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對能源行業的人士來說,2016 年《巴黎協定》的簽署是一個大家都十分關注的大事件。該協定的簽訂標誌着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人類的普遍共識,也意味着全球能源行業需要加速轉型以適應這一進程。新一輪能源大轉型的序幕正徐徐拉開。
與煤炭替代薪柴、油氣替代煤炭的兩次能源轉型相比,當前人類正在經歷的第三次能源轉型具有哪些顯著特徵呢?我認為有以下三個尤其值得關注的特徵。
首先是去碳化。在《巴黎協定》對碳預算強約束的背景下,全球能源消費越來越呈現出去碳化的特徵。風能和太陽能等「零碳能源」規模快速擴大,將日漸成為未來的主流能源。截至2017 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累計總裝機容量達2195 吉瓦,約佔全球總發電裝機容量的30%;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6.21 萬億千瓦時,佔全球電力生產量的比例為26.5%。在歐洲的部分國家,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比例達到30%~50%,甚至可以滿足100% 瞬時用電需求。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預測,到2050 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規模將佔全球發電規模的50% 以上。
其次是去中心化。新一輪能源轉型中,全球能源供給方式將逐步從過去的以集中式供給為主,過渡到與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分佈式能源相結合。綜合能源服務的新業態正在全球各地蓬勃興起,這必將帶來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的重大調整。
最後是數字化。新一輪能源轉型恰逢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以「雲大物移智」(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創新,正給能源行業的發展帶來顛覆性的變革。近年來,「數字油田」「數字風場」「智能電網」「泛在電力物聯網」等能源領域的數字化實踐層出不窮,正極大地改變着能源生產和消費生態。
在新一輪全球能源轉型的大潮中,中國是積極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中國政府是《巴黎協定》的堅定踐行者,近年來通過大力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為加速全球能源轉型做出了重要貢獻。例如,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風能和太陽能電力生產國,以及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最高的國家;中國用十幾年時間走過了西方30 年的成品油質量升級歷程;天然氣被中國確立為主體能源之一,過去兩年的消費增速均超過15%,展現出驚人的「中國速度」。近年來中國整體能源環境和質量的好轉與政府採取的舉措是分不開的。
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而漸進的過程,尤其是中國作為一個後發國家,能源轉型面臨着更加艱巨的挑戰。例如,2018 年,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5.9%,但能源消費總量卻佔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24%,消費方式相對粗放,且未來能源消費仍將保持增長態勢,更多的能源消費與更低的碳排放量的矛盾將日益凸顯。此外,「一煤獨大」的能源消費結構短期內很難改變。日益攀升的油氣對外依存度也將給國家能源安全帶來很大的風險。
未來中國該如何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能源轉型之路?我認為,中國需要通過大力推進能源的減量革命、增量革命和效率革命,探索出一條油氣替代、可再生能源替代與能效提升齊頭並進的能源轉型之路,根本目標是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穩定、綠色、經濟、便捷的高質量能源服務。這其中,以下四個方面的轉型措施尤為重要。
第一,大力推進煤炭清潔化利用。當前全球多個國家正在推進徹底的「去煤化」運動,但中國獨特的資源稟賦決定了煤炭在相當長時間內仍將是中國的主體能源之一。在煤炭短期內無法退出歷史舞台的情況下,實現煤炭全產業鏈的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包括推進煤礦的清潔高效開發、煤電的「近零碳排放」(未來還要考慮通過CCS技術進行碳捕集)、發展特色煤化工技術等,尤為關鍵。而在華北等霧霾嚴重的地區,大幅減少散煤的使用更是當務之急。
第二,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中國石油和天然氣的一次能源消費佔比僅為25% 左右,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油氣,特別是天然氣,作為相對優質、低碳、高效的能源,在中國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面對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攀升的嚴峻形勢,我們一方面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推動油氣勘探從陸上走向海上、從常規走向非常規、從中淺層走向深層,着力增加本土油氣供應量;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強化國際合作,鼓勵中國的石油公司到海外進行油氣勘探開發,將權益油氣運回國內使用;同時應採取加大油氣資源儲備、加快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建設等多種方式,確保油氣的穩定供應。
第三,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儘管中國風能、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已是全球第一,但累計發電量佔全國電力消費的比例還不到8%。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測,到2050 年,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電力在中國電力體系中佔主導地位是極有可能實現的。另外,中國生物質資源可轉換為能源的潛力約為4.6 億噸標準煤,而目前利用量僅為2200 萬噸標準煤,待開發利用的潛力同樣巨大。
第四,高度關注能效提升。能效提升被普遍認為是「第一能源」。有些歐洲國家,如丹麥,通過推廣熱電聯產、第四代區域供熱等技術創新,大幅提升能效,已基本實現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的脫鈎。目前,中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還相對粗放,單位標準油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僅為美國、德國和日本的50% 左右,提升能效的潛力巨大。有關機構預計,通過提升能效,中國完全有可能在同等能源消費規模下實現GDP 的翻倍。
中國的能源轉型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巨大工程,與每一個中國人都息息相關,不僅需要政府和企業界投入力量,所有中國人都應是這場大轉型的見證者、參與者和推動者。近期收到胡森林先生等人新著的《神州脈動:能源革命改變中國》書稿,讀完之後感覺亮點頗多。這本書對中國能源行業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了深入思考,討論的範圍涵蓋了煤炭、油氣和電力等多個領域。全書視野宏闊,結構清晰,行文生動,既是一部具有專業眼光的新著作,也是一部具有較強可讀性的通俗讀物,相信對國人了解中國能源轉型進程具有較大的幫助,也將為致力於推進中國能源轉型的各界人士提供有益的借鑒。
作者希望我寫一篇序言,我結合自己對能源發展的一些想法,談了如上的觀點,是以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