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共性空間議題是我在創作上偏好的主題。「公共性」具備有開放性與大眾化的基礎,而空間的公共性為此主要設定的主題,無論是以偏重「造形語意探討的形式」或是「形式背負機能的條件」。本書雖以「公共藝術」為主軸,其中也有明確的「公共」兩個字加在「藝術」前面,除了強調其通俗性外,我則偏重「互動性並彰顯場所精神」的可能,其中包含「設置位置」的條件與「空間機能」線索的探討,把這個觀念運用在「公共藝術」上。「20世紀以來,雕塑的型態逐漸被改變,甚至也改變了人們觀看作品的方式。我們的視點不再只是停留在作品的主體上,同時涵蓋的是整個空間所營造的氛圍」或是「『裝置藝術』強調與環境的共生關係」。在公共性的架構下,強化物件與空間關係,來討論「物件形式象徵」與「場所的關聯」,這是此書作品主要探討的部份。
達文西提供的靈感 2001年以交換生在義大利的那段時間,我在烏非茲美術館看到達文西的一件作品「天使報喜圖」(圖1)心中震撼不已,思索著為何這幅油畫可以如此的吸引人?當下直接的反應就是畫面的構圖與用色;此美術館內收藏許多同樣的宗教主題,但都出自於不同畫家之手,以達文西這幅作品對我最具吸引力,停留時間也最久。進而對達文西的畫作特點進一步了解,我認為有幾個重要特點作為思考的方向:
(一)畫面裡的人物充滿象徵性與想像性。
(二)畫面注重合理的空間透視表現。
(三)善用畫面中人物的臉部表情、身體體態與手勢隱喻。
也就是說:人物如同畫面的物件被達文西巧妙安排在畫面中,並著重物件與空間合理的關聯性,達文西強調:「『繪畫』是人透過眼睛所看到真實的立體世界」,「雕刻」只是把看到的照樣再複製出來,因此認為「繪畫」地位高於「雕刻」。其「繪畫」必須處理二維表現三維的空間問題,這特點是創作中重要的「轉換」特性。此繪畫比起達文西當時「雕刻」難度高了許多;因為達文西的「繪畫」重點是用平面表現出立體空間。
另外我認為達文西作品中所呈現的「公共性」來自於他的繪畫觀中眼睛所看到的真實世界,並建構在直接美的形式基礎。這「通俗性」的美,建立在一般眼睛所看到的,沒有年代的隔閡、沒有區域性限制及語言差異,以「蒙娜麗莎」為例,就是一個最好的代表與象徵。其作品除了有廣大接受度外,藝術性並沒有因此而打折扣,這可說是「公共性」的藝術最好註解。不過達文西真正的繪畫價值在於他精心設計安排下的構圖結構,與無法看穿的臉部表情,觀賞時可以不斷的擴充與想像,借用他繪畫特質中所定義的「游離」。
這「游離」的特點是:一、為跳離原本的表象,帶領我們的心靈到另一個空間中(藝術性)。二、在其畫論中提到:「個人只要知道方法,多才多藝是件易事」(創作多樣性);再加上他高超的描繪技巧,也藉由這個繪畫基礎讓他在面對不同目的時,從「科學性」描繪作為基礎去擴展出,這特點也讓達文西的創作遊走在許多不同領域中。
歸納我個人所觀察的達文西作品中「空間的游離性」,作為創作論述的起點如下: 一、以美的形式為起點—「達文西說:選擇繪畫人物主題要挑選優美容貌的。」 二、空間的合理性—「達文西說:繪畫要表現眼睛所視的空間。」 三、象徵的游離性—「達文西說:繪畫表現主要兩件事,人和他的思想意圖。」
借用達文西的創作觀 在上述三個基礎中。第一、「以美的形式作為起點」,創作最後還是需要透過形式來呈現,以設計為例,設計也不在只是單一的達成計畫的設定或是強化解決問題的機能性而已,好的形式是設計成立的重要精神。第二、「空間的合理性」在創作形式的表現中,達文西選擇以「科學」為基礎的繪畫表現觀念,我把這「科學」定義為合理性,或是更為有彈性、可理解的。在此書的作品發展中,延伸此一想法將所謂的「合理性」轉換為觀賞者對「作品中空間」與「作品形式」所包含的關聯是否維持一種「合理性」的特點,特別在空間與作品物件形式的關聯性中。不同「形式符號」來自空間的線索,這會隨著設定的條件「變形」與「轉換」,而並非只是單純直接保留原有的形式符號。第三、「象徵的游離性」藉由空間所獲得形式概念,作為發展或跨越基礎。
形式的轉變,為了配合目的的需要 不同的目的與主題,引導出不同最終的形式面貌,相同的形式概念引導出不同「目的」與「功能」的顯現,形式的轉變,為了配合目的的需要;形式背負著「象徵」,「游離」於不同的目的需要。上述的三個觀點作為此書整體作品論述的主軸與發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