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岡賞」、「吉田五十八賞」得主
村上春樹的家屋設計者
中村好文嘉言錄:
◎我的第一個設計作品是父母家,說實在的,那是我最大的一次失敗。當時我自我意識過剩,不僅動線設計很差,也完全沒有考慮到諸多生活細節。這次的失敗讓我開始反省,想要從基礎學起,於是我就徹底研究了二十世紀住宅建築的傑作。
◎建築師,某種程度來說,不就像裁縫師傅嗎?不是做出讓人眼睛一亮的派對華服,而是做出日常穿著的那種師傅。這種師傅會準備耐用的材質,仔細縫製,做出讓你忘了穿衣服、越洗越增加觸感、無論穿多少年也不會過時的衣服。就像牛仔褲那種日常穿著的住宅,那就是我的理想。
◎我在四十好幾的時候,工作上出現了轉機,那就是在雜誌上連載「住宅巡禮」。內容是我逐一造訪二十世紀住宅傑作的書面報導,因為我一開始是寫在四百字的稿紙上,寫了二十幾張,然後再整理成文章。我總共寫了十九回,雖然很辛苦卻沒有半途而廢。我幾乎都是自己一個人去造訪這些遍及世界各地的名宅,總共有三十間左右。雖然旅費和住宿費大幅提高,使得每次的製作費都超支,但是這些經驗帶給我的,卻是我生涯中用錢也換不到的財產。透過這次的連載,寫文章成為我的另一個志業,那個我理應向前邁進的領域,朝我開了大門。
◎永遠要請客戶寫下他的需求清單。然而,重要的事往往不是寫下來的需求,而是在需求與需求之間逐漸浮現的「潛在需求」。這個在建築上要怎麼做才好呢?我會跟客戶聊聊,或者一起吃個飯喝個酒仔細觀察他,找出需求清單的字裡行間客戶沒有表現出來的想望。一旦找到了,真的好有成就感,而客戶也會覺得你搔到了他的癢處,皆大歡喜。
◎住宅,是把住的人的生活全部都包進去的容器。因此我認為,想要蓋一棟自宅的人,應該要好好考慮自己和家人的情況,無須強求,也無須委屈,還是蓋一棟和自己等身大的房子比較好。問題是,要知道「和我們的生活等身大」這件事,無論是對住的人還是設計的人來說,意外地沒那麼容易呢。客戶想要哪種住法呢?他想要哪種生活呢?要是知道的話,建築師的工作就不難做,問題是,比我們預期地更不容易知道。
◎說到底,跟合得來的人一起工作,一定會得到好的結果。
◎建築師會因為別人把一大筆錢託付在自己身上,而產生連一毛錢都不可以浪費的重責大任,但要是太過緊張以致肌肉緊縮眉頭不展,那就無法把工作做好。工作就是要一面哼著小曲一面開心地做才行啊。所以,還是樂天一點比較好。
◎設計是到了最後連1mm、2mm都會變成問題的瑣細工作,比想像的還要費時費工。至於設計費,如果你問承包的這一方,他不會覺得太貴,但對於業主來說應該不算便宜,所以工作的內容與相應的費用一定要向業主準確說明才行,我認為這是設計師的義務。
◎我雖然三十二歲就獨立創業,但既沒有社會關係,也欠缺有錢的親戚朋友,以致業務量幾乎等於零。一開始只能靠整修個人住宅的浴室或廚房這種小工作來糊口。但是,我從年輕時就不曾感到焦慮。那個時期,只要有任何正當的工作,我就會去做。年輕人啊,就算是把夢想當調味料,灑在彩霞做成的御飯糰上,也能吃飽活下去的。其他的職業怎樣我是不瞭解,但要成為建築家,就非得要有那樣的覺悟不可。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真的是把彩霞和夢想當作主食啊。
◎先前我所設計的一系列住宅作品,得到了「吉田五十八賞」的特別獎,那是因為我碰到了很棒的客戶和職人。我深切地體會到,我在和別人認識的過程中受惠良多。我也經常在不知不覺間就和客戶與職人成了好朋友。
◎建築師是一種沒有所謂退休、要是身體健康也可以一直做到死的職業。我雖然已經六十多歲了,往後還是希望能夠努力不懈,一方面維持住自己的步調,一方面踩著住宅設計、家具設計與文字創作這輛三輪車,一直一直騎下去。
中村好文走訪柯比意、菲利普.強森、萊特等二十世紀偉大建築家的不朽住宅名作。大師不虧是大師, 即使是個人住宅,也將想像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個家能讓人覺得安心舒適,一件名作之所以是名作的獨創性究竟是什麼?為了尋求答案,只有前往實地造訪,走到玄關前敲門,入內參觀感受之外,別無他法。
中村好文帶著照相機和素描簿到世界各地名宅巡禮,他將所思、所聞、所感記錄下來,成為這部田野筆記。
「什麼是好住宅的條件?」
讓人安心舒適的居心地、家人齊聚融融的廚房、充滿人文味的觸感、打算相處很久的家具…
這次,知名住宅建築師中村好文,透過優美的文字,搭配精緻的手繪圖和照片,帶你從住宅內部,考察好住宅的12項條件。
中村好文對圍繞住宅和生活周邊的日常瑣事以及生活的微妙處有著特別的喜愛和觀察,所以在日本被稱之為「住宅設計師」。本書正是他多年思考「究竟什麼是好住宅的條件」、「什麼是居住所不能欠缺的條件」等問題而記下的觀察心得。
他認為所謂「住宅」,並非只是把人的肉體放進去,在裡面過著日常生活的一個容器,它必須也是能夠讓人的心,安穩地、豐富地、融洽地繼續住下去的地方。所以他試圖以居住者的角度,列出了十二項觀察標準來討論「舒適住宅空間」所應具備的條件。
總之,住宅的設計不再是能夠輕忽怠慢的領域,終於進入必須認真地重新思考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