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你是否想過,大家為何開始「討厭消費」?
一方面是年收入不到二百萬日圓的低收入戶逐年攀升,另一方面則是「厭消費」族群不斷增加。
而所謂的「厭消費」,指的是支出的比率與收入不對等。若是以前的消費者,待景氣復甦之後,收入往往會跟著支出一起增加;只是反觀討厭消費這個族群,即便景氣復甦,支出通常也不會跟著薪資所得一起變多。而這個現象反映的是:對製造商、流通業及服務業等賣方來說,市場上又增加了不少相當難應付的消費大眾…。
通常在我們的收入當中,食物等的必要性支出往往占了很大的比例,約為百分之三十;而其餘的必要性支出則消耗了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截至目前為止,這些剩餘的收入,通常會花在選擇性的耐久財或服務上,而這也是「富裕」的象徵。但隨著「討厭消費」的現象開始出現,表示剩餘收入的去向已逐漸在慢慢改變…。
至於大家「討厭消費」的事實,究竟要從哪裡才能看得出來?而又是發生在哪一個族群身上?大家為什麼會討厭消費呢?這股討厭消費的現象又會持續擴大嗎?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股衝擊又會讓國家的經濟體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在本書中,我將會一一澄清這些問題。然後活用這些問題來做分析,而這其實可稱做「世代論」。
巧實力(Smart power):未來的新消費對策
讀了本文之後,對於討厭消費的事實及其因果關係,大家肯定會有更明確的結論。出現「討厭消費」現象的這個組群,絕對不是那些低收入戶們,而是那些出生於一九八O年代,現年為二字頭後半的「泡沫經濟後世代」。他們的討厭消費,純然是和其他世代不一的一種同時代體驗。過去那種排除低價格的硬實力(hard power),只用品牌印象(Brand image)的軟實力(Soft power)來吸引消費,這已是無法說服顧客的作法。所以,唯有瞭解這種獨特的意識形態,整合硬實力(hard power)及軟實力(Soft power),緊接著再融合情報、內容、服務之後,重新蘊育出巧實力 (Smart power) 才行。
這樣的討厭消費世代的登場,將一舉成為企業與產業經濟,今後必須各自鑽研的長久課題。
第一,企業要追根究底的是國內市場的再投資,以及深入發掘顧客需求的必要性。日本的泡沫經濟大崩壞已經過十多年了,在這段期間裡,大多數的企業通常是以製造商品的技術來創造經濟復甦的機會,並且以此擴大海外市場,希望終能從「消失的十年」之中獲得解脫。然而,因為以內需市場作為公司發展主幹的企業實在很少,多數企業通常是因為日圓便宜的有利狀況,讓出口市場承擔內需市場縮小的部份,也就是說,國內市場並未因為企業對顧客的深耕經營而有所成長。換言之,這個「消失的十年」,反而讓日本成為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這樣的結果,促使日本捲進由美國開始的世界金融風暴之中,也因為對國內市場的輕忽,長期遠離消費大眾,導致在其他先進諸國裡,經濟開始呈現大幅負成長的情形。
在全球同時面臨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下,日本的企業經營、製造及販售,已然無法再從國內消費大眾手中溜走。而從經濟循環來看,一旦景氣回春,對於現在這種即便消費增加,支出也不會跟著增加的消費族群來說,業主們若還是採用過去那種銷售方式,那麼肯定是不會看到任何錢景的。「厭消費」現象的登場,迫使企業要重新對國內市場進行研發,市場的戰略佈局也要重新策劃。
第二,厭消費其實是之前過剩消費世代的一個明顯對比,沒有浪費、勉強的「緊密」的消費型態,確定登場。這種消費型態,對於新、舊世代若真有吸引力的話,那麼大家就非得在面臨日本經濟萎縮的同時,接受日本產業的構造也有機會,改以較具效率的融合產業為主。
厭消費雖然可能會對企業或產業帶來市場銷量縮小的危機,但也順便帶來了改革的新契機──因為商品的製作、銷售方式及市場行銷的改變及產業的改革,往往能使過小的消費,逐漸變成最適當的消費。
第三,企業經營者及經濟政策的決策者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便是,未來五年的經濟政策。就像開車一樣,轉彎時若只看眼前的路,那麼駕駛通常便會握不準方向盤…。所以,開車時一定要看遠一點,一直確認彎道的最後面在哪裡,這可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只要會開車的人,肯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而且知道很多事情其實同理可證,經營企業跟改善經濟經濟也是一樣。只看眼前道路的駕駛人,相信任誰也不想搭他的車。
不過事實上,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預測未來,即使用統計或建立方案的手法,依舊無法正確預測。過去,人們不倚賴方法,只用各種的歷史與經驗值來看未來;但是現在,為了把握現在或預測未來,我相信過去會讓大家深信不疑的「史觀」,確實已經消失了…。
透過「世代論」觀點,重新展望未來
在本書中,我決定用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無法否定的「真實感」來預測未來的「世代論」,並且進行分析。「世代論」是以「真實感」作為基礎,希望藉此展望未來的一種手法,用以提供與統計、建立方案分析時的各種不同視點。
厭消費現象就像「敗戰」是祖父母那一「燒傷疤世代」所發生的一樣,而「泡沫經濟的崩潰」就給「泡沫經濟後世代」來承擔吧!這兩個世代,強烈地受到不能說賢明而是短視的政策所影響。燒傷疤世代,擔負起戰前的經濟系統被破壞殆盡後的遺憾,扛下戰後經濟復興與創造新經濟系統的重責大任。泡沫經濟後世代也跟傷疤世代一樣,總是扮演著經濟系統的破壞,以及創造新經濟系統角色的一個世代。從文章的脈絡來看,這群人厭消費的態度,就好比只看眼前的路「開車」這件事一樣,總是習慣提出異議。
松田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