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自己所在的時代
接受自己所在的時代,似乎不是話題的話題,值得放在這裏探討嗎?當然值得。
這個時代,與我們的父母相似,無論好與不好,我們都無權選擇,必須與她共處。儘管她可以齷齪得肆無忌憚,卑鄙得沒有底線。
這是屬於某些人的時代,也是屬於我們的時代,最終還是屬於某些人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雖是扮演跑龍套的角色,卻不得不為某些人故意製造的麻煩埋單。
因此,很多年輕人憤怒地抱怨自己生在沒有任何遊戲規則的時代。抱怨,就意味著他們已經對這個時代感到不滿、厭倦或者憎恨,當然也就無法談到接受並關愛這個時代了。
我們之所以厭倦這個時代,是因為感覺它不公平。在這個時代,某些人利用手中的權力和資源,製造了各種各樣的圈子,在圈子裏製造了各種無恥的規則,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把卑鄙的行為公開化,把醜惡的事情陽光化。總之,他們越來越不像話。
這讓對未來充滿憧憬的我們迷惑不解、痛苦萬分。對這個時代已經發生、即將發生、必然發生的一切,我們看不懂,讀不透,曾經篤信不疑的東西,似乎全被否定。我們花大把金錢、時間和精力研讀的專業知識,到頭來幾乎百無一用。花幾麻袋錢去讀書,畢業後賣掉那些書,卻買不來幾條麻袋。
在這個時代,我們步入社會後就會發現,社會中早已經畫好了一個個圈子,每個圈子都是壁壘森嚴。我們想成為圈子裏的成員,好難好難,特別是擁有巨大利益的圈子。
儘管這樣,我們也不能恨這個時代,原因有三,也很簡單:一、我們不可能穿越到另一個時代;二、這是屬於我們的時代,就像我們的家庭一樣,即使不愛,也別無選擇;三、我們恨,她那樣,不恨,她也那樣。
接受一個時代,必須弄清楚這個時代的特點。那麼,屬於黑眼睛、黃皮膚的炎黃子孫二十一世紀,這個時代的特點是什麼呢?
特點之一:曾經代表我們摸石頭過河的那群人,下河之後,摸到的不是石頭,而是鑽石,於是他們在河裏迷戀上互摸與自摸,忘記了過河的任務和想期待彼岸風景的我們。
特點之二:這個世界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平面化和一體化,地域、國界、種族、民族的界線都在淡化。隨著人口的增多,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科技迅速發展,個人接受教育程度加深,消費者對服務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進而導致這個時代在一定區域內的競爭空前慘烈。
只要我們步入社會,就會強烈地感覺到,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每個角落都在競爭,每個人都和我們競爭,而且還是不同級別的對手。我們不得不被動地面對在實力、財力、勢力遠遠高於我們幾倍幾十倍的對手。
這個世界雖然是平的,卻是不公平的。任何競爭,看似平等,其實都是在不平等的情況下進行的。因為競爭的是合力,不是體力和智力。
同一所大學畢業、擁有同等學歷的甲和乙,甲的父母是跨國企業公司的總經理,乙的父母是貧困地區的農民。假如他們在一個城市發展,誰的成功會來得更早一些呢?
別以為富家孩子都是紈絝子弟,成功的父母更知道如何科學、立體地培養孩子的競爭力。窮人家的孩子在人格、性格、心理上存在的缺欠比比皆是。
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底層,所以才頑強地向上;因為不願看到兒女複製我們的命運,所以才不放棄拼搏。在拼搏過程中,要想逾越那些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障礙,我們必然會面臨很多挫折、困難和失敗。我們不要把失敗和挫折當作是一種懲罰,而要把它當作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我們有失敗,是因為想成功;我們有痛苦,是因為要成長。
因此,我們不但要接受這個時代,還得去愛上它們,進而去改變它們。
本書特色:
■ 暢銷書作家張禮文,繼《窮人與富人的距離0.05mm》、《30歲代表了什麼》、《20幾歲,決定男人的一生》、《20幾歲,你要改變什麼》,系列作品突破400,000冊,2013年又推出強力鉅作!
其作品出版以來,已經對許多讀者產生莫大的心理鼓舞作用,作者於2013年隆重推出《35歲,活著確實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就是要向讀者提供人生的建議與忠告,讓讀者在逐漸步入中年的時候,對生活產生疑惑的時候,幫助讀者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 35歲,活著是活一種感受,不是活一種證明。
同樣一件事,或者一個東西,不同人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和預見。決定我們前途的,不是我們現在站在哪裡,而是我們面向何方,看到多遠,想到多少,做到多少。
■ 35歲,是一個在我們一生中,最難、最複雜、最困惑的階段!
三十五歲的困惑和迷茫,肯定不是因為我們一無所有,更不會因為我們一無是處,而是因為我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尷尬,有錢卻不富足,有職位卻不理想。我們討厭形同雞肋的當下,卻反復掂量,患得患失;渴望簡單的生活,卻捱不住遠離喧囂的寂寞。
三十五歲的我們,經歷十幾年的打拼,已經成為家庭的核心,公司的骨幹。重任在肩,名利難捨,導致我們既不能按角色做事,也不能按本色做人,這使我們的內心時常處於糾結而又矛盾的狀態,生活因此變得煩瑣而又複雜。
■ 本書以許多寓意深遠的故事和實例,說明「改變」的重要性,充滿啟發人心的意義!
作者擁有多年的寫作經驗,曾經見過太多因為年輕的時候沒有及時改變人生態度,因而最後悔恨的真實案例。本書所列舉的故事和實例,除了作者本身的經驗分享,更是他多年來對生命和生活的反思。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能以他的工作經歷與人生智慧,幫助讀者做出最佳抉擇,藉此開創人生,邁向成功!
建自己的廟,念自己的經,成自己的佛,才是自己應該做的事。三十五歲時,無論我們成為哪一種人,都不得驕傲或自卑。人與人之間,沒有可比性,也不能比,更不能以某個人作為自己人生路上的嚮導和參照。我們要盯準自己的目標,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不能讓別人暫時的成功所左右。
作者簡介:
張禮文,知名的自由撰稿人和編輯。曾用筆名老巴、砍柴人,經過十多年的寫作、思索、探求,他終於發現窮人與富人之間距離的真正奧秘,並且完成這一部經典之作。
其著作有:《窮人與富人的距離0.05mm》、《30歲代表了什麼》、《20幾歲,決定男人的一生》、《20幾歲,你要改變什麼》,一出版即登上各大通路的暢銷排行榜,銷售已達400,000冊,並且持續熱賣中!
章節試閱
接受自己所在的時代
接受自己所在的時代,似乎不是話題的話題,值得放在這裏探討嗎?當然值得。
這個時代,與我們的父母相似,無論好與不好,我們都無權選擇,必須與她共處。儘管她可以齷齪得肆無忌憚,卑鄙得沒有底線。
這是屬於某些人的時代,也是屬於我們的時代,最終還是屬於某些人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雖是扮演跑龍套的角色,卻不得不為某些人故意製造的麻煩埋單。
因此,很多年輕人憤怒地抱怨自己生在沒有任何遊戲規則的時代。抱怨,就意味著他們已經對這個時代感到不滿、厭倦或者憎恨,當然也就無法談到接受並關愛這個時代了。
我們之所以厭倦這個時代,是因為感覺它不公平。在這個時代,某些人利用手中的權力和資源,製造了各種各樣的圈子,在圈子裏製造了各種無恥的規則,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把卑鄙的行為公開化,把醜惡的事情陽光化。總之,他們越來越不像話。
這讓對未來充滿憧憬的我們迷惑不解、痛苦萬分。對這個時代已經發生、即將發生、必然發生的一切,我們看不懂,讀不透,曾經篤信不疑的東西,似乎全被否定。我們花大把金錢、時間和精力研讀的專業知識,到頭來幾乎百無一用。花幾麻袋錢去讀書,畢業後賣掉那些書,卻買不來幾條麻袋。
在這個時代,我們步入社會後就會發現,社會中早已經畫好了一個個圈子,每個圈子都是壁壘森嚴。我們想成為圈子裏的成員,好難好難,特別是擁有巨大利益的圈子。
儘管這樣,我們也不能恨這個時代,原因有三,也很簡單:一、我們不可能穿越到另一個時代;二、這是屬於我們的時代,就像我們的家庭一樣,即使不愛,也別無選擇;三、我們恨,她那樣,不恨,她也那樣。
接受一個時代,必須弄清楚這個時代的特點。那麼,屬於黑眼睛、黃皮膚的炎黃子孫二十一世紀,這個時代的特點是什麼呢?
特點之一:曾經代表我們摸石頭過河的那群人,下河之後,摸到的不是石頭,而是鑽石,於是他們在河裏迷戀上互摸與自摸,忘記了過河的任務和想期待彼岸風景的我們。
特點之二:這個世界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平面化和一體化,地域、國界、種族、民族的界線都在淡化。隨著人口的增多,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科技迅速發展,個人接受教育程度加深,消費者對服務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進而導致這個時代在一定區域內的競爭空前慘烈。
只要我們步入社會,就會強烈地感覺到,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每個角落都在競爭,每個人都和我們競爭,而且還是不同級別的對手。我們不得不被動地面對在實力、財力、勢力遠遠高於我們幾倍幾十倍的對手。
這個世界雖然是平的,卻是不公平的。任何競爭,看似平等,其實都是在不平等的情況下進行的。因為競爭的是合力,不是體力和智力。
同一所大學畢業、擁有同等學歷的甲和乙,甲的父母是跨國企業公司的總經理,乙的父母是貧困地區的農民。假如他們在一個城市發展,誰的成功會來得更早一些呢?
別以為富家孩子都是紈絝子弟,成功的父母更知道如何科學、立體地培養孩子的競爭力。窮人家的孩子在人格、性格、心理上存在的缺欠比比皆是。
甲,在城市裏衣食無憂,有父母提供的財力支援,有父母承建的雄厚人脈關係可以利用,進可以創業,退可以到大公司上班。只要他有理想有抱負,一切問題在他面前都不是問題,他的飛黃騰達來得會很快很早。
乙,在城市裏除了一張證明自己受過高等教育的文憑之外什麼都沒有,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工作賺來的血汗錢,既要支付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還要補貼貧困的父母。人脈存摺從零開始積蓄,資本要靠時間去累積。他如此奮鬥十年後,也未必能獲得甲畢業時的社會資源和財力。
種種不爭的事實讓我們意識到,社會財富永遠掌控在幾大家族手裏。他們依靠財富的力量,隨心所欲地制定各種遊戲規則。我們在這個時代追求財富,在他們看來,就猶如螞蟻搬運食物一樣。他們自然可以像對待螞蟻一樣對待我們。
如果把時代比作棋盤,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個棋盤上的棋子,總是被有形或者無形的手掌控著。下棋的人把我們擺在什麼位置,我們就有什麼力量或者什麼下場。
所以,我們從貧窮到富有、從弱小到強大,絕對是在夾縫中求發展的過程。我們就像一粒樹種,要想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就必須經歷一次次乾旱、狂風、冰雹、蟲噬、刀削、斧伐等災難。任何一次災難都沒有預知,都沒有為什麼。
萬能的上蒼,之所以在這個時代把善良、正直的我們派到這個社會上來,就是因為社會還不夠完美,時代尚需進步。我們要想成就自己的夢想,就必須接受種種不公平的同時,擔負起屬於自己的社會責任,逐步使其完善。能力越大,我們擔負的社會責任也越大。
不論強弱或窮富,我們都是這個時代中的一員,都承擔著時代賦予的使命。我們在接受自己所在時代的同時,先完善、壯大自己,再去改變這個時代,並在此過程中,使自己獲得成功。惟有我們在某一點上成功,才會具有某方面的話語權,才會擁有改變自己和時代的力量。
人是時代和社會的產物。我們成功與否,和我們認識、接受、適應這個時代和社會的程度息息相關,同時又受時代和規則的制約,反過來我們的行為又影響著時代和規則。
認識到這一點,對於處於社會底層的我們至關重
要。此時,我們要把成敗得失看得淡一些,把暫時的不公平忽略不計。看淡,並不意味著作為弱者的我們已經認命,而是要明白,在這個時代,一切靠命運安排和一切靠自己埋頭苦幹,都是不切合實際的。
生活,就是安全的生下來,好好的活下去。辛辛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風雨,我們不能隨波浮沉,為了我們致愛的親人。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眼神。
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底層,所以才頑強地向上;因為不願看到兒女複製我們的命運,所以才不放棄拼搏。在拼搏過程中,要想逾越那些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障礙,我們必然會面臨很多挫折、困難和失敗。我們不要把失敗和挫折當作是一種懲罰,而要把它當作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我們有失敗,是因為想成功;我們有痛苦,是因為要成長。
因此,我們不但要接受這個時代,還得去愛上它們,進而去改變它們。
無規則也是一種規則
職場上,不僅有明規則、潛規則、零規則,還有無規則。無規則,不是沒有規則,而是規則不定性、不定向,隨意性非常強,一事一變,一人一變,很難讓人把握。
職場上之所以會有無規則遊戲,說到底,還是為了滿足領導需要而存在的。因為無規則的特殊性,更能彰顯領導具有合法傷害的威力,讓有需要、有訴求的員工不得不唯領導的馬首是瞻。作為劣勢員工,我們可以對之鄙夷,但不能不服。一旦略有不服,受到嚴重傷害的總是我們,不用問為什麼,因為這種傷害沒有標準答案。
有監督手握重權的領導制度嗎?肯定是有的。但是,上級監督太遠,平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不敢,這就導致主管負責制度下的主管,成為小圈子裏各種遊戲規則的實際制定者和裁判者。因為監督無力,使他們在制定遊戲規則時,執行的是多重標準。他們從沒想到要用這些來約束自己,而是想約束他人。
在職場中,從本質上講,只有主管的需要才是永恆的規則。而主管的需要,又是隨性的。伴隨著主管的需要不同,明面上的顯規則效力會時有時無。因為主管想提拔誰或壓制誰,誰就會成為受益者或受害者。
或者說,主管想讓誰成為遊戲的受益者,誰就會受益。很多時候,這與受益者的能力關係不大。從這種角度來講,看似充滿規則的職場又是無規則的。
不過話說回來,無規則也是一種規則。
在無規則遊戲無所不在的職場中,我們職位是晉升還是降級,還是像個陀螺似的在原地打轉十年不變,都取決於主管的對我們的態度和看法。我們能時刻滿足主管的需要,就算我們能力不強、業績一般,他也會有充分的理由幫助我們上位;相反地,我們和主管不是一個方向,不在一條路上,就算我們才智雙全、業績卓著,最應該受到提拔或者加薪,他也會視若無睹,甚至還會視我們為眼中釘、肉中刺,甚至背地裏陷害我們。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阻塞我們加薪、晉升之路。他的最終目的,就是讓我們離開,到千里之外。
從理論上說,加薪、晉升的人選應該是德才兼備、能力突出者,只要公司裏有機會有位置,這樣的人均應該晉升或獲獎。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並非如此,而是常有「人為機遇」的現象。所謂「人為機遇」,就是領導人特地為了某些人設置一些條件,使符合「條件」的人能「脫穎而出」。
比如,在某個公司裏,有小李和小王兩個員工。小王是主管的嫡系,小李則是主管訓不「熟」的「倔驢」。第一年,小王的業績在員工中最好,主管就以業績作為提拔人才的標準。結果可想而知,小王晉升,小李原地不動。
第二年,小李拼命奮鬥一年,業績在員工中最好,期待年底晉升。沒想到,年終考核時,主管重新制定員工晉升規則。與去年不同的是,這一次考核標準是民主評議、主管決定。民主評議結果如何,每個人僅知道自己是怎麼評的。至於主管依據什麼決定,不得而知。最後,小王又晉升一級,小李依然不動。
主管想提拔的人,總有提拔的原因;主管想壓制的人,總有理由壓制。「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不服不行。」職場中的這種無規則遊戲,其實不僅展現在晉升方面,還展現在各個方面。
比如,在某公司裏就發生這樣一件事情。
第一年,主管的心腹員工甲業績最好,於是,交代財務部,年終獎金可以報銷的方式領取,從而使領導心腹合理避掉十萬多元的個人所得稅。
第二年,主管不喜歡的員工乙業績最好。於是,第二年的年終獎金改成不能以報銷的方式領取。結果這位業績最好的人繳納了十萬多元的稅。
做出同樣的業績,甲乙兩個人的收入卻差十萬多元。
合理不合理,主管一張嘴。這就是無規則遊戲。一旦我們成為主管討厭的人,無論我們優秀還是平庸,就會成為總是倒楣那個人。
類似的事情,還有在人事異動時,上級主管會明確提出某個下級單位工作團隊成員各個方面的要求,表面上是為了加強團隊建設,使管理結構顯得更加「合理」。但這種非常有針對行的要求,與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相悖。比如,強調性別,一些優秀的女性幹部不免感歎自己不是男兒身;強調年齡,一些頭髮花白的老幹部頓覺前途黯淡。
為什麼幸運的總幸運,倒楣的總倒楣?這是在職場中,在主管負責制的背景下,很多遊戲都是先比賽,後裁判。主管既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又是裁判者。無論遊戲規則怎麼變化,最終總是讓主管時刻得到滿足,或者總是讓主管想讓受益的人受益。
說得再形象一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都是「選好蘿蔔再挖坑」。他們總是為自己喜歡的蘿蔔量身定制一個坑,讓其他的蘿蔔無坑可尋或望坑興歎;他們總是「量體裁衣」,按照自己想要提拔的人的條件「量身定做」相關晉升制度。所以,我們不得不說,很多公司、單位裏的制度是寫在紙上、掛在牆上和說在嘴上的。
我們可以罵娘,但沒有遊戲玩,才是最可悲的。
面對社會上種種不公正的現象,我們要承認、要接受,不要過度抱怨。因為,規則總是強者制定的。矯捷迅猛的獵豹讓小動物們聞風喪膽,但獵豹一旦遇到老虎和獅子,便扔掉獵物,以極限的速度逃竄,這便是弱肉強食的叢林生存法則。身為有思想的人,固然不等同於獵豹、獅子和老虎等野獸。不過,文明的人類世界,也在無形中,有意或者無意地充斥著叢林法則。
我們不否認,社會的發展,肯定是向著更文明的目標前進的,公正、平等才是構建文明社會的基因。然而,「一切蘿蔔生而平等」,只是理論上的精彩口號。有些蘿蔔,在實際生長過程中,不得不面對和接受來自各種的不平等。據說這是一種人之常情。
悠悠華夏五千年,人之常情的歷史自然也無比久遠。不管我們信不信,這樣的領導無處不在:他們總是在不動聲色地為自己喜歡的蘿蔔「挖著坑」,繼而栽培這些蘿蔔成長。反過來,這些被栽培的蘿蔔就位後,又會變相地實現「領導意圖」。
人性中有善也有惡,領導也不例外。身為員工,如果與領導為善,則其人性中的善就會發揮作用;如果與領導交惡,則其人性中的惡就會發揮作用。在「先選蘿蔔再挖坑」的灰色競技場中,我們是選擇做一個領導喜歡的「圓蘿蔔」,還是選擇做一個領導厭惡的「長蘿蔔」呢?這要看我們的需要了,別人說了不算。
接受自己所在的時代
接受自己所在的時代,似乎不是話題的話題,值得放在這裏探討嗎?當然值得。
這個時代,與我們的父母相似,無論好與不好,我們都無權選擇,必須與她共處。儘管她可以齷齪得肆無忌憚,卑鄙得沒有底線。
這是屬於某些人的時代,也是屬於我們的時代,最終還是屬於某些人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雖是扮演跑龍套的角色,卻不得不為某些人故意製造的麻煩埋單。
因此,很多年輕人憤怒地抱怨自己生在沒有任何遊戲規則的時代。抱怨,就意味著他們已經對這個時代感到不滿、厭倦或者憎恨,當然也就無法談到接受並關愛這個時代了...
目錄
引言:三十五歲,活著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
序:心若安好,便是晴天
第一章:與其站著圍觀,不如坐下思考
這是贏在轉捩點的時代
讀懂這個社會
接受自己所在的時代
我們必須殘忍,才能善良
每個人都是按自己的需要出牌
別人能做的,我們未必能做
第二章:假設我們活得特別累
我們永遠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重要
其實我們都是個小人物
我們沒那麼多觀眾,別再活得那麼累
過去難以忘卻,但一定要放下
我們不再需要別人做嚮導
生活需要完整,而不是完美
關注自己的需要,忽略別人的眼神
第三章:假設我們覺得自己很失敗
誰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
找回漸漸迷失的激情
驢子和狗,是我們必須扮演的角色
忽略上半場,專注下半場
放下,具有恐怖的力量
讓內心因淨而靜
人生永遠不設限
第四章:假設我們感覺心無力
看清我們追求的實質
我們在哪裡卡住了自己
人,有時候並不是人
不做負面消息的傀儡
別人扔來的石頭,可能是金子
第五章:假設我們異常的浮躁
生活並不虧欠我們,我們虧欠生活
隨時修改自己的墓誌銘
第六章:假設我們還想晉升幾步
不能不服的零規則
無規則也是一種規則
任勞不任怨,無功
不要被資格和客觀條件限制
第七章:假設我們還想為金錢而戰
正事不一定是正確的事
我們要做一生的行者
什麼是我們生活中的「一」
要想富有,就必須為金錢而戰
用失去換一個奇蹟
朝一個方向努力
引言:三十五歲,活著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
序:心若安好,便是晴天
第一章:與其站著圍觀,不如坐下思考
這是贏在轉捩點的時代
讀懂這個社會
接受自己所在的時代
我們必須殘忍,才能善良
每個人都是按自己的需要出牌
別人能做的,我們未必能做
第二章:假設我們活得特別累
我們永遠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重要
其實我們都是個小人物
我們沒那麼多觀眾,別再活得那麼累
過去難以忘卻,但一定要放下
我們不再需要別人做嚮導
生活需要完整,而不是完美
關注自己的需要,忽略別人的眼神
第三章:假設我們覺得自己很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