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捷徑的第八堂課:協調人際關係
卡內基說過:「組織的首要原則就是協調。」
對於組織的協調,卡內基有其一套特殊可行的協調藝術。他認為,要想管理好一個公司,協調管理的根本就是「領導」,就是「領」與「導」的藝術。
曾經有人做過這種實驗—組織三隊人,讓他們沿著公路,分頭向十公里外的三個村子行進。甲組不曉得去的村莊叫什麼名字,也不曉得它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著嚮導走就好了。這個隊剛走了兩三公里時就有人叫苦了,有的人就憤怒起來了,他們抱怨為何要大家走這麼遠,何時才能走到。有些人甚至坐在路邊,不想再走了。愈往後面人的情緒愈低,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乙組曉得去哪個村莊,也曉得它有多麼遠,可是路邊沒有里程碑,人們只可以憑經驗大約估計需要走兩個小時左右。這個隊走到一半時才有人叫苦,很多人想弄明白他們已經走了多遠了,較有經驗的人說:「大約剛剛走了一半兒的路程。」接著大家又簇擁著向前走。當走到四分之三的時候,大家情緒開始低落,感到疲乏不堪,可路程似乎還長著呢!這時當有人說快到了時,大家又振作起來,加緊腳步。
丙隊最幸運。大家不但曉得所去的是哪個村子,它有多遠,而且路邊每公里有一塊里程碑。人們一邊走一邊用心看里程碑。每看到一個里程碑,大家就有一陣小小的快樂。這個組的情緒一直十分高昂。走了七、八公里以後,大家確實都有些累了,可他們不但不叫苦,反而開始大聲唱歌、說笑,來消除疲勞。最後的兩三公里,他們愈走情緒愈好,速度反而愈快了。由於他們曉得,那個要去的村子就要到了。
這個實驗證明當人們的行動有著明確的目的,而且把自己的行動和目的不斷的加以對照,清晰地知道自己行進的速度與不斷縮小達到目的的距離時,人的行動動機就能得到維持與加強,人就會自覺地克服所有困難,努力達到目的。
在《軍人和軍人生活》一書中,韋維爾元帥提到克倫威爾的鐵騎兵時說:「他們曉得為什麼而戰鬥,而且了解他們所熱愛的事業。」
「曉得為什麼而幹」這一點不但對軍人是至關緊要的,而且對組織中的員工也一樣是這樣。大部分管理者都知道,一個不把目的傳遞給下屬的管理者,他對下屬們的影響就會失去作用,其最後將導致他不能協調必要的下屬活動。
因此說,確立目的是協調的根本。
卡內基在經營企業管理時,通過數年的體驗,深刻體會到:「領導」是協調管理的根本,而調動積極性,就是協調管理的重要手段,發展積極性的根本原則,就是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
卡內基認為在現代化管理理論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動力問題。一般來說,現代管理中有三種基本動力:物質動力、精神動力和資訊動力。
物質動力和精神動力針對調動積極性。物質動力能夠滿足人的一些較低層次的需要,這個動力是不能或缺的。可是,要是過分地重視物質動力,忽視了精神動力,就會產生「拜金主義」。
有部分公司經理這樣說:「不要聽那些理論家們的胡說八道,我的方法就是給錢。錢是萬能的,它是最有用的鼓勵,至少在我這裡是這樣的。」實際不然,物質動力所起的作用常常是短暫的,而精神動力的效果卻可能是較為長遠的。要是和物質利益正確地結合,精神動力就擁有巨大潛力。
作為一個現今的管理者,想要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就一定要掌握動力原理。一方面要使用物質動力,滿足下屬的基本心理需要;一方面要使用精神動力,增強人們對企業的責任感。這兩方面結合得愈好,下屬的積極性也就能愈高。
調動人的積極性要把物質動力和精神動力相結合,這是由於人的需要是雙方面的。人不同於動物,就在於他有思維,有精神活動;而人也與動物一樣,要生存,需要充足的物質,正所謂「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這些都是人所需求的。
作為一個公司管理者,要想讓下屬的個體目標趨向於集體目的,固然物質鼓勵是必須的手段,可也不能忽視了思想工作的方式。由於下屬們一旦提高了思想覺悟,加強了對集體的責任感,那樣他們就會自動調整自己的個人目的與需求,使之和集體目標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