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思想史。
今天,我們應該讀什麼書?
約兩千年以前,一位古羅馬皇帝在戎馬倥傯、鞍馬勞頓間隙寫下《沉思錄》,這是一本寫給自己的書,作者從沒想過它會發表甚至傳之後世,他只是忠實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藉以幫助自己進行一種精神和德行的訓練。這本書在傳世的近兩千年裡,指引無數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人,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找到了內心的安寧和幸福。到了近代,它更是大放異彩,成為眾多飽受世事困擾、追求明澈智慧人生的人們的心靈救贖之書。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我們還是先從這本書的作者說起吧!
馬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西元121年4月26日出生於羅馬一個貴族家庭,其外曾祖父擔任過兩次羅馬執政官,祖父三度擔任羅馬執政官,家族地位顯赫。奧理略幼年喪父,從孩提直到成年,一直師從於私聘教師,在希臘文學和拉丁文學、修辭、法律、繪畫、尤其是哲學方面都得到了當時最好的教育,這也為他之後成為斯多葛派(Stoics)哲學的代表人物,奠定了堅實深厚的基礎。
孩提時的奧理略以其天性稟賦深得赫德里安皇帝(又譯哈德良,Hadrianus,西元117~138年在位)的好感。在原先的繼嗣死後,赫德里安皇帝選定奧理略的姑父,後來成為其養父的安東尼.畢尤(Antoninus Pius)為繼嗣。安東尼.畢尤皇帝於西元138~161年在位,在其統治下羅馬帝國迎來了空前的繁榮,他與馬可.奧理略在史上並稱為「兩安東尼」,是羅馬帝國「五賢君」中的第四位,他可以說是對奧理略一生影響最大的人。
西元161~180年,馬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皇帝在位的近二十年間,他的國家不斷遭受颱風、地震、瘟疫等自然災害,帝國邊境也不安寧,不斷發生一些部落的入侵戰爭,而國家內部也有總督叛亂。所以,馬可.奧理略執政期間的大部分時間都沒有留在羅馬城內,而是在戎馬倥傯、鞍馬勞頓之中度過。對於層出不窮的災難和難題,馬可.奧理略表現出一種斯多葛派哲學家冷靜、鎮定的精神和以靜制動的智慧,以堅如磐石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勤勉,克服了重重磨難。他統治的歲月被英國著名羅馬史學家吉朋(Edward Gibbon)稱為「人類過著最為幸福繁榮的生活」的時期,而他也被尊崇為「古羅馬五賢君」的最後一位,在其死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被人們像神一樣崇敬和愛戴。
馬可.奧理略建立的豐功偉業和美德操行獲得了生前死後的巨大聲名,但是如果不是他具有一種比這功業更深沉的精神,而這精神又被賦予文字並被幸運地流傳下來,那麼近兩千年之後的我們大概很少有人會記起這位偉大的皇帝。如今,他在約兩千年前建立的功業早已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之中,而他的《沉思錄》卻穿越約兩千年的時空,永放光輝。他的哲學在過去被反覆閱讀,在今天被反覆閱讀,在將來也會一直被反覆閱讀,具備了一種超越時空的永恆力量。《沉思錄》被視為斯多葛派哲學的代表作品,表達了身為斯多葛派哲學代表人物的馬可.奧理略對於社會倫理、個人倫理和精神信仰等方面的思考,它不是一種精心構製的哲學體系,甚至不是連貫完整的論著,而是一種始終連繫於自己人生和道德實踐的片段思考。
在社會倫理層面,奧理略不僅把自己視為一個羅馬公民,同時也是一個世界公民。他說:「我的本性是理性的和社會的,就我是安東尼努斯來說,我的城市與國家是羅馬;但就我是一個人來說,我的國家就是這個世界。」(卷六)這位古羅馬皇帝表現出一種令人驚嘆的世界主義情懷,他超越了狹隘的國家主義,不僅從一個特定政治社會的角度考慮自己的義務,也從一個普遍的人類大家庭中的一員來考慮自己的義務。他極其重視對社會義務的承擔,甚至把這種承擔強調到了一種絕對義務論的程度。他強調人應該按照本性生活,並且指出「來自命運的東西並不脫離本性」(卷二)。《沉思錄》處處展現了一種自省精神和超越精神,一種在各種極端中保持平衡、恪守中道的精神,一種堅定而溫和的應對萬事萬物的精神,一種恪盡職守、及時行德、淡泊名利、按照本性生活的精神。這些精神和智慧具有永恆的價值,可以幫助我們在現代這樣一個浮躁、忙碌的世界裡找回心靈的力量,從容面對競爭和挑戰。
19世紀的法國學者雷朗評價《沉思錄》為「真正永久的福音書」,他這樣說道:「馬可.奧理略的宗教是絕對的宗教……它產生於一顆高貴的、面對宇宙的道德良心這一事實。這一高貴的道德良心,是任何民族、任何國家、任何革命、任何進步、任何發現都不可能改變的。」
中國文學評論家梁實秋這樣說道:「這位一千八百年前的曠世奇人於無意間為我們留下這一部《沉思錄》。我們借此可以想見其為人,窺察其內心,從而對於為人處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領悟,這部書不能不說是人間至寶之一。」
美國的費迪曼(Fadiman)在《一生的讀書計畫》(The Lifetime Reading Plan)中寫道:「《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鬱和高貴。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好的生活。」
那麼,對於這樣一本書,我們應該怎樣去讀它呢?
《沉思錄》全書都致力於闡述這樣一個道理,即無論身處什麼環境,無論和什麼樣的人打交道,你都要冷靜、鎮定、堅如磐石的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恪盡職守,修練德行。它並不十分強調對環境的改造作用,它強調的是一種從自己內心建立強大精神堡壘用以應對萬事萬物的人生哲學,即使它十分強調人的義務,也是把它作為人本性的一部分來強調的。所以,我們可以稱之為一種「修身哲學」,因為它從不強調與現實世界的互動作用,而只是強調人要從內心把持自己,我們甚至可以認為它是一種「出世哲學」,但是這種「出世哲學」蘊含的深遠智慧,對我們以積極主動的入世精神處理現實世界的種種問題具有更深層次的指導意義,這也是本書的由來。
本書立足於原著,對散見於全書的智慧言論,做了深入論述,並結合實際案例和哲理故事,進行了精彩點評。更重要的是,本書給《沉思錄》的智慧注入了時代的活力,使得《沉思錄》不再高不可攀,不再超然於世,而能夠成為我們的日常行為指導,這也是我們進行閱讀的一個重要意義。
本書共十二卷,以《沉思錄》原著十二卷為依據,每卷開篇簡述本卷主旨及要點,每一小節引述一段《沉思錄》的精彩原文,然後結合實際案例及哲理故事,以故事和理論相結合的形式,闡述出《沉思錄》原著蘊含的智慧精華。理論闡述是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原著的思想,講故事則是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原著中的智慧,如何在現實中得以展現和運用。同時,故事本身,也是本書一處風景,哲理性和趣味性兼具,另配有大量精美插圖,相信一定會令你在閱讀中興趣盎然,收穫良多。全書近百個小節,涵蓋了為人處世的各個方面,無論你是想快速獲得《沉思錄》原著的智慧精華,還是想在輕鬆閱讀中收穫人生哲理,本書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全書的結構就好比一個雞蛋,理論和案例闡述部分是蛋黃,《沉思錄》的相關闡述是蛋白,全書的架構是蛋殼。在雞蛋裡,蛋黃和蛋白相對獨立,提供不同的營養成分;這本書也一樣,理論和案例闡述部分的內容相對獨立,但是內容詳實,故事生動,形式活潑,具備很強的可讀性,和《沉思錄》的相關闡述一樣都為讀者提供養分;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那樣,《沉思錄》有時候可以看做一種「出世哲學」,不可能和我們的現實生活水乳交融。它和我們現實生活的關係,正像是蛋白和蛋黃的關係,它包容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是超然於現實生活之外的(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同時,它所展現的智慧又是與現實生活的智慧相通的。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高速運轉,置身其中的我們很容易產生一種焦慮和無力感,難以從容地應對日常生活的壓力和挑戰。本書可以幫助你運用流傳近兩千年的智慧解決你人生中的困惑和難題。相信你讀完此書,一定會獲得一種全新的力量,重新發現自我,你的生活和世界一定會從此不同。
最後,引用一段《沉思錄》的原文:
要像峙立於不斷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
它巍然不動,馴服著它周圍海浪的狂暴。(卷四)
願我們能以這種冷靜、鎮定、堅如磐石的精神直面人生的挑戰,穿越重重迷霧,贏得自己的人生!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