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六字真言」的淵源
「六字真言」為我國千古流傳的自我治病健身之寶。它是儒、道、釋各家所推崇,用吐納和聲震相結合的治病良方。
《道藏‧玉軸篇》中稱「六字真言」。梁朝陶弘景和唐代孫思邈謂「六字氣訣」。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智顗大法師則稱「六種氣」。今人呼其為「六字訣」。
「六字真言」之源頭並非哪家,這是確定無疑的。「六字真言」作為氣功中的一種功法,與氣功中其它各流派一樣,是來自於我們的生活實踐之中。
譬如,人們在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後席地而坐,常常隨著「咳」的一聲吐出一口長氣,於是感到全身鬆弛下來非常舒服。隨著反覆實踐,人們悟出一個道理:
「咳」的聲音和長呼一口氣有消除疲勞而周身舒適的作用。這就是用聲震和吐納治病健身的「發源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從大量的實踐中總結出不同的聲音配合吐納與不同的臟腑之疾病有著必然的聯繫。
據此,可以說「六字真言」絕非哪一家所獨創,而是來目我們的生活實踐之中,為各家所採用和推廣。
《黃帝內經‧五常正大論》中關於角徵宮商羽五音同五臟相關聯的論述,可視為「六字真言」的理論根據。千萬年的實踐到《黃帝內經》書成,再到各流派的具體說明,就是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不斷反覆的過程。
梁朝著名思想家、醫學家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一書中對「六字真言」有這樣的論述:「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而行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嘻、呵、噓、呬,皆為長息吐氣之法。」(呬:音四)
陶弘景作為思想家,其基本觀點屬道家,同時也吸收了儒家和佛家的一些思想,又潛心鑽研醫學。據此也可以「六字真言」是醫、儒、道、釋四家所共有。
隋唐時期,我國佛教天台宗大法師智顗在其名著《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一書中講到「六字真言,時說:「有師言,但觀心想,用六種氣治病者,即是觀能治病。何等六種氣?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噓六呬。此六種息皆於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轉側而做,綿微而用。頌曰:心配屬呵腎屬吹,脾呼肺呬聖皆知,肝臟熱來噓字至,三焦壅處但言嘻。」
明代冷謙著的《修齡要旨》中歸納了一系列歌訣。其中四季祛病歌云:「春噓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閑,秋呬定收金肺潤,腎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聲聞於耳,其功尤勝保神丹。」各個臟腑的具體歌訣還有—
噓肝氣訣
肝主龍塗位號心,
病來還覺好酸辛;
眼中赤色兼多淚,
噓之立去病如神。
呵心氣訣
心源煩燥急須呵,
此法通神更莫過;
喉內口瘡並熱痛,
依之目下便安和。
呼脾氣訣
脾宮屬土號太倉,
疾病行之勝藥方;
瀉痢腸鳴並吐水,
急調呼字免成殃。
呬肺氣訣
呬呬數多作生涎,
胸膈煩滿上焦痰;
若有肺病急須呬,
用之目下自安然。
吹腎氣訣
腎為水病主生門,
有病尪羸氣色昏;
眉蹙耳鳴兼黑瘦,
吹之邪妄立逃奔。
嘻三氣訣
三焦有病急須嘻,
古各留言最上醫;
若或通行土壅塞,
不因此法又何知。
該書中還談到發音的同時做相應的動作:如「肝若噓時目瞪睛,肺和晒氣手雙擎;心呵頂上連叉手,腎吹抱取膝頭平;肺病呼時須撮口,三焦容熱臥嘻寧。」
目前見到的還有如下書籍中講到「六字真言」。唐代大醫學家、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宋朝朱耦的《普劑方》,被稱為神仙的元代邱處機的《攝生消息論》,明清時的太醫院大夫龔廷賢的《壽世保元‧六字氣訣》,汪昂的《勿藥元詮》,高之廉的《遵生八箋》,周履清的《夷門廣牘》,龔居中的《紅爐點雪》,王祖源的《內外功圖沈輯要》。
這些著作中不但論述了有疾時用六種吐氣的聲音和吐故納新治病的道理,而且還講到了療效如神,勝過用藥。《壽世保元‧六字氣訣》中說:「凡眼中諸證,唯此訣能治之,他病亦然。」「當日小驗,旬日大驗,年後百病不生,延年益壽。」
由此看來,「六字真言」不但歷史悠久,而且為儒、道、釋、醫各家廣泛應用。現代著名的氣功家焦國瑞、呂繼唐、李少波、馬春、馬禮堂等先生也都論及過「六字真言」,可見其生命力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