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王鼎鈞、劉墉、趙淑敏、石麗東等知名華文作家著作。
★選集展示這些優秀華文作者離開母國,進入移民社會之後的觀察、體認和省思,一併顯露了華文文學域外開花結果的面貌。
本書集結62位華文作家之作,分成散文和小說兩部分,其中散文42篇,小說20篇。相對華夏的文學長河,這冊美國華文作家的作品似乎應被歸類為域外旁支;倘若回望近百年來中國歷史,早於清末民初派遣留學生師法西人之長,二戰後更因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因素,台灣留美學生激增,開啟了留學生文學的源頭,留學生文學逐漸成為國內閱讀的主要來源之一,形成全球華文文學的一股激流,到了八○年代大陸新移民作家匯流北美,華語語系的文學經歷政治上的花果飄零,而在海外開闢更為廣闊的互動空間。行至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腳步日甚一日,愈發使得美國這片華文創作的沃野花草豐美,在目前的時、空環境之下已無主流和旁支之別。
作者簡介:
趙淑敏
曾任台灣東吳大學教授,政大、輔仁、實踐大學兼任教授;移居海外前為專欄作家協會、婦女寫作協會等文藝團体常務理事、理事。學術專書與論文有《中國海關史》等十數種,另著有:散文集《乘著歌聲的翅膀》、《蕭邦旅社》,小說集《歸根》、《離人心上秋》、《惊夢》等共二十四種。1988年以長篇小說《松花江的浪》獲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
石麗東
現居美國休士頓市,廣西省義寧縣人,高雄女中畢業,政大新聞所碩士。在台任職中央通訊社編譯、美國休士頓郵報資料部、中央日報特約撰述。2004年以四位華裔太空人為主題的「行者無疆」,獲華僑文教基金會華文著述獎新聞類第一名,1998年獲中央日報海外華文創作獎第二名,1997年獲香港明報紐約創刊徵文第二名,曾任北美華文作協美南分會首任會長,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第 十一屆會長,休士頓知名藝文組織Inprint諮議委員會委員。著有:《萬國公報與清末西化運動》、《當代新聞報導》、《愛跳舞的大文豪》、《成功立業在美國》(上下兩冊)、《誰與爭鋒:美國華人傑出人物》。主編:《全球華文女作家散文選》、《全球華文女作家小傳及作品目錄》。
章節試閱
作者簡介:黎錦揚,湖南湘潭人,一九一七年生,旅美著名作家,耶魯大學戲劇碩士,一九五七年出版的英文小說《花鼓歌》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榜,被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和電影。後應邀在台灣聯合報發表中文小說《旗袍姑娘》,一生寫作不輟,著有小說及散文集多種,是旅美國華裔文壇的前輩。
黎家的點點滴滴
黎錦揚
黎家四代單傳,我祖父和父親都是獨子,天命不許黎家絕種,我母親一生就是十二位,八男四女,我最小又是「老來子」,為父親所寵,長大變「頑童」。
我們兄弟姐妹都隨大哥黎錦熙北上,父親是Gentleman farmer,是個小地主,收租吃飯。他天天寫字讀書,齊白石是我家木匠,成名後搬北京賣畫。我幼年在北京時,每週要同父親到他家大吃一頓,他年輕太太做一手好菜,臨別時,齊老先生總是塞一個大紅包給我,裡面是兩個「袁大頭」。
我大哥在長沙教過毛澤東的書,文化革命時,紅衛兵來了,大嫂馬上把毛澤東的書信擱在桌上,紅衛兵頭子一看,領隊鞠躬而退;文化革命時,只有大哥家沒有受過苦。
大哥錦熙做過北京師範大學的文學院長,與錢玄同、趙元任發明注音字母,提倡白話。當時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做事,常來錦熙家。毛有菸癮,總望著大哥的菸盒子吞口水,錦熙借故出室,讓毛拿幾支,成為黎家笑話。毛給錦熙的書信,都已捐給政府做紀念。
我二哥黎錦暉,寫兒童歌劇與流行曲,名曲《桃花江》當時人人會唱。他 寫了《妹妹我愛妳》一曲,被人指為靡靡之音、文化的敗子。攻擊最兇的是左擁右抱的官僚與軍閥。
為提倡白話,錦暉組織了明月歌舞團,娶了「標準美人」徐來做太太,被湖南省長唐生智弟弟唐生明搶走。我初時在湖南,聽說有一位大少爺,在長沙開車亂跑,一次撞傷一個行人,勤務兵跳下車給被撞傷的人踢了一腳,大罵他媽的,連大少爺的汽車都沒看見。據說那個大少爺就是唐生明。
黎錦暉的「明月社」提倡平民音樂,歌星有王人美、黎莉莉、白虹、周璇、歐陽紅櫻、徐來、黎明健、姚敏、姚莉、龔秋霞等。錦暉的七弟錦光寫了膾炙人口的《夜來香》、《香格里拉》,被人譽為「流行歌王」。李香蘭唱《夜來香》成了名,後來當了日本國會議員,請錦光遊歷日本,以國賓相待。回國後到處挨罵,他回到一間斗室,中間掛一塊被單,一邊夫妻住,一邊女兒住。
黎錦暉被冠上「靡靡之音的祖師爺」,黎錦光是「黃色音樂」的推動者,但也有人說公道話,說黎氏愛國有見證,武漢政府請明月社慰軍演出,孫夫人宋慶齡女士提倡黎錦暉的《總理紀念歌》,一時人人會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二十年初,黎錦暉去上海任上海國專的校長時,女兒黎明暉就讀上海萬竹小學,她的同班同學有一位是蔣介石的大公子蔣經國。那時,錦暉拉小提琴,明暉唱「琴語」,有觀眾寫一句白話,交黎拉一曲,明暉就在黑板上用拼音譯成白話,與觀眾所寫的一字不差,蔣經國記住了。黎錦暉解散明月社之後,兩袖清風,到江西「平民教育促進會」去工作,有人來訪,自我介紹說:「聽說錦暉先生在這裏,我特來拜訪,我是蔣經國。」
黎錦暉在上海招考「中華歌舞社」新學員時,接見了一位錢姓客人,他帶來一個十二歲小孩,客人說他是錢壯飛,特帶女兒來試考,女兒名錢葵葵。後來錢葵葵在南洋演出時,黎收她為義女,改名黎莉莉。黎莉莉成名後,被稱「四大天王」之一,步入電影界,到美國進修,五十年代曾被聘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主任。
莉莉父親錢壯飛在一九二五年加入了共產黨,參加地下工作,後來又打進國民黨的情報局,當上了蔣介石「機要室」的秘書。不久有地下工作人員被捕,供出周恩來為首的一批中共人員的活動,錢在機要室看到情報,當機立斷,通知了周恩來。後來錢逃離了上海去蘇區,在長征途上遇難。錢壯飛的事蹟,被拍成電影《暗算》轟動一時,黎莉莉被稱為革命之女,周恩來設宴請她吃飯。酒後向她叩了一頭,說:「沒有妳父親救命之恩,我那會有今天!」
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原名思泳,原籍廣西,她喜歡文藝,瞞著家人去參加明月社。到演出時,黎錦暉收她為義女,改名黎明健。她和白虹和王人美成了明月社的台柱。黎明健的姐姐于立忱,好寫作,當了《大公報》駐東京記者。郭沫若在東京,已有日本太太,但才子愛美人,見到于立忱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郭的婚外情使于立忱懷孕,但無法與郭結婚。一九三七年回國,深感失望,自盡身亡,留下遺囑,請妹妹黎明健繼承遺願,去找郭,愛郭,嫁郭。抗日戰爭爆發,郭回國,認識了黎明健,兩人一見如故,比翼雙飛,一九三八年她嫁了郭,又改名為于立群。成了有傳奇性的「才子佳人」。
周璇是一代巨星,生於常熟縣一個尼姑庵,被上海信徒周家收養,取名周小紅。十三歲時,父親食毒上癮,要將她賣到四馬路一妓院。鄰居章錦文,是黎錦暉的琴手,暗中將小紅帶到了明月社,請黎收留。小紅在兒童歌劇中演小鴨、小麻雀。「九一八」事變後,她主演了《野玫瑰》,一舉成名。她唱《民族之光》的歌詞「與敵人周旋在沙場上」,高歌激昂,引起觀眾的共鳴,掌聲如雷。黎錦暉後將周小紅改名為周璇。她一生灌了上百張唱片,演過四十部電影,成了歌壇銀幕上的「天后」。一九五○年周璇病故,黎是治喪會的主委,扶棺送葬。巨星殞落,永遠留在歌迷的記憶裏。
一九三四年上海舉行首屆歌星比賽,明月社的白虹參賽。白虹原名麗珠,蒙族人,生於北京,能自彈自唱,大賽中有萬人投票,白虹得9103票,獲得冠軍。後來她嫁了黎錦光,演過電影《人間仙子》,轟動東南亞。一九五○年春天,她來黎錦暉家哭訴,要與黎錦光離婚,因他與保姆有染。黎錦暉從不罵人,那天他大罵黎錦光不是東西。離婚後錦光要了那位保姆,生三男一女,都有藝術天才。我擔保了第三男黎玉到美國,他成家後移民到加拿大,當了設計師,替人設計藝術品,閒時以拉小提琴為樂,他的女兒成了鋼琴家。
我的四哥錦紓也參加過明月社,替錦暉管錢。後來他與鄧小平同其他兩位黨員到歐洲留學,在德國時費用未到,欠交房租,房東老太太宣稱三天不交就要請他們搬走。晚餐後鄧小平請大家把口袋中零用錢拿出,鄧一數說夠了,讓黎錦紓請房東老太太看電影。房東太太看完電影回來後笑嘻嘻的說,房租可以欠,明晚她請大家來吃她做的德國酸豬腳。有人說黎錦紓雖長得不錯,但有頭腦的還是鄧小平。
現在來說說我自己,我是老么,年邁九十五,努力寫英文自傳,暫名為《From black market to Broadway (從黑市到白老匯)》。我曾經說過,對於寫作,三成是基因,三成是努力,其餘都是運氣,但是我的運氣多過四成。
先談黑市,一九四一年日本攻緬甸,當時我在雲南邊疆土司衙門當英文秘書,土司說,你是漢人,趕快逃。我坐西南運輸公司車,一直逃到重慶。我大哥問我帶回來了什麼東西,我說Park pen(派克鋼筆)、打字機、吉打琴、西裝三套、錢元三百,都是土司所贈。他說夠了,命他的私人洋車拖我到重慶的黑市去賣。因政府鼓勵學生出國,特別優待,二十元國幣可以換美金一元,我在黑市得來的錢一大堆,換來的美金將近三千,可到美國再讀三年書,這是好運之一。
到了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比較文學。因語言關係我常在課室打瞌睡。中國電影公司總經理羅靜予來訪,他說不如到耶魯大學去學寫作,回國可以替他寫劇本。耶魯的寫作課天下聞名,因為文豪Eugene O’Neil在那裏畢業。
我在耶魯向教授Dr. Richard Eaton說,我的英文不夠好,恐怕不能與美國學生競爭。他說我不是學英文,是學寫舞台劇,我如果能寫出一本能演出的劇本就能畢業。三年後能畢業了,我的劇本演出後,有位美國太太給了我一張名片,她是紐約的文化經紀人,要我暑假到紐約去見她。我興奮不能睡覺,不到週末就去見她,還沒有落座她就撥冷水地說:「以後不要寫舞台劇!舞台劇沒有市場,美國從來沒有演過中國的舞台劇,你可以寫小說。」我接受了她的忠告,好運之二。
畢業後,按移民局規定,三個月內就要回國,有朋友說:「恭喜,讓移民局送你回國可省一筆旅費。」我到三藩市中國城一家報紙做記者,待移民局來趕,不到半年一位美國人來電話了,我說:「Officer, I am packed, depart me anytime.」對方說他不是移民局,他是「寫作雜誌社」(Writer’s Digest) 的主編。他說我參加了他們的短篇小說比賽,得了第一獎。我將獎金支票和獎狀到移民局去請求延期出國,不料我簽的是「永久居留」的申請書。當時中國城的牛肉麵兩毛五一碗,一篇三頁紙不到的小說,竟然解決了我的生活問題和居留權。好運之三。
我的第一本小說《花鼓歌》,據我的經紀人說,紐約的主要出版社都退稿了,還有一家Farrar Strause,架子大,編輯不看無名作者的稿,將稿送給「看稿人」去檢查,我的小說落在一位八十歲「看稿人」的病床上,老人無力寫一頁紙的短評,在 稿上寫了兩個字:「Read this!」就登天了。好運之四。
《花鼓歌》出版後,爬上了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暢銷書榜。經紀人說登門的人很多,她替我選了兩位,一位是百老匯的製作人,願出US$3,000元購買舞台劇版權,另一位是好萊塢的獨立製片商,願出US$50,000元購買所有的版權。我買了兩瓶啤酒,在斗室內獨自慶祝。次日清晨,我被電話鈴驚醒了,經紀人說我選得好,她已經替我接受了三千元的現洋。我大概是喝得大醉,未選五萬卻選了三千。好運之五。
《花鼓歌》由Rodgers and Hammerstien改編成歌劇,一九五八年十月在波士頓首演,隨之去百老匯連演六百場,又到了倫敦出演了四百六十四場,後又由環球公司改編成電影,獲得奧斯卡五項提名,得了三個金像獎。二○○五年,由得「托尼獎」的劇作家黃哲倫再次改編,重上百老匯。好運之六。
當然,我寫自傳忘不了在重慶的好運,沒有重慶的黑市,我做夢也來不了美國。
原刊載於南加州《文苑雜誌》
作者簡介:黎錦揚,湖南湘潭人,一九一七年生,旅美著名作家,耶魯大學戲劇碩士,一九五七年出版的英文小說《花鼓歌》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榜,被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和電影。後應邀在台灣聯合報發表中文小說《旗袍姑娘》,一生寫作不輟,著有小說及散文集多種,是旅美國華裔文壇的前輩。
黎家的點點滴滴
黎錦揚
黎家四代單傳,我祖父和父親都是獨子,天命不許黎家絕種,我母親一生就是十二位,八男四女,我最小又是「老來子」,為父親所寵,長大變「頑童」。
我們兄弟姐妹都隨大哥黎錦熙北上,父親是Gentleman farmer,是個...
目錄
散文卷
黎家的點點滴滴/黎錦揚
重遊京都記/馬克任
書房天地/夏志清
世貿中心看人/王鼎鈞
文學旅行與世界想像/王德威
大雪教書記/孫康宜
紐約,不要哭泣/趙淑俠
難卻的約會/叢甦
江南韻/宣樹錚
小小又大大的一條河/劉墉
歸屬感/程明琤
木心的印象/王渝
有時到達祗是一種印象/張讓
哈德遜河畔話西點/張純瑛
庭院/張宗子
身體教堂/康正果
大個子叔叔/蘇煒
布拉格的春天/簡宛
《未央歌》歌未央/張鳳
橡樹的童話/龔則韞
昨夜聽風聽雨/顧月華
一日總統/周勻之
落花游魚/周密
世界向我走來/李笠
寒風中的別離/沈寧
金秋燦爛/任安蓀
非歷史的荻倫湖畔/錢南秀
白雪楓紅之旅/姚嘉為
藝文行旅/劉昌漢
他鄉望月/陳瑞琳
鳳凰城閒話/少君
盒子/喻麗清
一顆懷舊的心/張錯
軌道上的風景/李黎
鴨媽媽/荊棘
女兒在上海/周愚
孤寂與掌聲:邂逅海明威/周芬娜
兩種吹牛/朱琦
松風之間/程寶林
回來散記/劉荒田
一順子婚禮/吳唯唯
天燈下的故鄉/楊芳芷
小說卷
立霧山上的日本庭園/施叔青
西湖/劉大任
孩童如敵/哈金
賭國仇城/張系國
月滿樓/孟絲
還魂記/趙俊邁
丹尼和朵麗絲/章緣
守候/韓秀
紐約有個田翠蓮/陳九
哥兒們/陳漱意
藍色燐火/劉愛貞
水蓮/陳少聰
麒麟兒/陳謙
卦/范遷
不期而遇/呂紅
居室之戀/融融
迷網/蓬丹
過關/伊犁
推銷員為什麼死/莫非
一體中的男女/施瑋
散文卷
黎家的點點滴滴/黎錦揚
重遊京都記/馬克任
書房天地/夏志清
世貿中心看人/王鼎鈞
文學旅行與世界想像/王德威
大雪教書記/孫康宜
紐約,不要哭泣/趙淑俠
難卻的約會/叢甦
江南韻/宣樹錚
小小又大大的一條河/劉墉
歸屬感/程明琤
木心的印象/王渝
有時到達祗是一種印象/張讓
哈德遜河畔話西點/張純瑛
庭院/張宗子
身體教堂/康正果
大個子叔叔/蘇煒
布拉格的春天/簡宛
《未央歌》歌未央/張鳳
橡樹的童話/龔則韞
昨夜聽風聽雨/顧月華
一日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