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二十四則
第一編 文化與學思
一、我之哲學思想
二、我從社會科學跳到哲學之經過
三、中國哲學中之理性與直覺
四、哲學家之任務
五、喬特「心與物」譯序
六、張東蓀著「思想與社會」序
七、耶司丕論哲學家之偉大
八、學術方法上之管見
九、老當益壯之自白
十、我的學生時代
十一、文化核心問題──學問之獨立王國論
十二、養成民族思索力
十三、我國思想界的寂寞
十四、世界文化之危機
十五、現代文化之危機
十六、歐洲文化之危機及中國新文化之趨向
十七、中國對於西方挑戰之反應
第二編 哲學與政治
一、民主政治的哲學基礎
二、賴斯幾學說概要
三、中國教育哲學之方向
四、懸擬之社會改造同志會意見書
五、新道德之基礎
六、原子能時代之道德論
七、國民心理之轉移
八、歷史之壓力
九、紀念五四運動的意義
十、中國之將來──在科學研究
十一、新儒學政治哲學
第三編 哲學通論與比較哲學
一、思想與哲學
二、中西形上學之所以異趨與現時之彼此同歸
三、中國哲學中之理性與自覺
四、中國學術思想上漢宋兩派之長短得失
五、略論東方直覺主義
第四編 儒家哲學之復興
一、自序
二、儒家哲學在歷史中之變遷
三、儒家哲學處於西方哲學環境中之覺悟
四、宋代儒學復興之先例
五、新儒家哲學之基本範疇
六、儒家倫理學之復興
七、「儒家哲學之復活」自序
八、儒學之復興
九、中國現代化與儒家思想復興
十、附:中華民族精神──氣節
第五編 儒家哲學之內涵
一、紀念孔子誕辰
二、孔子與現代思潮
三、孟子哲學(西貢大學講詞漢譯)
四、孟子哲學之意義
五、孟子哲學
六、主極之哲人──孟子
七、孟子致良知說與當代英國直覺主義倫理學之比較
八、孟子與柏拉圖
九、新儒家思想史寫完以後
十、現代世界紛亂與儒家哲學的價值
十一、漢學宋學對吾國文化史上之貢獻
十二、評梁任公先生清代學術概論中關於歐洲文藝復興、宋明理學、戴東原哲學三點
十三、白沙先生詩文中之美學哲理
十四、附: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第六編 西洋哲學之評介
一、人生觀
二、再論人生觀與科學兼答丁在君
三、科學之評價
四、人生觀之論戰序
五、人生觀論戰之回顧(二十三年)
六、胡適思想界路線評論
七、人生觀論戰之回顧──四十年來西方哲學界之思想家(五十二年)
八、愛國的哲學家──菲希德
九、倭伊鏗精神生活哲學大概
十、致林宰平學長函告倭氏晤談及德國哲學思想要略
十一、致講學社書謂倭氏不克東來講學
十二、德國哲學家杜里舒氏東來之報告及其學說大略
十三、關於杜里舒與羅素兩家心理學之感想
十四、杜著愛因斯坦氏相對論及其批評譯序
十五、近代心理學之非自覺及下自覺問題
十六、現代學派虎塞爾氏
十七、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談話記
十八、機體哲學家懷悌黑氏
十九、附:唯物史觀與唯物辯證法述評
第七編 印度哲學與佛教
一、印度哲學家羅達克立希納學案
二、「勝宗十句義」要義
三、「勝宗十句義論」要義訂正
四、佛教沿革與教義概略
五、玄奘留學時之印度與西方關於玄奘著作目錄
六、旅印華僑之前輩
七、義淨與鄭和
八、佛教及於新儒家之刺激
九、中印携手以振亞洲文化
第八編 附編
甲、序跋
一、學術思想自主引論
二、明日之中國文化再版新序
三、張東蓀先生八十壽序
四、當代西方哲學思潮引言
五、李廷輝哲學論文序
六、鍾介民譯陶尹皮氏「歷史之研究」節本序
七、周著「中國佛學史」漢文序
八、民族文化書院緣起
乙、函牘札記
九、致唐君毅牟宗三函論中國文化及哲學事
十、致徐復觀函論希臘哲學
十一、致羅漢成函論西方近年宗教與哲學思潮變遷
十二、一封不寄的信──責馮友蘭
十三、致梁寒操先生論五十年來政治文化函
十四、立齋讀書記──「三通」性質今解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