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文瑞
作者電話:13037025958 15635031658
郵箱:FsLzr2006@126.com
通信地址: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向陽北路海龍商場南巷 張文瑞門診部 郵編:034300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5 項符合
張文瑞老中醫四十年臨床辨證精選的圖書 |
![]() |
張文瑞老中醫四十年臨床辨證精選【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出版日期:2013-08-01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395 |
![]() |
Health Fitness & Dieting |
$ 450 |
![]() |
疾病診斷 |
$ 450 |
![]() |
中醫總論 |
$ 450 |
![]() |
醫療保健 |
$ 450 |
![]() |
中醫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作者簡介
張文瑞
作者電話:13037025958 15635031658
郵箱:FsLzr2006@126.com
通信地址: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向陽北路海龍商場南巷 張文瑞門診部 郵編:034300
全國著名中醫專家 呂景山先生題序
中國醫藥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廣大勞動人民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智慧結晶,它是有著獨特而完善的理論體系和豐富實踐經驗的一門科學,所以說振興中醫,使之進步,更好地造福於人類,乃是我們神聖的歷史責任。
張文瑞老先生正是這樣一位懷著強烈責任感的老中醫,幾十年如一日,工作在農村山區,默默地貢獻著自己,也正是如此,才能收集下如此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張老先生多次登門拜訪,余看後甚為歎之。手稿所載病歷之病情,脈象,舌診分析詳細,而後又加隨訪,按語,確實是對疾病由始到終的實錄。其中對一些疾病的用藥也有獨到之處,特別是在胃腸病,肝膽病的治療上,組方嚴密,療效確切。再加上山區人口活動範圍固定,便於隨訪,因此,此稿對中醫學愛好者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自序
本人 1943 年出生於山西省繁峙縣東山鄉蘇家口村,幼年喪父,是母親和哥哥養育我成人,生活的艱辛磨礪了吃苦奮發的性格。初中畢業後有機會進入忻州地區衛校。一年後趕上了「文化大革命」,雖然影響很大,但自己處世不驚,心裡常懷「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信念,除參加必要的政治活動外,仍不忘學習專業知識,總以為學不好醫術,走出校門當良醫便為空談。因此在學習中將中西課程同步進行,取得了優秀成績。又想到自己出生農村,深知家鄉經濟落後,缺醫少藥,農民有病治不起,拿命抗病的現象較為普遍,便著重於中醫基礎、偏方、驗方、針灸的學習,做到少花錢治大病。實習期間,得益於忻州地區醫院中醫大夫梁致堂、李仰懷、續維橋等幾位出類拔萃名醫的身教言傳,被澤頗深。更有梁致堂老師集多年治療經驗的《偏方驗方》一書初稿完成,自己幫助校對整理出版,經校方領導決定,全校學生每人一冊作為留念,為今後面向農村醫療衛生工作起到輔助作用。從中自己也受到了良好的啟發,思悟。
畢業後分配到本縣偏僻的山區公社醫院—柏家莊衛生院工作。在山區行醫 18 年,將中西醫療知識應用於臨床實踐,有很多群眾病情非常嚴重,如急性闌尾炎、腸梗阻、重症肝炎等症,本院不具備手術條件,由於當時交通不便,再加上費用大了群眾治不起等困難,自己就地處治,達到了少花錢治大病的效果,深受當地農民群眾的歡迎與愛戴。
人常說:「學到用時方恨少」,一點不假,工作期間,自己仍感到力不從心,平生所學淺薄,又自修了古代中醫經典名著,如《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溫熱經緯論》、《內經輯要》等重要著作,達到了背誦程度。又參加了健康報中醫刊授學習,完成了大學所有課程,取得了畢業證書,並訂閱有關醫學雜誌—《中醫雜誌》、《新中醫》、《山西中醫》、《浙江中醫》、《中級醫刊》等,博覽群書,廣集醫案驗方,應用於臨床。疑難雜症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崔 X X 是本鄉一位農民,60 多歲,腹痛 2 日,腹脹如鼓,腸形明顯,按西醫診斷確定阻塞性腸梗阻,當時交通不便,病人經濟困乏,就在本鄉衛生院應用中草藥數味,服 2 付藥後梗阻解除,沒花多少錢,就辦了大事。還有一例病例,XX(女)是慢性結核性腹膜炎,小腹發硬,壓迫腸管,數次梗阻,曾到省城醫院治療病根不除,後經我應用中西結合,服用中草藥 40 餘付治癒,健如常人。近年來治癒一例骨瘤病人。徐 XX,50 多歲,肩部起一骨瘤,石硬,曾到大同,北京診治,不能確診,北京建議切除肩臂手術,患者不願手術治療。內服外用中藥 80 多付,瘤體消除,骨質由黑轉白,健如常人。諸如此類比比皆是。
由於自己醫術大大提高,其時附近鄉鎮病人常來我院診療,自己在當地也有一定聲譽。1988 年被縣衛生局選拔為鄉鎮衛生院院長,同年晉升為主治中醫師。
吾從醫四十載,研究經典,博覽群書,從中得到了啟悟。《靈樞經》謂「治病好比拔刺,解結,通閉,洗污。疾病雖久猶可治癒,治不好是不得其方法也。」唐代孫思邈提出「疾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侯以審之。」余綜合歷代各家重要脈訣,如內經脈法,張仲景、王叔和脈訣,瀕湖脈訣,醫宗金鑒等脈訣相互參閱,與四診結合,在臨床治療中起到顯著的效果。特別是一些慢性病、疑難雜症,以臟腑辨證法,太過不及生剋乘侮的關係處方用藥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脾胃病右關脈常弦是木邪犯土之候,法當助其弱者,抑其強者,即培土抑木,培土用參、朮、蓍、白扁豆、山藥、玉竹、大棗等味選用,抑肝用白芍、甘草、柴胡、龍膽草、香附、枳殼等選用,但疾病的發生是錯綜複雜的,治療時多為標本交結,五臟功能紊亂,難解難分陰陽失去平衡,或扶正或驅邪,分清主次治療。還有一臟一腑有病,波及數臟數腑,都要顧及。在治療中或先治其標或先治其本,或標本同治,要視具體情況定方中之藥物及用量,方能取得良效。
幾十年的磨煉,理論到實踐,再理論,再實踐,在診療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同時也得到了社會醫學界同仁的肯定,本人治療膽結石成果,於1989 年在《山西衛生報》曾登載,1993 年被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載入《山西衛生報》一書,2006 年 8 月獲南京聚杰醫藥科技中心,授於優秀特色診療專家稱號。
余在臨床診療中,患者來診,服用中草藥,必作病歷登記,內容包括患者當時之症狀,脈象,舌診,並盡可能結合現代醫療診斷方法。服用一診之方藥後,下次就診其症狀脈象,舌象等有何變化,又用何法何藥,一併詳細紀實。所以,本書對每一病例的治療從始至終是真實的記載,並無誇張之談,對於研究中醫,臨床很有可取之處,對於每一病例處方用藥,都以中醫辨證論治為指導,對於個別病例加入自己的經驗藥亦能增加療效。例如對於慢性腸胃病在辨證論的基礎上常選用仙人掌、蒲公英、白花舌蛇草、白蘞、赤石脂等藥物,都能提高療效。
為了弘揚中醫事業,本人將幾十年積累之經驗,對一些常見病、重病、難病、奇病在臨床中取得良好效果的處方和經驗予以收集整理,載入本書。其中的一病數例或數十例看似雷同,但每一例的症狀脈象用藥各不相同,都可細細品味,對於廣大醫務工作者及醫學愛好者都有參考價值。
自懷仁慈之心,不畏淺陋,此書謬誤之處難免,敬請同道指正。作為滄海之一滴,以充中醫學浩瀚之海洋,或有益於後人。
本書出版之前蒙受全國著名中醫專家呂景山先生作序,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