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聚焦產業結構,瞄準知識經濟,包括五項內容。一、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從產業水平、產業結構和產業質量三個方面,分析產業結構變遷的歷史和未來,給出發達國家三大產業、六大集群和24個部門的產業水平、增加值結構、就業結構和勞動生產率等的新排名。二、產業結構現代化的案例和原理。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和瑞典等八國的國際經驗,以及產業結構現代化的經典理論、基本原理和政策走向。三、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的戰略選擇。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定量分析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的趨勢和潛力,提出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的路線圖和戰略目標,以及中國三大產業、六大集群和18個部門的潛力排名和政策建議。四、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的定量評價。從產業結構和產業質量兩個維度構建評價模型,完成131個國家的定量評價。2015年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指數排世界第58位。 五、世界現代化的定量評價,描繪2015年世界和中國現代化的定點陣圖。
18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兩次根本性的轉變。第一次是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產業結構轉變,第二次是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產業結構轉變。目前發達國家進入第二次轉變,多數發展中國家處於第一次轉變,並受到第二次轉變的影響。2017年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必然包含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現代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產業結構現代化,是中國未來30年經濟建設的一個核心任務。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是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何傳啟及其團隊完成的7部年度報告。它建議中國要以提高產業質量為yi領,以提高產業水平為抓手,以優化和提升產業結構為落腳點,全面完成向服務經濟和知識經濟的兩次轉型,高質量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現代化經濟強國,全面建成製造業強國、服務經濟強國、知識經濟強國和世界經濟強國,逐步達到產業水平、產業結構和產業質量的世界先進水平,早日成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知識經濟發達國家。
何傳啟,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北京同響時代現代化管理咨詢中心主任,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等。1985年以來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6本、合著12本和譯著1本,主持完成2001年至2017年的《中國現代化報告》16本,提出第二次現代化理論、按貢獻分配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