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易經》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本書,描述我們的祖先在面對宇宙洪荒時,如何觀察自然界的變化規則,再來安排合理的人類生活。
人有理性,在思考、判斷與選擇時,總是設法趨吉避凶,求福免禍。他首先了解客觀的形勢,再考量主觀的願望,尤其要注意未來的發展,因為萬事萬物無不處於變化之中。《易經》的「易」字,主要就是指「變化」而言。
翻開《易經》,可以看到六十四個卦象。所謂「卦」,即是「掛」,也就是指「掛在眼前的象」,對古人而言,不外乎自然的景觀,就是由「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八大現象所組成的。這八個基本現象取了八個卦名,依序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這些稱為「經卦」,各有三爻(三條橫線)所組成。經卦兩兩相重,成為六十四卦,就是各有六爻的「重卦」了。六十四卦代表六十四種處境或形勢,每一卦有六爻,代表不同的位置,所以人生的三百八十四種狀況一一浮現,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啟示。
學習《易經》,是十分值得的,因為它昭示文化的源頭,指引人生的走向,並且啟發個人的安頓。我們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青少年介紹《易經》?面豐富而有趣的道理。
現在市面上的《易經》,其實包含了《易經》與《易傳》。「經」是最早的原典,「傳」是古人對「經」的注解。由於易經的「經」材料太少,只有六十四個卦象,以及每一卦之後的卦辭與爻辭。如果只念這一部分,大概不到二十頁。所以, 自從儒家加進「傳」的部分以後,二千多年的讀書人就把經傳合併,合稱《易經》了。
從漢代以來研究《易經》的學者不計其數,他們的心得與貢獻是對易經的發揮,可以合稱為「易學」,影響範圍包括義理、象數、占卜、天文、歷史、醫學、養生、風水、戰爭、謀略等,幾乎是一部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了。
《易經》的由來
古代有「易歷三聖」之說,意思是:伏羲氏畫了八卦並且完成了六十四卦; 周文王被關在羑里七年,寫下了卦辭與爻辭;然後到了孔子,再作〈十翼〉,亦即〈易傳〉部分。現在的共識則是:周文王的工作可能得到其子周公的幫忙,而〈十翼〉則是孔子及其後代弟子的合作成果。
那麼,伏羲氏如何著手這個大工程呢?〈繫辭傳〉說:「古代伏羲氏統治天下時,抬頭就觀看天體的現象,低頭就考察大地的規則,檢視鳥獸的花紋與地理的特性。就近取材於自己的經驗,並且往遠處取材於外物,然後著手製作八卦,用以會通神明的功能,比擬萬物的實況。」
用符號來代表外物,然後藉由符號的組合來比擬萬物的變化。近代德國哲學家卡西勒說:「人是使用符號的動物。」。這句話用在《易經》,可謂十分恰當。
譬如,一個人取了名字,那麼他從小到大都用這個名字,但是他這個人卻一直處於變化之中。名字就是他的符號,他再怎麼變,名字都是一樣。《易經》的道理比這個例子複雜百倍。它使用八個基本符號來代表八種自然現象,同時也可以代表家庭中的八個角色,人身上的八個器官,八種常見的動物,八種特殊性質等等。組合起來的象徵只能以「千變萬化」來形容。
伏羲氏從古代的有巢氏、燧人氏一路發展下來,開始積極從事文化方面的建樹。周文王被囚禁時,正是商紂王暴虐無道而天下蒼生哀哀無告之時,真正的君子必定充滿「憂患」意識,就是擔心人類將會因而滅絕。於是才有針對卦與爻所作的卦辭與爻辭,希望藉此提醒世人要「依天道以立人道」。但是,這些簡短的文字實在有如「天書」,難以理解。所以到了孔子以及他的一代代弟子,才會合作寫成十部分的〈易傳〉,把其中的啟示作了詳細的說明。
傅佩榮以淺顯的筆法,介紹天人之書《易經》的由來、形成背景與閱讀《易經》所需的基本知識,並闡述如何應用六十四卦的智慧,也詳細說明《易經》的內涵與處世應用的重點,帶領我們學習古老的智慧,遨遊《易經》的世界。本書是初學《易經》者的最佳入門書,從最基本的基礎概念入手,進而從各種角度詳細闡釋六十四卦的卦義,向青少年提示《易經》的深層智慧,展現《易經》與現代人與時共進的不凡意義。
本書特點
★傅佩榮教授專為青少年而寫,以淺顯易懂的敘述,引導大家一起讀經典。
★用簡單的語言,重新認識先人智慧的強大魅力!
作者簡介
傅佩榮
上海市人,台大哲學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台大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多年以來,專精於教學、研究、寫作與演講。
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其「哲學與人生」亦由台大學生評選為通識課程之首,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在研究上,重新詮釋儒家人性論,寫作、演講等方面皆有卓越成就。
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著有《成功人生》、《人生問卷》、《生命的精采由自己決定》、《人生的快樂靠自己追求》、《生活的逆境要勇敢面對》、《抗壓有方法》、《生活有哲學》等數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