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本書的研究動機與目的
1.你想過這些問題嗎?
在漢民族的住居文化當中,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不論建築的型態為何,大者由皇城、都邑、城市、村鎮,小至個人的屋室、庭園、穀倉、店舖,或至亡者的墳墓等,從擇地到規劃營造,都可以見到風水觀念所影響的深刻痕跡。因為風水術是中國古人適應大自然環境的生活體驗與求生智能的總結,在長期的生活磨練中,遠古的先祖們把對天文地理、自然生態、空間、時間的觀察理解,直觀的1轉化為實質的生活常識。並在發展的過程中,結合「易經八卦」「陰陽五行」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累積數千年的智慧,逐步發展而形成一套擁有完美哲學思維系統的風水術,可惜明朝末年後的理氣風水家把地理術窄化為卦理,忽視實際山川大地的奧妙,傳統風水術被破壞殆盡,成為九宮的卦理公式,套九宮格來相宅,忽視自然環境,成為為當今風水的歪流。
清初欽天監博士監正高大賓與他的同僚,都是當代名家,為此曾群起而撰文試圖撥亂反正,後文中筆者會詳細介紹高氏的卓見給本書的讀者。這一脈相傳的思想體係,歷經數千年的應用與實證,價值無與倫比,極具有統計上的科學意義,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思考模式與生命價值觀。正如《易經繫辭上傳》中生動的描述: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故知幽明之故,………,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古者包羲氏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都說易經是風水之母,但在這一段文字當中,對風水術能運用的部份,看法其實非常的樸素。伏羲氏僅僅以肉眼的觀察與自身的感悟,不必羅盤(羅盤尚未出現),就可以知曉「幽明之故」「天地之道」「萬物之情」,沒有後來風水家所謂命卦、三元九運、百二分金、三吉六秀、十二長生水、九宮挨星…等事。事實上,「風水」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對宇宙和自然環境直觀看法的展現,是中國人對環境的認識,中國人藉此來觀察環境、感知宇宙,並且投射在日常生活中,把人化為自然的一份子來看待天地,人即屋宅。風水對「時間」與「空間」的看法,就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天人合一」思維的落實,所以屋宅不善,人亦遭凶,這就叫「天人合一」。
《淮南子.天文訓》注文曰:「上下四方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上下四方即是空間,古往今來即是時間,因此,「宇宙」者即「空間」「時間」的統合,時空的研究正是風水的主要內涵,並由此發展為對宅地吉凶影響個人一生窮通禍福的判斷,及對住居環境實務的處理指導程序,形成中國人看待「小我」與「大我」之間關係的特殊宇宙生命觀。
何曉昕在其著作《風水探源》書中發表他對風水的研究心得,認為風水的核心內容是人們對居住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一種學問,其範圍包含住宅、宮室、寺觀、陵墓、村落、城市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稱為陰宅,涉及其他方面的稱為陽宅。
風水施加於居住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對基址的選擇,即追求一種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滿足的地形條件;二,是對居處佈置形態的處理,包括自然環境的利用與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口、道路、供水、排水等因素的安排;第三,是在上述基礎結合人事吉凶與時空因素的長期經驗統計。
這部份的價值,尤如中醫一樣,只是行醫的對象不同,一個是人另一個是宅。而這些結論,歷經新石器時代到唐宋時期,歷時近三萬年而形成的風水術,在明末清朝以迄於今,已被後輩風水師的私心私利破壞的體無完膚,尤其以現代為嚴重。已故的台灣建築大師漢寶德教授亦認為:「風水是構成我們民族思想型態的一部份,在國人傳統行為模式與生活觀念裡佔有重要地位,是我們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風水實際上就是中國的建築原則。」
質是言之,風水術所涉及的乃是個人至邦國安身立命的基地,擇之吉則生活上諸多順遂,擇之不吉者則每因種種居家立國環璄因素的影響,而招致破敗禍害。風水術實在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而且豐富的瑰寶,雖然在歷史的浪淘中無法避免的被混入諸般污濁的雜質,但風水術的意涵實在不應只淪陷在「迷信或科學」爭辯的死胡同中,而不見其宮廟之美與百官之富。
北大景觀規劃研究所俞孔堅教授在其研究中指出,儘管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理想居住模式,但還沒有一個民族像漢民族那樣形成了一整套關於理想居住模式和墓葬的吉凶意識的操作理論,亦即風水學說。在英語裡,也找不到對應“風水”的辭彙,可以說風水是中國人獨有的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一整套風水術的內涵,就是數千年傳統文化具體而微的顯現,其形成的特殊環境背後所具有的文化根源,正是我們華人性格裏真正的「母親」。
由於清未以來中國積弱不振,知識份子及政府轉而重視及發展西方科學的系統,基於歐美文化重視發現律的科學,強調科學「可觀察性、可重覆性、可驗證性、可測量性」等特質,以邏輯思維與實證規範為研究途逕,”一個原因產生一個結果”的機械因果律深入人心,把目前人類有限的科學視為至高的真理。儘管近代統計物理學及量子力學等的發展已被學者所承認,宇宙中存在大量科學尚無法解釋的能量,但一般學者對此認識並不深。故凡不合此「科學」標準者,多因「非我族類」而被打成「不科學」「不理性」「迷信」的污名。
用科學的態度及理性的思維來研究風水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可以使風水有益世人的內蘊精華彰顯出來,也可抽離諸多虛幻詭奇的迷思,加以摒棄。惟此一研究及實證的過程確是相當艱辛的,因為西方科學的思維系統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系統有相當多的差異,不易以純科學的角度來解釋。
例如中醫學的系統,現今海內外皆已承認其在醫學上的價值,尤其針灸、經絡穴道、草藥、氣功,尤其受到歐美醫界的驚嘆與認同。而與中醫同源的風水,卻因為雜質太多,迄今仍難得到廣泛的認同與肯定。其實,中醫也是源於易經陰陽五行,但因為中醫直接關乎人命,醫家不敢胡搬亂套,但風水術抽象的特質,讓無良的風水家敢憑空創造各種門派,愈說愈玄,愈走愈偏,害死人不償命。理性思考一下,有多少比例是有人學了風水而變富貴的呢?但也不宜未經深究就率然以科學之名否定,因為就此態度而言,已經是「不科學」了。
現今多數人,自幼即開始全面的、徹底的接西方式教育,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被訓練著去接受與使用歐美文化的思考模式及價值觀,然而,社會畢竟處處充滿著中華文化的元素,我們的社會結構、人際倫常、待人接物、語言文字、環境設計、宗教信仰、民俗習慣、傳承姓氏…,等等皆是數千年來傳統文化綿延的結果。
筆者總以為世間萬事萬物不能失去根本,只有根本存在,自我的生命才有可能通向無限,使身體及心靈相應,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因此,多年來筆者廣泛的接觸、研究、體會固有文化的許多部份,包括作為本書主題的「風水」,希望借著對傳統「風水術」觀念及其理論的闡明,為固有文化的傳承盡一份心力,讓更多思想受科學至上主義所綑綁的人士瞭解,在去除諸多迷信及不合理的部份之後(尤其明末之後迄今的理氣派),風水觀念的確是協助我們身心與自然環境和諧的良方。
然而,風水學說流傳數千年,至今並沒有一套完整統合的學理(多達上百種理論互異的門派)。由於它的學理深奧難解,傳承又多以口訣的方式授徒,於理論部份常有不合理、過度擴張應用、亳無根據…的情事,即有書籍傳下,亦多藏訣漏字,語帶玄機,詞意不詳,甚至是惡意編造誤導後學,任後學者自行揣摸領悟,導致今日風水學發展的畸型、紛亂與受人詬病。
古今房屋結構變化甚大,有些傳統的風水理論已經失傳,有的已經與時代脫節。例如在立極(論陰陽宅坐向)上,多數以大門為向,香港則有以窗、陽台為向,台灣有以社區大門為向,也有以路為向,甚至以住宅門牌為向者。何者為是?何者為非?會形成這種現象的最大原因,就是風水師本身的程度與專業低落導致。考諸現在台灣與香港社會的風水師培養實況,大多在黑白板學不到一年,就開始掛牌執業,甚至開始授徒,過個三兩年就號稱「資深」,這種現象再發展下去,以現今資訊的發達,風水術必將為人所唾棄,這正是筆者所最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