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十章,另有附錄一篇。全書所論之主題,乃集中於先秦至漢的儒學意識形成相關問題之研究。其中涉及古典「德」義內涵的變化;孔子、子貢、孟子、荀子等先秦儒者的思想討論,如「超越性」、「價值世界之開顯與客觀化」、「歷史意識」等問題;出土文獻所能補充的古代儒學訊息之分析,如〈窮達以時〉、〈民之父母〉中的「人之身份」、「義命」、「五至」與「三無」;並檢討「秦火焚書」與「石渠議奏」兩事件,對於古代儒學發展之影響。本書希望經由以上課題之研究,可以突顯中國儒學意識發展之軌跡。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4 項符合
從古典到正典:中國古代儒學意識之形成的圖書 |
從古典到正典:中國古代儒學意識之形成﹝東亞文明66﹞精 作者:林啟屏 出版社: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7-07-01 語言:繁體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本書共分十章,另有附錄一篇。全書所論之主題,乃集中於先秦至漢的儒學意識形成相關問題之研究。其中涉及古典「德」義內涵的變化;孔子、子貢、孟子、荀子等先秦儒者的思想討論,如「超越性」、「價值世界之開顯與客觀化」、「歷史意識」等問題;出土文獻所能補充的古代儒學訊息之分析,如〈窮達以時〉、〈民之父母〉中的「人之身份」、「義命」、「五至」與「三無」;並檢討「秦火焚書」與「石渠議奏」兩事件,對於古代儒學發展之影響。本書希望經由以上課題之研究,可以突顯中國儒學意識發展之軌跡。
第一章 導論
一、前言
二、儒學意識與全市的困境:聖人日已遠,典範在文本?
三、樂觀的時代企圖與反省:新材料?新觀點?
第二章 從古典到傳統:古典「德」義及其發展
一、前言
二、命與德
三、「德行」與「德性」
四、「德之行」
五、小結
第三章 開創者的生命與思想:孔子思想分開的思考
一、前言
二、挫折、焦慮與認同
三、前期孔子與後期孔子
四、結語
第四章 繼承者的批判:以子貢為例
一、前言
二、一個子貢,兩種形象?
三、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四、餘論:子貢在儒學史上意義
第五章 儒學史爭論的起點:孟荀心性論再議
一、前言
二、孟子的身心觀與價值世界的開顯
三、荀子的身心觀與價值世界的客觀化
四、結論
第六章 歧出的孤獨者:《荀子?正論》與儒學意識
一、前言
二、歧出與儒法之別
三、聖王與歷史意識
四、容辱與價值判斷
五、結論
第七章 限制與自由:從〈窮達以時〉論起
一、前言
二、人的雙重身分
三、限制性的概念:「天人問題」
四、圓滿的可能性:「德福雙全」?
五、結論
第八章 分化與詮釋:〈民之父母〉的爭議
一、前言
二、〈民之父母〉中的「五至」
三、〈民之父母〉中的「三無」
四、「三無」與儒學中的「君」
五、分化與詮釋
第九章 儒學的第一次挫折:以「焚書坑儒」為討論中心
一、前言
二、「秦火事件」與帝國的形成
三、「歷史斷層」與「學者的焦慮」
四、「學術想像」及古代思想史
第十章 正典的確立:學術與政治之間的「石渠議奏」
一、前言
二、經典與實踐
三、現象與還原
四、世俗與神聖
【附錄】疑古與信古之間:以古代中國思想的研究為例
一、前言
二、「疑古」與「信古」
三、一部中庸,各自表述
四、「同情」與「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