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
自從二○○三年由三民書局出版了我的散文集《靜寂與哀愁》,算來已經是十八年前的事了,時間過得飛快,這期間我也出版了很多本書,例如:繪畫技法的參考書和我到世界各地寫生的遊記,此外,也寫了一些散文。
通常我每天大約作畫八小時,我的創作大都是以表現內心世界為主。近年來,常一面在音樂廳裡聆聽音樂時,一面作畫。另外,由於我在巴黎的盧森堡公園附近有一間畫室,除了創作之外,也常在公園散步、喝咖啡,順便也畫了不少張喝咖啡的人,以及巴黎的乞丐的畫作。有時候,在咖啡廳裡,我就順手寫了一些心裡感受的小品文和一些回憶。
如今因疫情回到臺灣,較多時間待在家裡,有機會整理以前寫過的文章,幸蒙三民書局的同意,才有機會將散文集重新集結出版。
由於我在二○二一年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行個展,主題即為「寧靜的世界」,我想我的這本散文集《寧靜的世界》因為增加了不少篇文章,有別於《靜寂與哀愁》,於是想把書名改成「寧靜的世界」也不錯!至於封面的畫作,也曾經被沙龍(Salon)「ILE DE FRANCE」作為海 報的主視覺,意境也頗符合這本書的內容。
自序
一九七八年,東大圖書公司(三民書局)出版了一套《滄海叢刊》,當時我的《繪畫隨筆》也是其中之一,主要內容是我利用作畫之後的閒暇時間,所寫的散文,或者應報社、雜誌、校刊的邀請,陸陸續續所寫的一些有關繪畫的心得、回顧或評論。自從該書出版之後,幾年來這類文章又累積了一大抽屜,最近打算加以整理集結出版,以免散佚。剛好三民書局又欣然同意出版,可說是一種巧合。
我的繪畫作品特質,帶有一點靜寂與哀愁的氣氛,由於這緣故,新文集經過長久的考慮才把書名定為「靜寂與哀愁」。我想這本文集若以散文為主,更為合適,可是為了延續三十年前的《繪畫隨筆》的風格,因此內容顯得較為多樣。
大致來說,畫家在創作時把自己心裡的感受藉由色彩、造型,表現在畫面上,可是有些情形光用繪畫方式是不易表達的,只好訴諸文字作更完美的表現。其實繪畫的特質,是來自視覺的要素較多,而心裡的感受有絕大部分還是要使用文字,例如:詩、散文、戲劇才更為合適,因此除了繪畫,我也常寫寫散文,以補繪畫表現之不足,而從小我就喜歡繪畫,同時也常寫作,尤其當心情煩悶,或是完成大幅作品之後。
白天,我一向勤於作畫,直到深夜就寢之前,常因作畫時過分集中精神,以致不易入眠,也由於一向很喜歡閱讀,上床之後,常在床上念些文學書籍,以便讓繃緊的神經鬆懈下來。有此習慣,床頭除了常放些中、外書籍之外,尤其有不少日文翻譯的世界名著,每天在床上大約閱讀一兩個小時之後才睡覺,久而久之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尤其住在巴黎時,朋友較少,那段閱讀的時刻似乎是和朋友對話,覺得無限快樂,也是辛苦工作了一天之後唯一的享受。
我也希望這本書能放在讀者床頭,隨興翻翻看,藉此也多少能瞭解畫家創作時的心境,像朋友般和你對話,若能給你的生活帶來一絲喜悅,則幸甚。
二○○三年一月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