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澤尊王文化的境內與境外傳播》這本書是配合「廣澤尊王信仰文化國際研討會」的舉行而出版的。這項以廣澤尊王信仰文化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是由新加坡南安會館、新加坡聖公文化傳承委員會和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世華)聯合舉辦的。
這項研討會的舉辦標誌著崇奉神明(廣澤尊王)的廟宇鳳山寺和學術研究機構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中心的合作,對於神明信仰文化的深入 、較全面研究和有學術基礎的宗教傳揚,都有重大的意義。學術力量的加入,彌補了廟宇對所崇奉神明在學理認識上的不足;廟宇的參與,為學者提供研究上資料運用與人物訪問的方便,打破了學者在田野調查上的間隔。
在這種相得益彰的精神主導下,「 廣澤尊王信仰文化國際研討會」籌備委員會,邀請世界各地研究廣澤尊王信仰文化的學者參加研討會,並獲得以下各地學者惠允參會,提呈論文。這些學者包括:中國大陸的倪伏笙(福建安溪縣史志研究室)、錢夢琦(華東師範大學);臺灣、香港地區的謝正一(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鄧文龍(臺灣文藻外語大學)、林佳燕 (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葉德平(香港中文大學)、蔡玄暉(香港中文大學);泰國的范軍(泰國華僑崇聖大學);馬來西亞的徐美莊(拉曼大學)、李振源(沙撈越退休報人)和新加坡的李成利(南安會館)、林緯毅(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中心 )。
《廣澤尊王文化的境內與境外傳播》所刊載的論文就是他們對廣澤尊王信仰文化研究的心得。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楊松年
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團主席
臺灣南洋文化學會學術顧問
泉州雲蓋寺大觀書院山長
1941年生於新加坡。香港大學博士,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臺灣佛光大學文學系所專任教授、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任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團主席、臺灣南洋文化學會最高學術顧問、華人文化研究學報顧問團召集人。學術著作計有《王夫之詩論研究》、《中國古典文學批評論集》、《中國文學評論史編寫問題論析》、《中國文學批評問題研究論集》、《杜甫〈戲為六絕句〉研究》、《姚瑩〈論詩絕句六十首研究〉》、《中國文藝批評研究問題論集》、《新馬華文文學論集》、《戰前新馬華文文學所反映的華工生活》、《戰前新馬文學報章文藝副刊論析》、《大英圖書館所藏戰前新華報刊》、《新馬早期作家研究》、《戰前新馬文學本地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南洋商報副刊〈獅聲〉研究》、《新馬華文現代文學史初編》、《新馬現代華文文學》,並主編《從選集看歷史》叢書、《世界華人民間信仰論叢》(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的傳播、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的本土變遷、由人而神:閩南神明文化探究、紅面觀音及跨境觀音文化研究、世界的關聖帝君、玄天上帝信仰文化的在地發展)。
林緯毅
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主席團副主席
南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第一等榮譽文學士,南洋大學文學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哲學博士、世界華人民間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席團副主席、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研究員。曾任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教授、廈門大學哲學系、中國華僑大學哲學院和馬來西亞漢江學院客座教授,並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新加坡開放大學、義安學院中文系、新加坡道教學院兼職任教。著作有專書《法儒相容:韓非子的歷史考察》,後增訂重印為《韓非法儒思想傳統的歷史考察》。擔任主編及撰稿人的有《民間文化與華人社會》、《城隍信仰》、《別起為宗:東南亞的儒學與孔教》,另有論文數十篇。
章節試閱
林緯毅〈所然與必然︰幫權內外的新加坡水廊頭鳳山寺〉摘要
新加坡在1819年開埠之後,自由商港的地位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與移民。來自麻六甲福建漳泉商人和以閩粵兩省為主的中國商人與移民,從十九世紀初年開始,形成新加坡華社的幫權社會。福建人以雄厚的商業資源和最多的人口,獨大成為福建幫;潮州人居次。在當時的幫權結構中,潮州人與廣東人、客家人和瓊州人結成粵幫,與福建幫相抗衡。
1836年由福建南安人創建的鳳山寺,位於華人塚山青山亭旁的華利街(Wallich Street),其所在位置處於福建幫游神路徑範圍之內。創辦鳳山寺的梁壬癸的家族,在麻六甲與薛佛記同屬華社首領地位,又是同輩姻親。這樣的家族淵源,來到新加坡的梁壬癸對於作為在新加坡領導福建幫的薛佛記,必然有所支援。早期的鳳山寺必然是幫權廟宇的一份子,處於幫權之內,這是形勢之所然。
1907年,由於受新加坡市區重建計劃的影響,鳳山寺必須搬遷。1908年開始在莫哈摩蘇丹路 (Mohamed Sultan Road)另建新廟,1913年竣工,稱水廊頭鳳山寺。新廟所在是潮州人與福建人共處的區域,也不在福建幫游神的範圍之內,減少了幫權的色彩。水廊頭鳳山寺在新廟建成後利用廟舍,開辦南明學校,招收附近貧寒失學子弟,不分籍貫,是打破幫權觀念的最好開始。水廊頭鳳山寺在新址與潮州人社團、廟宇共處,其福建幫權屬性色彩日漸消失。
儘管頑固的幫權觀念依然存在,福建幫領導人從19世紀中期以後,熱心於社會福利事業,創立醫院、 學校等;福建、潮州、廣東幫領導積极參與調停幫派糾紛,福建、潮州、廣東、客屬各幫的友善互動,為跨幫的社會、經濟活動增加合作的空間。在這樣的形勢下,水廊頭鳳山寺逐步走向幫權之外,是發展的必然。
鳳山寺在1978年11月10日被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跡,並在2006年至2010年進行專業修復。這次的大修讓鳳山寺在2010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卓越獎」。2013年10月,再次獲得新加坡市區重建局頒發的唯一修復工程甲組作品「恢復原貌獎」。至此,由福建南安人所創立的鳳山寺成為新加坡的國家文化資產。今日的鳳山寺,配合政府的宗教和諧政策,致力於社會福利。
林緯毅〈所然與必然︰幫權內外的新加坡水廊頭鳳山寺〉摘要
新加坡在1819年開埠之後,自由商港的地位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與移民。來自麻六甲福建漳泉商人和以閩粵兩省為主的中國商人與移民,從十九世紀初年開始,形成新加坡華社的幫權社會。福建人以雄厚的商業資源和最多的人口,獨大成為福建幫;潮州人居次。在當時的幫權結構中,潮州人與廣東人、客家人和瓊州人結成粵幫,與福建幫相抗衡。
1836年由福建南安人創建的鳳山寺,位於華人塚山青山亭旁的華利街(Wallich Street),其所在位置處於福建幫游神路徑範圍之內。創辦鳳山寺的...
作者序
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非常高興能和新加坡南安會館和新加坡聖公文化傳承委員會合作,共同推出這個廣澤尊王文化境內與跨境傳播的研討會,以及出版這部論文集。
前兩個世紀,由於中國經濟與社會的極度困境,大量華人特別是閩粵人民投奔怒海,移居東南亞。人移神移,家鄉所供奉的神明也隨著在東南亞廣泛傳播,而構成一巨幅大中華文化的圖景。
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就是有鑒於這塊領域探討的重要性而成立的。我們開始在馬來西亞和台灣舉辦第一屆和第二屆研討會,討論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的傳播,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的本土發展。後來感到要深入瞭解信仰文化,一定要認識它的傳播源頭,於是在廈門,我們舉辦了第三屆的由人而神:閩南信仰文化的傳播的會議。有了這基礎,我們遂陸續展開個別神明文化的探討:紅面觀音、關聖帝君、玄天上帝、張公聖君、拿督公、水神、財神等。
我們非常幸運得到許多地區:廈門、杭州、昆明、汕頭、西安、三明、南京、北京、香港、澳門、臺北、高雄、泰國、越南、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學者的支援,也有幸得到福建廈門、惠安、新疆特克斯市、越南胡志明市、會安市、馬來西亞吉隆坡、巴生、新加坡、印尼民丹島、臺灣臺北、高雄等地的學府、寺廟,和民間機構的支援,在各地召開會議。同時也特別得到臺灣唐山出版社的贊助,至今已有六部世華信仰文化論叢出版。
這一次,有幸得到南安會館的支援,共同舉辦南安人普遍尊奉的神明廣澤尊王信仰文化傳播的會議。而各地學者再一次熱烈發表論文,分析廣澤尊王文化源流,以及在中國境內以及跨境傳播流布狀況,謹致深深敬意與謝意。
要提出的是,東南亞華人社會普遍供奉的神明,單是南安人尊奉的廣澤尊王之外,還有惠澤尊王、田都元帥、靈應祖師等。而南安人外,漳州人的開彰聖王,惠安人的青山王,安溪人的清水祖師,同安龍海人的保生大帝,寧德古田人的臨水夫人,德化人的三代祖師,莆田人的媽祖,東山人的關聖帝君,晉江龍山寺的千手觀音等等,潮州善堂熱烈供奉的大峰祖師,客家人尊奉的定光佛,廣東人供奉的黃大仙,瓊州人供奉的水尾聖娘等,構成一大幅大中華信仰文化圖景。探討這圖景, 不但可以引出種種動人的民間傳說,展現中國精美的建築文化與文學藝術,也將傳達華人移民的歷史,華人社會的脈動,華人商業的興衰,華人生活的祈求,與對個人、家庭、社會、甚至國家的嚮往和期待。
研究早期華人社會、歷史與文化,不能忽視這塊重要的活生生存在而且延續不斷的寺廟文化,我們期待能繼續和南安會館探討南安人的其他神明文化,也期待能和新加坡其他會館寺廟合作,探討其他神明的文化,共同展現早期華人移民以及今日華人生活的圖景。
楊松年
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非常高興能和新加坡南安會館和新加坡聖公文化傳承委員會合作,共同推出這個廣澤尊王文化境內與跨境傳播的研討會,以及出版這部論文集。
前兩個世紀,由於中國經濟與社會的極度困境,大量華人特別是閩粵人民投奔怒海,移居東南亞。人移神移,家鄉所供奉的神明也隨著在東南亞廣泛傳播,而構成一巨幅大中華文化的圖景。
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就是有鑒於這塊領域探討的重要性而成立的。我們開始在馬來西亞和台灣舉辦第一屆和第二屆研討會,討論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的傳播,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的本土發...
目錄
序一 楊松年
序二 陳奕福
前言 林緯毅
輯一 主題論文
所然與必然︰幫權內外的新加坡水廊頭鳳山寺 林緯毅
廣澤尊王籤詩試論 陳煒舜
輯二 廣澤尊王文化及其境內的流傳
廣澤尊王「牧童成神」之路探秘 范軍
廣澤尊王信仰在安溪的遺跡與傳播 倪伏笙
都市化語境下廣澤尊王信仰的神祠空間與信仰認同 錢夢琦
輯三 廣澤尊王文化的跨境傳播
聖公信仰傳入新加坡及其發展:一個新的探討 李成利
廣澤尊王信仰文化在香港的傳播:香港鳳山寺的籌建與發展 葉德平
香港福建族群信仰移植調查研究 蔡玄暉
傳承香火兩百年:古晉廣澤尊王廟 李振源
從鳳山寺談太平福建社群與廣澤尊王信仰 徐美莊
臺灣民間信仰的都會區新創宮廟——以板橋區江子翠為例 謝正一
臺南市永華宮廣澤尊王遶境研究 鄧文龍
高雄飛鳳寺廣澤尊王信仰研究 林佳燕
附錄
附錄一 邀請函
附錄二 延期舉行會議通告
附錄三 新聞發佈會之報章報導
附錄四 會議流程
附錄五 與會者簡介
附錄六 籌備委員會
附錄七 國際研討會工作群组
序一 楊松年
序二 陳奕福
前言 林緯毅
輯一 主題論文
所然與必然︰幫權內外的新加坡水廊頭鳳山寺 林緯毅
廣澤尊王籤詩試論 陳煒舜
輯二 廣澤尊王文化及其境內的流傳
廣澤尊王「牧童成神」之路探秘 范軍
廣澤尊王信仰在安溪的遺跡與傳播 倪伏笙
都市化語境下廣澤尊王信仰的神祠空間與信仰認同 錢夢琦
輯三 廣澤尊王文化的跨境傳播
聖公信仰傳入新加坡及其發展:一個新的探討 李成利
廣澤尊王信仰文化在香港的傳播:香港鳳山寺的籌建與發展 葉德平
香港福建族群信仰移植調查研究 蔡玄暉
傳承香火兩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