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現在,你得認真思考投資中國——理財專家 阮慕驊
一場金融風暴掃得全世界陷入愁雲慘霧,這幾年來被追捧的「金磚四國」也都蒙塵,不少人懷疑這是否是資本主義的末路?全球經濟會不會重演1930年代的大蕭條?
確實資本主義在美歐聯手的操弄下已有些無限上綱,全球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經濟型態也似乎有些玩的過火,這次的金融風暴無疑地是敲了一記警鐘,但就此宣告美元或資本主義玩完了也有點過頭。
然而從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歐美強權經濟形態確實勢必要有所調整了,除了歐美自已搞砸了之外,亞洲、尤其是中國的掘起是關鍵因素,曾經在地球扮演過中心位置的中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挾其13億人口的巨大生產和消費力,無疑地將再次扮演地球中心的位置。
最近不少經濟專家預估,中國將是這次金融風暴下最先復甦的經濟體,近來我們看到中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4個月上升突破了50的分界點;G20會議被人稱之為G2會議(中國與美國);中國領導人一句「對美元感到憂慮」立刻引起美國總統和財長對美元保證的宣示,這些都再再說明了中國經濟對全球影響力的氛圍將與日俱增。
台灣,我們何其有幸地位在未來世界中心最近、最關鍵的位置,若能善用此一關鍵位置台灣將有極大的發展機會;反之,台灣將會是離中心最近的邊陲之地,在全世界開始積極了解中國之際,我們能不積極了解中國,以及中國未來可能的經濟發展型態嗎?
觀察它、了解它,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不單單是台灣所需要觀察和了解的,更因為它複雜萬端,我們更應該長期的掌握其發展的趨勢,並預測其可能的路徑,近來台灣吹了一股投資中國風,中國基金已開始在台灣公開申購,然而,我們真的了解中國股市的文化嗎?我們知不知道中國股市發展的歷史呢?投資中國的機會和風險又在那呢?這些都是準備要進入中國市場的人所需要具備的知識。
中國正要對全世界開放,雖然改革開放已30年,但中國仍屬於封閉的市場,全球化的程度遠落後許多國家,正因為此,中國也具備了更多的市場商機,13億人口平均國民所得僅2500美元,若未來增長至1萬美元,中國的經濟還要大幅成長四倍,放眼看去世界還能有那一個國家具備這樣的成長機會?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建議台灣的人民多多蒐集並了解中國的發展,以便為未來的投資和商業機會做準備!
前言
原來,經濟離我們這們近!
五年前,我寫過一本書叫《推開宏觀之窗》。當時關於書名的爭議很大,出版社建議我改個書名,擔心宏觀經濟太高深、太抽象了,這麼高深莫測的內容,一般讀者怎麼會感興趣能讀得懂呢?
沒想到,那本書問世後,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無論是政府官員、企業家,還是社會普通大眾都很喜歡這本書。很多人讀了之後,給我來信、打電話,或者發郵件,他們都說:「看了這本書之後受到很深刻的啟發,沒想到一般人也能瞭解和懂得宏觀經
濟,宏觀經濟原來離我們這麼近。」
五年過去了,我們來到二○○八年,然而中國經濟出現了很多問題讓人「看不懂」。
第一,房價。房價在過去兩年中,暴漲了兩三倍。可進入二○○八年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一些大的房地產開發商通過各種方式,開始降價銷售。中國樓市真的出現拐點了嗎?中國未來的房價究竟會走向何方?這是看不懂的問題之一。
第二,股價。二○○六年至二○○七年,上證指數(上海證交所指數)從九九八點一口氣沖衝上六一二四點。我國股市投資人本來只有七千萬,到二○○七年末已增加到一億多。很多人都在股市中賺錢了。一時間,股市的財富效應迅速擴散著。到了二○○八年,股市又從六千多點一路下跌到二九九○點。跌幅之深,時間之快,讓很多人都慌了,熊市真的來了嗎?這是看不懂的問題之二。
第三,物價。物價從二○○七年下半年開始一路上揚。先是豬肉價格在漲,後來是糧食價格、蔬菜價格、飼料價格等一系列與百姓生活相關的食品價格都在漲。我國未來的物價指數是繼續向上,還是有可能向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控制住物價嗎?這是看不懂的問題之三。
第四,金價。黃金的價格一路猛漲,從二十一世紀初兩百六十多美元一盎司已經突破了一千美元一盎司大關。當金價衝過一千美元時,全世界的人都看不明白,黃金真的值這麼多錢嗎?為什麼金價一路上揚呢?中國有句古話:「盛世買古董,亂世買黃金。」為什麼古董價格在漲,黃金價格也在漲?現在究竟是盛世還是亂世,金價還會一路漲下去嗎?這是看不懂的問題之四。
第五,人民幣升值。自從二○○五年我國匯率開始有條件地浮動以來,到二○○八年人民幣對外升值了一七%以上,但國內老百姓卻沒有感受到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好處。
我國的物價指數在不斷攀升,老百姓每月生活費用支出越來越多,銀行存款已經變成了負利率。那麼,人民幣到底是升值了,還是貶值了?這是看不懂的問題之五。
第六,失業。中國每年有五百多萬大學畢業生,他們中有三成至五成的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然而,很多企業老闆卻在抱怨招不到人才,我們看到城?到處貼著招小工的廣告。如果說勞動力供過於求,為什麼工人的工資在漲?如果說勞動力供不應求,為什麼那麼多的大學生找不著工作?中國究竟是勞動力不足還是勞動力過剩?這是看不懂的問題之六。
第七,經濟週期。自從一九七八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這三十年來我國經濟都在增長,最近幾年平均增長率都在一○%以上,GDP兩位數增長持續到二○○八年。這時有人認為,中國經濟的泡沫太大了,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會出現拐點(由盛轉衰的時間點),甚至有人說中國經濟會崩潰。中國經濟會走下坡路嗎?這是看不懂的問題之七。
面對房價、股價、物價、金價、人民幣升值、失業、經濟週期這七個問題,很多人看不清楚、想不明白,不知道中國經濟的未來將走向何方?更不知道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將怎樣出臺(頒佈)?企業以後的日子是好過還是不好過?百姓的生活水準是提高還是降低?
每天我站在課堂上,幾乎都要直接面對這樣的疑問,這驅使我把自己對中國經濟近十年的思考寫出來,跟讀者朋友們一起分享,於是就有了這本《看不懂的中國經濟》。
看不懂是因為有大量矛盾和不確定的因素在?面,幾乎所有問題都處在漲也不是、跌也不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矛盾狀態。
中國經濟站在了十字路口上。
二○○八年初中國南方出現了罕見的大雪災,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發生了?氏8級大地震,波及範圍之廣,受災人員之多,給人們帶來的災難之深重,是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這些讓人們無法承受的生命之痛,震撼了全國人民的心。我們悲痛!我們憂傷!中國究竟怎麼了?為什麼在奧運之年中國有這麼多的大災大難?奧運後的中國經濟會發生逆轉嗎?我們應該怎麼辦? 二○○三年中國發生了「非典」(SARS),結果並沒有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
我在二○○四年四月八日《中國財富》雜誌創刊號上,寫了一篇《中國經濟處於大爆發的前夜》的專欄文章。隨之而來的卻是江蘇鐵本集團、新疆德隆集團、天津順馳公司等在宏觀調控中陸續倒下。儘管如此,中國經濟在那之後真的爆發了,一發而不可收拾。
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我認為,中國經濟還處在大爆發之中。無論我們經歷多大的災難,無論前方的道路有多艱難,都無法阻擋中國經濟前進的步伐,中國經濟的每一次大跌都在為它的大起做準備,我們必將迎來一個崛起的中國。讓我們為她祈禱!為她祝福!
韓秀雲
二○○八年寫在中國改革開放卅周年之際
為什麼我覺得你最需要看這本書? 大是文化總經理 陳絜吾
金融海嘯以後,「看懂經濟」成了一門顯學,因為大家都想搞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麼多人一夕變窮,有人賺走了這些錢嗎?沒有?那麼幾十兆美元的財富是怎麼蒸發的?
因此,2008年秋季開始,全球金融界、經濟學界的重量級人士,紛紛提筆針對當前的經濟亂局、以及今後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加以解釋分析。在全球規模最大的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開幕前夕,全世界出版人都收到各家公司的新書資訊,我看到了私募基金主持人、巨型金融機構前總裁……等十幾本經濟類新書的寫作計畫,書都還沒開始寫,海外版權就已經紛紛競標結案。
大家真的有必要看些書來了解經濟,以保住財富和前瞻未來。但是,作為一個出版從業人員,我有必要加入競標,做一件看起來一窩蜂的事情嗎?這不是一樁好投資,但做個讀者卻是幸運的;於是,當時我決定當個讀者比較好。
一直到今年二月初,我看到《看不懂的中國經濟》這本書,想法改變了。
長久以來,我一直想出版一本「三兩下就看懂」經濟的書,這幾年來也陸續發行過幾本,有的書簡單好懂可惜讓讀者感覺意猶未盡,有的暢所欲言但免不了出現知識門檻、不很好懂,有的則感覺和現實生活的關係還不夠直接。一直到我看到《看不懂的中國經濟》。
作者韓秀雲教授的目的,是讓沒有碰過經濟學的絕大多數人看懂,大陸房地產為什麼會狂漲到一般人工作幾輩子也買不起的程度?全世界都知道人民幣匯率大漲,但為什麼全中國的人都感到人民幣幣值大貶?中國人在亂世買黃金,大陸金價狂飆,是民眾憂心局勢變亂嗎?明明很多工廠和企業找不到員工,為什麼失業率節節攀高?喔,還有,台灣大選綁公投,居然也能搞得大陸股市狂跌?大陸股市太刺激了,現在進場玩玩怎樣?
這些事情很多人一直不懂來龍去脈,韓秀雲教授讓我用兩個下午的時間弄明白了。她確實是個講故事的高手,歷時幾十年、劇情錯綜複雜的經濟事件,她能用很短的篇幅交代的清清楚楚,然後用「供、需」的簡單道理,讓我搞懂:這二、三年內,為什麼大陸的房價還會漲、股市風險會變得極高、人民幣為什麼還會升值、大陸通貨膨脹壓力大到什麼程度。
我念大學的時候修過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一直不是很懂金本位、匯率如何形成、各國為何突然不愛美金了。韓秀雲很高明的講了這段故事,大概用了五、六頁吧,我終於明白這其中始末,當年可是花了幾週的課堂時間都還霧煞煞呢。這段故事又牽扯到美金為何會有現今的國際地位,讀來讓我有陳年疑惑豁然開朗的痛快感。
多年前曾經看過彼得.杜拉克的《下一個社會》,他說,新的知識革命會導致在二○二○年之前,許多國家的中產階級開始消失(前因後果這裡無法贅述,希望你自己翻翻這本舊書)。六年後我選題出書時,赫然看到大前研一講中產階級消失,M型社會的消費和產業會如何改變……喔,原來杜拉克所謂的中產階級消失,是這樣啊!
杜拉克當年還提到,中國大陸也有一個族群會消失,但不是中產階級,而是農民,要小心這群人造成動盪。十年後,韓秀雲這本書裡指出,未來幾年大陸經濟憑什麼強?就憑這群消失的農民,他們轉進去二、三級城市,為數有三億人。但是大陸目前還沒有規模相對應的服務產業出來,政府的要務之一是讓這群「準中產階級」(作者沒說,這是我個人的註記)順利進入商業、服務業、小型工業機制裡。
我是產業分析的外行,但我覺得,台灣公司接到的大陸「急單」應該不只是急單,會一直持續下去——只要我們做對一點事情。為什麼我會這麼覺得?因為我比較看懂了大陸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