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I/一個帽匠的誕生
THE BLACK SHEEP
要介紹Jay,理論上很簡單,一個字:milliner。但你好可能要上網查字典,見字面譯作「女帽製造商」,仍不會哦一聲恍然大悟。畢竟在香港,這是冷門職業,冷得大人沒概念,細路不會說這是「我的志願」,包括Jay小時候。要不是2004年她去英國學造帽,無心插柳發掘了終身興趣,怎想到自己會當上香港首位全職帽匠:「造帽為我帶來太多千絲萬縷的東西,逾十年的帽匠事業,我做了很多事,是人生最自豪的階段。」
《小王子》裡的紳士帽,可以是生吞大象的蛇,搭上帽子世界後的Jay,也足以嚇壞人嚇壞自己。她記得多年沒見的中學同學,曾拉一大隊參觀她的帽匠studio:「她們個個看呆了,幾乎不能置信,乜Jay可以坐定定造帽㗎咩?」她笑言:「從前的我,也不信自己會變成一名『縫寶寶』,像洗了底一樣。」識於微時的,想像不到她能靜悄悄穿針縫線;今天從報章雜誌看見Jay,總是一身淑女打扮,介紹著glamorous的帽飾作品,你更想像不到她的「烈女前半生」。
舉個例,你就知反差有多大,某些性格DNA,卻暗暗造就她踏上帽子路,如她所說:「都幾奇妙。」90年代,任職時裝、廣告、電影stylist的Jay,已很喜歡戴帽,有好幾年她更常戴的,是頭盔。在那《天若有情》華Dee流鼻血飛電單車的年代,供女士對號入座的,是披婚紗的吳倩蓮,現實中女人騎鐵馬,當時香港少之又少。25歲留著長髮的Jay,居然跑去考電單車牌。「因為反叛囉!」談起少時脾性,她失笑:「由細到大,總之與眾不同的事,我就去做。去遊樂場,哪款機動遊戲人人不敢玩,我偏要玩,還玩足幾次。」
騎電單車,她甚至比男人強,「考車『打8字』,阿Sir叫我帶隊,全班男人要跟著我。」一起學車的攝影師男友Franklin沒倖免,他完全服了Jay:「她考牌後,火速從200cc換到650cc馬力的大車!由Honda 200T、Yamaha XJ400,玩到用腳撻的vintage版Triumph Tiger 650,後來為方便穿裙上班,才返璞歸真騎綿羊仔咋。」他倆都是vintage迷,齊齊掃摩羅街、爬進鬼屋般的舊樓尋寶不在話下,也曾為古董車發燒。「Lambretta綿羊仔、Sting電影《Quadrophenia》那種掛滿鏡和燈的mod仔等等,很多中古車我們都玩過。」Jay和Franklin連訂婚party,都要在賽車主題酒吧Pit Stop舉行。他們穿婚紗禮服騎鐵馬而至,伴娘清一色女車手,還有當年人稱「Cathay Boys」的國泰外籍機師兼車友,浩浩蕩蕩駕車伴新人出巡。
她樂得有型瘋狂,但如此訂婚陣容,教父母卻步。「沒想到他們最後也有來,挺感動的。」她坦言:「要label我的話,我想自己從來都是家裡的black
sheep。」Jay出身富裕家庭,親戚間醫生律師輩出,要不就是打理家族生意。她的成長時期,從商的父親常與日本人交往,母親是Maryknoll Convent School舊生,安排她從幼稚園到中學,都在這所著名女校就讀。平常家庭旅行是一天冷,就飛抵未有香港人會去的日本滑雪場。明明有齊與上流社會接軌的配套,她卻沒走「正途」,與名校女生格格不入。「家人對我有要求,但我自小讀書很差,又不合群。要感謝我唯一的好友Claire,因為多年後我才發現,她這個高材生,是被老師派來暗中看管我的!我操行差到會爬水渠,校裙最短是我,走堂最多也是我。」結果只讀完四個學科,沒法入閘會考,被送往加拿大升學。「大學主修Fine Arts,就是覺得不用讀死書,後來當上stylist,一切都沒什麼planning⋯⋯」
轉行造帽,也是零計劃的意外。那些爬渠、飛車的階段早成過去,如今有兩個兒子的Jay,studio仍放著一架70年代的Ducati電單車作珍藏,與滿櫃近300個古董木帽胚(造帽模具,由工匠依帽子形狀度身訂製),出奇地合襯。Jay總說,是同一股vintage味,同一種愛好,引領她迷上帽胚,開竅造帽。「現在回想,十年前香港沒有人造帽,我又做了一隻black sheep,但這次是正面的。大概要勇、要型、不願跟大隊做事,一直是我的小ego,所謂另類的性格,令我當上帽匠,慢慢有今天的成績。」
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她造帽,怎麼會嚇親老友。「以前我像憤青,造帽後完全被淨化了,找到馴服我的東西,那團火變成堅持,堅持一針一線都要靚。」熱愛針黹,倒是遲來的發現,她只記得兩個童年片段:「媽媽會招呼跟爸爸做生意的日本夫婦,帶大家逛中藝百貨。我在店裡看到雙面繡就很喜歡,有次不知何解識叫媽媽買繡花圈,自己繡了個嫦娥,送給很錫我的日本uncle。」另一回憶,是她會為至愛的Snoopy公仔,剪紙樣做衫。「嫲嫲看到我有天份,還買了一部勝家衣車給我。」小時只三分鐘熱度,直至首次在英國上造帽課,重拾久違廿多年的針黹,熱情才一「針」即發。
GET A HAT LIFE 陳奕迅
當Jay的大兒子阿飛僅八歲,已被她薰陶得愛聽Boy George,有理由相信這位「型媽」本身,也喝流行音樂的奶水長大,實情是:「我幾乎由細到大都沒聽歌、沒追星、沒偶像,特別是小時候,家教很嚴。直到2000年擔任電影《12夜》的服指,除了首次認識Eason,他唱的主題曲《黑夜不再來》亦感動了我,印象很深刻,他可謂啟蒙我聽歌的人。」同年為電影《江湖告急》做服指,她再遇客串演出的Eason,轉型造帽後,又參與他的《Get a Life》(2006年)、《Duo》(2010年)及《Eason's Life》(2013年)演唱會。
Jay笑言,人人以為她和Eason很老友:「其實我們私下沒聯絡,但識於微時的友好關係,一直都在。他拍《12夜》時,才首次做電影男主角,我做《Get a Life》時,則首次為演唱會造帽。也只有這位歌手,會令我挑選他不同年代的歌,組成一個私人playlist,心情低落時必聽。大概『Eason playlist』陪伴我太多年了,所以不常見,仍覺得他很親近。」為了這篇訪問,堂堂「E神」願意在巡演生活百忙抽空,還樂得請Jay去他家裡,在花園閒坐暢談,微妙交情不言而喻。當日一見面,Eason便給她熱情大擁抱:「雖然多年來沒什麼交往,再聚依然很開心,感覺很舒服,從前的合作令我一直信任她,是大家有緣吧。」他搞笑說:「我不會用『女人』形容Jay,叫她『呢條友』更貼切!她並非一般ladylike、斯斯文文的女性,個性打扮都脫俗有型,站在街頭,我一定注意到她。」
Jay起步造帽時,家住大坑,工作累了,最愛去附近的「炳記茶檔」歇腳。炳記有不少明星常客,有次Eason踢完足球,就在那裡開餐時碰見Jay,得悉她轉行造帽了:「我一向喜歡戴帽,還好奇問Jay,帽匠叫hat maker嗎?她說專稱是milliner,我才認識這個字。」曾留學英國的Eason,對西方帽飾不陌生,加上身邊有太太兼形象軍師徐濠縈:「很久以前阿徐便說,戴帽文化很值得鼓勵,應該讓人多接觸、多了解,我很認同,一直記在心裡。所以每次開個唱,知道自己會戴帽,總覺得是好事,找Jay度身訂造,就更加正啦!不止開演唱會,在日常生活,戴帽也跟著衫一樣,能表現你的個性。」
置身紅館,配合歌曲、服裝、舞台和燈光設計,表演者頭上的一頂帽,效果不可小覷。十年前Eason做《Get a Life》,晚晚戴烏鴉帽唱《浮誇》揭幕,他仍歷歷在目:「那次演唱會的rundown很有故事性,視覺效果和音樂都從一片黑暗,逐漸變得色彩繽紛,像死而後生。所以我一見帽上烏鴉,就覺得象徵死亡,很貼題。Jay還為它加上水晶頸鏈,別有味道。」你可能問,帽上一條鏈,以至更精巧的細節,多少紅館觀眾靠肉眼看得清?然而Jay的設計心思和手工,從不會側側膊只供遠觀,「用家」Eason感受最深:「演唱會服飾就像演員戲服,能幫助我入戲。《浮誇》唱至尾聲,舞台升得很高,半空有一艘船撒下白色紙碎,令我聯想到孟婆橋。因為戴著帽,我才會即興脫下,整個人躺平,把它放在胸前,演繹那種死亡氣息。如果沒戴帽,我唱歌會遜色了嗎?不會吧。但沒有烏鴉、沒有水晶鏈,又不會inspire我做這些動作,觀眾亦不會看到這一幕。」
繼《Get a Life》,幾年後Jay獲時裝設計師Johanna Ho邀請,參與《Duo》個唱。Eason回想:「我們最常見面,就是在紅館後台。Jay每晚都來打點帽飾,很著緊讓我戴得舒服,又不停檢討自己的設計,會忽然說:『咦,呢條羽毛……應該再長啲啲更好……』好鬼緊張!」Jay失笑:「我根本全天候盯著他的頭!計演唱會帽飾,要顧及歌手的動作和舞步,Eason大情大性,會突然興起跳舞,我更加要確保帽子戴得穩妥。」Eason笑言演唱時完全忘我,事後看《Duo》DVD,才發現一頂Mohawk羽毛帽飾,偏偏只在錄影那夜,不慎戴得他的左耳微微兜風。這個近乎無人察覺的瑕疵,Jay一直耿耿於懷:「那天我有要事,唯一一次沒監場!明明事前確定不需錄影,結果溝通有誤事與願違,帽子出事,還被拍下來,我至今不敢正視那個鏡頭。」Eason說:「我們都是完美主義者,但我會換個角度想,兩隻耳不對稱,又呼應了『Duo』(雙面)的主題喎,是另一種完美,哈哈!造帽也好,唱歌也好,從事藝術創作,永遠覺得自己能做得更好,若不懂釋懷會很辛苦。出錯都可以過癮,也是下次進步的動力。」當《Duo》巡演至倫敦,Jay全新創作的「變奏版」Mohawk帽,已更上一層樓,帽頂豎立三角錐體,造型獨特,還附面罩蓋著Eason的眼和鼻:「這是我心目中的經典作。不是個個明星都肯遮臉的,他又夠膽奉陪,什麼都肯試,為他造帽特別好玩。」
Jay常說:「每造一頂帽,都像談一場戀愛。」多年來在Eason頭上發生的段段「情史」,她想來百感交集。「聽他的歌也有同感,會記起不同階段的自己,有時令我懷緬過去,有時得到自我鼓勵。我最常在studio聽歌,造帽時總會投放很多情緒,而Eason的音樂就是催化劑。」Jay像小歌迷般告訴Eason,自己一直以他的歌單傍身,是紓解情緒困擾的良藥,他笑說:「嘩,咁誇張?咁我以後要唱好啲先得!」正當哄堂大笑,Jay忽然一臉凝重,想到近年的《Eason's Life》個唱,說尚有一件心事要剖白。「當時我有位Facebook朋友,說半年內經歷了父親和哥哥離世,幸而有你的歌陪他走過低潮,請我把他寫的感謝message給你看。我跟他不相熟,半信半疑,加上正值個唱綵排,所以我沒告訴你。後來才知他說的屬實,卻沒機會跟你聊天,今天讓我好好完成這件事吧。」她一邊從iPhone翻出message,一邊有感說:「那位朋友知道我經歷過親妹妹去世,相信我能感同身受。Eason的歌對很多人也具療傷力量,像《綿綿》、《落花流水》,真的唱到我心坎裡……」她不自覺紅了眼眶,看罷message神情複雜的Eason,趕忙送上深情擁抱。
大癲大肺的Eason,其實可以很窩心。「記得初出道造帽,不下兩次聽到他做電台訪問,特別點名多謝我。」Jay笑言自己很眼淺:「大家好久不見,能在他家中花園聊天,我回顧了自己的工作,亦對一位朋友作了交代,感覺很圓滿。」Eason坦言:「我一向記不了太多往事細節,畢竟工作久了,我接觸的人實在太多,大家都像過客。能互相留下印象,記住對方感覺,甚至成為朋友的並不多,Jay是其中一位。今日見面勾起我很多回憶,亦很感激Jay曾為我的演唱會作出貢獻。」
一場重頭戲 莫文蔚
若說Jay和Eason的合作像連續劇,以往總是每隔幾年,便有機會合演新劇情,那遇上Karen莫文蔚,就是Jay夥拍芸芸歌星中的一幕重頭戲,二人淡淡交會,已擦出火花。
在很多人心目中,Karen是天后代表,Jay亦不例外:「所以2009年首次合作,我既開心又緊張,畢竟是diva級人馬,而且從未接觸過她,驚過做Eason演唱會㗎!」話雖如此,這個專業帽匠的臉上,從沒半分膽怯,Karen回想:「Jay給我的印象,就是很有型,像個藝術家。當時我籌備《回蔚》巡迴演唱會,經負責服裝設計的Johanna介紹,邀請Jay製作頭飾。平日提起帽匠,便想到英國的Philip Treacy,從沒聞說香港也有專人造帽,Jay是頭一位。她為人爽快,ideas好正,記得每次fitting,三兩下手勢就搞掂!」
親任演唱會創作總監的Karen,出名有主見、要求高,譬如不愛密密躲進後台換衫,打斷演出節奏,寧可花心思設計一些環節,在台上巧妙轉換造型,連老拍檔Johanna也常被考起。「我喜歡演出時有變魔術的感覺,令觀眾喜出望外,除了運用舞台特效、燈光設計等,服飾亦可呈現這種效果。」在《回蔚》個唱中,她便「金蟬脫殼」,將服裝層層脫掉──扔開花朵滿佈的外套後,瞬間展現桃紅緊身衣;撕掉上衣,又再變成一身白色corset造型。「Jay很了解我的要求,為這部份設計了一個蝴蝶頸飾。我邊唱歌邊跳舞,直至身穿corset時,把頸飾翻轉戴上頭,蝴蝶變相成為一雙貓耳朵,我又即時轉了look。」Die-hard fans一定知道,Karen的個人logo,是由英文姓氏MOK三個字母組成的貓,在她頭上添貓耳,正有此呼應。
別小覷頸飾細細件,Jay說:「要確保它能輕易從頸上和脫下,又可穩妥戴上頭,將頸飾和頭箍二合一,技術上頗具挑戰。」論體積、重量和製作難度,Jay另一頂帽,插有一雙近兩米長的京劇雉雞尾,中間豎立環狀網飾,名副其實是「重頭」戲!Karen戴著這頂「大戲帽」,唱《在那遙遠的地方》、《愛》、《忽然之間》等一系列金曲:「京劇是中國人的opera,很classic,而我亦唱著自己最classic的歌。加上我穿西方宮廷式的鋼架裙,所以想配搭具中國色彩的帽,中西合璧,拼湊起來很有型。Jay的作品很出色,往往不止達標,還有extra bonus。」台上一分鐘,台下諗爆頭,Jay笑言:「Karen要求帽子有聖母光環和京劇元素,其實我一聽,就覺得很困難!」
她向來設計西方帽,並非京劇頭飾專家,結果連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相關展品也不放過,特地去參觀,出盡「眼力」看頭飾細節,又四處打聽,向廣州製作京劇服飾的專門店搜購物料。長長的雉雞尾找到了,買裝飾用的絨球和珠子卻碰釘:「原來京劇演員表演時,頭飾上每粒珠都配有彈弓,會隨著他的動作晃動。一般絨球和珠飾顏色,配襯不了Karen的服裝,我要訂購特別染製的黑色和螢光粉紅色,問題就是不設彈弓!唯有逐粒逐粒自己安裝。」手作工夫費神,如何令這些一粒粒的帽子「組件」,依腦中構思完美合體,更沒天書指點:「要不斷落手嘗試,慢慢摸索製帽的結構。」她坦言初時Karen不收貨,嘗過一點挫敗,努力改良後:「第二次她便很滿意,笑言『誰說英國才有Philip Treacy,香港都有啦!』還主動跟我合照留念,好搞笑。」如此讚美,勝過千言萬語吧。數年後,紀念Karen入行20周年的《莫后年代》巡迴個唱,再請Jay設計一頂金光閃閃的帽,像20年代cloche hat的變奏版,復古得來有驚喜──帽子的鐘形曲線被拉長了,戴在頭上,會遮蓋雙眼,加添一抹神秘感。要「冇眼睇」唱歌?沒問題,Karen初聽這個構思,已非常喜歡。Jay說:「以她天后級的地位,仍願意放手讓我創作,我特別感謝她的信任,亦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