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菁華錄》是《史記》入門的上佳選本。全書分為六卷,所選包括〈本紀〉、〈表〉、〈書〉各三篇,〈世家〉九篇,〈列傳〉三十三篇,共計五十一篇,姚苧田「掇其精華,略其敷衍」,作精心剪裁,使情節緊湊,同時「發明作者作文的苦心,便於後人閱讀」,以眉評、夾評、篇末評等形式,對《史記》的章法結構、遣字造句、微言大義以至總體立意進行評論。此次整理,以道光甲申扶荔山房藏板暨同治癸酉紅杏山房版為底本。
作者簡介:
姚祖恩(?—?)
字柳漪,號笏園,室名扶荔山房。浙江錢塘人,清朝藏書家、文學批評家,大致活躍於乾嘉時期。
姚祖恩是浙江錢塘人,乾隆甲辰進士。官廣東博羅知縣。生平事跡不詳。愛好藏書,也是文學批評家和出版商,為後世刊印了諸多文化典籍。
姚祖恩作為藏書家,有豐富的文史典籍可供閱讀研究,故而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學養和涵養,他曾評價《史記》說:「洸洋瑰麗,無奇不備,匯先秦以上百家六藝之菁英,羅漢興以來創制顯庸之大略,是學者不可不讀,卻又至不易讀者」。他多年閱讀研究《史記》後,自己評點《史記》,自謂:「特採錄而詳閱之,務使開卷釋然,皆可成誦,間加論斷,必出心裁。」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年)開始撰寫《史記菁華錄》並成書。嘉慶末,姚祖恩又輯錄朱彝尊之《明詩綜》全部詩人小傳,成《靜志居詩話》二十四卷,好友曾燠為之序。(維基百科)
作者序
史記菁華錄題辭
「余少好龍門史記,循環咀諷,炙輠而味益深長,顧其夥頤奧衍,不能束之巾笥,又往喆評林,迄無定本,嘗欲抽挹菁華,批導窾闕,使其天工人巧,刻削呈露,俾士之欲漱芳潤而傾瀝液者,瀾翻胸次,而龍門之精神眉宇,亦且鬱勃翔舞於尺寸之際,良為快事矣。
客有諗於予者曰:「史記者,龍門一家言也,而擘摘刺取之,能無剽剪之訾乎﹖」予曰:「客蓋未達乎文章之原者也。古者左史記事,右史記言。言為《尚書》,事為《春秋》。此《史記》之名所由昉也。自左氏因《春秋》之文作內外傳,於是言與事始並著於一篇之中。宋真德秀論次文章五宗,特分議論敘事為兩途,實原本《尚書》、《春秋》之遺意,而判厥町畦;故其錄左國史漢之書,一篇之文,有割其事於此而綴其言於彼者。蓋《文選》以下別無薈萃古文,有之,自德秀始,而其法已然。且左氏用編年之法,每自為一篇,以盡一事之本末;至杜元凱始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符。後世記誦之學,亦各取其一節之精妙,而命之曰篇,其來舊矣。顧獨於史記而疑之乎﹖蓋古人之讀書也,既知夫三倉五車之才,選於千萬人,而不能以一二遇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不亦殆乎!又以為古人比事屬辭,事奇則文亦奇;事或紛糅,則文不能無冗蔓;故有精華結聚之處,即不能無隨事敷衍之處。掇其精華而略其敷衍,而後知古人之作文甚苦,而我之讀之者乃甚甘也。今夫龍門之文,得於善游,夫人而能言之矣。則當其浮長淮、泝大江,極覽夫驚沙逆瀾,長風怒號,崩擊而横飛者,吾於其書而掇取之,望雲夢之泱漭,覩九嶷之萃綿;蒼梧之野,巫山之陽;朝雲夕煙,靡曼綽約;吾於其書而掇取之。臨廣武之墟,歷鴻門之坂;訪潛龍之巷陌,思霸王之雄圖;鷹揚豹變,慷慨悲懷;吾於其文而掇取之。奉使巴岷,弔蠶叢魚鳧之疆,捫石棧天梯之險,縈紆晦窅,巉峭幽深,吾於其文而掇取之。適魯,登夫子之堂,撫琴書,親杖履,雍容魚雅,穆如清風,吾於其文而掇取之。若夫後勝未來,前奇已過,於其中間歷荒隄而經破驛,頑山鈍水,非其興會之所屬,期逸而勿登焉。讀其文而可以知其游之道如彼,則文之道誠不得不如此也。吾見今之耳備而目僦者,日置全史於几案之旁,自成童以迄皓首,固有一卷之文,偶值夫鉤章棘句,即掩卷不遑卒讀者;徒朗朗於管嬰夷屈數傳,又不得其窾卻之所存;猶且號於人曰:「剽剪之不古也!」其為自欺以欺人,豈不足胡盧一笑哉!」
客無以難。遂書其語於簡端,凡《史記》舊文幾五十萬言,今掇其五之一,評注皆斷以鄙意,視他本為最詳,約亦數萬言。龍門善游,此亦如米海嶽七十二芙蓉研山,几案間臥游之逸品也。因目之曰《史記菁華錄》云。
康熙辛丑七夕後三日 苧田氏題
史記菁華錄題辭
「余少好龍門史記,循環咀諷,炙輠而味益深長,顧其夥頤奧衍,不能束之巾笥,又往喆評林,迄無定本,嘗欲抽挹菁華,批導窾闕,使其天工人巧,刻削呈露,俾士之欲漱芳潤而傾瀝液者,瀾翻胸次,而龍門之精神眉宇,亦且鬱勃翔舞於尺寸之際,良為快事矣。
客有諗於予者曰:「史記者,龍門一家言也,而擘摘刺取之,能無剽剪之訾乎﹖」予曰:「客蓋未達乎文章之原者也。古者左史記事,右史記言。言為《尚書》,事為《春秋》。此《史記》之名所由昉也。自左氏因《春秋》之文作內外傳,於是言與事始並著於一篇之中。宋真德秀論次文...
目錄
卷一
〈秦始皇本紀〉/〈項羽本紀〉/〈高祖本紀〉/〈高祖功臣年表〉/〈秦楚之際月表〉/〈六國表〉/〈封禪書〉
卷二
〈河渠書〉/〈平準書〉/〈越世家〉/〈陳涉世家〉/〈外戚世家〉/〈齊王世家〉/〈蕭相國世家〉/〈曹相國世家〉/〈留侯世家〉/〈陳丞相世家〉
卷三
〈老莊申韓列傳〉/〈絳侯周勃世家〉/〈伯夷列傳〉/〈司馬穰苴列傳〉/〈商君列傳〉/〈張儀列傳〉/〈孟子荀卿列傳〉/〈孟嘗君列傳〉/〈平原君列傳〉/〈信陵君列傳〉/〈范雎蔡澤列傳〉
卷四
〈廉頗藺相如列傳〉/〈屈原賈生列傳〉/〈刺客列傳〉/〈張耳陳餘列傳〉/〈淮陰侯列傳〉/〈韓王信盧綰列傳〉/〈酈生陸賈列傳〉/、〈劉敬叔孫通列傳〉/〈季布欒布列傳〉
卷五
〈張釋之馮唐列傳〉/〈扁鵲倉公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李將軍列傳〉/〈匈奴列傳〉/〈衛霍列傳〉/〈司馬相如列傳〉/〈淮南列傳〉
卷六
〈汲鄭列傳〉/〈酷吏列傳〉/〈游俠列傳〉/〈貨殖列傳〉/〈太史公自序〉
卷一
〈秦始皇本紀〉/〈項羽本紀〉/〈高祖本紀〉/〈高祖功臣年表〉/〈秦楚之際月表〉/〈六國表〉/〈封禪書〉
卷二
〈河渠書〉/〈平準書〉/〈越世家〉/〈陳涉世家〉/〈外戚世家〉/〈齊王世家〉/〈蕭相國世家〉/〈曹相國世家〉/〈留侯世家〉/〈陳丞相世家〉
卷三
〈老莊申韓列傳〉/〈絳侯周勃世家〉/〈伯夷列傳〉/〈司馬穰苴列傳〉/〈商君列傳〉/〈張儀列傳〉/〈孟子荀卿列傳〉/〈孟嘗君列傳〉/〈平原君列傳〉/〈信陵君列傳〉/〈范雎蔡澤列傳〉
卷四
〈廉頗藺相如列傳〉/〈屈原賈生列傳〉/〈刺客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