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哲學人的哲學事
Q遇見哲學的那天:
那天是13歲的一天,國中一年級,揹著書包,在上學的路上,在心中自己問自己:我為什麼要上學?我是誰?為什麼活著?…我翻山越嶺,長途跋涉繞了許多路,拐了許多彎,經過十年之後,這些問題有了一些初步的答案,但仍然無法令人滿意。其實,我早就遇到了哲學,直到23歲進入大學才慢慢認識她。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面對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這宇宙萬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萬物何來、何往?人生何去、何從?自己的人生要如何開展?真正的興趣是什麼?該選讀什麼科系?該選擇什麼職業?尋找怎樣的伴侶?…許多的問號不斷浮現在人生的旅程中。
記得三十多年前的我,對於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雖然當時讀的是頗熱門的電子工程,但我並不確定自己將來是不是要從事電子相關的行業。我常常會在報紙上「事求人」的小廣告中,尋找自己將來可能投入的行業,可能會過的生活,但是一些想像的畫面還是模糊不清。後來,發現如果我不能確定自己的真正興趣,明確地知道「我是誰?」其他的問題都無法解決。
在許多可能的答案中,比較合理的答案是:「我是一個有思想的人。」我會思考許多問題,於是我開始對心理學感興趣,希望透過心理學的知識幫助我瞭解人、瞭解人的思想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經由心理學的媒介,我才遇到了「哲學」。因為心理學是從哲學分出來的一門學問,其實不只心理學,許多自然、社會、人文的學科都是從哲學中分化出來的,哲學可以說是「學問之母」。
哲學對我而言,像一個永遠離不開的初戀情人,遇見她就迷上她。她會告訴我許多問題的想法與答案,她也會問出一些其他學科不曾問過的問題。例如:政治、經濟、教育、法律都與人的行為有關,但「人」是什麼?許多學科都包含著各種不同的知識,但「知識」是什麼?每一種學科的知識都自以為真,但「真」是什麼?而這些問題,「哲學」都會從方方面面不同的角度告訴我。和「哲學」這個情人在一起,很難不打破砂鍋問到底,就在這問來問去、問去問來的過程中她成了我的最愛。
可是,「哲學」她雖然很會探問終極的問題,但是卻很難給出令人完全滿意的終極答案;她給出了古今中外大哲學家們的一些想法,但那些主張卻又不是最後的定論。由於她曾號稱「學問之母」,她有著既深又廣的內涵,她的基本性格是理性、客觀、又常常嚴格要求普遍、全面,因此在與她交往的前幾年,我不是沒有和她分手的念頭,只是當我一開始動念「為什麼」要分手時,不自覺地又投入她的懷抱,哲學就是有她那種說不出來的奇妙魅力。
雖然許多不了解她的人,認為哲學是十分冷門的學問,與現實生活距離遙遠,但是對我和一些喜歡思考的朋友而言,哲學才是我們生命中的「大熱門」,只要活著,就離不開她。
Q哲學對作者的意義:
一片綠色的拼圖,你不知道那是什麼,一片紅色的拼圖,你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可是一些綠色與紅色的拼圖拼在一起,讓你看出了那是紅花綠葉,你就可以清楚地肯定那原本一片片紅、綠拼圖的功能與作用。當你繼續把其他相關的拼圖拼湊起來,你會發現這一簇紅花綠葉竟然綻放在大樓的陽台上,都市叢林中的自然景觀,這時你就會瞭解那原本一片片的紅、綠拼圖有什麼意義。
人生不也是如此,過去的堅持、現在的努力,都像一片片的拼圖,若不相對於未來的目標、整體的人生,又怎能看出它的意義?人生存於天地之間、生活在人與物之間,若不能體會宇宙萬物的整體究竟,又怎能看出人生目標、理想的價值?許多人活了一輩子,還搞不清楚為何而活,活著要作什麼,糊里糊塗來到世間,吃喝拉撒一生,隨著欲望起伏升降,再嚥下最後一口氣。有些人不一樣,他會鍥而不捨尋找宇宙的真相、他會追根究底探問生命的意義、生活的目的。他好像拿著幾片拼圖,就開始嘗試著拼湊宇宙人生的全貌,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生活經驗的累積、各種知識的增加,他手中的拼圖越來越多,拼湊出宇宙人生全貌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正是這一類的人。我們若只靠自己有限的經驗,能拼出的圖貌有限,我們若能藉著哲學家他們智慧的累積,讓我們看到他們對於相同哲學問題的不同解答,對於相同答案衍生出的不同提問,都會有助於我們去把握宇宙人生的究竟。
人是追求意義的存在者,意義必須相對於整體的把握才能呈現。哲學是探索宇宙萬物的根本究竟、人生整體意義的一門學問。對於整體把握的任何可能性都值得嘗試,因為生命的奧秘、人生的意義、「知」的渴望,都與整體的把握相關,而「哲學」這追求真理的愛智之學,為我們提供了掌握真理的可能性。
哲學浩瀚無涯,要從何處入手?或許可以從你自己曾經想過的問題入手,看看哲學家對這問題的主張如何。當然,也可以從較多人關心的哲學問題入手,聽聽哲學家們對於相同問題的不同看法為何。哲學鼓勵人們有獨立的思考,當你看過、聽過、想過哲學家們的宏論之後,哲學思考的舞台就換你上場了!
Q本書特別之處:
看一場電影與聽一人獨白有什麼不同?了解一位哲學家的思想,是讀他的著作還是觀察他與別人的對話?
電影中有許多影像、有許多角色、有許多對話、也有許多劇情;觀察人們的對話,其中有認同、有質疑、有挑戰、有批判,可以呈現許許多多的觀點,使思路更加開闊。我想大多數的人喜歡看電影,而不喜歡聽獨白;比較感興趣的是聽聽有關主角思想的故事,再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因此,這本介紹韓非子哲學的書,首先是透過他與先秦哲學家們的對話,來展現韓非思想的特色。其次,根據《韓非子》書中的故事,分門別類地介紹他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以及其中的道理,由讀者自己構作故事中的人物、場景、氣氛,筆者再略為解讀其中的寓意,讓其中的道理,以故事的方式串聯在一起,希望帶給讀者生動有趣的閱讀經驗與思考空間。第三,以口語的方式書寫,向讀者們介紹韓非思想整體性的理論架構以及應用方法,主要是針對韓非對於歷史、人性的主張所衍生出的法治、術治、勢治及道治思想,並將這些思想應用在管理上。最後,對韓非思想的現代意義進行反省。
本書為何要以「韓非,快逃!」為名?「快逃!」是在一種緊急狀況下的提醒,提醒韓非,有人要陷害他。從韓非生平事蹟來看,他的確被李斯陷害,短命而亡,如流星殞落。
從韓非思想內容的影響力來看,韓非集法家之大成,所發揮的影響力巨大,成就了秦國的統一霸業,但是很快又被推翻。以法家為主導的思潮也就從歷史舞台上退位,逃向儒皮法骨或陽儒陰法的隱密之處了。
「韓非,快逃!」的語氣是一個朋友對他的告誡,本書的寫作方式之一,就包含著他和幾位不同學派代表者的對話。他們談到最後的共同處,都會勸韓非「快逃!」因為從各學派的觀點來看,與韓非的思想都無法相容的。
從中國文化的主流價值體系看「韓非,快逃!」是指出韓非的思想不容於儒家的仁義道德傳統;因此,許多歷代學者對法家思想多予否定,並被要求快快退場;至少表面如此,但表面之下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今日的我們要怎樣看韓非的思想?那是變動環境中、人類互動下的求生之道?還是切割時空、扭曲人性的偏激思想?本書希望提供讀者們一些不同的觀察角度,從不一樣的思想深度來了解韓非的思想。
Q還有一些話要說:
這本書的完成,要感謝三民書局編輯部同仁的催生,將「韓非子」納入「哲學輕鬆讀」系列中,從邀稿到完成,前後有兩年多的時間,在我繁忙的教學、研究工作之餘,抽出時間構思、錄音、撰寫,其間有臺灣大學哲研所博士班的馮鳳儀同學,協助將錄音檔打成字稿,在此致謝!
有人說,韓非的思想刻薄寡恩,最好不要碰它,免得受到壞的影響,自私自利,人性的黑暗面,詭詐、陰險、惡毒、兇狠的手段比比皆是,因而避之猶恐不及,不值得學習。實際的情形真是這個樣子嗎?待讀者看完此書再做評斷吧!
李賢中
於臺灣大學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