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董康四次東遊日本之九卷日記,這九卷日記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日記記載了董康在日本的訪書過程,記錄了董康在日本所見到的漢籍圖書。董康本身就是一位有名的藏書家、版本目錄學家,自幼耽心古籍,在日本的訪書過程中其重點主要在手抄本、宋元舊槧和民間戲曲小說三個方面。二是日記記載了董康在日本期間與日本名流的交往。三是日記中保存了很多史料可補史傳之闕。如卷一之記英、美、日三國用庚款建設文化事業之經過,記北京文化會委員名單之不合己意等,有較強的史料價值。
董康(1867—1947),同治六年(1867)生,江蘇武進人。字授經、授金,自署誦芬室主人。光緒十五年(1889)中進士。歷任法律館提調、刑部主事、大理院候補推丞。宣統三年(1911),赴日本留學,學習法律。民國后,歷任法律編修會副會長、北京政府大理院院長等職。董康喜歡詩詞,精通法律,家富藏書併兼治版本目錄之學。所著除《書舶庸譚》(《董康東遊日記》)外,尚有《課花庵詞》《曲目韻編》《秋審制度》《中國法制史講演錄》《嘉業堂書目》(稿本)等,並曾於王國維、吳梅等校訂《曲海總目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