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
「唸歌」是臺灣的說唱藝術文化,以月琴、大廣弦等傳統樂器作為伴奏,將歷史或社會故事透過唸歌者的歌唱詮繹傳遞給觀眾。而唸歌文本又稱「歌仔冊」,其來源是將「唸歌」書寫成文字後印刷成書,歌仔冊的形式,通常以「一句七字、一葩四句」為基本原則,早期的歌仔冊具有幫助民眾識字的教育功能。
丁秀津是「唸歌人間國寶楊秀卿」傳藝的第二屆藝生,她具有西樂的聲樂學習背景,但在成為楊秀卿的第二屆藝生之前,其實已隨楊老師習藝多年,為了能在唸歌的藝術上更為精進,還進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研究所就讀,企圖從台語文學習找到語言與音樂的關係。
此次丁秀津完成了與楊老師學習的《大舜耕田》唸歌的錄製,並巧用心思邀請畫師將故事繪成畫本,還為了學習的需要,完成整集《大舜耕田》的五線譜集,此次的出版具有可聽可看雙重饗宴,對於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及具深層意義,個人願意誠心推薦給大家!
林珀姬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退休教授
大舜耕田好金言
臺灣唸歌的藝術已經有百外年的歷史矣,伊的開始是四句聯,佇嫁娶鬧熱的盛會裡唸四句金言,後來發展出較長挽茶相褒,閣來就是閣較長純的文學創作--歌仔簿,民間唱歌藝人共長篇的歌仔簿用歌聲佮月琴共伊表演出來,就是現時月琴唸歌的藝術囉。
大約佇1920年了後,臺灣民間富裕,社會安定,歌仔簿佮月琴唸歌就漸漸興起來,歌仔簿的創作者有梁松林、林達標、宋文和、邱清壽等數十人,佇唸歌藝人方面嘛有呂柳仙、邱查某、葉秋雲、黃秋田、楊秀卿等,其中楊秀卿是現此時最後的藝人,伊嘛得著文化部的肯定,獎助伊發揚傳承這項藝術,咱的丁秀津女士就是伊的入門弟子,在額的藝生,傳承月琴唸歌就是伊的神聖使命。這本有聲冊的出版,應該算是伊的成果發表啦。
大舜的故事流傳真久矣,咱臺灣電影、布袋戲、歌仔戲攏有這款的齣頭,佇2019~2020這兩年算是上蓋交易啦,有楊麗花歌仔戲的忠孝節義,有王金櫻歌仔戲「有聲冊」的大舜耕田,閣有這本有聲冊,算是第三支的作品囉,第二、第三支攏是我將歌詞轉譯做文字,閣注音註解。
歌仔簿是我自細漢就真愛讀的臺語文學作品,現時手頭收集的有博文齋、會文堂、開文、捷發、瑞成、竹林等的出版品。時間是1914年到1970年代。大舜故事分三段,就是大舜出世、大舜耕田、大舜坐天。我看怹的內容差不多,大概是大量參考的關係。
歌仔簿是長篇的七字仔,四句一段,一段用仝一个韻跤,按呢唸起來毋但有文學性,嘛有音樂性,毋過愛變化韻跤,長篇唸起來才袂忝。可惜大舜的作品大部份用咿(i)韻,唸起來就差一氣(tsha-tsit-khuì)矣。
好得佳哉!本條歌是對楊國寶的老師傳落來的,有真大的改良,韻跤變化嘛真活跳,聽起來一點仔都袂忝,閣有楊老師特有的口白歌仔,有唸歌,有口白,戲文就聽真有囉。秀津小姐的歌聲琴藝有得著楊老師的薪傳,學有上手,所以我真愛聽,嘛欲誠心推薦予喜愛臺灣唸歌的有志大眾。
注音註解者:邱文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