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佛介紹
在此,介紹三個佛法中的重要主張給諸位讀者參考:
一、離苦得樂:
佛法行者根據觀察的結果,會得到:一切眾生總願離苦得樂的結論。一切的佛法和修行,由此發起。
就動物來講,離苦得樂是所有一切動物本具的本能,是極為明顯的事情。例如:人總是趨吉避兇,喜歡安樂,厭惡勞苦。即使如螞蟻、蚊子等小動物,遇到危難時,亦會急忙逃命。不知道你(妳)有沒有這種經驗:打一隻蚊子,差點打中但不中時,蚊子逃跑時所發出的嗡嗡聲變了調,由普通的嗡嗡聲變成如哀嚎的嗡嗡聲。若讀者從沒注意到這一點,下次忍不住又打蚊子時,不妨注意一下。
也許有人會喜歡悲劇,這是不是違反了一切眾生都願離苦得樂的原則呢?不是的。因為喜歡悲劇是以悲劇為樂了。
二、智慧:
既然要離苦得樂,當然要找離苦得樂的方法。怎樣才能離苦得樂呢?佛法行者經過多方的觀察,所得到的結論是:不看錯任何事物,不判斷錯任何事物,不做錯任何事物,就不會招來痛苦。那麼要怎樣才能不看錯任何事物,不判斷錯任何事物,不做錯任何事物呢?就必須要有智慧。因此,佛法的修行,最重要的是增長智慧。
三、是「無上」,不是「最上」:
離苦得樂有很廣的內容,從生活平安舒適富足起,工作有成就,到受到尊重關心等。總之,每一個眾生都希望自己在世界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不是被別的眾生踐踏在腳下或比下去。因此,佛法行者若有爭第一的習慣想法,就必須改正。把爭第一的習慣改為:自己把自己所應做的事情做好,做的完美,也希望別人都把他們自己所應做的事情做好,做的完美。而不是:只有我最好,其他人都不如我。簡單的講,就是:佛法講究的是「無上」,不是「最上」。
這種看法,和世間一般的看法較有不同。但社會和平、世界大同的基礎卻就在此。
是「無上」,不是「最上」的觀點,展現在經濟面,就是均富的尋求,而不是「我要最有錢」;展現在社會面,就是機會均等,而不是「我要有特權」;展現在求學的一面,則是「希望大家都考一百分」,而不是「只有我考一百分,其他同學的分數都要比我低」;展現在職業工作的一面,則是「大家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把本份的事做好,做的完美」,而不是「我的表現要最好,同事們都不如我」。
佛經的記載中,處處都有表現出這種「無上」,但不是「最上」的精神。例如:修行的最究竟成就,叫做「無上正等正覺」,而不是「最上正等正覺」。又如:佛經中,釋迦牟尼佛為一方教主, 卻是平等的讓各菩薩和其他的弟子們在法會中發表看法和議論,講的有道理的,釋迦牟尼佛還會讚賞一番。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有做的特別好的,釋迦牟尼佛會當眾表揚。釋迦牟尼佛過去做錯的事和糗事,大家也可以公開談論。
是「無上」,不是「最上」,實在是社會和平、世界大同的一個重要基礎,也是公司健全,賺錢的一大助力。是「無上」,不是「最上」,也是佛法中所談到的「淨土」之形成的一大根本原因。
--------
第八章:努力朝著目標前進
第一節:第一歡喜地
《楞嚴經》: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
《圓覺經》: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
此地重點在覺,在認識覺。認識覺的關鍵在於:覺就是覺(或說,識就是識)。認識到覺時,見到所覺的最微細相,完全透明,宛然無相,因此在剛到這裏時可能會誤以為所見到的是佛性(能覺),其實只是所覺的最微細清淨相。所謂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證得諸幻皆滅之影像者,就是說見到究竟清淨、最極微細之所覺。佛的所覺是最為微細清淨的,如此歡喜地所見。佛的報身境界就是此最為微細清淨的所覺境界,故此地以後有緣的話可見佛身。此最微細境界清淨無雜,不動腦筋,念頭只是覺,是故宛然無邊虛空覺所顯發。
認識到覺的是第六意識,因此《八識規矩頌》說,第六意識:「發起初心歡喜地」。但是「俱生猶自現纏眠」,因為還有未清淨的業障會起現行。類似第六意識所覺的第七末那識所覺,亦在此地現出最極微細的相分,因此《八識規矩頌》說:「極喜初心平等性」。但是如同第六意識的俱生猶自現纏眠,在此仍會有我執起現行。
第五節:第八不動地
《楞嚴經》:一真如心,名不動地。
《圓覺經》: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
此地見到一切法相(所覺)沒有生滅方所,也就是一切法相沒有時間空間,時間空間粉碎,法性即是法相,證悟真空三昧。關鍵在於:所覺就是所覺,非關時間空間。是故說,所覺(法相)沒有時間空間。時間空間都是虛妄的,都是心不相應行法。第六現前地證知法相就是法性,在此地見到法性就是法相,歷歷在目。見到所有一切境界,只不過是所覺而已,無有實質,如虛空花。
無生法忍的定義不只一種,可以說此地證入無生法忍。
而,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就是說一切法相顯現其本來清淨,也就是於一切法相見其法性。如是,乃能顯現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圓滿的三十七助道品。如是乃至於,八萬四千陀羅尼門,皆能顯現。但是,當然,究竟圓滿之: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乃至於,究竟圓滿的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必須到正等正覺才具足。
陀羅尼者,總持之義。八萬四千陀羅尼門者,謂一切總持門,究竟言之,即一切法之自性總持的事實與證悟。一切法之自性總持者,謂一切法本來如是。一切法,法就是法,所謂「諸法如義」《金剛經》。玻璃就是玻璃,茶杯就是茶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來不去,……;是生是滅,是垢是淨,是增是減,是來是去,……。於一切事實究竟決定,一切事實本來自己究竟決定。
第一歡喜地「明心」,第八不動地開始「見法性」。
注意:沒有時間不是遍滿時間,沒有空間不是遍滿空間。
--------
第十一章:不生不滅故非有非無
時間空間都是心不相應行法,都是虛妄的。時間是虛妄的,是故這一切存在的事實是沒有生滅(不生不滅)。空間是虛妄的,是故這一切存在的事實是沒有方所。
生之前為無,生之後為有;滅之前為有,滅之後為無。這一切存在的事實是不生不滅,是故這一切存在的事實不可說有說無。
--------
後記
這本書完稿之後,承蒙賴昱光學長的介紹,作者認識了李宜澄學長,一起討論楞嚴經義,使得作者有機緣重看了《楞嚴經》與《圓覺經》,因此對楞嚴經義有更深入的了解;並承蒙李宜澄學長的介紹,認識了林覃老師,對作者的修行大有幫助。
「究竟」是「完全的自由」,「完全的自由」就是「如來藏」。在第三篇第九章第十節第十階段中,我們說體會自由和體會自由的破壞。在第三篇第九章第十一節第十一階段中,我們解決了第一因的問題,並說明了如來藏中云何顯現法界,也就是完全的自由中云何顯現自由的破壞。接下來:
第十二階段:自由破壞已非自由,但是是自由的顯現。自由破壞就是《楞嚴經》中所說的「第二月」、「第二文殊」,自由就是《楞嚴經》中所說的「真月」、「真文殊」。如是,如實了知自由和自由破壞,不強妄想自由破壞等同自由,不妄想自由破壞非自由。頭部的圓光和身光融合。
第十三階段:除了肉團心(心臟),和意識末那識由所顯現的心(人體胸部兩乳之間身體前後之中),這二種在時間空間中有一定位置的「心」以外,超越時間空間的幻象,可以名之為「心」的,共有三種:
一:顯現能覺的特性。
二:離前塵的分別性。
三:如來藏。
這三種「心」,層次各自不同。其中,顯現能覺的特性,是來自於「離前塵的分別性」。又,顯現能覺的特性,是心不相應行法,無有自體,唯依能覺的顯現而顯示,若離能覺,究竟不可得。
離前塵的分別性,可以說是有情眾生的根本。《楞嚴經》:「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所覺就是前塵,能覺心所與所覺共在。又,《楞嚴經》中,富樓那問佛,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釋迦牟尼佛答言:「……。性覺必明,妄為明覺,……。」性覺必明的「必」,就是離前塵的分別性的作用。離前塵的分別性作用的結果,就是顯現能覺所覺心所,也就是自由成為自由破壞。
離前塵的分別性的作用,分開來講,就是:顯現、顯示、分別執著、胡思亂想、邏輯思考、回憶、不分別執著、觀察、自證、組織、處理、判斷、選擇、決定、行動、動作、……等作用。此等作用,不是能覺所覺心所,但是,此等作用的完成,則是顯現一個或一些能覺所覺心所。依著離前塵的分別性的作用,每一個有情眾生展現他(她)自己的能覺所覺心所,這些能覺所覺心所合起來,就是他(她)自己整個十方三世的境界。但是,離前塵的分別性,是心不相應行法,無有自體,唯依能覺所覺心所的顯現而顯示,若離能覺所覺心所,究竟不可得。
有情眾生的業障愈重,離前塵的分別性的作用就會愈迷昧昏沉而且愈不自由,也就是顯現能覺所覺心所的作用愈不自由。
在這裡,「自證」的作用特別值得進一步討論。自證就是有情眾生自己了知有情眾生自己,自證的完成,則是顯現一個或一些能覺所覺心所。
有情眾生可以自證自己顯現的所覺心所,也可以自證自己顯現的能覺。自證自己顯現的能覺就是《楞嚴經》中所說的:「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其完成就是金剛喻定:「以能覺證能覺」。
在這本書即將結束的最後,記錄下林覃老師的一首偈頌供大家參考:
一切無疑,真空妙有;
六道涅槃,無二無別。
真空就是如來藏。如《楞嚴經》中所說:「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了解是實行的開始,證悟了正是正好修行。
歐政隆
民國88 年10 月
--------
第三版後記
法性法身的究竟義是如來藏空性。如《占察善惡業報經》中地藏菩薩所說。又《楞嚴經》也有這個意思:「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大乘起信論》更直接說:「… … ,名為如來藏,亦名如來法身」。
若是一個有情眾生具足圓滿的菩提心,則這個有情眾生的氣脈明體必定會自動趨向於正確的狀態。若是沒有菩提心,修習祕密金剛乘的佛法非常的危險。事實上,若是沒有圓滿的菩提心,根本沒有資格修習無上祕密金剛乘的佛法。
看佛經的時候,若是看到一些在現實的人間不可能的境界,先不要起反感——這怎麼可能!因為佛經中所敘述的,不只是人間的境界,而是整個法界法性的境界;不只是六道輪迴中的境界,當然還有清淨的報身法身的境界。因此應該心平氣和的繼續看下去。
大手印(究竟操作證悟)就是金剛喻定(見:恆河大手印),是有情眾生的根本,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能覺(心王)的證悟,以能覺(後得智,子光明)證能覺(根本智,母光明),也就是子母光明會。第二個層次是離前塵的分別性(真心)的證悟,一般講大手印金剛喻定只講到這個層次。第三個層次是如來藏空性(亦名為心)的證悟,這個層次的金剛喻定等於首楞嚴定。
大圓滿就是首楞嚴定(見:椎擊三要訣),是所有一切的根本。
歐政隆
民國104 年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