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的虛構-水村美苗刻劃日本現代的深刻愛情 新井一二三
水村美苗每次出版小說都獲得文學獎。一九九○年問世的第一部作品《續明暗》得到了藝術選獎新人賞,九五年《私小說from left to right》得到了野間文藝新人賞,二○○二年《本格小說》獲得了讀賣文學賞。她傑出的寫作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光看三部小說的標題,讀者會發覺水村美苗是個很奇特的作家:她作品的主題之一,始終是小說本身。《續明暗》這標題取自近代日本頭號文豪夏目漱石的遺作《明暗》。文豪生前未完成的小說,七十年後,由女新人繼承而順利完成,本是驚人的成就,何況她是在美國念了中學和大學的。
至於第二部和第三部,標題中都有「小說」一詞。《私小說from left to right》是破天荒的橫排日英雙語小說,講述三十二歲和三十四歲的日籍兩姐妹,在美國待了整整二十年以後,一個決定回日本從事小說創作,另一個則要留下來照顧因糖尿病失明後被妻子放棄的父親。女主人翁姓名跟作者一樣,來歷也彷彿她本人,但是書名明確地告訴讀者:這是一部小說,即使是私小說。
近代日本文學,一貫以私小說為主流。內容基本上反映作者的親身經歷,尤其是荒唐的、痛苦的、可恥的經歷。談的多是身邊瑣事,結果往往沒頭沒腦,寫不出輪廓分明的完整故事來。這跟西方的情形可不一樣。十九世紀的英國,出現了好多「本格小說」(日本文學界術語,乃「私小說」的反義詞),是作者創造獨立小宇宙式的作品。日本讀者一方面滿欣賞白朗特《咆哮山莊》等外國的本格小說,另一方面卻對同胞作家嘗試寫的同類作品嗤之以鼻,用「瞎編!」一句話否定掉。同時,他們很天真地把私小說全當事實來看,根本沒察覺,其實私小說家們常常在作品裡撒謊。
水村美苗十二歲時候,全家為了她父親的工作搬到美國;當時,出國的機會很難得,於是找辦法留下來,兩個女兒都讀了英文學校。可是,生性內向的美苗不習慣美國的環境,每天一下課就躲在自己的房間裡埋頭看日本小說。她所耽溺於名作的程度,我們從她後來模寫漱石文體的《續明暗》看得出來。在美國看日本小說,使對彼此文學的差別特別敏感。畢業於耶魯大學法文系以後,在普林斯頓、米執安兩所大學講授日本近代文學,她也逐漸能夠理性地分析出問題的所在了。
用日語寫本格小說的困難,多數日本作家早就嘗盡過。但是,兼備理論基礎與創造手藝而成功地克服它的作家,水村美苗可以說是頭一個。在長篇傑作《本格小說》裡,她通過三層結構,漂亮地講述了個完整、可信、動人的日本式愛情故事。
第一部分(占全體的五分之一)採用私小說模式,由作者講述自己的來歷以及她認識小說主人翁「東太郎」的因緣:當初在紐約,水村美苗是駐美日資公司總經歷的閨女,人家則是貧窮的司機。然而,後來她家直線沒落,「東太郎」卻在轉眼之間成了百萬富翁。多年後,作者在加州講課時,名叫「加藤佑介」的日本青年來訪問她而提到「東太郎」,花整整一夜講關於他的一則傳奇。
第二部分(也占全體的五分之一)則輪到「加藤佑介」講述,他在日本的高級別墅區輕井澤偶然認識到高齡三姐妹,並從她們家的女佣「土屋富美子」口中聽到了「東太郎」極其特別的生平。
第三部分(占全體的五分之三)才是小說主體:由「土屋富美子」講述關於「東太郎」和一位富家令媛之間,彷彿《咆哮山莊》的三角戀愛故事。
聽起來滿複雜的三層結構,全是為了寫出完整、可信的本格小說來。在第一部分,作者以真實姓名出現,像評論式地展開她對近代日本文學的看法和想法:為甚麼老被私小說壟斷而沒能產生可看的本格小說。她說:日語第一人稱「私」的涵義始終很私人,沒有英文「I」般超越個人之抽象主體的意思。因而,日語小說即使採用了第三人稱,讀者總想起具體的作者或「私」而不能投入於故事中去。
為了擺脫語言本身的束縛,《本格小說》從作者本人的第一人稱敘述出發,輪流地介紹兩個敘述者,全部故事講完之後,最終再由作者本人的第一人稱敘述結束。這樣子,一方面能夠保留私小說形式擔保的可信性;另一方面在作者和故事之間可以確保充分的距離,讓讀者從遠處掌握故事的全體輪廓。
作品中「加藤佑介」被介紹時候的背景像西方故事片一般地充滿戲劇性:暴風雨。而且,作為小說主體的第三部分是明顯把《咆哮山莊》的情節移到戰後日本來講的。為的是,提醒讀者:這是虛構作品!同時,作者也強調:「東太郎」是真有其人的,長期住在紐約的日本人全知道他。第二部分以後出現的多幅照片也給故事增添真實性。表面上看來互相矛盾的作法,均為了講述「可信」的「虛構」。
難能可貴的是,水村美苗的《本格小說》既為關於小說的嚴肅探討,又為可讀性極高、叫人手不釋卷的娛樂作品。兩方面的成功都來自作者對日本近代文學的深刻愛情。我認為這一點最感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