塵只了知有沒有大變動而已,其他細微處全都不知道,但從第一義來說,依舊是不寂靜的;如果連一點點法塵都沒有了,那就絕對的寂滅。
所以沒有六塵的境界是如來藏獨有的境界,而如來藏這樣的境界就是寂滅的境界;因為祂離見聞覺知,所以祂沒有三界性。只要有一絲一毫的法塵,就有三界性了;譬如非非想定中的法塵存在,就一定會有細意識存在,那就不是真正的寂滅,也不是真正的「無性」;因為那依舊是三界性,叫作無色界性。如來藏的境界既然沒有六塵,一絲一毫都不存在,當然絕對寂滅而且沒有三界性,所以叫作「寂滅無性」。而這個「寂滅無性」中不能說是空無,不能說祂是斷滅,依舊有第八識自心如來繼續存在,只是沒有六塵等其他境界,沒有意根、沒有五色根也沒有六塵,絕對的寂滅,因此說祂沒有三界性──「無性」。這種境界不是妄想的人所企圖要把覺知心修成的境界,因為這是與覺知心並行而同時存在的境界,是本然就已經是如此。
而這個境界其實就是無餘涅槃的境界。所以對阿羅漢來說,無餘涅槃是修得的;但是對菩薩來說,菩薩說那叫作「顯得」,而說是非修非不修;因為不管你是凡夫或是阿羅漢,無餘涅槃的境界本來就存在著,能不能取證無餘涅槃,只是你能不能斷除我執與我所執的緣故而有所不同,但是從菩薩來看,阿羅漢把我見、我執、我所執滅除了以後,捨報入了無餘涅槃,那個無餘涅槃依舊是他自己的如來藏的境界,而如來藏在無餘涅槃中獨存,沒有六根、沒有六塵、沒有六識。但是菩薩看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後的境界,是凡夫眾生身上就已經存在的,但阿羅漢認為這是修來的,菩薩卻認為這本來就是存在的,所以菩薩證知這個涅槃以後,就把祂叫作「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既然這個境界就是「真念佛」的人─實相念佛的菩薩們念佛時─所住的作意,顯然這境界中沒有任何一法可得,因此 佛說「是人爾時都無所有」。而這個境界中既然十八界的任何一界都不存在了,當然寂滅而沒有三界的法性可說,因此就說這叫作「寂滅無性」。
世尊又開示說:「不集諸相,滅一切法,是則名為修習念佛。」也就是說,其實這個比丘證悟了以後如此念佛,他知道任何一法都是法,只要是法當然都有法相;不管它是清淨無為的法相,抑或是染污有為的法相,全部都不離於相;這樣實證以後來看諸佛如來的本際也是都無所有,都是「寂滅無性」的境界,菩薩們轉依這樣的境界而住,當然他就「不集諸相」了,所以得要滅除一切法。那麼當他滅除一切法「不集諸相」時,是否就每天無所事事,只坐在蒲團上閉眼塞耳什麼都不理會了?是不是如此?真的不是如此,因為這是五陰的打坐境界,不是實相。很多人都讀過經中講的「法不可見聞覺知」,或是「法離見聞覺知」,有時又說「法是無覺無觀的」,所以每天就吃飽了沒事打坐,眼睛閉起來、耳朵塞起來,不聞聲、不見色,說這樣叫作離見聞覺知;如果有人想要把覺知心修成這樣的境界,全都是盲修瞎練,我說「是人不解如來正義」。
因為大乘佛菩提道實證的人,都知道實相法界與現象法界是同時同處,是並行不悖的,因此有智慧的人就知道:「我這個有為性的、有見聞覺知的,時而染污、時而清淨的七轉識,應該要好好修行,去取證本來就同時存在的實相法界;證得實相法界以後就看見實相法界是離見聞覺知的,然後轉依實相法界如來藏這個離見聞覺知的『寂滅無性』境界來安住。」後來遇到阿羅漢時就跟他們說:「我們現前正在言論紛爭之時,已經是『寂滅無性』的,不需要等入涅槃以後才寂滅。」有沒有人認為菩薩這樣講有問題?啊?你們都搖頭,因為你們對正法的知見或者見地已經建立了!
可是我如果去外面這樣講,很多人一定會有疑惑。但其實不必疑惑,因為禪宗也是這麼說的。學人問:「要如何取證寂滅的境界?」禪師回說:「向市集裡去。」市集中買賣吆喝人聲鼎沸,吵鬧得很,禪師竟然說:「想證寂滅境界得要到市集裡去找。」怪不怪呢?不怪?諸位都搖頭說不怪,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寂滅的境界,就得去市集中最容易找到。不要以為禪師是在講反話,也不要以為禪師就是要讓你沒辦法思惟,讓你的念流就停頓。都不是這回事。有人問:「天氣這麼熱,到哪裡避暑去?」禪師說:「火爐裡避暑去。」「天氣這麼寒,哪裡避寒去?」禪師說:「雪地裡立去。」叫他去雪地裡站。緣何如此呢?當然你也可以說禪師意在言外,但我說,這樣講可就是廢話了。禪師當然每一句都意在言外,可是他到底意在何處?你要直接去體會。聰明人當下會了,笨的人就到火爐前面去烤火,每天都去烤,不論怎麼熱都一樣,烤久了,有一天舉步前突然就懂了:「唉呀!原來如此,怪不得叫我烤火去避暑。」這一下就會啦。於是人家問避寒,他也會答:「雪地裡立去。」他就現學現賣了,因為他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
所以菩薩這麼說:「大阿羅漢!您與我論法之時就已經是『寂滅無性』的了。」阿羅漢聽不懂,也不能質疑他,因為菩薩據理依教而如此說,無點滴之過。換句話說,菩薩們在喧鬧之中就已經看見這個「寂滅無性」的境界了,依於這個「寂滅無性」境界而住時,就不需要逃離喧鬧,反而投入喧鬧之中去為眾生作事,為正法的久住去作事,都不計較自己的利害關係,都不著墨於自己的道業有沒有成長,因為他現見當下就是「寂滅無性」。
既然如此,心心念念就是為正法久住、為眾生去作事,雖然表面上看來他修集著一切諸相,投入一切諸相中,可是他心中「不集諸相」,因為他的作意中是「滅一切法」的;然後為眾生在一切法中不斷地生住異滅打滾,就這樣一世又一世滾下去,一直滾到成佛。菩薩們真的在六塵境界中不斷打滾,可是當他們在六塵境界中打滾時,心境是滅一切法的,心境是不集諸相的,因為他們轉依於都無所有的「寂滅無性」境界。
能這樣去作時,是不是已經具足成就「真念佛」的法門了?還沒有!因為 世尊說:「是則名為修習念佛。」那具足圓滿念佛的境界是什麼境界?是成佛的境界。這樣看來念佛的法門好不好修呢?真的很難啊!所以不要像那一些狂妄之人動不動就說:「念佛?那是老公公、老婆婆的事情,我是何等根器?我是學禪的人,你叫我去念佛?」其實他根本不懂「念佛」,因為 世尊說像這樣能夠住於實相境界來念佛、來為正法作事的人,都還只是「修習念佛」而已;是還在修行學習念佛,表示這個「念佛」法門他還不究竟。那諸位想想看,我如果十五年前就講這一段經文,能講給誰聽呢?十六、七年前我跟一位專教念佛的大法師說,可以從持名唸佛然後無相念佛、體究念佛,到達實相念佛,他才一聽就扣我帽子了。那還是專教念佛法門的大法師,如果我講給一般人聽,不知聽者作何感想?不罵我是精神病也會罵我是狂傲之徒;但現在沒關係,都可以講了,因為我連難可思議、難可信受的《法華經》真義都講了,這怎麼不能講呢?
所以修習和熏習「念佛」法門,是從持名唸佛開始,來到熏習般若波羅蜜,再來到證悟實相法界,現觀如來藏心就是諸佛的實際,這時繼續「念佛」已經是實相念佛了,結果 世尊說這個只是「名為修習念佛」,還不究竟。老實說,這真是實話;因為剛明心的人「念佛」不同於一般人,但是明心後二、三年的人「念佛」又不同於剛明心的人,眼見佛性的人「念佛」又不同於明心多年後的人,入地以後「念佛」又不同於地前,乃至十地、等覺、妙覺「念佛」也是不同於八地、九地菩薩,所以具足圓滿「念佛」法門的人只有諸佛。諸佛已經瞭解佛地的全部了,這時來「念佛」才是具足圓滿念佛內涵。
這樣看來「念佛」還真難,如果有機會,雕一尊阿難尊者的塑像,送給那一些持名唸佛的道場,他們也許好奇說:「欸!你為什麼送我尊者的雕像?」你就說:「你們念佛幾十年了,現在懂不懂念佛?」他們可能很不服氣:「我念佛幾十年了,還說我不懂念佛?」那你就輕聲細語恭敬地請問他:「請問大師您懂不懂實相念佛?」這時他就愣住了。你也別多話,只告訴他說:「所以我送阿難尊者給您。」他如果還弄不懂,你就合掌說:「難啦!」轉頭就走,以後他每天見了那一尊阿難尊者的雕像就會想:「念佛難!」他就會想到了。也許哪一天激發起他的雄心壯志說:「我無論如何要弄清楚念佛法門,到底這實相念佛是什麼境界?」那個道場的人就有機會漸次提升上來,這就是那個道場信眾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