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錄武俠小說專家林保淳幽默自嘲的人生書寫,溫情易讀的懷舊散文。
蔡詩萍、李宗舜、蕭蕭專文推薦
須文蔚、石曉楓、徐國能誠摯推薦
新竹中學校友會何昇平鄭重推薦
學界尊稱為「武林百曉生」的林保淳,是國內鑽研武俠小說研究的專家。他以一顆俠心闖蕩江湖,也以深厚的情感與知識,寫下時代與人情的故事。
作者召喚久遠的記憶,栩栩重現兒時的點點滴滴:眼看〈父親的藥鋪〉興衰起落,爬牆偷窺〈茶室幾番風與月〉,隨著「尪仔標」飛馳在諸葛四郎的漫畫世界,重溫「抽抽樂」的童趣。妙趣橫生的〈從孫子到爺爺〉,戲謔地點出作者名字上的演變,而小兒麻痺症導致的身體缺陷,更被他自嘲地用來譜一段〈乞丐狂想曲〉。從竹中〈留級生〉到就讀〈夢幻台大〉,大學室友的「倚天」舊事,老文青的「神州」憶往,都令人不禁回憶起青春的美麗與哀愁。
昏黃燈下,故紙堆中,武俠情裡,充滿爬梳經典的劍氣書香,而夜半時分,身為學者已久的林保淳,想起年少的困頓、初戀的情愫,故人往事歷歷在目,終於執筆一圓往日的作家夢。他是潯陽江頭船上的琵琶,奏起如歌的行板,鏗鏘有力地為如煙舊夢留下美好的印記。他妙語如珠的筆有如刀劍,酣暢淋漓地舞著生命裡的歡笑與哀傷,展現行走人世的江湖智慧。
讀保淳學長更為細膩的回憶,我的確又重新回到了往昔,穿著制服,戴著大盤帽,背著沉沉書包,滿臉青春卻不無苦悶的歲月。 ——蔡詩萍(作家)
俠,大節不移易,細節不疏略,《夜深忽夢少年事》即使在撲滿、漫畫、尪仔標、抽抽樂的細節上,也不輕忽,是記憶的刻度深,還是真情的專注度強?或許兩者都是吧!《夜深忽夢少年事》是少年林保淳的個人回憶錄,卻也是台灣二十世紀中期的歷史縮影,台灣俠義之心的自然顯現!基於此,我們期待稍晚的中壯年林保淳,再現江湖,寶劍在鞘外振振有聲。——蕭蕭(作家)
從研討會中仰望武俠小說權威的林保淳教授,到師大研究室走廊偶遇的幽默同事,從 《夜深忽夢少年事》走出的是一個詩意的風城孩子,讓人心疼又欣賞。你會看作者鍾情於寫詩與閱讀,一心投入文學研究的動人歷程,既勵志又抒情,笑中帶淚,讓人相信:原來走一條寂寞的人文路,還能滿滿的正能量,真好!這本書絕對是中學生寒、暑假最佳的選書,更期待本書能拍成影視劇,鼓舞更多台灣孩子能更勇敢與更有俠氣!
——須文蔚(詩人・台師大文學院副院長)
以平易朗暢的文字風格,娓娓敘述了四號橋邊的童年生活、情竇初開的青澀初戀以及對父母永恆的憶念,日常物事在其筆下俱沾染了回憶的光暈。而青春期的歡樂與哀傷、中文系人的甘苦與自許、師友交遊的典型與追懷、教職之路的辛酸與自豪,也歷歷閃現著歲月的光澤。詩酒俠夢度半生,搦筆盡是風流往事,保淳教授的俠骨柔情,畢現於字裡行間。這是個人史的追懷,也是時代史的映現。
——石曉楓(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時代遠去,舊情未了,夜深忽夢少年事,訴說的是個人生命的成長史,但流露的卻是一個時代緩慢安靜的輕愁。青春是多麼徬徨,回憶是如此漫長,夜深忽夢少年事點點滴滴的紀錄值得細讀,那不啻是一個堅毅靈魂勇闖江湖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江湖如何塑造英雄的傳奇。一代劍俠回首年少,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徐國能(作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在這本夢回少年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保淳成長過程中經歷的許多艱辛,他雖身染殘疾,面對無數的逆境、困境,但他都能化為迎接挑戰的動力,保持樂觀進取、奮勉自強的精神,勇往向前,這是最令人讚賞、彌足珍貴的!
新竹中學創校於一九二二年,二○二二年是竹中慶祝百年校慶歡樂喜氣的年分,選上保淳的文章發表於百年校慶的校友會刊,正是因為從他文章故事中看到一個樸實坦率、真誠無偽的校友,將竹中的精神,「誠慧健毅」的校訓,發揚得淋漓盡致,是校友及在校學弟妹們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好榜樣啊!
——何昇平(新竹中學校友會辦公室主任)
作者簡介:
林保淳
台灣新竹人,自幼不良於行,最嚮慕鄭豐喜為人,硬頸好強,黽勉向上,畢生以教育為職志,但高中讀四年,台大讀十五年,方才以博士學位取得淡江大學中文系任教資格,後轉入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一圓未能當師大學生的遺憾。匆匆三十年,雖為人師表,亦不免誤人子弟。平生喜讀武俠、漫畫,雅好民俗,喜談詞章,曾入神州詩社,愧不能成為作家。撰述頗多,皆學術書籍;偶有創作,鮮登報章。無風雨名山之志,但有懷舊感恩之心。直性往來,不遮不掩;平易沖淡,無忮無求。少年有夢,老來無為,聊述往事,兼以緬懷。
章節試閱
父親的藥鋪
前些日子,再度夢見了父親。三年多來,父親不時出現在我夢中,依然是我印象中的形容,嚴肅而沉穩,舉止動作亦宛如生前。只不過,總是多了幾分教人心痛的蕭索與落寞。這並不是父親慣有的表情,儘管我常覺得父親是有點生不逢辰,抓不住他應屬的時代;可是,一生操勞忙碌慣了的他,是沒有時間去落寞蕭索的。這點,往往使我自夢中驚醒,恍然又見他孤獨地窩在客廳的沙發椅上,然後,沉沉睡去。
「生不逢辰」容易讓人聯想到抑鬱文人的懷才不遇,父親倒不屬於這類型的人物。祖父原是務農的,新竹林氏家族儘管曾經風光過,前清時代也出了些文武舉人,畢竟不是顯赫世家,到祖父這一代,連僅有的風光也中道失落,父親又成長於日據時代,求名問學之事,更不消說了。我只記得父親有一紙東京某醫藥專科的畢業證書,也不知是真的假的,而這正是他「生不逢辰」的根源。
當醫生普濟眾生,是父親一生的志業。父親開了三十年的藥鋪,始終掛著上聯「健身有術國醫志」,下聯「生世無涯仁士心」,橫聯「橘井永生香」的對聯,也不知是哪位名人題對的。每逢過年,他最記掛的事,就是教四哥重新寫幅翰墨淋漓的新聯,並在那久經風霜的「健生」招牌上,一層一層的塗上新漆。小時候,我不懂父親何以如此偏好這幅對聯,眼見左鄰右舍的聯子,日新又日新,總不免有點嘀咕。父親總是不耐煩,理都不肯理,只自顧著喜孜孜的端詳著那幅字跡。我想,當時的父親,應是相當自豪的。
父親是應該自豪的,一爿小小的藥鋪,竟能支撐起九個子女的家計,而且其中兩個還患了當時視同絕症的小兒麻痺症,這該多艱辛!那爿藥鋪,座落在埔頂四號橋旁邊,原先是賃居的,後來租下地皮,蓋起房舍,成了我們一家十幾口二十年的老家,而今肚腹上橫跨著高速公路,一任往來車轍輾壓而過,每當經過這裡,連記憶都似乎經了層提煉式的,就宛如鐵船輾過的藥末,儘管紛紛屑屑,卻瑩亮剔透。
父親經營藥鋪,在起初的時候,收入算是好的。每天清晨,只見到鋪前的長條凳上坐滿了等待抓藥看病的顧客,父親一把秤在手,東抓西拈,熟練地自藥櫃中取出各式藥材,然後切片、研末、分量,最後裝成一個個的小包,忙忙碌碌地,就是在寒冬的天氣,也還可以隱隱見到他額際閃閃發光的汗漬。收來的錢,大多是五毛、一塊的小數目,但積少成多,我們這些嗷嗷待哺的子女,也才能在汗水的滋潤下,從幼苗滋長成綠蔭濃密的大樹。
那時的中藥業者,大都兼職作醫生,尤其是在鄉下,醫療人力奇缺,父親懂得把脈開方,又能兼施西藥,打針看病,「林先生」很快地就成為方員數十里內的知名人士,連學校注射預防針,都會找父親幫忙。父親絕對不是什麼樂善好施、熱心公益的人,畢竟,他也沒有能力去做,可是,他嘀嘀咕咕的,還是去了,原因是卻不過「人情」。父親是最重人情的,只要是見過一次面的顧客,說賒賬就賒賬,而且一賒就從年頭賒到年尾。小時候,每逢過年,父親就會拿出那一大疊的賬簿,多是陳年的了,吩咐幾個哥哥挨家挨戶去收賬。哥哥們總是不太情願的,跋山涉水不說,往往還要厚著面皮,苦苦哀求,簡直比欠債還難受,而人去樓空,徒勞往返的,也是家常便飯。好幾次,哥哥們都勸父親一律收現,父親總是不聽,許多賬目,到父親藥鋪歇業後,連字跡都看不太清楚了,還陳年堆壘在那,未加清償。父親是很在意的,因為他一直強調,什麼債都可以欠,唯獨病債不能欠,因此,他往往會怒形於色,憤口而罵。只是,當時普遍貧窮,父親也知道是催逼不來的,罵幾聲,就算是本利皆清了罷!到後來,這些債項,也沒有收取的必要了,物價指數一直攀升,幾十元的數目,誰還耐煩去收取?可父親還一直保留著這疊賬目,至少,其中密密麻麻的人名串子,會讓他感到不虛此生此志。
父親執壺的生涯是繁忙而無趣的,白天忙碌不說,就是夜裡也無法休息。從小,我與父親同睡,幾次目睹父親如何在風狂雨驟的夜裡,被陣陣急遽的敲門聲驚醒,無奈地離開溫暖的被窩,提起藥箱、穿上雨衣、牽出鐵馬,冒著雨勢,奔往漆黑的道路。父親猛力地踩著腳踏車,車前燈射出一道強烈的光線,穿過雨幕,照向不知名的地方。父親身材略矮,但是,我總覺得這時刻的父親才是真正偉岸的。我有時候會徹夜擔心,一直守候著那束燈光照向我家。不過,我不喜歡這樣形象的父親,看到他渾身淋漓濕透的身影,我會覺得:一個人真的要這樣犧牲自己?從小,我就厭惡醫師生涯,尤其是自己從小多災多難,一見到所謂的醫師,就要打針吃藥、推拿扭捏,著實吃盡了苦頭,所以在從前的作文簿上,儘管上從蔣總統,下至軍人,寫過不知多少志願,卻從來不提醫師這名詞。父親是希望我或是三哥能接他衣缽的,而我卻一早就有了成見,這難免教父親大失所望。考大學時,我將乙組志願單交給父親過目,他看都不看一眼,連圖章都是我自己偷蓋上去的。想來父親定然是感到遺憾的,這遺憾不僅關乎他是否有傳人承繼衣缽,更代表了他一生志業的挫敗。
父親一生之中,醫治過不知凡幾的病人,許多疑難雜症,父親往往能夠妙手回春;但他面對著我與小弟的小兒麻痺,以及祖母、母親的癌症時,卻束手無策。母親過世時,父親最恨的就是自己的醫師身分,連自己最親愛的妻子都無法挽救回來,這種醫生還當來作什麼?不過,這切身的深痛,並未讓父親質疑自己的能力,那時候起,父親異常用功,一本本厚厚的解剖學醫書,都教他給翻爛了,他曾經充滿信心的對我說,他要發明出一種能治癌症的藥,徹底擊潰癌症!父親當然未能完成他的理想,不過,這分信念,卻使他在中饋乏主的悲傷中,重新偉岸的站立起來。藥鋪依然打理得井井有條。
父親真正感到志業的挫敗,是因為突然間多了個「密醫」的頭銜。父親永遠無法明白,為什麼他行醫了十幾年,從來沒有出任何差錯,居然會變成違法的密醫?這使得父親對現有的體制大為不滿,他會指著那紙畢業證書,充滿嚮往的告訴我,「若是在日本時代……」。父親永遠不說「日據」二字,因為他直覺得就以為自己應該是日本人,而且,日本時代的一切,無論怎麼比,都比現在好得多。他的「日本情結」是很深濃的,我經常和他爭辯,他總是不理會我的說法,仰起頭,自顧自地望向他那遙遠而燦爛的舊時代。父親是絕對不肯向現世屈服的,一方面是為了維持家庭的生計,一方面也卻不過顧客的情面,他半公開的繼續營業了好幾年。那時候,家中不時有一些衛生局的不速之客到訪,東摸西看的,全家人都為他捏了把冷汗。父親老神在在的,不屑地說:「還不是來要錢的?給他就是了。」父親是一直平安無事的,這卻也使他越發緬懷起他那個清廉的舊時代。在那個偷隻雞都要斬斷一隻手的時代,儘管日子是比較艱苦,但起碼他會受到尊重;而今用金錢賄賂換得平安,卻是以否定自己為代價。父親開始覺得他被整個社會體制打敗了,他一生的志業,至此居然變成犯法的勾當,他連整個信念都一起賄賂掉了。
父親真正是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這個時代的人,必須精於盤算,而父親恰巧在這方面一竅不通。父親對錢財出入,雖然筆筆皆有記載,但只是一味省儉而已,從來不曉得如何利用金錢,所以家中始終沒有任何產業,唯一的房子被拆之後,不但原有的藥鋪必須遷徙,連一家人都必須分居了。父親頂著那爿藥鋪,走到哪開到哪,一遷再遷三遷,原有的顧客早流失了,而且又面臨到雨後春筍式的同業競爭,原來遠近馳名的「健生」金字招牌,逐漸褪色,最後只能蜷曲在一條小小的巷弄之間。那時我正上大學,過年時回家,只見鋪內的草藥盒東零西散,已是殘殘破破了,那張不知坐過多少人的長條凳,孤寂地任由灰塵灑上厚厚的一層,父親落寞地坐在藥櫃後面,懶懶散散地翻閱著一本薄薄的賬本,本子雖然已是陳年的了,但所開列的收支,卻僅有寥寥數張紙,昏暗的燈光下,父親突然讓我覺得老了很多。我輕聲勸告父親:「歇了罷?」父親瞪了我一眼,似欲發怒,突然間又忍縮回去,默默合起了賬本。
藥鋪歇了,不但父親從此惘然若失,經常失魂落魄地,滿頭的黑髮雖然依舊光可鑑人,但志氣難伸的抑鬱,壓迫得他整個背脊都有點彎屈了,歲月開始在它身上無情的流淌,寫下蒼老的字樣;而且,這爿藥鋪的停歇,也教我滿懷悲愴。從我識字伊始,除了自己的名字外,最先學得的就是「健生」這兩個字,我一大半的學字經驗,也是自父親藥櫃中一盒盒標識著草藥名的中藥而來的。父親在閒暇的時候,會考我識字的成績,隨口說出一種藥名,要我在數百盒的草藥中指認出來。我對中文字的敏感,以及如今雖未能做成醫師,卻到底與「師」字結緣,想來就是這爿藥鋪所賜的。可惜的是,父親當初沒有教我辨識藥性、藥理,否則我真願努力走上醫師這條路也說不定。
父親實在是不願就此結束藥鋪的,但拗不過家人的遊說,更扭轉不過整個時流的趨勢,可他始終是耿耿於懷的。就在他過世前幾個月,還痛罵我們這些子女不孝,無端端就教他歇了他那命根子似的藥鋪。最後的幾年,我接他到台北同住,這些牢騷,不知聽了多少遍,有時候,還真不知道家人的決定到底是對還是錯。晚年的他,似乎僅有蕭索落寞四個字可以形容。他一人留在家中,親朋俱無,一生忙碌慣了,不但賭博、喝酒任何不良嗜好都不曾沾惹,菸在十年前戒了,連養魚蒔花、打拳下棋等興致,也都缺缺。我請他看了一場二十年來第一次的電影,散場後,不過淡淡說了一句:都是騙人的。唯一與他還能搭得上邊,能讓他稍釋寂寞的,只有一些簡單的英文讀本,也許,父親是想在他一生的最後幾年,發奮一圓他畢生的志業罷?不諳英文的父親,幾次都在檢定考試上栽了跟頭。
然而,年紀畢竟大了,看著看著,它會恍恍惚惚起來,我放學回家,從外透過一層紗門望進去,每每見到他疲倦地瞌睡在沙發上,身影落寞而蕭索,就和夢中所見的形像一般。當時我真的覺得,那爿藥鋪,實在是不應該停歇的。
父親過世,事先也沒有留下任何話語,就這樣齎志而歿了。幾次回新竹家鄉,經過舊址,只見來來往往的,盡是車水馬龍,昔日的一切人事,早已風流雲散了。我想,大概沒有人會記得在埔頂曾經有個四號橋,更不會有人記得橋邊曾有個健生藥房,以及始終在藥櫃後面忙得團團轉的「林先生」。
可是,我知道,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子孫也不會。
從「孫子」到「爺爺」
人的一生之中,由於身分、職業、朋友圈、地位……的不同,無論你想不想、喜歡不喜歡,都會有很多「名字」。古代文人是非常講究的,除了姓不大能變外,有名,有字、有號、有別署,多到讓人老是記不清楚,但往往都是一絲不茍的。
多數人的名字,大多是別人取的,即使偶然自我命名,也都是別人用來稱呼或形容你的,甚至有些名字是只適合別人稱呼你,而不適合自稱的,所以十幾年前,有個人動不動自稱是「第一夫人」時,就常令很多人忍俊不住。據說常常把自己名字掛在嘴邊的人,都是自我意識非常強的自負、自傲、有己無人的人物,我倒也真的見識過幾個。
現代人一生下來,在報戶口的時候,就會登記一個名字,從此,無論是大丈夫或本小姐,就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成為一生的標記了――當然,依據《民法》條例的更名,或是「鮭魚式」的命名,又得另當別論。
命名是件大事,有時也是有其規則的,像我家族就依族規,第二字是「保」的排行,這是攸關輩分的。明朝的皇家子弟,則是用五行相生命名的,從太子朱標、成祖朱棣的「木」字邊開始,到惠帝朱允炆、仁宗朱高熾的「火」;宣宗朱瞻基的「土」、英宗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的「金」;憲宗朱見深的「水」,再回轉到孝宗朱祐樘的「木」,終始輪迴,代代相生。
第三個字就很難說,不是父母親的鍾愛,就是算命先生據《姓名學》命定的。我曾調查過一班的學生,父母親的鍾愛、期盼與算命先生的推算、命名,各占一半,無怪乎這一行業蒸蒸日上,連我都想軋上一腳了。但也有隨意翻檢字典命名的,我一位大學同學,父親取名「如玲」二字,就是如此而來的。這名字倒是取得好,因為一聽到她悅耳的聲音,我的耳朵就玎玲玲地迴蕩著美妙的樂音,令人陶醉。
台灣人取名,過去是非常「男女有別」的,「罔腰」、「罔卻」、「罔市」、「招弟」、「尾妹」等,肯定都是女生,取其隨便養養或招來男弟的意思;現在基本上是不會再出現了,除非是想當網紅的人,自我解嘲、搞笑,來個語不驚人死不休。
我的末字是「淳」,有水,想來應該是算命先生依命盤取的,但這個字在客家話裡唸「孫」,所以從小都有個「阿孫」的小名。我的祖母最是疼我,常隨身攜帶我東走西串,逢人便說,所以我這「阿孫」的小名不脛而走,街坊鄰居,沒有一個不知道我祖母有個這樣的一個「金孫」的,反倒是「保淳」二字沒幾個人知道,我就名副其實地當了好一陣子的「孫子」,每個人都儼然成了我的祖輩――還好,我姓林,不姓歸,否則從小就是「龜孫子」,這可與我個性大有違抝了。「孫子」雖然不怎麼令人滿意,但相較於司馬相如的「犬子」,應該還是略高數籌的,至少不是阿貓、阿狗。
不是我誇自己,我真的是很「淳」的,可是很多人常唸錯,唸成「敦」,高中時的教官鄉音很重,竟唸成「鈍」,從此,我就開始了另一個「阿鈍」的時代,「孫子」長大了,可卻成了個「呆子」,偏偏我的中名是由「呆人」合成的「保」字,說多冤枉就有多冤枉,所以我常常「自作聰明」,企圖刷洗這個恥辱。但自從「留級」以後,我就一直很懷疑是不是真的就是個「呆人」。但直到老來,這印記顯然都是消除不了的,很多親友,都苦口婆心地勸我安分守己一些,別傻笨傻笨地老愛發書生牢騷,搞到我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愚不可及」,還是「其愚不可及」了。
大學時代,我名字最多,除本名外,大多都是自己取的。那時一心想當文藝青年,更想為文以作稻粱謀,每有空閒,就奮筆直抒,在校園中各學院的小報刊上投稿;由於實在寫得不能令自己滿意,又深恐機密洩露,羞於見人,就往往改用筆名,名字是多到我自己都不記得了,唯獨是常不知不覺地就用了「白白」或「二白」。人家問我取名緣由,常會與「太白」作不當的聯想,其實都離譜到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因為我自家明白,當時正因暗戀、明戀,逐次失敗,心裡一直嘀咕著,「白痴、白痴,怎就笨到連一個女朋友都交不到呢」,雙重「白癡」,自然不是「白白」就是「二白」了。這也是冥冥之中的必然,白白費功、一窮二白,我終究只能當文藝創作的逃兵,躲進學術的象牙塔中。有時想想,我還真的一輩子注定印記在這個「保」字上了。
果真如此。現在我最常被稱呼的,就是「阿保」,「阿保」來,「阿保」去的,聽聞者習以為常,連應該恭恭敬敬稱我為「老師」的學生,也偶爾會不自覺地就脫口而出。我想,這應該是屬於「暱稱」了,平易近人,藉表親切,我也只能「欣然接受」。
這些名字,其實我是不太滿意的。所幸,當年有幾個學妹替我取了個既有架勢,又不失風流的暱稱――「保二爺」。讀過《紅樓夢》的我,當然自然又而然地與大觀園中、眾香國裡的那個「寶二爺」聯想在一起,浮想聯翩,就自顧自地「假寶玉」起來,異想天開,成日想入「太虛幻境」,能嘗到女生嘴上的胭脂,可教人失望的是,連一雙冰冷的小手都沒有牽到過。不過,話說回來,神馳意飛,而今想起,還是有幾分青春悸動、不足為外人道的喜樂。
往後的日子,尤其是後來夤緣進入《中央日報》,主編《長河版》,為了版面補白,不得不以不同的化名,寫些文學、文化的文普文章。取名都是隨心所欲、信筆點畫的,心血來潮,就用朋友的名字,還害得其中一位叫「阿足」的朋友,成天被人追問,佩服到他連自己都不好意思。
說起同儕友伴,彼此互創綽號,這是免不了的。從小,我就擅於替人取綽號,這當然不是武俠小說裡那些名震四方、震驚武林的綽號,而是帶有點嘲弄、逗趣性質的暱稱。小學時,一位同學常放其聲宏大的響屁,我心血來潮,就給了他一個「屁雷」綽號,倒也使得他「聞嗅而知人」。同寢室的室友,「阿足」被我叫為「阿ㄎㄚ」,一個姓邵的被呼為「燒哥」,還有一個名字有「山」的研究所同學,被喚為「山賊」,都是我的杰作,至今猶流傳在我們口耳之中。最有趣的是「大頭」,頭真的是很大,約莫可以和武俠小說家古龍等量齊觀,我也就徑以「大頭」名之,殊不料很多人分不出到底是哪一個「頭」大,甚至有人不服氣,偏就要跟他「較量」一番,鬧出不少笑話。
當然,朋友們也不會客氣,回贈過一些實在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綽號,其中我最不滿意的就是「二師兄」。每次作方城之戰,上家不情不願地打出一張牌,就要嘟嚷一句,「給二師兄吃」。二師兄當然就是《西遊記》裡陪唐僧去西天取經的那個天蓬元帥了,自然我是忍氣吞聲,但要含笑接納的;可過分的是,每當我要去洗浴的時候,他們竟說我是「朱自清」,用燈謎的諧音大肆嬉弄。
其實,這也不見得不是「名實相副」,大師兄孫悟空不就是常呼他為「獃子」嗎?有時想想,這也是緣分巧合,我是讀中文系的,在必讀的孔家書中,最欣賞的就是那個「晝寢」的宰我。說起「晝寢」的功力,我也肯定是「當仁不讓」,而且是出了名的。猶記當年上周富美老師的《墨子》課,我翹課翹得太凶,連自己都覺得有愧於良師。於是,有一次,就向周老師自首,對我的翹課致上深切的歉意。沒想到周老師一點都不怪罪,只淡淡地說了一句,「沒關係啦,反正你來了也是在睡覺」,害我羞慚得就想一頭鑽回我的雲棧洞裡。
我自認睡功是不會遜色於陳摶老祖的,而且,「呼聲」也一定比陳摶高,有時候老師的講說聲,可以與我的鼾聲並作,譜成交響樂,往往有勞死黨老蔣和「山賊」從旁制止,而從此,我們三人有個「三賤客」的合稱。這個「賤」字,倒沒有想像中那麼「賤」,而是我們三人的高級英文成績,被齊邦媛老師評為71、72、73,全班中最是低賤,這還是她手下留情的了。英文,是我們「三賤客」的最弱項,別說是自己故步自封了,就是再怎麼認真學習,大概也不會長進到哪裡去。反正我是靠中文混飯吃的,英文何有於我哉!更何況,孔老夫子不也說過嗎;「吾少也賤」,君子居於中國,又何賤之畏哉!此所以我到現在還是很「賤」。
自有網路以來,我的「賤名」也使用過非常多,雖云「暱稱」,其實是「匿稱」,將自己的「本尊」藏匿起來,像孫悟空拔下毫毛,張口一吹,就可以化身千萬。說起來也可以算是1450的祖師爺一輩了。不過,他們「青出於藍」到處抹黑、抹紅的本事,我就望塵而莫及了。至於「賤名」如何,那就「不足掛齒」了。
自從我不當文藝青年之後,就決定作個老學究了;但我向來羨慕武俠小說裡那些英俠之氣十足的綽號,既是書生,就何妨從中也武俠一番?於是,我抄襲了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的名號,自命為「百曉生」。這本來是有幾分自我解嘲意味的,「書生」,就是書沒讀熟;然則,「百曉生」豈非也正是「雖云百曉而皆生」?可不料「誤讀」者多,以虛當實,我竟然就成了「武林百曉生」。可是,古龍小說中的百曉生下場可是很悽慘的,我可不想讓「李尋歡」一刀給宰了。不過,百曉生作《兵器譜》,評騭眾家武林名人,我如今寫武俠史,月旦諸武俠作家,或許也可算是志趣相同的了。只希望我的武俠史,可以像《兵器譜》般如此令人信服。
誤入塵網中,一去六十年。在這一甲多的歲月中,我從孩提、沖幼、少年、青年、壯年、中年,到老年,一路成長,身分、職業、儕伴,各有不同,為人孫、為人子、為人師、為人夫、為人父,許多名字,都隨著不同年歲的增長,在我一生的經歷中刻寫下印記,如今我又多了個「爺爺」的身分了。如「孫子」到「爺爺」,黃髫成白首,而我究竟是誰?有時還是頗為懵然的。哲學家說,名字是一個人自我認知的開始,我不是哲學家,只能將名字從頭說起,讓別人觀瀾索源,認識認識一下「我」。
知我者,其惟名字乎?罪我者,其惟名字乎?
父親的藥鋪
前些日子,再度夢見了父親。三年多來,父親不時出現在我夢中,依然是我印象中的形容,嚴肅而沉穩,舉止動作亦宛如生前。只不過,總是多了幾分教人心痛的蕭索與落寞。這並不是父親慣有的表情,儘管我常覺得父親是有點生不逢辰,抓不住他應屬的時代;可是,一生操勞忙碌慣了的他,是沒有時間去落寞蕭索的。這點,往往使我自夢中驚醒,恍然又見他孤獨地窩在客廳的沙發椅上,然後,沉沉睡去。
「生不逢辰」容易讓人聯想到抑鬱文人的懷才不遇,父親倒不屬於這類型的人物。祖父原是務農的,新竹林氏家族儘管曾經風光過,前清時代也...
作者序
我是懷著「作家夢」進讀中文系的,也幾度黽勉不懈,大作過這個不切實際的夢。刊登過幾篇詩文,獲得過幾個小獎,但卻深知,才分不足,終是難以圓成的,最後只能遁逃於學術,作了文藝界的逃兵。儘管偶爾仍會提筆操觚,藉詩文略抒胸臆,卻早已慧劍青鋒,揮別了「作家」這頂桂冠。
作家於我何有哉?那像是高懸於天際,閃閃爍爍,卻攀摘不得的星子,只能憑空臆想而已。不過,在嘗試築夢、追夢的過程中,卻還是別有收穫的。學究這條路,最忌諱的就是文字詰屈聱牙,讓人難以卒睹,我幸而能夠不誤蹈此一禁區,文從字順而意暢,未嘗不是受惠於這個階段的磨礪。這時候,我不得不感謝,在我仍然深陷於「作文」的埳阱中,難以自拔的時候,是當初「神州詩社」的儕友,以對文藝的滿腔熱忱,極盡其鼓勵、刺激、指正之能事的開啟了我的竅門,讓我了解到什麼才是「文章」。金針度人,沉疴能起,這應是何等的功德?
當然,針砭那一剎那,不但有痛楚,而且也有開示,我也知道,自己是距離「作家」這兩字越來越遠了。撤下黃昏時詩人懸掛的那盞燈,我在故紙堆中、武俠情裡,在我的江湖世界,另燃起一根燭。我不知道這根蠟燭能有多少光度,但至少也照亮了我生命中的一隅。劍氣書香,未能兼得,簫聲劍影,舞著舞著,卻也是酣暢而淋漓。我不能作趕赴長安在雁塔題詩的士子,卻作了埋首燭下爬梳經典的學究,一失就有一得,人生就是如是的奇妙。
但這個夢卻還是清晰分明的。當學究已老,絳帳寂寥的時候,案頭經卷,卻不知為何突然間若有似無起來。句讀古文,擬想古今俠者,而書帙層疊、寶劍生塵,卻也自知江湖已不是我這鏽劍老馬可以叱吒的所在了。當年往事,不經意間,就毫末畢現地浮映出來。少女情懷是詩,中年心事如酒,老年心境,則是一個緊接一個的如煙舊夢。
我想起童年時的歡樂,想起青少年時的困頓,想起當年舊友,想起陳年故事,我是潯陽江頭船中的琵琶,聲聲奏起如歌的行板,「夜深忽夢少年事」,那正是我曾經一步一腳印,難以忘記的行跡。既是難忘,就不妨記下,所以我寫,所以我記,終始如環,我又回到了從前作夢的情境。
我的過去的日子,常自覺是突梯而又滑稽的,荒唐的事做過不少,正經的事反倒不多。我以今日的老眼,看我昨日的花心,自評自批,倒也頗有點評經籍的快意。我一路走過,最感念的,既是當年的自己,更是當年與我共玩樂、共教學、共砥礪、共歌哭的師長、友伴、情人,有笑有淚,有欣喜,有悵惘,有記念,迤迤邐邐,我寫,我記,這也是我迤迤邐醴的一生的側寫。
知我者,相信不會是我的學術成果;罪我者,更不應當會是這本小冊子。其實,不管是要罪我、知我,我都是這樣「曾經」走過了,事非經過不知難,「曾經」才是最重要的。
早年有夢,晚年還會有嗎?經過了一段歲月的洗滌沖刷,舊夢是依舊,還是會煥然而一新?我不知道,也無心探究。但是,非常感謝九歌出版社,很多很多年前,九歌所出的《閃亮的生命》,是我所寫文章首度被印成紙本的,今朝首次集結,又回到九歌,對我是深具意義的。總編陳素芳,是我大學同班同學,也是神州舊友,蒙她不棄,此書才有面世的機會。
我商請了舊友蔡詩萍、李宗舜為本書寫序。蔡詩萍是我竹中與台大學弟,在新聞、藝文界早已聲名卓著,由他領銜,料能沾光不少;李宗舜就是黃昏時天空中的那顆星星,是我入神州的啟蒙者之一,名聞遐邇的大馬詩人,他以詩代序,寫了百行,更讓我這本小冊子多了幾分別開生面的意趣。在此是要致上深厚的謝意的。
《夜深忽夢少年事》,夜深了,夢醒未?突然想起譚詠麟所唱的〈半夢半醒之間〉,又想到《莊子》裡「夢蝶」的故事,其實,世事一場大夢,舊夢、新夢、真夢、非夢,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我還有夢。
歲在辛丑,仲秋,林保淳序於木柵說劍齋
我是懷著「作家夢」進讀中文系的,也幾度黽勉不懈,大作過這個不切實際的夢。刊登過幾篇詩文,獲得過幾個小獎,但卻深知,才分不足,終是難以圓成的,最後只能遁逃於學術,作了文藝界的逃兵。儘管偶爾仍會提筆操觚,藉詩文略抒胸臆,卻早已慧劍青鋒,揮別了「作家」這頂桂冠。
作家於我何有哉?那像是高懸於天際,閃閃爍爍,卻攀摘不得的星子,只能憑空臆想而已。不過,在嘗試築夢、追夢的過程中,卻還是別有收穫的。學究這條路,最忌諱的就是文字詰屈聱牙,讓人難以卒睹,我幸而能夠不誤蹈此一禁區,文從字順而意暢,未嘗不是受惠於這個...
目錄
推薦序 四年級生的一本,難以忽略的個人回憶錄 蔡詩萍
推薦序 回首入夢:記林保淳《夜深忽夢少年事》文集問世 李宗舜
自序
夜深忽夢少年事 引子
輯一 家在四號橋邊住
父親的藥鋪
打工賺錢
家在四號橋邊住
忍能對面為盜賊
母親說的故事――呂洞賓與觀世音
茶室幾番風與月
撲滿與我
我的漫畫緣
「尪仔標」的故事
「抽抽樂」的童趣
輯二 從孫子到爺爺
從「孫子」到「爺爺」
白腳的鐵鞋
水的挑戰
棒球‧手套‧我
「舞」當派
情竇初開竟惘然
車子與我
我是「癮君子」
乞丐狂想曲
輯三 倚天舊事
留級生
竹中四年
我的「菜英文」
我讀中文系
夢幻台大
誤人子弟三十年
龍的傳人
記裴師溥言當年二三事
「倚天」舊事
「神州」憶往
推薦序 四年級生的一本,難以忽略的個人回憶錄 蔡詩萍
推薦序 回首入夢:記林保淳《夜深忽夢少年事》文集問世 李宗舜
自序
夜深忽夢少年事 引子
輯一 家在四號橋邊住
父親的藥鋪
打工賺錢
家在四號橋邊住
忍能對面為盜賊
母親說的故事――呂洞賓與觀世音
茶室幾番風與月
撲滿與我
我的漫畫緣
「尪仔標」的故事
「抽抽樂」的童趣
輯二 從孫子到爺爺
從「孫子」到「爺爺」
白腳的鐵鞋
水的挑戰
棒球‧手套‧我
「舞」當派
情竇初開竟惘然
車子與我
我是「癮君子」
乞丐狂想曲
輯三 倚天舊事
留級生
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