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但是人性和基本需求卻是一樣的。尤其面對當前價值混淆的社會以及憂鬱不安的個我,急需分辨釐清和站穩腳步,就成為現代人的深切渴望。儒家思想在此適時的導引出一條可行的方向,可讓迷惑的您,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本書是還給原屬於儒家本真的生命情姿與豐富的生活原貌:透過「孔子的成長經驗」足可窺見個人生命具體的成長過程;透過《論語》、《孟子》經典中的精采對話,更可了解「人生之道的異同」與「人際相與的層次」,進而定位自己,選擇立身處世之道。
因有歷史,始能鑑古知今;因有傳統,始有承先啟後;也因有儒學根源可溯,始可確立生命的原點。
儒家學說不是象牙塔中的專利品,必須句句可以實踐、落實在日用常行之中,產生深遠的成效。教書多年,我不曾見過真正了解孔孟而不欣賞孔孟的人。也許有吧,只是我不曾見過。但是,何謂「真正」了解孔孟?為了在校園之外得到印證,傅佩榮教授於民國80年4月、5月,應洪建全基金會文經學苑之邀,分十次講授儒家學說並結集出版此書。
作者簡介:
傅佩榮
現職:台大哲學系教授。
學歷:耶魯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
目錄
目錄內容 :
確立生命的原點/傅佩榮
第一章 理性開放的人文主義──孔子的成長經驗
人的意義
孔子的時代背景
今日研究儒家之必要性
如何著手研究?
孔子的成長經驗
基於理性的原則
學的內容
由學而教
基本思想的架構
現代人生的全面反省
了解傳統
理念與文化
參考資料
第二章 人生之道的同與異──培養個人興趣
人性的本質
人生不可無志
人之志與個人之志
性向與志趣
性格與人生之道的關係
人生之道的表現
以外王(外用於世)為目標
以內聖(內求於己)為基礎
際遇不可強求
風格與成就
大異其趣的道家人士
鐘鼎山林各有天性
智慧的呈現
實踐的價值
認識自己
一生的目標
自我實現的目的
參考資料
第三章 家庭與人性的原始面貌──回歸根源
人類經驗之限制與潛能
複雜多樣的人的世界
具體生命的各種限制
共同生活的和諧要求
回顧個人的主動力量
理解人生三部曲
生理的基本需求
心理的關懷與互動
倫理表現的形式與條件
選擇的自由
人性向善的論點
內在的指示
和諧的人際關係
由家庭出發
自我踐行
參考資料
第四章 人際相與的層次及限制──立身處世
開拓心胸
知人與自知
慎言與行動
人我相待之道
自我陶冶
直的本性
禮的教化
對鄉愿的批判
擇善固執
成己、成人、成物
相互的尊重
參考資料
目錄內容 :
確立生命的原點/傅佩榮
第一章 理性開放的人文主義──孔子的成長經驗
人的意義
孔子的時代背景
今日研究儒家之必要性
如何著手研究?
孔子的成長經驗
基於理性的原則
學的內容
由學而教
基本思想的架構
現代人生的全面反省
了解傳統
理念與文化
參考資料
第二章 人生之道的同與異──培養個人興趣
人性的本質
人生不可無志
人之志與個人之志
性向與志趣
性格與人生之道的關係
人生之道的表現
以外王(外用於世)為目標
以內聖(內求於己)為基礎
際遇不可強求
風格與成就
大異其趣的道家人士
鐘鼎山林各有天性
智慧的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