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2 項符合
「空」、「有」與「有」、「無」:玄學與般若學交會問題之研究的圖書 |
「空」、「有」與「有」、「無」:玄學與般若學交會問題之研究 作者:羅因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3-07-01 語言:繁體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264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264 |
iRead灰熊愛讀書 |
中國哲學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誠如湯用彤先生在其《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中所說的,東晉學術思潮實以玄學與般若學之合流為大宗。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孕育出來的兩種思想學說,之所以能夠合流會通的因素,本文正是要站在學說理論的角度,探討東進時代玄學與般若學之所以能夠會通的內在原因。
本文承接湯用彤先生在玄學與般若學交會問題上之研究,以玄學與般若學有關存有論之討論(「空」、「有」與「有」、「無」)為切入點,再推展到玄學與般若學在工夫論、境界論和存有論之型態等各方面的探討。本文除了嚴辨玄學之「本無末有」與佛教般若學之「空」、「有」的差異外,又從工夫論、境界論和存有論等各方面,分析出玄學與般若學在相異中之相應、相似之處,以明玄學與般若學之所以能夠會通之可能性。
處理玄學與般若學交會的問題,最大的困難在於般若學「空」義之難以把握,本文為了突破這種研究上的障礙,深入早期佛教和部派佛教的學說中,條理出從早期佛教到大乘佛教般若學之發展脈絡,以加深對於般若「空」義的了解。
本文的研究結論認為:(1)在工夫論方面:般若學「不住」一切法、「無著」一切法的修行方式,與玄學「損之又損」、「遺彼忘我」的修道工夫,頗有相似之處;(2)在境界論方面:般若學認為修行者在體證到「空性」時,能觀之主體與所觀之客體,無二無別,這與玄學之體道者「終與玄同」、「玄同彼我」的主客兼忘的境界,亦頗有相應之處;(3)在存有論方面:雖然玄學之「本無」是指形上本體,而般若學之「空」則是指「無自性」(對實體或本體觀念之否定),兩者絕不相同,但是,玄學與般若學之存有論,都是屬於透過虛靜、不執等工夫所呈現的境界型態之存有論,故兩者的存有論學說,雖然思想內容絕不相同,但是,在學問型態上又頗有相通之處。基於玄學與般若學在工夫論、境界論和存有論之學問型態等方面都有相應、相似之處,故般若學能在玄學盛行的兩晉時代大大地流行,並且一度與玄學發生合流。
作者簡介:
羅因君,臺灣大學九十學年度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本論文由林麗真教授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