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版前言
這本小書並不聲稱是一本對歐洲的宗教改革研究具原創性的貢獻。它的撰寫是為了以簡潔的卻在科學上可靠的方式向廣大的讀者介紹德國的與歐洲的宗教改革歷史。本書旨在提供給那些想要理解更多有關他們自己的根源與有關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期的偉大人物和重要事件的教會會眾使用。在德國、歐洲以及世界各地的新教站在奠基人的肩膀上,站在路德、喀爾文以及其他人的神學終結了中世紀並迎來新時代的人的肩膀上。
接下來,焦點放在這場由馬丁‧路德與他的威登堡的同事所發起的在德國的宗教改革。他們思想的核心是把《聖經》當作基督宗教的神聖的經文,所有事物,包括教會以及世界,都依據它來衡量。從一開始,福音的改變的力量沒有被限制在神學與教會的領域,而同樣是國家和社會、政治、經濟、教育和社會秩序的轉形的力量。同時,這個改變的力量是內在的與外在的衝突、分裂的與暴力的根據,是巨大動盪所不可避免的共伴產物。如果在接下來的幾頁中這些有受到注意,那麼這本小書就已經達成了它的目的了。
如果沒有我的同事羅月美對它有興趣及投入的話,這本翻譯是不可能完成的。在兩次造訪萊比錫的期間,她探討路德、喀爾文以及其他人,而且表達她希望宗教改革及它的效果在臺灣也能更為人所知。我很高興現在藉著臺灣繁體字的翻譯成為可能。我希望這本小書能獲得好評並有許多有興趣的讀者。
阿明.孔勒
萊比錫
2022年6月
譯者序
革新與自由
要如何寫馬丁‧路德?這是讓人難以下筆的事,主要是因為人們對他的評價正反兩極,觀點落差極大。尤其大多數的新教基督徒對於他是相當的陌生,原因或許如本書的作者所言,新教徒把他視為是一個英雄人物的負面教材吧!但馬丁路德確實是如此嗎?
這不禁讓人想起像克里斯多夫.霍恩(Christoph Horn)在他的《奧古斯丁哲學思想導論》這本書裡所指出的那樣,許多學者指摘奧古斯丁必須要為「晚期幾個世紀的獨裁的教會思想負責」 ,把這樣的一個罪名冠在奧古斯丁的頭上,並抹殺他對整個歐洲基督宗教發展的貢獻,而這個貢獻並不是一蹴可幾的,這對奧古斯丁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相同地,當我們也為馬丁‧路德冠上一個「反面英雄人物」的稱號時,而在我們還沒有真正研究馬丁‧路德的哲學神學的思想以及認識他所處時代的歷史之前,就給他這樣的一個負面的頭銜,確實是欠缺客觀的學術研究態度。這本小書的作者阿明.孔勒以言簡意賅以及公正不阿的研究態度,對宗教改革提供我們一幅完整的圖像並包含其中的入門概念。
無庸置疑地,路德的重要性是難以用筆墨來形容的,無法以三言兩語來道盡的。將他理解為中世紀晚期的神學家絕非完全準確,因為他經常被視為一個全新神學時代的創始人。但路德成長、教育以及生活的時間都是在中世紀晚期。所以,我們必須藉由他接受、拒絕和改造當時的教義、思想、神學與哲學方法、實踐與體制來理解他的思想。正如本書的作者對他所做的肯定那樣,在中世紀晚期,如果沒有這位改革者對教會的成功革新,是難以想像中世紀晚期之後的教會與神學的發展。
在宗教改革上,他的重要性可以從Erasmus Alber (1498-1553) 於1546路德過世時寫的一首「關於上帝的聖人,我們親愛的父親馬丁‧路德博士的新歌」得知,這首詩歌以清晰的短語總結了路德神學的核心:
我希望你們知道這條道路,你們有一個錯誤的教導:
基督祂只是津梁,工程,它們不再有幫助。
(“Euch lasst auch Wissen diesen Weg, ihr habt ein falsches
Lehr: Christus, der ist allein der Steg, Werk, die helfen
nimmermehr.“)
Erasmus Alber的意思可能是指唯有憑藉著基督才能獲得永生,單單憑藉著功德不能使我們獲得永生,因為當人們擁有了基督之後,基督成為人們的真實生命之後,人們才能走在基督的道路上並行出神的義與愛。即基督是在先,功德在後。基督是行功德的必要條件。Erasmus Alber這樣的描述清楚地說明,馬丁‧路德所張貼的赦罪劵論綱不僅改變了當時教會裡神職人員所普遍實行的一種苦修,連同人們購買赦罪卷的意義也被取消了。他當時的這一行動改變了今天基督教會的一個面貌。總之,路德的宗教改革的成功對西方文化史的進步具有重大的意義。
在《聖經》翻譯上,他的重要性可以從Johann Walther(1496-1570)於1546年為路德所寫墓誌銘裡以看出:
我被任命為整個帝國,我站在這裡,一個堅強的英雄,以謙卑的態度聲明我的教義,它的巨大光輝並沒有動搖我。全世界都在反對我,我唯獨信靠上帝。祂信守祂的話語,盡全力保護我。藉著上帝的恩賜,我勤奮地把整本《聖經》翻譯成德語,這給德國土地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知識成長。我已經寫下了來自上帝的靈的有用的東西,提供想要的人閱讀。我的著作撼動了基督教的主張,並帶領他們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Ich ward fürs ganze Reich gestellt, Da stund ich als ein
starker Held, Bekannt‘ mein Lehr in Demuth fein, Mich
nicht bewegt ihr großer Schein.
Die ganze Welt was wider mich, Auf Gott allein vertraute
ich. Der hat sein Wort erhalten fest
Und mich geschützt aufs allerbest. […]
Die ganze heilge Schrift ich hab
Mit Fleiß verdeutscht aus Gottes Gab,
Dadurch erwuchs Erkenntnis groß
Dem Deutschen Land ohn alle Maß.
Hab nützlichs Dingsgeschrieben viel
Aus Gottes Geist, wers lesen will. Mein Schrift die
christlich Ständ gerührt
Und sie auf rechten Weg geführt.“)
在每段歷史的關鍵時刻,每一個為世界歷史創建偉大事蹟的特殊人物,都有他的神聖的使命要完成。路德的宗教改革的最大的目的,是擺脫政治與教會合一的極權統治,他站在他的前輩的肩膀上,勇敢無畏地追求人生命中最高的價值,即自由,這點從他把他的父姓由Luder改成Luther(源自希臘文「自由」)可以看出。這是路德宗教改革的成功賦予我們的無價的意義。自由的寶貴和永恆就如同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中著名的話:「兩樣東西,人們越是經常持久對之凝神思索,它們就越是使內心充滿常新而日增的驚奇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鄧曉芒譯,楊祖陶校《實踐理性批判》)。然而,追求自由需要勇氣,革新才有可能,這種勇氣正如捷克議長Milos Vystrcil於2020年9月初在臺灣的演講裡說:「勇敢並不是不會害怕,勇敢在於克服恐懼,如果沒有承擔痛苦與困難的決心,缺乏勇氣,將無法享有民主自由。」很清楚的,從摩西勇敢的挑戰埃及法老,帶領他的同胞離開埃及的奴役開始,歷史歷歷在目,告訴我們自由的擁有從來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在極權的面前,我們沒有屈服的權利。這是路德與他的前輩們教導我們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