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審美與人文素養叢書”總序 / 1
緒 論 / 6
上編 西方戲劇 / 15
第一章 古代戲劇 / 16
第一節 古代希臘戲劇 / 16
第二節 埃斯庫羅斯與《被縛的普羅米修士》 / 23
第三節 索福克勒斯與《俄狄浦斯王》 / 28
第四節 歐裡庇得斯與《美狄亞》 / 35
第五節 阿裡斯托芬與《鳥》 / 42
第二章 文藝復興時期戲劇 / 48
第一節 文藝復興戲劇 / 48
第二節 莎士比亞的戲劇 / 50
第三章 17世紀戲劇 / 84
第一節 古典主義戲劇 / 84
第二節 高乃依與《熙德》 / 86
第三節 莫里哀與《達爾杜弗》《唐璜》 / 91
第四章 18世紀戲劇 / 102
第一節 啟蒙主義戲劇 / 102
第二節 博馬舍與《費加羅的婚姻》 / 104
第三節 謝立丹與《造謠學校》 / 109
第四節 哥爾多尼與《一僕二主》 / 113
第五節 歌德與《浮士德》 / 117
第六節 席勒與《陰謀與愛情》 / 123
第五章 19世紀前期戲劇 / 128
第一節 浪漫主義戲劇 / 128
第二節 雨果與《歐那尼》 / 130
第三節 雪萊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士》 / 136
第四節 羅斯丹與《西哈諾·德·貝熱拉克》 / 140
第六章 19世紀中後期戲劇 / 146
第一節 現實主義戲劇 / 146
第二節 小仲馬與《茶花女》 / 147
第三節 易蔔生與《培爾·金特》《玩偶之家》 / 152
第四節 蕭伯納與《華倫夫人的職業》 / 164
第五節 果戈理與《欽差大臣》 / 169
第六節 奧斯特洛夫斯基與《大雷雨》 / 175
第七節 契訶夫與《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 / 180
第七章 20世紀戲劇 194
第一節 現代派戲劇 / 194
第二節 梅特林克與《青鳥》 / 199
第三節 斯特林堡與《鬼魂奏鳴曲》 / 204
第四節 薩特與《死無葬身之地》 / 209
第五節 貝克特與《等待戈多》 /215
第六節 尤內斯庫與《禿頭歌女》 / 220
第七節 布萊希特與《伽利略傳》《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 / 224
第八節 狄倫馬特與《老婦還鄉》 / 233
第九節 皮蘭德婁與《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 / 239
第八章 美國戲劇 / 246
第一節 美國戲劇概述 / 246
第二節 奧尼爾與《安娜·克利斯蒂》《榆樹下的欲望》 / 248
第三節 威廉斯與《欲望號街車》 / 257
第四節 米勒與《推銷員之死》 / 262
下編 東方戲劇 / 269
第九章 印度戲劇 / 270
第一節 印度戲劇概述 / 270
第二節 首陀羅迦與《小泥車》 / 272
第三節 迦梨陀娑與《沙恭達羅》 / 277
第十章 朝鮮戲劇 / 282
第一節 朝鮮戲劇概述 / 282
第二節 申在孝與《春香傳》 / 284
第十一章 日本戲劇 / 290
第一節 日本戲劇概述 / 290
第二節 菊池寬與《父歸》 / 294
第三節 木下順二與《夕鶴》 / 298
第十二章 中國古代戲劇 / 302
第一節 中國古代戲曲概述 / 302
第二節 《張協狀元》 / 307
第三節 關漢卿與《竇娥冤》 / 310
第四節 白樸與《牆頭馬上》 / 315
第五節 馬致遠與《漢宮秋》 / 319
第六節 鄭光祖與《倩女離魂》 / 323
第七節 王實甫與《西廂記》 / 327
第八節 紀君祥與《趙氏孤兒》 / 333
第九節 高明與《琵琶記》 / 338
第十節 湯顯祖與《牡丹亭》 / 343
第十一節 洪昇與《長生殿》 / 349
第十二節 孔尚任與《桃花扇》 / 353
第十三章 中國現代戲劇 / 358
第一節 中國現代話劇概述 / 358
第二節 歐陽予倩與《桃花扇》 / 363
第三節 郭沫若與《屈原》 / 366
第四節 老舍與《茶館》 / 369
第五節 曹禺與《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 373
第六節 田漢與《名優之死》 / 388
第七節 夏衍與《上海屋簷下》 / 391
第八節 丁西林與《一隻馬蜂》 / 395
第九節 陳白塵與《升官圖》 / 398
第十節 宋之的與《霧重慶》 / 401
第十一節 吳祖光與《風雪夜歸人》 / 404
第十二節 陽翰笙與《天國春秋》 / 407
後記 /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