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不會游泳的魚》
慢何妨、用心學──精彩教育工作者的實踐哲思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洪福財
我和偉馨結緣近廿載,那時偉馨返回省立台北師院(現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進修;無論是求學與辦學的偉馨,對追求學問與解決問題的熱情,直到當下我讀著當前躍然紙上的豪氣文字,絲毫未變。
廿多年前,偉馨在桃園縣擔任諾瓦幼稚園園長,對於幼教人而言,諾瓦是個獨特且引人注目的幼兒園,一則以藝術創作的辦園理念在當時仍屬罕見,二則在網路科技尚未發達的昔日,諾瓦的辦學績效靠著口碑相傳讓全國各地的幼教人接續親臨「朝聖」,在當時的幼教界更屬少見。數年後,獲悉諾瓦將改移他址改成立小學,我不但不覺意外,更是期待著偉馨將要「變」出哪些把戲,讓我們這些教育人好拭目以待。
諾瓦小學,已經不消我多做介紹,不僅培養的孩子人數漸增,教育界對此校的名氣早已熟悉,家長在網路之間的高人氣推介,坐實了我對偉馨辦學的期望。這所坐落在龍潭渴望園區的學校,諾大的校地只有最高二層樓的建築,充足的光線、暢通的空氣、綠意的園舍,以及伴隨著飼養動物此起彼落的校園,若不是早先知道這是所學校,還真是讓人難以辨認。
猶記初訪諾瓦小學,看到幾位老師們穿著雨鞋與工作服靜靜地在校區裡打掃與餵養鴨群,老師們臉上的從容與淡定,有如「得道高僧般」地沉穩氣質,打亂我這來自都會區帶來的浮躁氣息,也憑添了對這所學校真實樣貌的想望。我隨著陪同老師走在校園裡,普遍小學常有的喧嘩絲毫未見,有時見到班級裡認真作畫的孩子,偶爾看見一群孩子圍著老師像在討論著問題,又偶然地在走道上見到許多年齡不相仿的孩子們比賽跳遠,難不成這些孩子也都仿著老師們的淡定氣質?我試著和幾位中班年紀的孩子閒聊,這些孩子對我這位訪客的出現不僅未顯生疏,主動地向我介紹著他們即將在隔天跳蚤市場販賣的果凍和方式,這種沉穩與自信,究竟是經過如何的鍛鍊才有的成果?
當我讀著此書的故事,許多對諾瓦的疑惑似乎一層層地解開。我看到一個有偏差行為二年級男孩,在偉馨和家長的來回互動中,發現這孩子缺少父愛的源由(請參見〈他要的只是愛〉);我看到一位諾瓦畢業如今已是高中生的女孩,小學時在老師們的協助與祝福下創辦「諾瓦報」的經歷,與對他習得勇氣並延續到往後學習的動人篇章……。肯定是愛,是回到孩子高度的愛,是拉著父母一同回到孩子高度感受並給予的愛,讓諾瓦的孩子可以有這種經歷,讓家長可以有沉澱角色的機會,讓諾瓦可以創造出等待孩子學習與成長的學習氣氛。當教育回到孩子的高度,任何的學習都那麼理所當然;但孩子可以享受其中並認真獲得,慢又如何?
我對本書篇章所提也有想與人分享的想法。此刻讀著〈國王的新衣〉,突然警覺,再多贅言當真成了那篇章中「不識狀況」的教育專家了!好的故事可以讓人有所感受,當你讀完本書和我一樣有不吐不快之感時──泡杯咖啡或好茶,找你的另一半或好朋友談談你們的教育主張吧!
《穿上盔甲的貓》
相反國裡的朋友 ◎文/曾雅盈(諾瓦小學暨幼兒園執行長)
亞斯朋友每天總有一千個問題,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平凡朋友心裡總是想,
事情就是這樣的。
亞斯朋友總是看著事情的點,
從這個點再到另一個點,
平凡朋友看到一條線,
失控的線纏成理不清的球。
亞斯朋友總是忍不住說出真相
她說答案就在真實裡,
平凡朋友?心她說出真相,
她說真話讓人看到隠藏的不完美。
時間過去了,
亞斯朋友的堅持改變了慣例
平凡朋友學會加上問號的思考
亞斯朋友用精準堅持完美
實現平凡朋友的浪漫想像
不同國度的人用接受、信任、支持相互包容
不同國度的人一起創造了真實自然的理想學校
在這裡,欣賞國度裡不同的美好
在這裡,發現生命裡蘊藏的無限能量
偉馨是個特別的人,想法特別、反應特別、勇氣特別、固執的特別、也可愛的特別,多年來不知如何為這個特別下個註解,今年初,偉馨為自己取了AS. MOXI亞斯。摩西這個新稱號,稱亞斯是為自己一直的與眾不同找到答案,取摩西是二十年來帶著創校伙伴們在教育的領域裡披荊斬棘,這過程,像極了《舊約》裡摩西出埃及的故事。自古以來的開創者在當時都是思維方式迥異的族群,看見被隱藏的真相後,用義無反顧的勇氣改變世界的人,我這位特別的亞斯朋友──偉馨就像個帶領大家走向改變之路的現代摩西。
偉馨和我是二個思考邏輯完全不同的人,我是一般人的快思,她是仔細推敲的慢想,她的腦子裡總不停的在思考,眼睛總在觀察,天地萬象變化月暈為何而風?礎潤為何而雨?蜘蛛結網到底先用那隻腳?永動機是怎麼永遠會動?怎樣自製風力發電然後將電力儲存下來?七情六慾是那七情那六慾?多年來,亞斯朋友每天的一千個問題,讓我這個習慣以火箭速度處理事情的平凡人,不得不緩下腳步去想想,練習在總是認為的結論上加一個問號,強迫自己對習以為常的事反向思考仔細研究,才能跟上亞斯朋友的求知腳步。
偉馨這樣的研究特質,讓周圍的人都產生了質與量的變化,在她的鞭策下大家不自覺的加速累積新的能力,經歷的事夠廣泛研究的事物夠深入,知識自然會轉換成能量,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學校裡的小孩時常看著老師們研究新的興趣,搜集鐵鋁罐改造成隨手野炊酒精爐、組合回收零件拼成太陽能煮食器、研究魚和菜如何共生各取所需,一次全校醉心研究多肉植物,這股迷戀不知不覺也感染了二歲孩子。那天,我們買了各式小盆栽當做兒童節的禮物,看小小孩開心的捧著自己選的小苗,陽光灑在滿足的小臉上,真美!原來,喜歡研究對所有事物好奇的種子,是可以埋在任何年紀的心裡,然後在生命事件中慢慢發芽、開花、結果。原來,只要稍具些好奇和研究的精神,生活就會變得不一樣,大家因為偉馨的帶動開始享受動手創作帶來的成就感,體悟藏於生活中的智慧。
亞斯朋友對精準的要求常是平凡人的震撼教育,偉馨從不說客套話,對答要求精準,對話中發現回答不精準,會要求回答對點為止,久而久之,周圍的人也習得回答前先思考過再反應,談話間少了模糊的地帶,那天,閒談中我說「大家認為這是一件『應該』發生的事」,偉馨立刻糾正說「不能用『應該』,而是『總是』發生」,事件用了不精準的詞語,連結出的意思就會天差地別,用詞精準是我在亞斯朋友身上學到的,精準代表思考的縝密,思路清晰後所下的判斷才會正確無誤,若這些年我偶遇困境時可以迎刃而解,都得歸功每天一千個問題的考驗。
偉馨直接表達,直指問題核心的行事風格,除了影響了學校的工作夥伴外,也擴及到所住社區、任教的大學、甚至住宿過的旅店,大家都因為有了一個直言不諱的老師而有了進步的驅動力,我想,如果我們都能變成說話精準,勇於說出真相改進舊有積習的人,應該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些幸福感,每當我還没有鼓起指正別人的勇氣時,就會想起亞斯朋友對精準的堅持,頓時就會勇氣倍增呢!
不同特質的人相互包容、欣賞及接受,這麼多年下來,當我和偉馨看法不同時,我已學會靜靜的觀察亞斯特質的好友又有什麼新點子,没有例外,永遠都會讓人耳目一新、驚喜連連!這本書中字字珠璣,書中許多耐人尋味充滿思考及智慧的小故事,都是偉馨生活中的體悟,細細體會後你會發現,原來,改變很容易,幸福很容易,擁有智慧自在的人生很容易。
脫下盔甲,看見陽光
◎文/蘇偉蓉(作者大姊)
偉馨幾歲,我就認識她幾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我默默的看著她的蛻變,直至今日卸下盔甲,除去外在一切不需要的矯飾,回歸到我初識的那個單純的小胖胖,也回到生命的原點,這條路,她堅持、堅定、勇往直前,在此書問世之前,有幸提筆為序,點點往事如潮水般湧至,時光回到那年的夏天。
偉馨從小皮膚白皙,肉肉的,乖巧可愛,不說話也不唱歌,常常獨自把玩一個玩具,久久沒有聲響,能吃能睡,特別乖巧,大人常說這樣的孩子多生幾個也無妨。那時候我常牽著她肥嘟嘟的小手,去雜貨店買大人交待的日常用品,路途中她常常會撿到錢,當時覺得她有偏財運,運氣好,後來才發現是她與生俱來的觀察能力,經常成就一些別人辦不到的事情。
偉馨年歲稍長,喜歡探索好奇的個性,日趨明顯,不是爬上五六層樓高的水塔,向遠處眺望,就是在深及胸部、黑黑泥沼的大水溝中玩耍。大人不解乖乖的小胖胖怎麼變了?殊不知她的本性即是如此,往後的幾十年,有更多令人不解的驚訝,在她的生命中出現,精彩的人生正要開始。
偉馨有兩個姐妹移民加拿大,在凡事都得DIY的國外,兩個嬌滴滴的女生一致認為偉馨才是適合移民的人,因為舉凡修電燈、修馬桶、木工、油漆等等,沒有一件事難得倒她,很少下廚的她,竟有過人的烹飪天份,隨手揮揮,色香味俱全的料理上桌,讓大夥大塊朵頤,吮指回味。
偉馨原是幼稚園教師,經常為了小孩伙食、點心、品質不佳、量不夠與老闆爭執,直到自己創辦了諾瓦,餐點成了她辦學最重視的項目之一,學校請了最優秀的廚師,每天準備營養可口的小孩伙食,順便老師也開心的在學校搭伙,像一個和樂融融的大家庭,同桌吃飯,談天說地,溫暖的向心力由此開始。
偉馨在教育界浮浮沉沉,直至遇見事業的夥伴──雅盈,創辦了諾瓦,生命的所有累積能量,得以盡情釋放發揮,辦學風格的獨樹一幟,與眾不同,為台灣幼兒教育界立下了許多新的典範。諾瓦從初期的創業維艱,到今天的樹立典範,其間許多考驗,非一般常人所能承受與應變,偉馨從風雨中走來,終於看到耀眼的陽光。
偉馨的第一本書《不會游泳的魚》出版未及一年,頗受好評,本書又將與讀者見面,書中的精闢見解與獨到觀察,都是她生命歷練的足跡,每一篇都讓我愛不釋手,無論你在人生的什麼位置,相信都能找到深得我心的了解。
遇見穿上盔甲的亞斯
◎文/邱淑惠(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教系 教授兼系主任)
第一次與本書作者交談是透過電話,沉著的聲音自稱是諾瓦小學暨幼兒園的校長媽咪,很有禮貌的跟我解釋她為什麼要號召幼教界齊聚凱道。當時我正和一小群幼教界的專業人在辛苦的抗爭,不滿政府為了少數人的利益,想修法讓幼兒園不需聘用有證照的幼教老師。我沒想到竟然會有一位私立幼兒園的創辦人願意仗義直言,集結眾人的力量要政府慎思。這位校長媽咪的俠義風範令人刮目相看。在持續抗議修法的過程中,我與這位大家口中暱稱的大俠建立了革命情誼,才有機會了解這位大俠的亞斯伯格特質。
因為柯文哲的爆紅,大家對亞斯伯格特質的第一印象就是直言到近乎白目。我們的大俠也是。她也是用這種直率的亞斯作風,領導著她的學校,堅持說實話,做對的事,讓諾瓦的教育模式成為台灣的一股清流。她的風範值得我們重新思考一個成功者所需具備的特質。過去我們以為要成功必須能察言觀色,在適當的場合說適當的話,這樣的思維,重新審視,是不是太過於注重做人,而非做事?我們的大俠,在幼教亂世中直言,如童話國王新衣中的小男孩,擁有相當多的粉絲。這是不是反映社會已經在變,我們渴望有敢說實話的人,領導我們做對的事。
除了直言外,維基百科中記載亞斯伯格症最大的困難是無法準確地理解他人的情緒或是玄外之音。但有不少學者和我一樣,不認為亞斯伯格特質是一種「症狀」或「疾病」,而是擁有另一種認知方式的人種。誠如Simon Baron-Cohen 所言,亞斯伯格特質所具有的各種能力,在歷史上經常帶來卓越的貢獻。米開朗基羅、牛頓、愛因斯坦、比爾蓋茲都被懷疑具有亞斯伯格基因。亞斯伯格的特質雖然不利於社交,但其他的許多特質卻可能引領他們踏上成功之途。
但在台灣僵化的教育環境中,擁有亞斯伯格特質的學童,很容易被誤解,被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籤,從此一蹶不振。亞斯學童在台灣教育體制下如何掙扎,大俠在《不會游泳的魚》一書中已經略有著墨。我們接下來好奇的是,不會游泳的魚如何蛻變成今日的大俠。穿上盔甲的亞斯又如何善用自己的特質,創辦出獨特的諾瓦,讓許多家庭能認識教育的本質,還給幼兒單純,真實的生活。
可能是因著亞斯的慈悲特質,穿上盔甲的大俠在二○一五年開始採用亞斯摩西的稱號,定義她的本質以及她從今而後的使命。在帶領幼教界走出新契機的同時,她願意暫時卸下盔甲,剖析自己,將自己的特質分為本質、態度、能力三方面,用生活中的實例娓娓道出。閱讀此書,可以看到亞斯的認知思考方式如何與我們相異,卻又與許多成功者相似。
在我與亞斯的互動中,我發現教科書對亞斯的描述並不確實。她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不擅長人際互動,雖然她會直接說你穿的衣服像浴室中的磁磚,讓人尷尬。但也是這種說實話的特質,讓她能直指問題的核心,戳破國王新衣的假象。她一次只能思考一個重點,所以會把「回收資源玩創意」拆開單點思考「回收。資源。玩。創意。」其實這種單點思考後的連結,反而能讓事情更清楚。她做事不太容易轉彎,這種態度讓她展現異於常人的堅持,是我們一般人所欠缺的。
或許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一般人所稱的「缺陷」,是不是只因它不符眾人期待。但不講場面話,單點思考,不轉彎妥協等特質,真的是一種缺陷嗎?或者只是不同?善用這些特質,是不是更容易引導一個人邁向成功。閱讀此書你會發現,亞斯伯格「症」,這些在我們一般人眼中視為「缺陷」的特質,卻也是成就亞斯的特質。而本書珍貴之處,在於以亞斯的觀點看有助於適應社會的生存力。這種觀點有助於我們破除偏見,重新審視不同特質的優勢。我相信這些特質,也是我們這些沒有亞斯伯格基因的人,需要練習擁有的生存力。
透過閱讀亞斯大俠的文章以及與她的互動對談,我發覺自己也漸漸改變。最明顯的是在溝通時,對訊息的判斷更為精準,對模糊的回答會確實追問,例如「我想要……」到底是「想」或「要」已經不能混為一談。其他潛移默化的改變,是對「真」的追求,希望孩子的學習更真實,更貼近生活,讓我再也無法容忍虛應故事、走馬看花的學習方式。我可以確定的是,我會以這種新的態度面對未來的每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