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預約廣大的視野
我們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是從核心往外開發的;猶如漣漪,一圈圈向外擴展;又如雪球,一層層往外增生。從嬰兒張開雙眼、幼童邁開小腿開始,每一步向外的探索,在生命的圓環裡都是成圈在變大的。
因為學習,我們的見識增長了,也因為學習,我們的感覺加深了,終於能纍積出既深且闊、密密實實的經,做為明日生活的根柢。
踏實的學習,愈早開始愈好,因為結實有的內圈,絕不會落得外圍鬆軟無形的。
鄉土 從內圈個開始
鄉土,是圍繞在你身邊、由親友、老師、同學、鄰居和家庭、學校、社區、城鎮等,構築出來的一種固有環境。這層層疊疊、活潑生動、出現在眼前的人、事、物,正是我們課外學習的無窮資源。成長中的你,是不是該走出教室,走入身處的環境中呢?是不是該在上一代延續下來的生活形態中,明白自己所繼承的社會,預它的變遷呢?
在這裡,我們介紹臺灣鄉土文化中,有遊戲精神又富創造力的各種藝術,做為年輕朋友瞭解斯土斯民的踏腳石。請細心翻閱,更期盼你能感覺出,學有專精的作者們,對自己鄉土永恆的熱愛和深切的投入。
藝術 生命珍貴的萌發
我們明白,會長大成為一棵榕樹,或是一叢玫瑰,從來不曾是因為澆灌的結果,它必定在生命萌芽的起點,就已滿載往後成長的基因。而藝術燦爛的花朵,也正因為是:在我們祖先或我們自己的心中,早己根植著一個,想用藝術來反映生活世界的美麗的原始渴望。從這個角度來看,鄉土藝術可以說是最接近人類藝術的萌芽點了。
鼓勵學習鄉土藝術,未必就是一味的墨守、歌頌。畢竟認識並認同自我鄉土的美好與可貴,是最初的創造與欣賞,但是,創造力起源於熱愛,而要欣賞得先鍾情,只有在學習中交互感染,才能領略並提昇美的感受力,才能以踏實的基礎來開步創造,並輕鬆走進世界。
作者簡介:
曾永義
臺灣台南縣人,一九四一年生。
國家文學博士,現任台灣大學中文系所教授。
著有學術專書〈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等十餘種,散文集有〈清風明月春陽〉等五種,劇本有〈國姓爺〉等三種。
陳正之
筆名田壯,台灣台中縣人,一九三七年生。
臺灣區域研究院台灣鄉土文化研究所兼任副研究員。以出版著作長短篇小說四部。近十餘年來從事鄉土文化田野調查採訪寫作,作品有甕底沉香等鄉土文化〈民間技藝〉叢書九部,約百萬字圖片二千餘幀。
章節試閱
北管戲
北管戲在臺灣原稱為「亂彈」,傳入的時間雖不可考,但推測乾隆年間應已隆行。
「亂彈」之名首見於清乾隆間李斗所著的《揚州畫舫錄》(卷四),提到乾隆末年花雅兩部對峙,花部戲曲包括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羅羅腔、二黃調,統稱為「亂彈」。可見「亂彈」原是地方戲曲劇種相對於雅部「崑腔」的總稱,因士大夫習慣崑腔之細膩柔遠,認為地方新興諸腔「亂彈一氣」,因而得名。
臺灣的「亂彈」主要分「福路」與「西皮」兩大系統。「福路」為梆子腔(稱舊路),「西皮」又包含「二黃」(稱新路)。我認為「福路」又作「福祿」,而「福祿」為「河洛」之聲轉,應該就是「河南梆子」。而河南梆子的根源為西秦腔,原為「亂彈」的一種,因此,臺灣「亂彈」的傳承路線應當是:河南梆子加上湖南的西皮、二黃,再到福建西部,而流入臺灣。
北管戲的戲碼,福路有二十四大福,西皮有三十六大本。現在所知的北管劇目約有二百齣左右,常演的福路戲有黑四門、王英下山、探五陽、五龍會、倒銅旗、九江口、紫臺山、羅通掃北、出京、藥茶記、放關、紫花宮等;西皮戲有空城計、借東風、黃鶴樓、晉陽宮、打金枝、回龍閣、白虎堂、滑水河、蘆花河、臨潼關、長坂坡、斬黃蕝、天水關等。
腳色有上六大柱(老生、大花、正旦、三花、小生、小旦)和下六大柱(公末、老旦、二花、付生、花旦、付丑)之分,其中旦和小生用假嗓。唱詞和口白除丑腳因以逗笑為主而使用方言外,其餘腳色多用帶有閩南腔的湖廣話(民間稱為「官話」)。近數十年來,一般職業北管戲班除了唱詩吟詠時仍用「官話」外,口白部份早已普遍使用本原地語言,但業餘子弟團在唱唸方面仍沿用「官話」。歌仔戲班在酬神戲開始前所加演的「扮仙戲」,就襲用了北管戲的樂和演出形式。
北管戲
北管戲在臺灣原稱為「亂彈」,傳入的時間雖不可考,但推測乾隆年間應已隆行。
「亂彈」之名首見於清乾隆間李斗所著的《揚州畫舫錄》(卷四),提到乾隆末年花雅兩部對峙,花部戲曲包括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羅羅腔、二黃調,統稱為「亂彈」。可見「亂彈」原是地方戲曲劇種相對於雅部「崑腔」的總稱,因士大夫習慣崑腔之細膩柔遠,認為地方新興諸腔「亂彈一氣」,因而得名。
臺灣的「亂彈」主要分「福路」與「西皮」兩大系統。「福路」為梆子腔(稱舊路),「西皮」又包含「二黃」(稱新路)。我認為「福路」...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戲典的基本認識 6
一、前言 10
二、所謂「戲種」 16
三、戲曲音樂 22
四、戲曲的戲班 28
五、戲曲的美學基礎 30
六、戲曲表演的基本原理 34
七、戲曲的誇張性和疏離性 38
八、戲曲表現的另四種方式 40
第二章 臺灣戲曲的代表劇種 44
一、歌仔戲 46
二、宜蘭老歌仔戲與野臺歌仔戲 52
三、精緻歌仔戲 64
四、對當前歌仔戲的省思 70
第三章 臺灣其他的戲曲劇種 74
一、南管戲和梨園戲 76
二、北管戲 84
三、採茶戲 92
四、車鼓戲 100
五、布袋戲 104
第四章 京戲及其他臺灣現存戲曲劇種 116
一、京戲在臺灣 120
二、臺灣其他的戲曲劇種 126
第五章 結語 138
結語 140
目錄
第一章 戲典的基本認識 6
一、前言 10
二、所謂「戲種」 16
三、戲曲音樂 22
四、戲曲的戲班 28
五、戲曲的美學基礎 30
六、戲曲表演的基本原理 34
七、戲曲的誇張性和疏離性 38
八、戲曲表現的另四種方式 40
第二章 臺灣戲曲的代表劇種 44
一、歌仔戲 46
二、宜蘭老歌仔戲與野臺歌仔戲 52
三、精緻歌仔戲 64
四、對當前歌仔戲的省思 70
第三章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