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講道有方:解經講道的基本功(簡體版)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內容簡介】
本書依序歸納、論述講道的各個層次的重要本質及特點,首先分析講道的重要地位、進而論及講道者的裝備、講道之本質,而在講道之實踐上,作者論及解經式講道之特色、並細述講道的中心思想及思想組織,並提出如何在講道時適當地提出例證、並如何教導聽者將所聽之道應用實踐在日常生活中,最後更進一步申論講道信息之如何取得、而一個真正的講道者又是應當如何依靠聖靈來講道。
對於預備要做傳道人、牧師或任何任教導職者(甚至也包括任何已經是傳道人、牧師、任教職者)來說,本書的確是一本面面俱到的講道教戰手冊。
【目錄】
序
第一章 洞見天大的任務──講道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 終身成長的展望──講道者的裝備
第三章 趨近終極的特質──講道的本質
第四章 回歸經文的原旨──解經式講道
第五章 思想種子的核心──講道的中心思想
第六章 種子成長的結構──講道的思想組織
第七章 萬有歸一的佐證──講道的例證
第八章 具體行道的建議──講道的應用
第九章 傾聽屬靈的呼聲──信息的獲得
第十章 聖靈同在的能源──聖靈與講道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白嘉靈牧師
美國惠頓學院傳播學碩士
英國丁道爾中心訪問學人
曾任中華福音神學院實習處主任
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社長
基督教論壇報主筆
校園雜誌編輯委員
行道會台北教會主任牧師
華神實踐神學教師三十年
著作:《點亮一盞燈》,文章散見教會期刊
【內文試閱】
奧地利心理學家法蘭科(Viktor Frankl)在他的<意義的探索>一書中,回憶自己在德國集中營的酷刑之下,每當他開始探索生命的意義,他的生存力量就顯得格外堅韌。以致他確信有了生存的意義(Why),將導致生存途徑(How)的延續。 同理,「基督徒為甚麼要講道?」就成了講道者「生死存亡」的一道習題,講道者越徹底了然上帝說話的重要,越能產生講道的動力。
確認講道事奉的價值,對一位講道者,同樣有自我激勵的作用。此外,由於講道者是上帝的代言人,若能對上帝說話的重要了然於心,必能確定講道事奉的正當性。許多心理學的理論都主張:明確與正當的理由,常是堅持主張的要素。每當理由(Why)旗幟鮮明,行動(How)往往呼之欲出。
然而在探討「上帝說話的重要」這件事之前,我們先從「講道者的資格」來看這個問題,原因是:講道事奉並非出於人的自願,乃是上帝主權的指派。
想想看:帝王時代的一個普通人,可以自願為皇帝傳聖旨嗎?皇帝身邊的人可以揣摩上意,代替皇帝發出聖旨嗎?聖旨必須是出於皇帝的意願,同樣,為皇帝傳聖旨的人,必須由皇帝來挑選,由皇帝來決定。因此,為上帝傳道者的資格,並非出於自告奮勇,而是上帝主權的決定。所以,講道是一件由上帝主動託付的任務,別無他途。
為上帝傳話,絕不是哪個人有話要說,乃是「上帝有話要說」。我們要知道,為上帝傳話,不但很吃力,而且不討好。使徒彼得為了講道,遭遇恐嚇、鞭打、下監牢(參徒4:21,5:18,40)。先知撒迦利亞,受命警戒干犯上帝誡命的人,結果當眾被亂石打死(參代下24:20--22)。歷史上的血証歷歷:這個世界素行不良,上帝卻不斷差人傳話,要人知罪悔改。只是人們對上帝的話不當一回事,反而一再背叛上帝,拿傳道的人出氣,一點也不手軟。
耶穌論到被差遣的先知也說:「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並文士,到你們這裡來---。」( 太23:34)又說:「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們這裡來的人,---」(太23:37)「差遣」一詞,表明上帝用一個人,一定由祂發動,這是聖經中一貫的宣示立場。中文聖經雖沒有用「指派」一詞,但聖經中上帝「打發」與上帝「差遣」,意義完全相同,也就無異於「指派」。羅馬書更強調:「若沒有奉差遣,誰能傳道呢?」(羅10:15)所以,基本上基督徒傳道,是上帝「差遣」的結果,傳道者是「奉命」行事。
事實很明顯,一個人不能憑古道熱腸就去傳道,而是要根據上帝對人發出的「召命」。上帝要使用誰傳道,祂就會「打發」誰、指派誰傳道,例如摩西就是早期被上帝指派的傳道者(參出3:10)。摩西有眼不識泰山,一共推辭了五次,這也是人之常情,誰叫他不「常常讀聖經),平常不注意聽上帝說話唄!哪知上帝霸氣十足,毫不顧慮一個「情」字,反而見召拆召,一再提供保證,讓鬥志盡失的摩西,無計可施,無路可逃。受命的摩西只得螳臂當車,當面向獨攬霸權的埃及法老,提出挑戰,傳遞上帝要說的話。由是觀之,經由上帝指派的人,才有至上的「講道正當性」,任何強權當道,仍義無反顧。
既說是上帝的差遣,被差遣的人,就成了「使者」,要完成的傳道任務,就成了「使命」,為上帝傳道,被視為使命,更是恰如其分。基督徒傳道,是在奉行使命。奉行上帝使命的人,就是上帝的使者,傳道因此是一件神聖的任務。這個世界有國家級的大使,有國際級的商務代表,但擔任上帝的傳道者,就稱得上是天國級的使者了!
保羅作見證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9:16--17)保羅傳道,雖說是不得已,但那是指責任與託付在身,雖然有些免強自己,但仍「甘心」承擔。可見基督徒傳道,是在奉行上帝的託付,是要完成受託的任務。傳道的使命雖然崇高、榮耀,但不代表他的地位就高人一等,仍應謙沖為懷,盡忠職守。別人可以歧視、輕看你的講論,但自己總要信心十足,堅持使命到底。
(摘錄自第一章 洞見天大的任務──講道的重要地位)
白嘉靈 牧師
美國惠頓學院傳播學碩士,英國丁道爾中心訪問學人,曾任中華福音神學院實習處主任、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社長、基督教論壇報主筆、校園雜誌編輯委員、行道會台北教會主任牧師、華神實踐神學教師三十年。著作:《點亮一盞燈》,文章散見教會期刊。
我感謝天父:因為我的使命,我寫成此書。
因為我的恩賜,我寫成此書。
因為我的有限,我寫成此書。
因為我的領受,我寫成此書。
因為我的教學,我寫成此書。
因為我的前輩,我寫成此書。
因為我的學生,我寫成此書。
因為我的教會,我寫成此書。
因為我的講道,我寫成此書。
因為我的發現,我寫成此書。
所以,在感謝天父之餘,我也要感謝過去所有有分於栽培我的教會、所有做我榜樣的前輩、所有在課堂上與我互動的同學。這樣算起來,要謝的人古、今、中、外都有了。
這本書是我祈禱、研究、思索、教學、實踐的發現與紀錄。是我精彩人生的里程碑。在所有這些學習的過程中,我常常如獲至寶而有莫名的滿足,但同時也因為甚少遇到在相同領域可以對話的同道,而有些許的遺憾,不得不承認人生多麼的有限。
要把平日教學的內容改寫成書,會讓我油然興起複雜的感觸。有一則歷史故事,略微可以說明我的一點心情。
相傳 勇善戰的亞歷山大,曾是亞里斯多德的門生。亞里斯多德有一些課程只口授及門弟子,不為外人所知。沒想到亞里斯多德有一天寫成了書出版,這引起了亞歷山大的不安,急忙自亞洲寫信質問老師:「我們從你學來的高超知識,如果傳揚出去,我們還有甚麼過人之處?我是寧願在玄奧的學問上凌駕別人,而不是在權力和統治方面。」
亞歷山大的表白,透露出他傾心於追求學問,遠勝於擁有統治者的權力,可惜他也吐露了壟斷學問的企圖,反應出知識擁有者的傲慢。
我驚奇這故事像一面鏡子,挑戰我內心世界的傲慢傾向,令我怦然心虛。知識可以視為一種資產,但絕不可淪為威脅他人的身段,亦不應作為支撐自卑感的樑柱。
亞里斯多德只好應付了事,只說他寫的書絕非一般學者所能領會,不可能廣為傳授或自立門戶。他自認寫書的目的,在為弟子留下一份「備忘錄」而已。
也許用「備忘錄」的觀念寫書,可以令我緊張、嚴肅的寫作心情,輕鬆不少。因此,我是海邊撿拾貝殼的孩子,是聖經的終身學習者,是講道旅途上的發現者。我發現了講道的偉大,大到我無言以對,大到我不停的補充自己的備忘錄,大到我生命裡的每一方味蕾都擴張,如深海中的珊瑚躍動。令我一再肯定:我是為著上帝的道而存在。我是為著永恆的遼闊而飢渴。我是為著呼朋引伴而疾呼宣揚。
與許多樂意事奉上帝的基督徒一樣,我是從不識章法開始,就被推上宣講聖經的講壇,如今回首,竊喜上帝對我這「赤腳)傳道沒有棄如敝履,也沒在我頑固而自作主張的時候暴跳如雷。此生被天父信任、使用,是天父自己一場令人難以捉摩的冒險,讓我一生有了放膽揮灑的空間,於是我在如叢林般的經文中,漸漸發現了所謂的途徑。這樣,山中日月長也好、雲深不知處也好,只要能在經文中出出入入,總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
「方法」一詞就在告訴我們方法的存在,許多人忌諱講道有方法,也有許多人運用了方法,但自己不一定知道、也說不出所以然。不理會方法的人,要不是非常天賦異秉,就可能涉嫌蠻幹,但對一個天天面對學生的教師,不可能不提出具體的「指引」,指引講多了,方法就出現了。
看待「方法」最簡單的理念就是:先怎樣、再怎樣、最後怎樣。說得簡單一點,只是分享我從天父乞討來的一點「發現」。John Nicholls Booth 認為講道的規則,就好像建築工程進行中所用的「鷹架),工程完畢,即可拆卸。不過,我要強調一下:我們不能把樑柱誤當鷹架。講道的方法是鷹架,但講章的內容有樑有柱,不但拆不得,還要夠強實、夠穩固。
音樂作曲有方法,但其「意境」講不出方法。繪畫用筆有方法,但其「風格」講不出方法。思想邏輯有方法,但其「內涵的牽連與神奇的組合」不見得講得出方法。講台上的表達有方法,但每一個現場,都容許有哪麼一些「臨場的創意」,那也不是能一語道盡的。
講道事奉固然有其本質上的意義與價值,但從永恆的角度思考,聖經也說:「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林前13:9,10),因此,講道也是上帝在我們有限的今生,用祂的話叫我們學習「永恆的事)與「永恆的態度),在這一個過程中,其實也要達成我們的思想訓練、靈性發展的訓練。這一定是上帝的一步高招,叫我們一舉至少兩得,甚至數得。透過今生真實事奉的培植,增加我們匯入永生生命的份量。
林道亮牧師生前,曾鼓勵信徒也起來學習傳講上帝的話,正如保羅倡導人人都要認真追求講道的恩賜。這雖不代表信徒人人都可成為有恩賜的講道者,但既然講道事奉最能造就教會,常講道的人,當然也能造就自己。教會其實不必怕有更多的人會講道,會講道的人也不必怕今生講道的機會太少,因為講道的價值,不只在講台上發生,也不只在今生有效,所有的積攢卻都是為著永恆。但願摩西當年的心願:「唯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民11:29)如今也是我們的心願。
如果所有的基督徒都應當活出上帝的話、傳出上帝的話,雖然不一定傳得夠好,但理論上卻一定叫自己的生命大得長進,當然也可能為上帝活得更好。不是嗎?
我們都認為不可單單為講道而讀經,這話不錯;但是我們也應該相信,為準備講道而研經,並且反覆思索,一定會把聖經讀得更好,這就是人人接受講道挑戰的價值。
簡單的說:講道是一件思考力與生命力的訓練,所有羨慕講道事奉的基督徒,都可如是觀之。有生之年,不論是大講台、小講台,人人值得一講、再講。講道受肯定,就多講,不受肯定,就多聽。長久下去,讀經的基本功,一定更強,明白上帝的心意,一定更深,思考與表達屬靈世界能力,一定更流暢。
不可諱言,從講道的立場而論,本書在分析經文內容與表達經文內容上,有取道簡明的創見,在講道的關鍵流程上,做了邏輯清晰的建議,都有高度的實踐價值。甚願學習者能思之再三,體會要領,勤練章法,融會貫通。只要熟思章法,並在本書各章圖示上反覆推敲,假以時日,講道必有精進,準備講道必更得心應手。然而,下一個目標就是:「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b),華人世界太大了,能把道講好,又熟知章法的人,可不要忘記你的下一個目標。
書中論理與舉例時,為達完美,難免講求工整、對仗、模式等等,說一句俗話:「先求有,再求好。)
聖經有言:「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我常常自我打趣:自己一生憑甚麼是一個終身受惠的領受者?好像連自己相信的恩典神學都回答不了。偶而我也會因為身負保管之責,在感受壓力的時候心生抱怨,過後,又閃現自責的思緒,笑自己像一匹不知好歹的笨驢了。
有關本書的完成,至少要說一聲抱歉,因為我花了太長的時間才把它寫完。也可以這樣說:我沒有在忙碌的事奉中,更加賣力的去寫,逼迫自己要有一定的進度,沒有。我的矛盾是我無法放下太多的「當下生活」,不顧一切的去設定進度,讓自己存在的理由只是為完成這本書,雖然我始終沒有忘記,完成此書一直是我此生的心願。
白嘉靈謹識
序
第一章 洞見天大的任務──講道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 終身成長的展望──講道者的裝備
第三章 趨近終極的特質──講道的本質
第四章 回歸經文的原旨──解經式講道
第五章 思想種子的核心──講道的中心思想
第六章 種子成長的結構──講道的思想組織
第七章 萬有歸一的佐證──講道的例證
第八章 具體行道的建議──講道的應用
第九章 傾聽屬靈的呼聲──信息的獲得
第十章 聖靈同在的能源──聖靈與講道
參考書目
奧地利心理學家法蘭科(Viktor Frankl)在他的<意義的探索>一書中,回憶自己在德國集中營的酷刑之下,每當他開始探索生命的意義,他的生存力量就顯得格外堅韌。以致他確信有了生存的意義(Why),將導致生存途徑(How)的延續。 同理,「基督徒為甚麼要講道?」就成了講道者「生死存亡」的一道習題,講道者越徹底了然上帝說話的重要,越能產生講道的動力。
確認講道事奉的價值,對一位講道者,同樣有自我激勵的作用。此外,由於講道者是上帝的代言人,若能對上帝說話的重要了然於心,必能確定講道事奉的正當性。許多心理學的理論都主張:明確與正當的理由,常是堅持主張的要素。每當理由(Why)旗幟鮮明,行動(How)往往呼之欲出。
然而在探討「上帝說話的重要」這件事之前,我們先從「講道者的資格」來看這個問題,原因是:講道事奉並非出於人的自願,乃是上帝主權的指派。
想想看:帝王時代的一個普通人,可以自願為皇帝傳聖旨嗎?皇帝身邊的人可以揣摩上意,代替皇帝發出聖旨嗎?聖旨必須是出於皇帝的意願,同樣,為皇帝傳聖旨的人,必須由皇帝來挑選,由皇帝來決定。因此,為上帝傳道者的資格,並非出於自告奮勇,而是上帝主權的決定。所以,講道是一件由上帝主動託付的任務,別無他途。
為上帝傳話,絕不是哪個人有話要說,乃是「上帝有話要說」。我們要知道,為上帝傳話,不但很吃力,而且不討好。使徒彼得為了講道,遭遇恐嚇、鞭打、下監牢(參徒4:21,5:18,40)。先知撒迦利亞,受命警戒干犯上帝誡命的人,結果當眾被亂石打死(參代下24:20--22)。歷史上的血証歷歷:這個世界素行不良,上帝卻不斷差人傳話,要人知罪悔改。只是人們對上帝的話不當一回事,反而一再背叛上帝,拿傳道的人出氣,一點也不手軟。
耶穌論到被差遣的先知也說:「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並文士,到你們這裡來---。」( 太23:34)又說:「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們這裡來的人,---」(太23:37)「差遣」一詞,表明上帝用一個人,一定由祂發動,這是聖經中一貫的宣示立場。中文聖經雖沒有用「指派」一詞,但聖經中上帝「打發」與上帝「差遣」,意義完全相同,也就無異於「指派」。羅馬書更強調:「若沒有奉差遣,誰能傳道呢?」(羅10:15)所以,基本上基督徒傳道,是上帝「差遣」的結果,傳道者是「奉命」行事。
事實很明顯,一個人不能憑古道熱腸就去傳道,而是要根據上帝對人發出的「召命」。上帝要使用誰傳道,祂就會「打發」誰、指派誰傳道,例如摩西就是早期被上帝指派的傳道者(參出3:10)。摩西有眼不識泰山,一共推辭了五次,這也是人之常情,誰叫他不「常常讀聖經),平常不注意聽上帝說話唄!哪知上帝霸氣十足,毫不顧慮一個「情」字,反而見召拆召,一再提供保證,讓鬥志盡失的摩西,無計可施,無路可逃。受命的摩西只得螳臂當車,當面向獨攬霸權的埃及法老,提出挑戰,傳遞上帝要說的話。由是觀之,經由上帝指派的人,才有至上的「講道正當性」,任何強權當道,仍義無反顧。
既說是上帝的差遣,被差遣的人,就成了「使者」,要完成的傳道任務,就成了「使命」,為上帝傳道,被視為使命,更是恰如其分。基督徒傳道,是在奉行使命。奉行上帝使命的人,就是上帝的使者,傳道因此是一件神聖的任務。這個世界有國家級的大使,有國際級的商務代表,但擔任上帝的傳道者,就稱得上是天國級的使者了!
保羅作見證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9:16--17)保羅傳道,雖說是不得已,但那是指責任與託付在身,雖然有些免強自己,但仍「甘心」承擔。可見基督徒傳道,是在奉行上帝的託付,是要完成受託的任務。傳道的使命雖然崇高、榮耀,但不代表他的地位就高人一等,仍應謙沖為懷,盡忠職守。別人可以歧視、輕看你的講論,但自己總要信心十足,堅持使命到底。
(摘錄自第一章 洞見天大的任務──講道的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