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你的孩子表達力怎麼樣
要想幫助孩子提高表達能力,家長們先要瞭解自己孩子的表達力怎麼樣。是不是經常說一些不知所云的話,讓人聽不明白?是不是經常說話聲音很小,跟蚊子叫似的?說話時不注意對象,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也不知道;即便敢於和他人說話,但是說話時卻不敢看人的眼睛。這些都是孩子表達能力差的表現,家長有必要把孩子的這些表現全部找出來,然後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提升表達力。
鏡頭一:「說什麼呢?亂七八糟,聽不明白!」
「媽媽,今天下午做值日的時候,我們班的李曉珊被大力不小心絆倒了。李曉珊最後哭了,老師找了大力,大力也很生氣,覺得自己不是故意的……」一放學回到家裏,南江就興致勃勃地向媽媽報告學校裏發生的新鮮事。
「兒子,你說什麼呢?怎麼亂七八糟的,讓媽媽都聽不明白。」媽媽聽了南江的話,還是一頭霧水。
「媽媽,我是說,李曉珊被大力絆倒了。」南江著急地向媽媽解釋。
「然後呢?」媽媽問道。
「然後,李曉珊哭了,老師知道後批評了大力。」
「最後呢?」媽媽繼續問道。
「最後,大力覺得自己並不是故意的,被批評後也很生氣。」南江說道。
「兒子,以後說話一定要組織好了再表達,一定要說清楚事情的先後順序和原委。就像剛才媽媽給你提示的那樣,一條一條說。明白嗎?」媽媽說道。
「知道了,媽媽。我就是說得太急了。」南江說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許多孩子說話總是急匆匆地說一堆,把事情不分來龍去脈、不分前後順序地混在一起。旁邊的人誰也聽不懂他在說什麼,這就是孩子說話沒有條理性的表現。孩子說話前後顛倒、沒有條理性,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家長經常代替孩子表達。孩子由於掌握的辭彙量少,在學說話的早期,往往不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有時候只說出幾個詞語,家長就忙著把孩子的意思補充完全,不讓孩子有更多機會去進行邏輯思考,不讓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容易出現說話條理不清晰的狀況。
孩子說話太心急。有些孩子說話沒條理,是因為心太急,急於向老師或者家長彙報,沒有理順說話的條理。沒有想好說話時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也沒有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結局去說,而是想起來什麼就說什麼,這樣自然說不清楚。
孩子說話沒有條理性的原因還有很多,家長需要做的是,根據自己孩子的表現,找出他說話沒有條理性的根源所在,從而有針對性地糾正,幫助孩子有條理地表達。
⊙ 表達力提升新策略
孩子說話沒有條理性,沒有邏輯性,這對於他表達能力的發展十分不利,對他與人順利交往也會形成障礙。因此,做家長的必須要重視起來。可以通過以下幾種辦法培養孩子說話的條理性。
√ 培養條理性從教孩子有順序地進行觀察入手。孩子對他身邊的一切都充滿興趣,無論是自然界動植物的變化,還是社會上人們的行為,他們都想瞭解,喜歡看、問、摸。針對這一特點,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進行觀察,發展他們的語言。比如,為孩子買回一個布娃娃,就可以讓孩子說說布娃娃的樣子。爸爸媽媽引導孩子從布娃娃的頭部看起:是什麼顏色的頭髮,長髮還是短髮,什麼樣的臉、眼睛。然後看布娃娃穿什麼款式、什麼顏色的衣服、襪子和鞋等。在街上,可以引導孩子看看、說說路邊的樹(從樹幹、樹枝到樹葉)、樓房(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路上的車輛(從頭到尾)等。家長經常引導孩子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並把觀察到的物體按照同樣的順序說出來。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有順序觀察和有條理講話的習慣。
√ 教孩子按照順序說話。家長可以通過教孩子按照順序說話,逐漸培養孩子說話的條理性。如使用「先——再——然後——最後——」等句式敍述,說出完整的過程。平時可通過做一件家務事來教孩子,如讓孩子洗手帕,讓他自己邊動手邊記住洗手帕的順序,並按敍述把洗手帕的過程完整地敍述一遍。
√ 通過觀察圖片讓孩子學會有條理性地說話。培養孩子說話的條理性還可以從教孩子看圖說話做起。在教孩子看圖時,要細緻地告訴他看的是什麼,可以按照由上而下,從遠到近,從局部到整體,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觀察。一幅一幅地看圖,弄清楚了圖意,引發孩子說話的興趣,並鼓勵孩子從敢學敢說,逐步過渡到善於說。
培養孩子說話的條理性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們要多一點耐心。除了上述介紹的幾種方法外,家長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找出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相信經過家長的努力,孩子一定會成為說話有條理性的人。
⊙ 通過遊戲提升表達力
為了讓孩子說話更有條理性,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小遊戲,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在完成遊戲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先讓孩子嘗試,然後家長給予必要的指導,藉此提升孩子的表達力。以下的小遊戲可供家長們參考:
遊戲:替二胖把話說清楚
適合年齡:8~10歲
推薦指數:★★★★
操作方法:
1.講故事。家長先把下面這個故事講給孩子聽,然後讓孩子幫助故事的主人公二胖把他未說完的話補充完整。
上課鈴響過五分鐘了,二胖跑進教室,氣喘吁吁地說:「老師……辛冰……他請假……機車撞了老爺爺……辛冰趕快跑過去……讓我替他請假……老爺爺倒在地上……他攔住一輛計程車……我們正從那裏經過……辛冰送老爺爺上醫院了。」
2.提問。家長問孩子:「二胖把事情說清楚了嗎?」孩子肯定會回答沒有,這時家長鼓勵孩子替二胖把話說清楚。
如果孩子說不清楚,家長可以先表述一遍,讓孩子明白正確的表述方式,然後再讓孩子復述一遍。
附:正確說法參考如下:
「老師,我和辛冰在路上看見一個騎機車的人撞倒了一位老爺爺。我們趕快跑過去扶起老爺爺。辛冰攔住一輛計程車,送老爺爺上醫院了。他讓我替他請假。」時間可以省略,因為在這樣的語言環境裏,事情發生的時間不說自明。
能力提升:讓孩子學習有條理地表述一件事,提高孩子的表達力。
鏡頭二:「大聲說,怎麼跟蚊子叫似的!」
洪磊的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他考得並不是太理想,尤其是他最擅長的數學,只考了71分,滑落到了班級中下水準。放學回家後,他就做好了挨爸爸媽媽罵的心理準備。
果然,剛進家門,還沒來得及放下書包,爸爸就問道:「磊磊,這次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吧!聽你們班柯藍的爸爸說,柯藍考得很不錯。你呢?」
「爸爸,我這次考得不好。」洪磊低著頭,聲音非常小。
看到兒子這副模樣,爸爸已經知道他沒考好了,就說:「兒子,沒關係,不論考試成績怎麼樣,你都應該告訴爸爸啊!」
「爸爸,我語文考了75分,數學只考了71分。」洪磊的聲音小得連他自己都聽不見。
「大聲說,怎麼跟蚊子叫似的!」聽到兒子含糊不清地說話,爸爸終於有點不耐煩了。
聽到爸爸這樣說,洪磊更是不敢大聲說話了。
讓孩子能夠大聲地、自然地、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願望和情感,是他克服畏懼心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孩子社會行為能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訓練。如果孩子不敢大聲說話,將會阻礙他的進步和發展。
孩子不敢大聲說話難以進步。如果孩子勇於說出自己的見解,我們就會從他的表達中,發現他的不足,這樣才能採取相應的措施,使孩子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就像病人和醫生的關係,如果病人不把自己的病情說出來,醫生無法對症下藥,病人就無法痊癒。同樣,如果孩子不敢大聲說話,我們就很難發現他知識的缺陷和對事情錯誤的見解,這樣,孩子在學習上就難以進步。
孩子不敢大聲說話使發展受限制。有的人到了二、三十歲,甚至三、四十歲都無法在公開場合清清楚楚大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些很聰明或很有學問的人缺乏這種能力,不敢大聲講話讓他們的發展受到了限制。這些事實告訴我們,訓練孩子大聲講話是很有必要的。
⊙ 表達力提升新策略
能夠大聲地講話,對於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家長的在認識到大聲講話的必要性之後,要積極尋找能夠促使孩子大聲講話的方法,以此來提高孩子的表達力。
√ 孩子說話聲音小時不予回應。要想讓孩子養成大聲說話的習慣,家長可以採取這樣的措施,在孩子說話聲音不夠大的時候,家長不給予孩子回應。只有孩子的聲音足夠大的時候,家長才應答。比如,孩子小聲說:「媽媽,我想吃蘋果。」媽媽可以繼續做自己的事情,裝作沒有聽見。直到孩子提高了自己的音量,家長聽得很清楚了,才可以把蘋果遞給他。長期堅持下來,孩子就會明白,如果自己的聲音太小了,要求就不能得到滿足。並且,家裏人的態度要保持一致,讓孩子形成習慣性反應。
√ 通過鼓勵讓孩子養成大聲說話的習慣。孩子如果怯生,不敢大聲說話,家長可以多誇獎、鼓勵孩子。在某一個場合,如果孩子說話的聲音比原來大了一些,要立刻誇獎、鼓勵孩子。訓練孩子大聲講話一定要由易而難,不能一開始就讓他見一個陌生人,或者是帶他去一個特別嚴肅的場合,這樣會把孩子嚇住。可以由易而難,先讓孩子在家裏大聲講話,再讓他和熟人大聲說話,然後再在輕鬆的場合大聲講話。
⊙ 通過遊戲提升表達力
如何才能讓孩子養成大聲朗讀的習慣,並且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我們提供下面的遊戲,供家長們參考,以此讓孩子學會大聲地表達。
遊戲:模仿故事裏的人物講話
適合年齡:6~8歲
推薦指數:★★★
家長可以為孩子找一篇有各種人物的故事,然後讓孩子扮演故事裏的人物大聲講話。比如輪到小孩講話時,家長就可以讓孩子用小孩子的聲音說:「媽媽,爸爸什麼時候回來?」下一段是媽媽說的話,家長就可以要求孩子模仿媽媽的聲音說:「寶貝,快點給爸爸開門。」
孩子平時可能不愛大聲說話,但是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故事,並且要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講話時,他就會忘我,自然地大聲講出來。
孩子在家裏如果能夠惟妙惟肖地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講話,聲音夠大,家長就要對孩子進行鼓勵,這樣孩子對自己有了信心,下次就敢於大聲說話了。
家長還可以這樣訓練孩子。比如讓孩子想像像某個名人那樣講話,為他找到一本寫名人講話的書,讓孩子大聲朗讀,這個朗讀就好像講話一樣,要口語化。還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講演資料,使孩子能夠進入講話人的角度,找到感覺,讓他不知不覺中養成大聲講話的習慣。
能力提升:讓孩子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主人公,不自覺地提高講話的音調。
鏡頭三:「你都多大了,怎麼這麼不會說話呀?」
週六這天,語嫣和媽媽一起去了一趟超市。在超市的時候,她們碰見了鄰居胖嬸。
看到胖嬸推著的購物車裏堆滿了吃的,語嫣忍不住對胖嬸說:「胖嬸,你都這麼胖了,還買這麼多吃的,不怕更胖嗎?」
「這孩子,真是的,你都多大了,怎麼這麼不會說話呀?」聽到語嫣這麼說,媽媽顯得頗為尷尬,連忙指責語嫣。
「你別介意啊!這孩子總是不會說話。」媽媽急忙給胖嬸解釋。幸虧胖嬸和語嫣一家很熟,也沒和她太多計較,笑一笑就過去了。
可是從超市回來的路上,語嫣的媽媽心裏卻泛起了嘀咕,真害怕女兒常常這樣出言不遜,得罪他人。於是,一遍一遍給她交代:「以後不要拿他人的外貌、體態來說,不要揭他人的短……」
語嫣聽了媽媽的話,雖然滿口答應,但是媽媽知道,讓孩子真正學會說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因為孩子的出言不遜尷尬、頭疼不已,家長通常的反應要麼是惱火,要麼是回擊。其實,面對孩子的出言不遜,為了避免情況變得糟糕,家長要做的不是指責孩子,而是想辦法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再分析孩子出言不遜的原因,並採取進一步的措施。一般說來,孩子出言不遜多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受父母的影響。有些父母平時總是說話不注意,喜歡嘲笑他人,說這個個子太矮,說那個長得太胖,甚至還會給人家取外號。孩子受父母的影響,就不會意識到這些行為是不禮貌的,因此在面對生理上有缺陷的人時,也會肆無忌憚地拿他人的「痛處」來說。
孩子受到的誇獎太多。有的孩子經常得到大人的誇獎,就會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因此養成了愛嘲笑他人的壞習慣。如爸爸媽媽經常在別人面前誇自己孩子兩歲時就已經不尿床了,他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尿床時,就會嘲笑:「都這麼大了還尿床,真是沒出息。」
孩子不會說話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說給他人造成的後果,不懂得說他人的「痛處」是不禮貌的行為等。家長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表現,找出孩子不會說話的具體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糾正他不禮貌的表達方式。
⊙ 表達力提升新策略
孩子如果經常嘲諷別的小朋友,就會導致他的人際關係出現矛盾。因此,家長要注意糾正孩子出言不遜的壞習慣,讓孩子學會用正確的語言去表達。
√ 對孩子的表揚應該適度。大人對孩子的表揚和獎賞應該適度,並且要循循善誘,就事論事,讓孩子從小懂得尊重別人;教育和培養孩子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逐漸擺脫「自我中心」意識,要求孩子學會幫助他人解決困難。
√ 適當懲罰孩子出言不遜的行為。碰到孩子對他人出言不遜時,家長要分辨出孩子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如果是有意的,家長就要適當懲罰一下孩子。比如,孩子總是喜歡拿他人的生理特徵開玩笑,一下子對比較胖的同學叫「小胖墩」,一下子對班級裏的瘦高個叫「電線桿」,家長就可以實施讓孩子一週之內不能看卡通或者不給他零用錢的懲罰措施。這樣,孩子一想到說傷害別人自尊心的話要受到懲罰,說話時就會注意。
√ 讓孩子體會被他人用言語傷害的感受。孩子經常對他人出言不遜,是因為他認識不到,他人聽到他不禮貌的話語之後的心理感受。如果家長抓住機會讓孩子想像一下,自己被別人嘲笑後的心理感受,孩子是會認真思考的。比方說,孩子由於是近視眼,被人嘲笑是「四眼」,心裏非常難過。這時候家長就可以抓住機會告訴孩子,受到別人的嘲笑心裏是非常難過的,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不要隨便嘲笑他人,對他人出言不遜。
要想糾正孩子出言不遜這一壞習慣,做家長的除了可以採取上述介紹的幾種方法外,還應該多從自身找找原因,如果孩子是由於受自己的影響才對他人出言不遜的,家長需要先改變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 通過遊戲提升表達力
孩子說話通常比較直接,心裏想什麼就說什麼,不去考慮場合、人物,這樣很容易說出不合時宜的話,容易得罪他人。針對孩子的這一特點,家長可以為孩子設置特定的小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改掉這一不好的習慣。以下的小遊戲可供家長們參考:
遊戲:「實話實說」
適合年齡:7~9歲
推薦指數:★★★★
為了避免孩子傷害他人,家長在平時的生活場景中,聽到孩子對他人「實話實說」時,應該及時糾正。
比如,家長帶孩子去參加朋友聚會,對經過精心打扮的同事,家長對兒子說:「快叫阿姨,你看阿姨多漂亮!」沒料到,兒子大聲說:「媽媽,阿姨臉上有好多痘痘,一點也不漂亮!」惹得同事頓時漲紅了臉。
孩子還處於對事物觀察、探索期,任何與眾不同、沒有見過的東西,都能激發他強烈的探索慾望。此時的孩子,還不知道選擇什麼樣的場合說出他的新發現。
孩子毫無惡意的真話確實很傷害對方,這時家長需要向對方誠懇地道歉。回家後,可以跟孩子談談這件事:「下次,把你的發現先悄悄地告訴媽媽好不好?不然阿姨會很難為情的。那次你急得尿褲子的事情,媽媽可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通常6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能理解家長的話。
能力提升:通過日常場景中對孩子的訓練,讓孩子明白有時候實話也不能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