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2 項符合
父親與我:馬來亞敵後工作回憶錄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父親與我》這一部書,分成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完整地收錄了譚顯炎撰寫的《馬來亞敵後工作回憶錄》。譚顯炎在印度接受了極其嚴峻的軍事訓練後,成為136部隊第一批乘坐潛水艇秘密潛入馬來亞的抗日志士。回憶錄撰寫的就是他在馬來亞從事抗日活動的真實記錄。他以“生蹦活跳”而又富於條理的文字,帶領著讀者,步步驚心地走入處處都是致命陷阱的抗日活動裡。這份回憶錄,肯定能夠成為國民教育很好的教材;它記錄了無理的侵略與正義的反抗、它記錄了慘無人道的殺戮與絕不妥協的對抗。
第二部分,尤今通過了現實生活裡的點點滴滴,從多個角度抒寫她父親(譚顯炎)的性格與為人,具體地把父親的形象真實地刻劃出來。
尤今文筆細膩,許多生活的細節在她溫馨的描繪下,充滿了感人的力量。
尤今,原名譚幼今,為南洋大學中文系榮譽學士。
尤今於大學畢業後,曾先後任職於國家圖書館和報界,也曾執教於中學及初級學院。現在專事寫作。
迄2015年1月為止,尤今已出版小說、散文、小品、遊記等168部(其中81部出版於新加坡,另87部分別出版於中國內地、香港、臺灣,以及馬來西亞等地)。
1991年,尤今獲頒第一屆《新華文學獎》。
1996年,尤今獲頒第一屆《萬寶龍——國大藝術中心文學獎》。
2009年,尤今榮獲新加坡新聞與藝術部頒發的“文化獎”。
2014年,尤今遊記《心也飛翔》榮獲新加坡文學獎。
尤今的作品每年都被新加坡多所學校選為課外輔助讀本;她的作品也成為許多大學研究生的研讀本。
尤今酷愛旅行,迄今已將足跡印在地球上100餘個國家。對於她來說,地球猶如一座大廈,大廈裡每戶人家的大門,她都渴望能夠叩一叩。
序 緣 起
—— 父親和136部隊
尤今
1942年2月,日本蹂躪的魔掌伸向了新加坡。在新加坡淪陷前,林謀盛和莊惠泉等一批活躍的抗日份子迅速撤離新加坡,他們在新加坡河渡口上船,一波三折地抵達了印度。
當時,由新加坡撤退至印度的英國軍官巴素古費洛上校(Basil Goodfellow)、大衛斯上尉 (John Davis) 與布倫上尉 (RichardBroome) 正計畫籌組一支特別部隊前往馬來亞,從事敵後反抗的秘密活動。他們認為要在馬來亞登陸後潛入森林,歐洲人由於膚色的問題,一旦露面便危險地“露餡”了,所以,這項探刺敵後情報的重大任務,必須要有熟悉當地情況的華人參加。他們在印度與林謀盛密談之下,發現大家對策劃反攻馬來亞的計畫都有著強烈的共識。
在多方奔波與溝通之下,1943年1月,中國和英國兩國政府終於在重慶簽署了協定,共同組織136部隊,總部就設在印度的加爾各答,總負責人是巴素古費洛,顧問是大衛斯與布倫,馬來亞區正副區長則由林謀盛和莊惠泉分別擔任。
雙方的協議是:中國政府(國民黨)指派人員前往印度接受軍事訓練,之後,潛入馬來亞從事敵後秘密活動;英國政府則提供經費,負責調派、運送、指揮、佈署等等事宜。
136部隊分別在德里、本那、加爾各答及錫蘭海軍基地等處進行嚴峻的訓練。第一批十餘人,由林謀盛率領,飛赴加爾各答,改乘火車到本那接受訓練。
訓練的內容,以現代遊擊戰術中的“黑色技藝”(Black Arts)為主,包括各種武器的正確射擊與使用,還有,各類偷襲與破壞的方式等等。受訓期由半年至八個月不等。
艱辛、艱苦、艱難已極的訓練過程結束後,便送往加爾各答,等候調派以潛入馬來亞從事秘密活動。
136部隊人員,以“龍”為徽號,第一批受訓者稱為“龍一”,第二批受訓者稱為“龍二”,餘此類推,總共六批。
由1943年5月至1945年6月,龍隊成員分成多次,乘坐潛水艇,潛入馬來亞從事敵後工作,總數約有40餘人。
父親譚顯炎於1918年出生于怡保,成長於怡保。當日本對中國發動了慘無人道的瘋狂大侵略後,這位熱血青年,義無反顧地投入了籌賑會的義務籌款活動。22歲那年,他結織了一名來自中國的羅姓朋友。羅先生到各地去舉辦時事展覽會,展出大量日本入侵中國後濫殺無辜的照片,那種令人髮指的獸行、那種人神共憤的殘忍,使父親毫不猶豫地投身於抗日活動,他於1940年飛赴重慶接受軍訓,立志拿起槍桿和侵略者決一死戰。
加入了136部隊後,父親譚顯炎是“龍一”的成員,也是第一批潛返馬來亞從事敵後抗日工作的人。
戴維斯在“攻不破的山林城堡”一文裡,提及挑選第一批136部隊特工人員在1943年5月11日潛返馬來半島時,如是寫道:
“我們決定派出一支六人隊伍,分成三條小船南下,每條船兩個人,總共需要五名華人和一名歐籍人。我和布倫及林謀盛共同挑選最優秀的五個人。當時,我們挑選了亞韓(譚顯炎)、亞清(李漢光)、亞吳(吳在新)、亞英(龍朝英)這四個華人,另外一名是加爾各答的海員,名叫亞彪。這支隊伍就這樣組成了。”
關於136部隊所負的特殊任務,戴維斯在同一篇文章裡,也有很清楚的闡述:
“136部隊在馬來亞的任務,隨著戰爭的發展而變化。開始時,它主要的目的是在敵後進行破壞,所以,訓練都集中在這一方面,隨處都有炸藥供練習之用。後來,馬來亞淪陷了,再也沒有情報來自該地,因而收集情報便成了首要之務;不論情報是來自特別行動部署組、秘密諜報組或是其他出處,都是非常珍貴的;而當我們潛入馬來亞時,最為迫切的,就是設法去瞭解馬來亞的實況。等我們同印度方面聯絡上以後,136部隊的著重點就從諜報工作轉變成抵抗日軍和對日作戰了。”
更明確地說,136部隊受訓人員共分兩類:一類為軍事情報員、一類為電訊員。他們的任務包括了收集軍事、政治、經濟等等方面的情報,再利用無線電把情報傳回給印度的聯軍總部;此外,他們的任務也包括了與活動於馬來亞森林裡的人民抗日軍攜手合作,給他們提供軍火、醫藥、糧食等等,為日後的反攻做好一切部署工作。
由許雲樵教授主編的《新馬華人抗日史料(1937-1945)》,其中一篇“新馬華人的敵後反抗”裡,有以下一段文字:
“136部隊所遣派來馬來亞的人員雖為數不多,但都是受過特殊訓練的優秀份子,智勇兼備,為馬來亞人民抗日軍加強軍火配備,增進物資供應,訓練作戰技術,溝通各方情報,使遊擊隊充分發揮其制敵效果,先使其士氣崩潰,俾正規軍登陸反攻,收事半功倍之效。”
父親譚顯炎在馬來亞形勢險峻的美羅山上渡過了出生入死的兩年零三個月,死神時刻在覬覦,但他每天都堅持了寫日記的習慣。
《馬來亞敵後工作回憶錄》這份由父親譚顯炎撰寫的第一手珍貴史料,因此得以流傳至今。
後記
一摞厚厚的書稿靜靜地攤放在桌子上,稿紙裡,母親秀裡秀氣的字體安安恬恬地佇立著。父親心無旁騖地讀著稿子,手中握著的那根紅筆忙忙碌碌地畫著飛來飛去的箭頭。箭頭所指之處,出現了一行又一行的蠅頭小字;當稿紙邊緣的空白處被密密麻麻地填滿後,他便將箭頭延伸到活頁紙上,繼續地寫,寫寫寫……
父親全神貫注地修改著的,是他自個兒的長稿《馬來亞敵後工作回憶錄》。當他完成了補充與修潤的工作後,便把書稿慎重地交給母親,由母親一字一句地抄進稿紙裡。這時,母親專注而安靜的眸子,總化成兩口黑幽幽的井,深不可測。她的字體,輕靈、輕俏、輕柔,當筆尖輕悠悠地劃過紙張時,就像貓兒輕手輕腳地在屋簷上行走。
稿子抄好了,厚厚厚厚的一大疊,妥妥帖帖地收在櫃子裡。
過了一段時間後,父親取出重讀,覺得不滿意,又重新修改;而母親呢,也再度繕抄。他撰寫的,是一段真真實實的曆史、是一段充滿了血與淚的歷史、是一段他親身見證的歷史。她知道、她欽佩。他在文字上尋求盡善盡美的心意,她瞭解、她欣賞。所以呢,每當父親把已修改過多次而仍然孜孜不倦地重改又
重改的文稿交給她繕抄時,她都欣然接受。
在夜半無人私語時,筆桿和紙面接觸所發出的沙沙聲響,就是母親耳裡愉悅的天籟;而父親筆尖所剖開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段蘊藏著隱秘氣息的歷史。
父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加入了136部隊,成為出生入死的抗日分子。136部隊的任務,包括了秘密地在馬來亞收集有關軍事、政治、經濟等等方面的情報,再利用無線電把情報傳回給印度的聯軍總部;此外,他們的任務也包括了和馬來亞森林裡的人民抗日軍攜手合作,給他們提供軍火、醫藥、糧食等等,為日後的反攻做好一切的部署工作。
父親在印度接受了極其嚴峻的軍事訓練後,成為136部隊第一批乘坐潛水艇秘密潛入馬來亞的抗日志士。
《馬來亞敵後工作回憶錄》,內容反映的就是父親在馬來亞兩年餘(1943年5月至1945年8月)從事抗日活動的真實記錄。
父親撰寫的是硬邦邦的歷史,然而,他卻巧妙地運用了富於感染性的文藝筆調,讓讀者在接觸書中人物時,如聞其聲,如見其影。
父親的文筆,是“生蹦活跳”的,讀著時,宛若在觀賞高潮迭起的電影;有許多次,怦然作響的心,被他繪聲繪影的文字勾到了喉頭,真有透不過氣來的感覺。他敘事細膩,匿居山林要啥沒啥的極度艱苦、進入市區刺探情報如履薄冰的高度危險、在日軍手中多次死裡逃生的極端驚險,娓娓道來,歷歷在目。許多家喻戶曉的人物,如136部隊的代表林謀盛先生、馬來亞抗日軍的代表陳平先生,父親都因為與他們有著近距離的接觸而有了生動翔實的描繪,可說是極為珍貴的史料。
父親行事井井有條的性格,也清楚顯示於他層次分明的敘述裡。
他與其他抗日志士乘搭潛水艇潛入馬來亞,秘密登陸後,暫時留居於籠罩著危險陰影的昔加里山。經過多方努力,136部隊終於和馬來亞抗日軍取得了聯繫,會晤了抗日軍的代表陳平先生,為雙方的抗日合作鋪平了道路。在陳平先生的協助下,136部隊的成員遷移到山勢險峻而地點隱秘的美羅山去,並在美羅山簽訂了歷史性的合作協定。
父親以流暢的文字,有條不紊地帶領著讀者,步步驚心地走入處處都是致命陷阱的抗日活動裡。
136部隊的成員潛入市區,歷盡艱辛地建立了秘密的聯絡網,但卻不幸地被敵人偵破而大舉摧毀,許多抗日志士因此被逮捕入獄,而林謀盛先生也壯烈地犧牲了。隱秘地建在美羅山上的營房,遭到來勢洶洶的日軍侵襲,放火焚燒,抗日志士們辛苦建立的基地,轉瞬化為灰燼;然而,他們卻一點兒也不氣餒,一再遷移,也一再重建;一再戒備,也一再頑抗;一再策劃,也一再反擊;眾志成城地為達致殲滅敵人的大目標而豁出性命地進行大努力。
回憶錄的後半部,記述抗日工作漸露曙光。136部隊的成員千方百計地在美羅山上成立了無線電臺,成功地與設在印度的聯軍總部取得了聯繫後,聯軍便以飛機取代了潛水艇,源源不斷地把物資和抗日人員空投到美羅山上,反攻計畫,也如火如荼地部署著……
這部回憶錄,結構嚴謹,敘事清楚,把這一段重要的史實巨細靡遺地作了清楚的交代。
難得的是,父親也在回憶錄裡展示了他幽默的本色,有些苦中作樂的小插曲,的確令人忍俊不禁。比如說,有個自稱是機械工程師的英國人奎利,綽號“傀儡”,日本入侵後,他來不及撤離,流落山林一年餘,後來,狼狽地前來投靠抗日軍。這個好吃懶做的傢伙,許多可笑的行徑讓人嗤之以鼻,每當他出現時,父親的筆桿,便飽飽地注入了嘲弄的笑意,給危機重重的抗日生涯帶來了些許輕鬆的氣氛。然而,後來,“傀儡”犯了一個難以寬恕的錯誤,真個成了眾人眼中的“過街老鼠”了。
這部長稿,父親不斷修潤,母親不斷繕抄;而我,就在父親一再修改而母親一再繕抄之際,一點一點地長大、長老了。
2003年9月27日,父親猝然而逝。
我被慘慘地拋落於漩渦,痛苦鋪天蓋地。有整整一年多的時間,白天晚上,父親的影子都在眼前晃動,疼痛無止無盡。一年過後,疼痛還在繼續,心就像沉沉地挨了鈍刀的切割,那種牽牽扯扯的痛楚,是終生無可化解的。
父親撒手塵寰一年余,我們姐弟四人才懨懨地回返一直空置著的屋子。
整理遺物時,我看到了父親的遺稿。
這一大疊遺稿,突然開口了,絮絮地對著我說話。
我聽,靜靜地聽。
是的,是的,親愛的爸爸,我聽到了,清清楚楚地聽到了。
您不要我以一無是用的眼淚來祭奠您。您要我以您的遺稿為這一段特定時期的歷史留下永恆的記錄。
這一份回憶錄,肯定能夠成為國民教育很好的教材。
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裡,一邊,是日軍拔槍揮刀的殘暴蹂躪;另一邊,是抗日份子前赴後繼的從容就義。父親這一份回憶錄,記錄的,正是無理的侵略與正義的反抗;報導的,正是慘無人性的殺戮與絕不妥協的對抗。
1945年8月,日本舉起了投降的白旗,戰爭也劃上了句號。
令人深感惋惜的是,許多抗日志士足以成為後人典範那種種奮勇抗敵的光輝史跡,由於缺乏文字的記載,靜靜靜靜地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而許多抗日志士復員之後,走了什麼樣的人生道路,也不再有人關心,這也是叫人感到遺憾的。
父親年輕時,滿腔理想,渾身衝勁;到了中年,理想變為理念,衝勁變作幹勁。身為人父之後,他把許多美好的信念化成了教條,通過言教與身教,源源不斷地灌輸給他四個親愛的孩子。
《父親與我》這一部書,分成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完整地收錄了父親撰寫的《馬來亞敵後工作回憶錄》。
第二部分,我通過了現實生活裡的點點滴滴,從多個角度抒
寫了父親的性格與為人,具體地把父親的形象真實地刻劃出來。
父親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銘感終生。
衷心感謝世界科技出版集團創辦人潘國駒教授,先後為我出版了兩部傳記文學(《文字就是生命 ── 尤今創作之路》、《七彩歲月 ── 與孩子一起成長》)、兩部散文集(《螃蟹爬上樹 ── 炊煙心情》、《聽麵包唱歌 ── 炊煙心情》),一部遊記《心也飛翔》;現在,又再為我出版傳記文學《父親與我》。
這種圓融美好的合作關係,常常讓我心懷感激。
06-06-2014
緣起 xix
父親和136部隊 ⊙ 尤今
馬來亞敵後工作回憶錄 1
—— 譚顯炎 ⊙ 撰寫
引言 2
1. 由重慶到印度 2
2. 潛水艇出動 5
3. 漁船上的一幕 7
4. 敵後登陸成功了 11
5. 山林生活的前奏曲 14
6. 吳在新勇建頭功 17
7. 肝膽相照陳廣進 20
8. 我離開山林 23
9. 潛進怡保 25
10. 會晤舊日同窗莫清 28
11. 和抗日軍取得初步聯絡 30
12. 大衛斯再度來馬來亞 32
13. 風聲月影虛驚頻仍 35
14. 會見陳平代表 40
15. 神出鬼沒的潛水艇 43
16. 告別昔加里山 47
17. 到美羅山的第一個歇宿站 50
18. 夜闖馬來村莊 53
19. 遊擊之鄉冷甲 55
20. 受困禾田 59
21. 吉冷仔農村 62
22. 投入美羅山的懷抱 64
23. 美羅山上 66
24. 林謀盛區長蒞臨 69
25. 美羅山協議 73
26. 避敵鋒遷營房 74
27. 林謀盛區長冒險進城 76
28. 傀儡來投奔 80
29. 誤接敵人潛水艇 82
30. 餘天送被捕 84
31. 地下工作同志先後被捕 86
32. 林謀盛烈士壯烈殉職 88
33. 偷運無線電器材 90
34. 敵兵搜索營地 92
35. 奎利貽誤大事 96
36. 重建新營房 99
37. 山林中的衣食住行 100
38. 聯軍潛艇再度活躍邦咯海面 104
39. 和印度電臺聯絡成功 106
40. 聯軍飛機來了 109
41. 營房著火了 112
42. 空投時遇敵人襲擊 116
43. 與敵軍駁火 120
44. 驍勇善戰的正規軍 122
45. 日本投降 124
46. 我正式退伍 126
父親與我 127
—— 尤今 ⊙ 撰寫
第一章 母親的故事 128
陶然自得 128
人間地獄 130
金盾的秘密 133
真相 139
第二章 一見鍾情 140
第三章 開採錫礦 144
怡保和“霸籮” 144
木屋生活 146
第四章 文字生涯 152
第五章 葡萄美酒 158
葡萄酒的世界 158
兒童樂園 162
三寶洞 164
第六章 斬首驚魂 167
第七章 我的爺爺 174
鄉音鄉情 174
安享晚年 178
第八章 建築行業 183
遷離怡保 183
落足獅城 185
第九章 文學的導師 189
發現 189
教誨 191
抓臭蟲 194
第十章 家庭教育 198
危機 198
體罰 202
獎勵 206
第十一章 決心是一把寶劍 209
尼古丁的信徒與叛徒 209
與歲月抗衡 213
第十二章 炊煙裡的父愛 215
鮑魚和鹹魚 215
分享的滋味 217
炊煙裡的哲學 219
第十三章 “雙自”哲學 222
自重 222
自信 228
第十四章 傷逝 235
最後的午餐 235
喪妻之痛 238
後記 ⊙ 尤今 243
尤今新加坡著作目錄表 249
尤今海外著作目錄表 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