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先練少林伸展吐納法
不管是練哪一種武術或養生氣功,都一定要先做暖身運動,以避免筋骨拉傷:還要練習呼吸吐納,才能預防岔氣傷身, 更重要的是促進氣血運行,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學會伸展吐納,可作為習練八段錦的準備,有助於體會八段錦功法的意境;即使單獨習練,也能強身健體,更容易進入養生功法的境界。
動作要領
一、預備式
穿著寬鬆衣褲,輕鬆站立,兩腳跟靠攏,腳尖微向外張, 如立正姿勢,但腳趾稍用力抓地。
舌舐上顎,目視前方,雙手置於身體兩側。身體放鬆, 尤其肩膀、頸部保持輕鬆。
雙手由身體兩側提至小腹前,掌心向上,如捧物之狀。接著緩緩吸氣,注意氣息要能深、長、細、勻,切忌聳肩(吸得太急就容易連肩膀也抬高)。兩掌隨吸氣緩緩上提,至胸前、吸氣已足時翻掌,掌心向下,一面下移一面徐徐呼氣。一樣要注意保持氣息深、長、細、勻,肩膀不可隨呼吸上下動。兩掌下按至小腹前停止。兩掌往下按時,要意想將吸入之氣壓入丹田,即所謂「氣沉丹田」。
1. 雙掌按至小腹前方時,再翻掌,掌心向上如捧物狀,同時緩緩吸氣(如動作 3),雙手隨吸氣緩緩上移,至胸前再翻掌下按。
2. 如此重複 3 次,至感覺呼吸平順,雙手於下按至小腹前時為止。兩手置回體側。(圖 1-5)
※ 請注意,調息時肩頸一定要完全放鬆,才能緩緩吸氣、徐徐呼氣,氣息才能深、長、細、勻,氣血運行才能暢順;切忌聳肩。
二、起式
1. 承上式,兩手由身側移至小腹前,掌心向上成陰陽手
(兩手交疊,右掌在下,左掌在上)。(圖 6)
接著左腳向左橫跨一步,雙手同時往前推出,再向左右伸展,保持陽掌(掌心向上)。(圖 7.8)
接著雙腿下沉(下蹲),雙手翻掌(陰掌,掌心向下), 直到身體兩側。(圖 9.10) 然後雙手順勢上提,轉陽掌(掌心向上),夾於腋下,緩緩吸氣並展胸。(圖 11)
2. 承上式,雙手保持陽掌,用暗勁(將力氣灌注於手上) 往前推出,推至一半(約手臂長度的二分之一)時,轉陰掌, 腳跟著地站直;同時提肛,並徐徐呼氣。同時意想將體內毒素由十指尖排出體外。(圖 12.13)
3. 雙手再轉陽掌,以暗勁向左右伸展,直到極限。身體隨著緩緩下沉(馬步下蹲),同時吸氣,意想將氧氣大量吸入體內,以活化細胞。(圖 14.15)
稍停片刻,再轉陰掌,同時慢慢站起,並徐徐呼氣,兩手由左右伸展收回到胸前,兩手伸直,約與肩同寬,同時意想把體內毒素由十指排出。(圖 16)
4. 雙手轉為陽掌,並內收至腋下,同時身體往下沉(下蹲),並大口吸氣,其勢如海水還潮、衝向海岸般,將大量氧氣吸進體內以活化細胞。(圖 17. 18)
雙手收到胸脇兩側後,兩眼輕閉,維持片刻。接著兩手同時向上舉起,掌心相向,往上推舉,同時踮腳、提肛;雙手上舉與踮腳、提肛都到極限時,兩腿伸直呼氣,並意想將體內毒素由十指尖排出體外,再將兩手掌心轉向前。(圖 19.20.21)
5. 接著吸氣,腳掌抓地站穩(腳跟不可離地),臀部往後拉,使身體前傾,一直往前往下,直到雙手掌心碰到地面,雙手撐住片刻,緩緩呼氣。(圖 22-23)。
※ 注意,本法需兩腿伸直、雙手掌心壓地,對初學、年長或慢性病患者都有相當難度;建議不用勉強,只要盡量做即可,一段時間之後應可「動作到位」。
6. 承上勢,雙手離地,上身立起,保持雙腿微蹲姿勢。接著雙手呈陽掌在小腹前交叉(陰陽手,右掌在下,左掌在上)。(圖 24)
接著緩緩吸氣、站起,雙手同時外展。(圖 25)
外展至極限後自然收回,伸向背後扶腰,並徐徐呼氣。此時注意保持體位中正,使百會穴與會陰在一條垂直線上。(圖 26.27)
接著吸氣,至五分滿時暫時閉氣,眼睛與嘴巴張開,舌舐上顎。(圖 28)接著以腳趾抓地、雙腿微彎,頭部及上半身盡量往後仰至極限。(圖 29.30)停頓三至五秒,接著嘴巴閉起,以鼻吸氣;雙手仍置於腰部,體位盡量上提(軀幹往上伸),並慢慢吸氣;吸至九分時,體位回正。(圖 31)
=========================================
單練吐納法即有強身健體作用
少林呼吸吐納法雖然是為習練八段錦、十二段錦等少林養生功做準備,其實單獨練此功法即有強身健體的養生作用。例如圖 8.9 的展胸動作,就具有舒展胸悶、改善背痛作用,常練還可強化呼吸系統功能,促進五臟六腑氣血調和、陰陽相濟。起式 6 個「伸展動作」均有助於強化腹肌、背肌、胸肌以及腰椎間盤等處的肌力。
大家都知道,人體是一個十分精密的組合,當生理、心理狀態正常時,五臟六腑各司所職,各安其位:五臟心主血、肝主筋、脾主肉、肺主氣、腎主骨,共行化生(生,產生;化, 變化、運化)功能,因此精、氣、神、血、津液充沛,且運行順暢。
而六腑主司出納、轉輸、傳化水穀之功能。五臟六腑運行順暢,則氣血充盈、元氣充沛而旺盛,不但身強體健,還有助於防病強身。反之,若陰陽不調,免疫力就會變差,氣血就容易阻滯,以致代謝或自律神經失調,出現睡眠品質不佳,甚至便秘腹脹、筋骨無力等不適。
而少林伸展吐納法強調以伸展筋骨動作輔助呼吸吐納,既能促使筋骨、五臟六腑靈活強健,還能強化呼吸系統功能,吸入大量氧氣、活化細胞,呼出有害氣體,達到「納天地日月之氣以養生,吐身內混濁之氣以保命」的養生目的。可以說是一種適合男女老少的保健功法。
( 詳細動作請看 DVD 示範影片 )
============================================
第一章
八段錦為流傳最廣的養生功
「八段錦」功法究竟始於何時?由何人所創?至今尚無定論。依據現有的資料來看,最早出現類似動作(功法)者,應屬南北朝時陶弘景所輯錄的《養性延命錄》,其中就提到「狼距鴟顧,左右自搖曳;五勞七傷往後瞧,頓踵三還;左右挽弓勢,左右單托天勢,兩手前築勢」等等動作,主要在模仿、習練野生動物騰跳翻越、左顧右盼等動作,而達到「變化習性、性格」,健康、長壽(養性延命)的目的。後世有人認為三國時名醫華佗研發的「五禽戲」動作也可能受到《養性延命錄》的啟發,其實影響最大、動作最接近的還是後來形成,且流傳久遠的「八段錦」。
新編八段錦分立式與坐式
依照編者的了解,「八段錦」之名和動作應該到宋朝末期才出現,且逐漸具體化。據南宋洪遠所著的《夷堅志》記載:「政和七年,李似矩為起居郎……嘗以夜半起坐、噓吸按摩, 行所謂八段錦者。」可見當時所謂的「八段錦」多在晚上練功, 其動作除了呼吸吐納(噓吸)之外,還包括肢體按摩;而且強調「夜半起坐」,因此嚴格說起來應該就是後來才流傳的「坐式八段錦」。
原係道家秘傳的養生內功
同時代(南宋)的養生名家曾慥則於其所著的《道樞.眾妙篇》中進一步介紹:「仰掌上舉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鵰焉。東西獨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復而顧,所以理其癆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臟矣。咽津補氣、左右挑其手,擺鱔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篇中說明了八個動作的八種保健養生作用,可以說是「八段錦」的最早雛形。
後來陳元靚(南宋)在其所編的《事林廣記.修真秘旨》中,再次肯定八段錦的動作名稱,但基本上仍以道家的養生修真為主。
後來為了方便傳誦、依法習練,有人還假托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編撰《呂真人安樂法》,進一步將其內容歌訣化:「昂首仰托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鵰,東脾單托兼西胃,五勞回顧七傷調,鱔魚擺尾通心氣,兩手搬腳定於腰,大小朝天安五臟, 漱津咽納指雙挑。」
至於詳細的動作與習練法仍停留在道家的「口傳心受」階段,直到清末編撰的《新出保身圖說.八段錦》中,才首次以八段錦為名,繪有參考圖像,且將歌訣變化為「雙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須單舉,搖頭擺尾去心火;五勞七傷往後瞧,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後七顛百病消。」從此之後,「八段錦」之名定於一尊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連動作之形容也大致確定;之後雖然小有變動,也只是先後次序調整而已。例如清朝陰類杰將八段錦的歌訣改為「手把碧天擎,雕弓左右鳴,鼎伍單臂舉,劍何半肩橫,擒縱如猿捷, 威嚴似虎擰,更同飛燕急,立馬告功成。」但並未受到普遍認同。
佛家另立文八段與武八段
由之前引述的道家典籍,如《道樞》、《修真秘旨》、《呂真人安樂法》等,可知八段錦原本是一種道家秘傳的內功健身法,通常並不外傳;但隨著道友人數增多,又與外界漸有交流之後,終於逐漸「教外別傳」,成為佛門僧人的養生健身基本功,甚至與武術結合,成為內外功兼具的強身健體功法。據傳少林高僧靈丘大師即精於此道,一生勤練不輟,使八段錦功法臻於化境,享壽一 O 九歲才圓寂;後世流傳的《易筋經外經圖說》、《外壯練力奇驗圖》等等,其實動作、練法都與八段錦大同小異,甚至發展出「易筋洗髓功」等特殊功法。
不過流傳了八百餘年的八段錦,除了最早的「坐式八段錦」之外,後來多以立式八段錦為主,主要是比較方便、有勁, 且較不受環境的限制。坐式八段錦則多供年長、體弱或婦女、初學者、肢體不便者採用(有的除了需要椅子或坐墊之外,還需要有輔具協助)。
《三國演義》卷頭語有「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句, 其實世間的事事物物都離不開這個鐵則,八段錦也一樣。後世
的習練者為了強調他的體會與獨特見解,往往另分門派、另外命名或分類。
八段錦傳入佛門、儒教之後,即有人倡議依傳承者的習慣、地域或動作的性質,另外分為文八段、武八段,或內八段、外八段,甚至分為南、北兩派。其實不管如何定義,都萬變不離其宗。例如「外八段」多偽托梁世昌所傳,其功法多採站姿(立式),但行功時動作柔和、簡單(有氣無力),因此又稱為「文八段」或「南派」,認為類似坐式八段錦,較適合初學者、年長、體弱或婦女練習。
至於「武八段」,有人認為是宋朝名將岳飛麾下的牛皋所創。當時岳飛率岳家軍北征,兵將離家數千里,長時間滯留在外,難免思鄉念家,久居戰陣,若無赫赫戰功,恐怕壯志消磨殆盡。因此命牛皋將軍擬定一套功法,可於閒暇時練習,以加強鍛煉袍澤的體能、意志,強化軍心和戰力。牛皋乃參考當時已粗具規模的立式八段錦,但改「站立」為馬步,動作更為剛烈,講究內力,因此又稱為「內八段」,屬於「北派」;較適合年少、體健者學習。不過現在傳習馬步「武八段」者較少。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八段錦乃根據「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理論,強調活動筋骨、促進氣血循環的重要性,因主要由八套功法組成,動作流暢,一氣呵成,有如八匹錦綢 ( 緞) 舞動般, 故名「八段錦」。此功法經釋、道、儒、醫與武術家驗證,從秘傳到公開習練,歷經八百餘年的考驗,證實有效,且歷久不衰,不斷變化革新,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人鍛煉,證實有助於使人達到陰平陽秘、內堅外壯、耳聰目明、延年益壽的理想。
預備式及注意事項
練功前,身體與心理都要有所準備,調適得當再開始。 心理方面,最重要的當然是保持輕鬆愉快,不要帶著怒氣或怨氣;即使心中有事,也要暫時放下,專注於呼吸吐納上, 才可以忘憂。為了達到鬆靜自然的境界,首先應選擇合適的場所,最重要的是空氣流通、清新自然,相對安靜且磁場較合宜之處。當然磁場合不合可能要練一段時間之後才知道,如果很多人待在這樣的環境中覺得不習慣或不舒服,那就要另選一處。通常較開闊的公園或綠地比較符合這個要求。
其次是端正身形,所謂「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氣散」。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練功前一個小時最好不要飲食,但也不要餓肚子,總之,避免過飢與過飽。
衣著方面,盡量穿寬鬆的衣服和較柔軟舒適的鞋子,但腰帶要繫緊,才好施力。八段錦的動作強調剛柔並濟,即鬆中有緊、柔中有剛,切忌用蠻力或像練武術那麼剛猛;但還是會充分運動到膝蓋,因此膝關節較容易受傷,或已經有點問題的人,不妨戴上護膝。
八段錦的行功要訣為:提、舉、推、拉、揪、按、抓、擰。當然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勻細綿長,最好用腹式呼吸,才能氣沉丹田,但不可硬吸強呼。
一般而言,只要跟著老師或教練的口令做下列「預備式」, 即可達到呼吸順暢、姿勢端正、動作標準的要求。
============================================
後記:「少林秘傳易筋經」與「易筋洗髓功」之異同
—「易筋經」絕非強壯功
自出版「易筋洗髓功」之後,就常聽到耳語,有人說那是
從「易筋經」變化而來,而「易筋經簡單講就是一種強壯功法, 俗稱『吊陰功』…。」造成一些誤解。如今再出版《『秘傳』易筋經》,很可能有不明究裡者更加繪聲繪影,以訛傳訛,以致蒙上神秘色彩,甚至讓正派人士不敢或不願學習、鍛練,那就可惜了,因此特別藉機更正、說明,以還「易筋經」公道。
「易筋經」曾經被誤導
筆者已研練「易筋洗髓功」35 年,後來再習「少林秘傳易筋經」,至今也超過 15 年了。除了本身勤練不輟之外,我也常應邀去各地的各個單位、機關團體演講、電視台示範教學
(一面教一面複習〉,這十幾、二十多年來,與我共同研習「易筋洗髓功」或「少林秘傳易筋經」者,前前後後已超過千人, 如果加上看書之後自己勤練者,相信授課已逾十萬人次。由於同時專注研練、傳承著書、授課此二種功法者很少,甚至可以說沒有,因此每次都要不厭其煩地跟學員說明二種功法的異同、習練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最重要的是跟他們說明這兩種功法只是剛柔程度不同,適合不同階段的人練習,但都有強身健體、修心養性作用,絕非網路上流傳、詆毀的『吊陰功』。
我知道「易筋經」之所以受到誤解,主要是在大約 50 年前,有人拍照片在當時的報章雜誌上大肆宣傳,將這套養生健身功法導向「吊陰強壯」,積非成是之故。即使到今天,網路上還是有類似的宣傳或傳說(最近流傳的影片甚至能懸吊一個成年女性,還可在下面做盪鞦韆狀,拉大卡車〉,坊間也有人還在偷偷習練。其實有保健常識者應該都知道,男性陰部能懸吊多少重物與性能力(強壯〉毫無關係,反而容易出現不良影響(如拉傷〉。何況其中還有「偷呷步」的成份在內(重量由綁在腰間的帶子承接,並非只繞綁在生殖器上〉恐有違善良風俗之虞,可見兩者實在風馬牛不相及。
依筆者以將近半生歲月研練武術與養生功法的經驗,「易筋洗髓功」比較陰柔,男女老少都可以習練,即使是上了年紀, 或有慢性病、行動比較慢的人,只要稍加注意,都可以經常研練。而「少林秘傳易筋經」比較剛猛,雖說比較適合肢體靈活的人練習,但並非身子骨比較弱者就不能做。對中高年或行動比較慢的人而言,只要循序漸進,做好「暖身」,一樣可以運動;如果是難度比較高的動作,那就點到為止即可,或以其他方式輔助,不必每個動作都做到位,同樣能達到祛病延年的保健養生效果。
兩種功法之異同與效用
以本人與諸多同好、學員長時間研練的經驗,「易筋洗髓功」十二式依「昇、降、開、合、旋、繞、擠、壓」八要訣, 遵循人體十二條經絡走向動作,確實能達到「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六合境界,具有動靜結合、陰陽平衡、剛柔並濟、神形兼備的作用, 確如前輩所言,習練多年、有所體會與進境之後,可望達到釋家修心、道家養生、儒家修身、醫家祛病保健,以及武術家強壯筋骨與氣力的效果。最起碼也可經由調身、調息、調心,「納天地日月之氣以養身、吐身內混濁之氣以保命」,確實是一套上乘養生功法,也是唯一經中國國家體育總局認可的易筋經養生法,對人類的身心靈有莫大的助益。例如第三式「掌托天門勢」,可活動到足陽明胃經;第四式「摘星換斗勢」,可活動到足太陰脾經」;而脾與胃相表裡, 時常練習確有改善胃、脾經循行沿線組織或器官之不適,達到保健養生的基本目的。
至於「少林秘傳易筋經」,傳統典籍「少林真本易筋洗髓功圖說」並未詳細記載,雖然十二式名稱與「易筋洗髓功」類似,但沒有口訣,動作也比較剛猛,與八段錦相近,相傳原為少林寺武僧所學,乃師傳徒、口傳心授,秘不外傳,重點在「增強抗擊打能力」,有其歷史背景與淵源,因此一般認為特別適合有武術背景的武學愛好者習練。筆者在特殊機緣下習得此一上乘功法,用心參研、日夜研練多年之後,深深體會到本功法的玄妙,心得是:只要有武術基礎,或學過「易筋洗髓功」即可加練此一功法。經常練習即有助於活絡全身氣血,強筋骨、壯臟腑,達到陰陽平衡、剛柔並濟,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至於動作要訣與習練原則、注意事項等,請參考本書。當然如能與熟悉此兩種功法者一起研練,更易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筆者有幸能有機會深研、傳承易筋洗髓功與少林秘傳易筋經二套不同風格的上乘養生功法,都是有益身心靈的極佳功法,只要能專注勤練必可體悟出二套功法是相似、相通、相輔相成的好功法;二種養生功法若要以古人所云:「文無第一, 武無第二」之態度細分,該也只是文化背景、傳承風格、學習態度及所下功夫深淺所產生之差異罷了。
========================================
結語:
有恆習練養生功有助於改善脈象
傳統醫學有很多偉大而神奇的發明,「脈診」就是其中之一。高明的醫家只用三根指頭按住患者的手腕脈搏處,就可「見微知著」,不但能斷病(患什麼病、病在臟或在腑?), 還能知道嚴重程度。甚至只憑一條紅絲線(一端繫於婦女手腕上),也能了解脈象,進而開方給藥,治病療疾。
簡單說,「脈診」就是測量脈搏的快慢浮沉,即所謂的「深淺浮沉芤數遲速」等等;而脈搏就是俗稱的心跳,經過傳統醫學數千年的驗證,以及近代醫學實驗,證明心跳(脈搏)的快慢與疾病有關。
而一般所謂的「正常脈搏」大概都是每分鐘跳七十二下(從前有一個電視節目名稱就叫「跳動七十二」);只有少數具有個別差異,但多介於六十幾至八十次之間,若低於 60 或高於 80 都算是異常。
這類實證醫學數據很多,例如:
1、高血壓患者脈多浮且快,而且血壓越高者脈搏越快; 而心臟病患正好相反,病越嚴重者脈搏越微弱或不穩。
2、腎臟病或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脈搏多快而滑、浮,傳統醫學稱為「心腎不交」。
3、血液病或淋巴相關疾病患者的脈搏通常慢且弱,有的甚至按了也感受不到脈搏的明顯跳動,或者左右手的跳動次數不一樣,此時就應提高警覺。其中又以中風病人的症狀最明顯,嚴重者甚至左右手的脈搏每分鐘相差二十下以上。其他如關節受傷疼痛者也有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