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先生20出頭年歲醫學校學生運動起算,至1931年辭世,其40歲又6個月生命的一半,正處於青壯年時期,本書以最新出土文獻史料做佐證,穿插鮮為人知的歷史軼事,如林獻堂環球之旅歸來,在蓬萊閣盛大的洗塵講演會突然停電,社會運動家的最華的鐵道旅館—夜快車車廂,九十幾年前,捷克旅行家在大稻埕民眾講座講演捷克復興,或微觀抽絲剝繭;或宏觀鉅視,從不同視角,書寫蔣渭水以血肉之軀對抗殖民統治的青春物語。
42篇,22萬9千餘字,461頁,本文集四大單元分別是撥雲見日蔣渭水在主要社會運動團體角色的「抽絲剝繭說歷史」;輕鬆漫遊於歷史的「歷史散冊」;歷史與現代連結的「歷史再現」;對歷史軼事感而發「談古論今」。另有電腦彩繪1920年代文化社會運動系統圖、盛景圖;臺灣文化協會會章、發起人、贊成人名冊、州別分配圖;另收錄脫離文協聲明書、民眾黨第二次全島黨員大會宣言書……等珍貴古文獻影像。
本書特色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它書寫歷史,本身也成為歷史的一部份,如蔣渭水大眾葬葬儀紀錄片的出土、宜蘭渭水路改名中山路、渭水先生移靈櫻花陵園……這些都是當代與歷史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