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迦葉!如鬱單越自然之食,眾共取之,無有損減。所以者何?以彼盡壽,無我所想及慳貪想。如是,迦葉!此閻浮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此深經,書持讀誦,究竟通利,廣為人說,終不疲厭,不疑、不謗,以佛神力,常得自然如意供養,乃至菩提無乏無盡,除定報業。」】
語譯:【如來又說:「迦葉啊!猶如鬱單越洲有自然生成的食物,大眾共同去攝取來吃,而不會有所損減。為何是這樣呢?因為鬱單越洲的眾生們,他們從出生一直到老死壽命終了,都是沒有我所想,也不會生起慳貪之想。就像是這個道理,迦葉!這個閻浮提洲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到這一部深妙經典時,願意加以書寫、受持、讀誦,終於究竟而通達其中的真義了,然後廣而為人演說,自始至終都不疲勞、不厭倦,心中不懷疑、口中不毀謗;由於佛如來的威神之力,一世又一世都能得到自然而來的如意供養,乃至於成就究竟菩提,也就是成佛的時候,都能夠無缺乏、不會窮盡,除非有定報之業。」】
講義:「鬱單越」,娑婆世界的每一小世界有四大部洲,每一個部洲有許多的洲渚,每一個洲渚裡面有許多的國土世界。那這四大部洲的人各不相同,在我們南贍部洲,大家都要去耕作,稻穀即將成熟的時候要去守護,不然會被人家盜割。那「鬱單越」就沒有這回事,他們有天然的食物吃不完,需要的人就去摘取來吃,吃了以後又會繼續生長,永遠無窮無盡。我們南贍部洲,人間剛生成而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南贍部洲世界初成的時候,其實還沒有人類。那人類是怎麼來的?是從光音天開始下墮,一天一天下墮,最後下墮到人間來;下墮到人間的時候,那時還沒有太陽,那時候人都會飛。你們現在有誰會飛?都不會呀!為什麼不會?因為吃飯,身體粗重了就不會飛。那時候剛到人間來的那些下墮的天人,沒有太陽也無所謂,因為他們都有身光,身體會放光幾丈,還能飛行。
剛開始時,有人看見地上有東西,覺得有點奇怪,不曉得那是什麼?好奇心起來時,就去把它觸一下,拿到口裡嚐一下,覺得這個很好吃!就好像小孩子看見那個叫作什麼花?好像喇叭的,有點像野薑花的葉子,那叫甚麼花?不是野薑花,類似孤挺花,葉子像野薑花;不是朱槿!它的花看起來類似野薑花,但是花瓣比較大,有黃色的也有紅色的。不是月桃!月桃有毒。啊!美人蕉啦!你說對了!這麼多人,才一個人懂(大眾笑…),我們小時候,生活困苦,會去把那個花往上抽起來,然後拿到嘴裡吸一下,是甜的!它也正是因為這樣,吸引蜜蜂來授粉。
那麼剛下來人間的天人就是這樣,看見地上有點很奇特的東西,叫作地酥或地蜜;有人沾一下、吃一下,欸!好吃!那就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來試試看,同樣覺得好吃!因天上沒有那個東西。但是吃多了、吃久了以後呢,身光減少,身體開始有些粗重了,沒有辦法一次飛很遠了。後來因為大家都來吃,那個地蜜就開始消失了!消失以後,開始長出什麼呢?長出地肥,大家就改吃地肥,那也不錯!沒有地蜜那麼好吃,但還可以,大家就繼續吃,後來繼續吃就吃光了。
接著就有粳米出現,就是因為眾生需要,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就會共同運作,所以粳米出現了!那粳米採下來不用舂米皮,直接可以吃,入口即化。粳米出現以後,大家努力吃,人越來越多了,後來粳米也吃光了,才變成後來的稻米。到這個時節,都還是天然的,還沒有人去種植,也沒有人去守護。可是這稻米出現之後,有的人很聰明:「我每天去那邊採也是個麻煩,不如我今天一次採兩天份回來,明天就不用再來了。」別的人看見說:「你一次可以採這麼多,那我也跟你一樣。」大家跟進,然後有的人就說:「那我一次採三天份。」「我一次採七天份、十天份。」結果,被採光了!所以後來稻田開始有人拿著棍棒去守護。
本來人間剛開始不需要守這個、守那個,不需要護這個、護那個,都不用!但因為有人那樣作了,所以開始有人守護:這一區是我的,那一區是你的;我不採你的,你也別採我的,就開始各自擁有了。有守護接著就有鬥爭,有鬥爭就開始有紛亂;後來說理說不成時,就得要有仲裁者,仲裁者後來就當了酋長或是小國王。每一次仲裁,得要拿多少稻米給仲裁者;然後越來越演變,酋長就變成國王了。所以國王、皇帝不能叫作天子,那叫凡夫俗子,這就是人間。而那一些生物學家說:「人類是恐龍變成的。」如今也被推翻了,因為考古學家已經出來講:「人類不是恐龍變成的,人類跟恐龍是同時存在的。」所以那一些所謂的科學家講的其實都不科學,都漸漸被推翻了。
那麼,「鬱單越」跟我們南閻浮提不一樣,他們沒有「我所想」。「我所想」就是說:「這是我所有,那是你所有!」他們沒有這個想法!就是大家共有,倒有點兒像共產主義,可是並不是共產。現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的共產主義其實並沒有真的共產,有權有勢的人就拿多一點,沒權沒勢的人就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這哪能叫作共產?共產是應該大家共同擁有,誰都有同樣的一份權利,誰也不能獲得兩份、三份或是更多的權利,那才叫作真正的共產。共產是一種理想,但是五濁惡世的人心作不到,所以那只能說是一個理想。而現在所謂的共產主義也無法實現共產,所以大家都有我所之想的時候,就會據為己有;把這個也據為己有,把那個也據為己有,希望大家都不要來侵犯我,都不要偷我的,這叫作「我所想」。真正的共產時沒有「我所想」,所以現在地球上的共產主義並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
那麼鬱單越洲的人沒有「我所想」。這樹上有什麼水果,那裡有什麼粳米,那裡有什麼可吃的,隨處都有,不需要據為己有,所以他們沒有我所想;包括沒有家庭。他們不會建立家庭,不會說:「欸!這是我老公,這是我老婆。」然後生了孩子說:「這是我兒子、我女兒!」這都是我所,他們全都沒有!他們只要男女互相看中意了,去到某一棵樹下,沒有人去到那裡,那樹就自然垂護下來;他們就自己去歡喜,歡喜完了,樹又回復原狀,各人走各人的。
阿含部中的《起世因本經》怎麼說?說這個南閻浮提,剛開始本來大家都是中性身,都是從色界天次第下墮來的。本來都是中性身,後來兩個人看了,由於談得來,很喜歡在一起,然後漸漸演變就使身根變成一男一女。既然有一男一女,要辦事該怎麼辦?總不能當眾作吧?又不是狗、禽獸,所以要弄一點木頭、樹葉遮一遮,這就是家的開始。本來南閻浮提洲剛開始也沒有家,也沒有男女的分別,後來有男女分別了,就有家了;有家就建立家庭了,這都是我所。
所以因為我所的關係,互相就有矛盾、有衝突,然後就有剎帝利出現,那他就要收稅。中國的皇帝特別聰明,發明了一個名詞叫作天子,說皇帝叫作天子。雖說是天子,縱使是真的,也不過是天的兒子。是哪一個天的兒子?四王天還是忉利天?還是夜摩天?但不管哪一天的天主,全都要拜菩薩為師。你們如果證悟了,他們都得要拜你們為師。那這樣,天子大、還是你大?但是你也不用跟他計較,他說要怎樣就怎樣,隨他去!你就隨順眾生。經典裡面講的「恆順眾生」,因為「恆順眾生」時就可以繼續把法傳下去,繼續利樂有情就夠了;咱們不用計較,因為咱們沒有我所想;但是南閻浮提洲的眾生都有我所想。
有「我所想」之後,緊接著就是「慳貪想」。所以人家如果吃不夠了:「拜託啦!你給我一點好不好?」「好!我今天給你一碗,你明天別再來喔!」就給他一碗了,告訴他明天別再來,這就是慳貪。有時候你去勸一個人布施,很難!對方不一定是窮人呢。我記得以前,那時還沒有出來弘法,也幫某個道場按月收一點勸募款。有次遇到一個大老闆,從紡紗、針織、染整……等,是一貫作業的,那真的是大老闆。我說:「你這麼有錢!培植一點福德吧,每個月捐一點啦。」他說:「你下個禮拜來,我一次給你!」我聽了很歡喜,省了我好多麻煩,一次給我,多棒!結果下週去了,也為他辦好事情所以我去了,他又說:「我一次給你!」然後從口袋把臺幣掏出來,一千塊錢。意思是說:「你以後不要再找我要錢,就這一次!」我才恍然大悟說:「喔!『一次給你』是這個意思。」我們直爽,從來沒想到是這個意思。那還是很有錢的人呢!當年臺灣還有臺灣小姐選美大會,一張門票當時賣兩萬塊錢,他一次買四張、五張,有的送給朋友。可是布施到佛法裡面來,「一次給你!一千塊。」表示他的我所想發展到極至了,已經變成「慳貪想」。享受的,花再多錢都面不改色;可是要作善事呢,他就要想好,看怎麼樣給得順利,一次就永絕後患,這個就是慳貪想。鬱單越的人沒有這樣的想法,所以他們一直到壽命終了,都沒有我所想、沒有慳貪想。
「鬱單越」人的壽命多久?活一千歲!我們這個南贍部洲呢?只活一百歲,而且「少出多減」,大部分的人減於一百歲,少部分的人多出一百歲。所以,如果大家都沒有我所想、沒有慳貪想,人壽也會跟著增長。那「鬱單越」的人,盡壽都沒有我所想、慳貪想,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他們有自然之食,無有損減。那麼 如來講了這個例子,就告訴我們說:「就像是這個樣子,迦葉!這個南閻浮提洲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到了這一部深妙的經典時,如果能夠書寫、受持、讀誦而且到於究竟,能夠通達而深得其中的法利,還能廣為人說,終不疲倦。」這個很不容易!又說:「然後心裡不懷疑,嘴上不毀謗,他會得到佛的神力加持。一世又一世(常,就是不間斷地)都可以得到自然而來的、如意的供養。」
「得此深經」是得哪一部經?(眾答:如來藏。)對呀!三句不離本行,就是如來藏經。好,得到這一部很深奧的經典,接著要「書、持、讀誦」。「書」是什麼?我們《法華經》講過了,「書」的意思並不是寫,你拿了筆記本在那邊寫,那不叫「書」;就是你每天都去運作祂,叫作「書寫」。所以你們今天書寫了沒有?你們為什麼沒反應?沒有書寫喔?有喔?對呀!你早上書寫到現在,寫著、寫著,寫到講堂來了。現在聽我講經,聽得歡喜,笑了起來,一樣是「書寫」啊!那麼書寫了之後,懷疑不懷疑?(眾答:不懷疑。)是不是堅定地認定這個法?(眾答:是。)那就是「受持」啊!如果有因緣,為好朋友、親戚說明一下時,那就叫作「讀誦」。所以得到此經以後要書、持、讀誦,那又問諸位:「你們有沒有書寫、受持、讀誦?」(眾答:有。)欸!太棒了!今天講到這裡。
我們今天要從二十一頁倒數第二行下半段開始講:「究竟通利,廣為人說,終不疲厭,不疑、不謗,以佛神力,常得自然如意供養,乃至菩提無乏無盡,除定報業。」好,到了卷下,如來有個地方要特別著墨的,就是不能缺少大乘法的實證所應該具備的福德而求「此經」。那麼先說這一段,上回講到「書持讀誦」,接下來還得要「究竟通利」,不可以一知半解,也不可以只知道總相,然後別相都不知道,至於種智就不用提了。
我最近知道的,我們有位老師跟他班上的學生講,說他跟隨我二十幾年了,二十來年了!從什麼時候開始跟隨的?從我春秋鼎盛時跟隨的。是這樣講的!然後接著叫作耳順,「耳順」之年是幾歲?六十之後。現今又加上兩個字「古稀」,好像我很老了!這意思是說當年春秋鼎盛,很有氣力呀;雖然現在古稀了,還是有那麼一分力氣為大眾說法,因為我這個人一向上臺一條龍、下臺一條蟲。沒有關係!只要是上臺一條龍就行,因為這有法樂。那我們這位老師跟學員們說:「原來『法』有那麼多,不是一個明心就結了,而是很多、很多的法。」佛法固然就是一個如來藏,沒有別的!二乘菩提也同樣是如來藏,只是不明講如來藏罷了。般若更是講如來藏,那般若講的如來藏主要是在別相上說;別相學完了,也只是滿足三賢位罷了,後面還有如來藏含藏的一切種子,種子又名功能差別,這都要學啊。
那證悟之後要作的就是「書持讀誦」,所以每天都要「書寫」。不懂得書寫的人買了一卡車的宣紙寫了,也等於沒寫;懂得書寫的人不用買宣紙就寫得很好了,對吧?不用買啊!你們已經從家裡寫到這裡來了。當你懂得書寫的時候,叫你捨棄祂,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你一定會持續「受持」,就怕你不懂書寫。受持之後呢,每天得要閱讀祂。還記得《西遊記》寫唐三藏去到天竺取經回來,結果那本經是什麼經──無字真經。為什麼沒有字的才是「真經」?是否意味說:有字的就不是真經?如果從實際理地這樣來講也無過啊!有字的不是真經啦!
那麼這一本經你能書寫、能讀誦了,一定是每天受持的,捨不得祂!什麼都能捨,就是這一部經不能捨。為什麼捨不得?喔!捨掉就死掉了,你們都知道!所以叫你捨,你也捨不得。既然一直受持著,不肯捨,當然每天要讀祂。有一首歌說「讀你千遍也不厭倦」,也許你們年輕時都唱過了,這是老歌。那這一部經莫說千遍、萬遍、億遍,你一直要盡未來際讀下去。到什麼時節讀完?成佛時!沒有成佛之前,你一直都不可能讀完的。所以 佛也不會叫你說:「你這部經一定要讀完。」佛告訴你:「你悟後不就每天在讀祂嗎?有時候從這方面讀祂,有時候從另一個方面讀祂。但有時候覺得讀過了,應該誦一誦吧!」那就看你怎麼誦了,都行!誦的方法有很多,由著你來。沒有人會跟你說:「你誦錯了!」因為誦「此經」絕對不會錯,因為是依現量觀察而誦出來的,除非你沒找到「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