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十二歲左右那年,主在異象中向我顯現,要我投入研究偉大傳道人的生平,從他們的成功與失敗中學習。過程中,我體認到歷史的重要性。歷史就是過往歲月的藍圖,訴說著一個故事。這故事有失敗、有勝利,在不同世代、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反覆上演,只是多以不同面貌或方式呈現。
我將第二本《神的將領》取名為《怒吼的改革家》可說是名符其實。了解宗教改革的歷史與人物,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每個世代都需要宗教革新,因為當我們將過往歷史或生命存在的理由拋在腦後,就會漸漸不再倚靠聖靈,最後天堂大門也就不會向我們敞開。
第二本書的內容較前一本詳盡,因為研究的範圍更廣,包括一般較為陌生的思考方式和教義。因為我們此刻正在享受的甜美果實,無一不是來自這些偉人當年披荊斬棘、奉獻生命撒下的種籽。今天我們在一堂聚會所領受的道理,他們可是奮鬥多年才得以明白。
寫這本書的另一目的,是期望讀者能了解宗教改革的過程與背後的精神。宗教改革在黑暗的時代掀起滔天巨浪,人的努力與屬靈力量聯手創造一個自由環境,讓神能夠直接與祂的百姓連結。書中你會看到這些人如何接下前輩的棒子,完成他所屬世代的改革大業。
雖然宗教改革的時間,歷史上的記錄是十六世紀,但其實在更早之前便已經展開─所以約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約翰.胡斯(John Hus)這兩位重要人物才會雀屏中選。書中這六個人物的個性和行事風格南轅北轍,目標卻完全一致,也都懷有共同的神聖使命,為了完成這屬天任務更是奉獻一生、不遺餘力,有的甚至犧牲性命。六人當中,除了喬治.福克斯(George Fox),每個人都得奮力對抗中古世紀天主教會的偽善與褻瀆。
第一章到第五章有著同樣的宗教環境。我先簡單介紹當時的時空背景。十四世紀之前,若有人自視為基督徒,他就一定是隸屬天主教教會。當時你如果不是天主教徒,就是異教徒,沒有第三種選擇。十四世紀初葉,天主教會變得迷戀權力,濫用權力的情形開始出現在各樣偽善與褻瀆的行為上。在當時已知的世界,天主教會自稱全權代表神的聲音與審判。它操控世俗的政府與皇室,可以隨心所欲拔除任何王位,尤其是在它的財富與權力受到威脅時。雖然有些君王的王位是世襲而來,卻還是得向教宗繳交「租金」才能保住皇冠,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鞏固霸權,天主教會只允許聖經被翻譯成拉丁文。一般老百姓看不懂拉丁文,對教會的教導只能照單全收。平民百姓不准擁有聖經,當時的觀念認為惟獨神職人員有此殊榮。問題是這些神職人員不讀聖經,即使有,也只是偶爾為之,所以多數對聖經內容非常陌生。他們捏造故事和寓言,再蓋上神祕面紗。普遍的無知,讓老百姓對這些人心悅誠服、唯命是從,更因為一輩子都無法認識神─更遑論討祂喜悅─只能任憑擺佈,在他們發明的可笑規定下事奉神。他們虛構煉獄,妄稱教宗不會犯錯,發明贖罪券,再以販賣所得支付教宗的龐大債務。他們告訴百姓,只要花錢購買贖罪券,神父就會允許他們進入天堂。傳說父母若是沒錢讓孩子受洗,萬一這孩子不幸早夭,就會變成螢火蟲或其他昆蟲、野獸,在世上徘徊、流浪。
在背後操控這一切的就是宗教陰謀和算計,所以這些天主教神父追求財富和聲望更甚於關心百姓福祉。縱使民不聊生,天主教會和神職人員卻享盡榮華富貴。他們發明的每個教條,建立的每種敬拜制度,都隱藏貪財的慾念。他們巧立名目發明各種規定,圖謀更多的錢財、土地和權力。到了十五世紀,謀殺異己的罪名籠罩著羅馬教皇,許多企圖奪取權力的人莫名「猝死」。淫風泛濫,神職人員妻妾成群,同性戀與通姦之事時有所聞。
神職人員不識聖經,自然也無法從經文得著神的啟示。他們認為耶穌寶血仍不足以為人贖罪,妄稱已逝的聖徒,譬如安妮(Anne,馬利亞的母親)、約瑟和馬利亞等不計其數的人,能使人與神和好。十六世紀,若有人質疑這個體制,就會被送上審判庭接受莫須有的控告,最後不是被逐出教會,就是慘遭處死。
在這些黑暗的時刻,約翰.衛克里夫、約翰.胡斯、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約翰.諾克斯(John Knox)、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相繼崛起。到了十七世紀,宗教革命全面展開。喬治.福克斯則是以另一種方式,挑戰冰冷的宗教昏睡症和階級歧視,繼續留在天主教教會,透過聖靈的職事在教會內部點燃火花。這六個人挺身回應神的呼召,憑藉著無畏的精神和堅定的毅力,勇敢捍衛真理,為神投入革命。在他們的努力之下,耶穌基督的真理和祂話語的真實緩緩滲入黑暗。
如今改革的棒子已經交到我們手裡。創造歷史的工程方興未艾,神的目光已經臨到我們身上。站好你的位置,為你的世代和國家挺身而出,繼續將這世界轉向耶穌基督發出的光與真理,不教任何恐懼或痛苦遮蔽從神來的異象,拒絕退縮,不因惡者的阻攔而噤聲,反而勇敢為神發聲。惟願改革在這世代重現,也願你就是那改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