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的種子是下一代的花
李家同
我在此感謝圓神出版社對我們博幼基金會的支持。我們國家一直有著非常嚴重的教育落差問題,要考上建中,一定學力測驗要高達二八○分,但是很多鄉下的國中,平均學力測驗只有五十分。有些孩子到了小學四年級,仍不會加法;到了小學五年級,仍不會減法。至於英文,情形更嚴重,很多弱勢家庭的孩子們在唸英文的時候,完全跟不上其他同學,只好放棄英文。
我們該注意的是:大多數功課不好的孩子來自弱勢家庭,大多數弱勢家庭的孩子功課也會不好。
弱勢家庭的孩子功課不好,使他們長大成人以後,會缺乏競爭力,缺乏競爭力的人當然又是弱勢團體的一份子,因此我們必須知道,如果這種情形繼續下去,我們的國家勢必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要停止這種惡性循環,我們必須使弱勢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們發現弱勢孩子們往往回家不做功課,博幼基金會就在這種思維中成立的,我們的工作是吸引弱勢孩子晚上來到我們這裡,我們請專人督導他們做功課。以埔里為例,孩子們每週五天會來到基金會,每天三小時,一切都是免費的。
我們的課輔有一些特色,值得大家知道:
(1)我們非常尊重孩子們的尊嚴,我們絕對不會消費他們,所以我們不做任何利用他們做秀的事情,我們不在對他們做任何的施捨,我們是在侍奉這些孩子們。所以我們的大樓雖然不豪華,但也不簡陋,孩子們用的桌椅都是新的,教科書也都是新的。
(2)我們絕對因材施教,一切照基本做起。我們對每一位進來的孩子做一個測驗他的程度,如果他的數學程度只有國小三年級的程度,我們就從三年級的數學教起。英文更是如此。
(3)我們注重品質管制,我們將課程的高低分級。舉例來說,我們將英文分成四級。如果孩子通過了第一級,就可以進入第二級,否則就繼續練習,一直到他通過第一級為止。如此做,我們可以保證我們的孩子大多有一定的程度。
(4)我們注重獎勵。凡是通過任何一級考試的同學,我們就會立刻給他一紙證明。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孩子學會了一元一次方程式,我們會給他一紙證明,如果一個孩子通過了某一級英文生字的考試,我們也會給他一紙證明。
我們不敢說我們的孩子有什麼傑出的表現,但我們知道我們的確幫了他們的忙。如果沒有我們的幫助,他們可能英文課上課時完全聽不懂,回家又無人可問。現在他們的英文有了最起碼的程度,將來他們的孩子,一旦英文有了困難,回家可以問他們。
對一般孩子的教育,奉勸大人們,一定要記得從基本做起。基礎學科的學習、正確態度及人生觀的建立都是很重要。舉例來說,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創新、獨立思考,但是學生會解題,就代表他會創新?「創新」必須建築在「知識」之上,在孩子領悟力成熟之前,他們必須反覆練習,我認為大多數孩子小時候都是懵懵懂懂的(我就是其中之一),練習多做些,只要題目不太難,對他們都是有大益處的。但這是為全民設計的方式,不可能培養頂尖人才,容我在此大膽建議,要發展出優秀人才,其實有著一段長路及仰賴一些好習慣的養成。這中間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一、常做個案分析;二、鼓勵孩子分析時事;三、推薦孩子多看些偵探小說;四、動手改善周遭使用不便的工具;五、向現有的事物提出挑戰等。
教育是孩子們的希望與機會,不管是面對自己的小孩,或書中這些亟需幫助的弱勢小朋友們,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攜手並進,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堅信「這一代的種子是下一代的花,這一代的花是下一代的果實」,我們今天撒種,社會總有一天可以收割的。
<前言>因為有你,所以,謝謝你!
博幼基金會五歲了!
在每篇文章的字裡行間,流露出我們內心深處的真。它或許是別人眼中的成果,但對我而言,卻是代表許多低潮中的感動。每當我聽見讚許的掌聲,鼓勵的話語,總是想起博幼基金會的創辦人。
因為他給予安全感,才能讓我這個沒有安全感的人,給那些孩子安全與信任。因為他付出愛,才能讓我這個不可愛的人,有足夠的愛去愛那些不一樣的孩子。每當我從學童的眼神中看到希望,我知道它來自於「老大」。「老大」是我們對創辦人的暱稱,舞台上看不見他,他總是站在幕後,默默的看著。
感謝主!?的旨意,?的道路,是高過孩子的所思所想……
承接基金會之初,上帝給我一個承諾,是雅比斯禱告:「甚願?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歷代志上三章十節),確信這句話的應許,它陪我走過了一千八百多的日子……
對我個人而言,遷徙是這些年的代名詞,九二一地震將我從台北震到南投,從一個方案遷徙至另一個方案,生涯的地圖攤開來,是一個又一個的新規劃案繪製的。在追求成就感的同時,我其實迷惘,我不清楚我是誰,我的終點會在哪裡,未來於我,充滿不確定感。
很多人是滿懷著理想和期盼去做一件事,事實上我對這個基金會,起初就沒有放進我的期待,是在過程中,我受到老大的感動,有一個人願意這樣付出,為孩子做點事,那麼我可以來做做看,盡我的力,一起把這些事做好。它能做多大多好,我不確定,但當我看到孩子眼神中閃爍著希望,看到他們的點滴改變,我就明白,我現在做的是對的。
感動的夥伴──這本書是她們的故事
感謝文章中的每一位夥伴,她們因著共同的信念來到博幼,他們可以擁有城市繁華的,可是他們來到埔里、信義、竹東、尖石及五峰,在小鎮、山區的部落裡,蹲下身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有一次夥伴們閒聊著說:「誰是我們的老闆?」有工作夥伴脫口說:「應該是這群孩子吧!」是的!因為是他們決定我們上下班的時間,他們也左右我們的情緒起伏,我們是為誰而努力?不就是他們?
我知道在很多職場裡,大家對於「工作」,就只是把它當成一份標識、自我座標的「工作」,所以下班時間之前,把份內該做的事情做完,然後下班。可是博幼的夥伴很不一樣,他們看待工作的態度,是跨越上下班時間的框線,也超乎「份內該做的事」定義。「工作」不再只是工作,而是一股發光發亮的能量。
因為有你,愛不陌生
舒先生在博幼初成立之時,寫封信給李家同教授,表示支持理念並淡淡的承諾每年捐百萬元,五年來始終如一。去年知道博幼要蓋埔里教室,舒太太隨即打電話來說:「我先生說要捐五十萬美金。」
李教授對我說:我們的孩子營養夠?應該每天給正在發育的他們喝牛奶。我提筆寫了一封信給味全的魏董事長請命募捐奶粉,後來每個月總是收到他個人捐贈的奶粉錢,讓我們去購買奶粉。今年他們在彰化永靖的老家,也開始提供學童的課業輔導。
又連著兩年的寒冬,光泉都送來溫暖,尤其是石油飆漲的今年。記者會那天,光泉的汪總經理說:「李家同教授的教育計劃……把募來的經費,給大學生工讀金,讓他們幫偏遠地區的小朋友補習,並且確保這些小朋友的課業能跟上進度……」台下的我,泛著淚光,真的感受到光泉是用心在理解博幼的所作所為。這真是個溫暖的寒冬啊!
還有很多很多……我想,如果我有愛可以付出,那是因為我不孤單。是你們一路陪我走過來,給我支持,所以我的愛才不孤單;也是愛,讓我們不再感到陌生了。
謝謝你們,讓愛傳下去……
博幼推動「窮孩子的希望工程」到底有多少孩子受惠?目前為止應該超過四千名學童。
博幼自行運作的縣市鄉鎮,以本會董事長李家同教授服務過的大學區域為主──從二○○三年,南投縣(暨南大學)埔里鎮、信義鄉為據點開始,到二○○六年,擴展到新竹縣(清華大學)的竹東鎮(聯電委託)、尖石、五峰(TVBS委託);二○○七年,再延伸至台中縣(靜宜大學)的沙鹿鎮。
此外,博幼經驗也拓殖到其他基金會,大部分是委託各大學執行課業輔導如下──
.二○○五年∕聯電基金會:新竹市(新竹大學)、台南(台南大學)等二所大學加入。
.二○○六年∕TVBS基金會:服務新竹縣尖石鄉及五峰鄉(博幼基金會)。
.二○○七年∕永齡基金會:約有兩千名學童納入義務課輔範疇,地區擴及:基隆市(海洋大學)、台北縣(輔仁大學、台北縣教師會)、雲林縣(雲林科技大學)、嘉義縣(中正大學)、屏東縣(屏東教育大學)、台東縣(台東教育大學)、花蓮縣(花蓮教育大學、東華大學)。
在博幼推動「窮孩子的希望工程」,第三年就能得到聯電的認同與投入,還有第四年的TVBS、第五年永齡(鴻海)等企業界共同參與,並且認領不同縣市──不單只是經費補助,更增編全職社工人力投入。此外,博幼對學童能力等級檢核制度的作法,也讓教育部國教司長向李家同董事長諮詢請教……這些都是上帝給博幼基金會最好的肯定。
在學位口試之時,古允文教授問我:「妳對博幼的期待是?」我頓了一下,微笑且肯定的回答:「窮孩子的希望工程,願每一個鄉鎮都有更多有心人投入,而博幼只是在背後默默協助的那雙手……」
最後,求上帝賜福給窮孩子。
保守博幼的信念,始終如一;
更保守孩子的心,從開始直到末了。
周淑禎寫於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