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問題凸顯主權基金的重要性
◎中國、中東、俄羅斯的三兆美元啟示錄
◎主權基金是世界金融秩序的敵人,還是朋友?
◎全面解讀中東與俄羅斯經濟實力及油元金融操作!
史上最大金融戰爭開打!
你知道嗎?世界上正進行著一場大戰,它以上億美元做為單位,沒有戰車卻遍布全球,看不見炮火卻近在身邊。這些龐大身影過去站在我們背後,風暴襲來才被捲上檯面。它們勢力龐大身價非凡,它們投資,它們購併,它們令人不寒而慄,主權基金始終蒙著面紗,讓人無法窺視它的神祕。這隻怪獸是何時出現的?從哪裡來?又有些什麼樣的目的?
「主權基金」顧名思義,是以金錢做為後盾的國家武器。它不僅是經濟實力的展現,也是國家攻城掠地的另一項途徑。美國次貸危機造成歐美金融機構大幅虧損,在各國救援的銀彈中,有三分之二就來自主權基金,故稱主權基金是次貸危機的救星也不為過。可以確認的是,全球資金流動模式已經改變,或許這些改變將成為歷史的轉捩點;新興國家從冬眠之中醒來,爆發其影響力,中國與俄羅斯等國家逐漸形成且增強的大國意識——重新執掌世界大權。
有人認為,1929年經濟大恐慌造成的信用危機,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遠因所在,就此以觀,眼前次貸問題之嚴重,絕不容小覷。而次貸問題肆虐,也讓大舉搬錢拯救歐美金融機構的中東與亞洲各國主權基金,浮上檯面。台灣坊間甚少專書探討主權基金,我們可以隔岸觀火,卻不能故步自封。「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透過另一個角度,我們可以深入瞭解主權基金的基本脈絡,明白這場戰爭對世界版圖的影響,進而思考我們對主權基金未來發展的因應對策。
作者簡介:
小森 正彥
曾任職日本開發銀行,負責國際經濟與產業調查、國際合作活動、地區開發、企業評鑑與融資等業務,為了提供諮詢而到日本、亞洲與世界各地進行現場訪查。之後擔任日本經濟研究所國際局調查部部長等職,現為日本政策投資銀行調查部課長。
一橋大學經濟學士、加洲大學洛杉磯分校管理碩士、日本大學博士。著作主要有《亞洲的都市之間競爭》(日本評論社),Entrepreneurship in Emerging Economies: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Firms in Latin America and East Asia(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共著)等等。
譯者簡介:
蕭志強
先後就讀台大法律系、東吳日研所、法光佛研所。曾任報社記者、廣播節目主持人、台北縣社區大學文教基金會首任執行長。現任台南社區大學講師、校務委員。日文譯著《如何成為有錢人》《賠錢才學會做股票》《創業的著眼點》等150冊。
章節試閱
大舉進行企業購併
從事購併活動的主權基金
主權基金最早在數十年前即已出現,但過去這些基金大多購買美國公債,資金環流到美國,倒也相安無事。然而,當主權基金資產膨脹、資金更加雄厚,並且試圖進行企業購併,問題就浮出檯面了。
大多數主權基金財源都是各該國家出售天然資源獲利所得,也就是政府以閒錢成立主權基金,因此,主權基金沒有攤還債務、支付利息等負擔,更有本錢從事高風險投資操作。因為是多餘資金,即使流動性稍低也無妨,反而能從戰略觀點進行中長期投資,發揮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的功能,其中最典型的做法就是收購企業。
這幾年主權基金進行大規模跨國界購併(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行動,備受矚目。根據金融調查機構湯姆森金融公司(Thomson Financial)所做的研究報告,二○○七年購併金額比前一年增加二四%,總金額達四.五兆美元,已超過日本國內生產毛額。
其中,中東資金區域外的購併行動,二○○五年之後急速增加,二○○七年達二五○件,總金額超過八百億美元。業種別則以金融(金融機構,證券交易所等)最多,其次是通訊、材料、能源、媒體娛樂、一般產業等。
此外,專長購併仲介的萊可夫公司(RECOF)統計,二○○七年日本國內購併總件數只有二六九六件,和過去持平,總金額一二四○億美元,則佔全世界全部購併三%不到。這項比例和二○○六年日本國內生產毛額佔全球國內生產毛額九%相比,顯然偏低。倒是外國企業對日本企業的購併達三○八件,為史上最高。
公營企業同樣切入購併
但主權基金定義模糊,加上許多國家的媒體受公營企業掌握或影響,不能進行獨立而透明的報告,外界也就更難了解主權基金的運作實況了。新興國家公營企業也有不少遵照國家戰略,扶持該國產業的目標之下,將該國累積的財富拿到海外進行投資,做法類似主權基金。
對於公營企業而言,投資海外同樣是為了維護該國權益、取得工商業技術與知識。特別是天然資源與能源領域,為了天然資源開發或和買家談價格能更發揮規模經濟效用,這些企業競相實施全球規模的收購。
惹爭議的企業購併作風
新興國家公營企業前往歐美地區實施企業購併,常引起高度關切與議論。報導指出,中國海洋石油原本打算二○○五年收購美國石油公司「加州聯合石油」,但因美國國會嚴厲反對而功敗垂成。
杜拜港口世界公司(Dubai Ports World)原本也根據「在世界各地設立擁有所有權的港灣」戰略,於二○○六年收購了大英輪船公司(P&O,擁有美國六個港灣的管理權),但因美國國會作梗被迫轉手賣出。
此外,杜拜的伊斯提瑪爾投資公司擊敗競爭者「快銷服飾」(Fast Retailing,UNIQLO母公司,日本服飾大廠),收購了美國服飾品牌巴尼斯(Barneys NY)。
沙烏地阿拉伯國營基礎產業公司則收購了美國奇異公司塑膠部門。
之後,中國政府外匯存底運用機構在美國黑石集團發行新股之際投入三○億美元,取得相當於九%的股權(但未能進入董事會)。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與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則投資英國巴克萊銀行(巴克萊銀行拿這筆資金購併了荷蘭銀行ABN,後來整併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等三家銀行,卻遭遇挫敗)。
淡馬錫控股公司則迂迴收購前首相戴克辛家族所擁有的行動電話公司「ShinCorporation」股權,引發泰國軍事政變。這項投資行動被認為是「侵門踏戶」,遭泰國民眾激烈批判,淡馬錫控股公司股價也備受衝擊。
歐洲方面,各國開始研擬對策,防範本國石油與天然瓦斯相關企業遭俄國天然瓦斯獨占事業「俄羅斯國營公司」(Gazprom)購併,以確保能源自主性。
大規模參股歐美金融機構
次貸風暴全面引爆後,歐美金融機構這才發現,原來自己早就成為主權基金的大規模投資對象。進行中長期穩定投資的主權基金,則顯然扮演了風險管理的「最後出手」角色,備受期待。對主權基金而言,歐美金融機構股價暴跌,則是其便宜收購、取得經營知識的良機。
根據各項報導,歐洲大型銀行包括渣打銀行、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凱雷集團與阿波羅管理公司等等,都已成為主權基金投資標的。
次貸風暴蔓延開來,受傷最慘重的花旗集團搖搖欲墜,伸出援手的便是主權基金,阿布達比投資局(七五億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與卡達投資局(一四五億美元)等等,總計挹注超過二○○億美元資金。同樣爆發經營危機的美林集團,也獲得淡馬錫(四四億美元),科威特投資局、韓國投資公司(各二十億美元),日本瑞穗銀行(十二億美元)出資相挺。此外,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投資瑞士聯合銀行九十八億美元;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則投資摩根士丹利五十億美元。
此外,證券交易所方面,倫敦證券交易所、泛歐交易所(合併巴黎、阿姆斯特丹與布魯賽爾證券交易所而成)、OMX(北歐各國聯合證券交易所),也都有新興國家主權基金與杜拜證券交易所資金進駐。
就主權基金立場而言,歐美金融股流動性高,可承受巨額投資,並且近年罕見地都呈現高收益,因此投資頗有利潤。透過投資,中東國家也能獲得相關金融技術與操作要領,完全符合其在石油之後培育金融產業的國家戰略。
此外,針對私募基金的投資,長期而言獲利不高,但主權基金資金來源是國家多餘資本,進行這方面的投資無可厚非。
不過,近來主權基金投資私募基金的做法受到各國批判,因此相關投資都低調進行。以金融機構為例,主權基金投資入股比直接加以收購好,因為比較不會惹人注目。淡馬錫控股公司收購外國企業時,則會先講明除非保證安全,否則不會進場。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投資瑞士聯合銀行同樣先表白,只進行純粹投資,絕不介入經營。
被收購的企業同樣有利可圖
企業購併有時是威脅,但被投資或被購併的先進國家企業也可因為老闆是新興國家資金,透過這層關係開拓新市場,未必沒有好處。次貸風暴傷勢嚴重,歐美企業若拒絕新興國家主權基金資金挹注,可能就得倒閉,兩害相權取其輕,被新興國家主權基金收購是較好的選擇。
所以,就企業購併而言,發動者新興國家主權基金未必是基於惡意而攻擊。和只短期投資卻希望取得高獲利的短線投資與部分避險基金相比,主權基金抱持中長期投資態度,而且「只出錢不出嘴巴」,扮演「金主」角色,因此多半受到歡迎。
主權基金的是非功過
主權基金評價相當兩極,有人贊同有人批判。不過,一般看法是,主權基金帶動資金流入成長產業,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但個別操作方面,企業購併等大規模資金移動,也可能造成被投資國金融市場紊亂。
英國大致上歡迎
英國政府長期標榜尊重市場機能,反對保護主義做法。根據各項報導,英國財政部長達林表明,基本上歡迎主權基金到英國投資。這項宣示的背景因素是,倫敦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過去油元在此跨國交易時英國人賺了不少手續費,因此希望主權基金比照辦理。
美國大致歡迎,特定案例反對
主權基金在美國引發很大爭議。根據各項報導,布希總統認為中國投資黑石基金,可帶動中國基金直接投資美國,讓美國資本市場進一步與中國連結,創造投資中國的契機,因此樂觀其成。美國聯準會(聯邦準備制度理事會)主席柏南奇公開表明,主權基金投資美國有利於活絡美國經濟。
但仍有不少反對的意見。參議員韋伯寫信給財政部長鮑爾森,指出主權基金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因為黑石基金投資標的之中,包含擁有軍事衛星技術的企業,透過資本關係,中國可能取得先進科技。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麥考密克(McCormick)(主管國際事務)也表示,主權基金投資美國雖有助於發展經濟,但會造成國家安全漏洞問題;助理部長樓瑞(Clay Lowery)同樣擔憂,主權基金資金規模龐大且透明度低,是市場安定的隱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考克斯(Christopher Cox)則點明,關鍵問題在於證券交易法規定位不清,面對主權基金,美國政府同時扮演市場、裁判與球員角色,無法充分發揮監督機能。
經過爭論,二○○七年夏季美國國會通過法案修正,規定美國政府可在國家安全受威脅的情況下限制外資購併美國企業。法案通過後中國與俄羅斯政府相繼對美國財政部表明,將不會動用主權基金收購能源、國家安全相關的美國企業。此外,美國政府成立「對美外國投資委員會」,加強外國公營企業入股美國大企業且持股超過一○%投資案的個別審查。
歐洲大陸較保守
歐洲大陸對於主權基金購併當地企業疑慮仍大,例如歐洲各國政府就發現,俄國天然氣獨占企業「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雄心勃勃地打算要在歐洲各地收購企業。
其中,保守派代表為德國。媒體報導,梅克爾總理正考慮修法規範主權基金購併德國企業。史坦布律克(Peer Steinbrueck)財政部長提出相關方針,規定非民主國家的主權基金不可在德國購併能源、基礎建設、及媒體相關企業。德國政府正在檢討是否成立類似美國「對美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機關,制定所謂的《風險限制法》,防範外資購併擁有尖端科技的基礎產業與企業。
法國政府也表態,將介入取得法國能源綜合企業GDF蘇伊士(GDF Suez)的黃金股(可拒絕該當企業被購併的持股),以便外國主權基金購併蘇伊士之際行使否決權。
義大利政府也採取類似做法,取得電力公司、碳氫公司與義大利電信(TelecomItalia)的黃金股(不過,義大利經濟部長表明,只要能拯救義大利航空,不管出資者是中國人還是愛斯基摩人皆無妨)。
歐洲委員會則立法規定,外資收購長期推動自由化的能源業界中的電力與瓦斯公司時,在不損害其獨立性之條件下,允許其介入經營。
日本偏重自我防衛
日本二○○七年根據《外匯與外國貿易法規》,修正對內直接投資的相關規範,這乃十六年來首見的動作,擴大了購併前須先申請的業種,顯然意在自我防衛。例如,若外資即將取得擁有可轉作軍事用途技術的日本企業股權超過一○%,而審查結果認為會造成日本國家安全問題,政府便可下令終止該購併案。其實施對象業種包括碳纖維、特殊鋼、鈦、產業機器人、工作機、光學鏡片、照相機、電池、光纖電纜等。
根據各項報導,日本也要修正《獨占禁止法》,規範外資取得日本企業一定規模以上股票須先向公平交易委員會提出申請。目前做法是取得之後申請即可,今後將改成事先報備制。此外,目前外資單一事業持股一○%以下者不須報備,但若企業集團持股合計超過二○%就必須報備,這將有助於日本政府監控外資以多家企業實質掌握日本企業股權的動作。
透明度低.欠缺主動說明
圖1︱3是各國主權基金評等結構圖。美國彼德森研究所針對全球各國主權基金進行組織、公司治理、透明性、說明責任等十二個項目的信用評等(得分愈高愈好。表1︱1根據得分高低給予A∼E的分類。)
行動力也在評等範圍內,但幾乎所有基金都得到○分。
本圖表參照值為美國加州州政府員工退休年金基金,其組織與公司治理得分十一,透明性與說明責任得分十二。由此表可看出,歐美各國主權基金運作良好,中東與亞洲主權基金則有透明性、說明責任不足的問題,組織獨立性與管理也有待改善。
國際機構也頗有疑慮
國際貨幣基金同樣表示對主權基金運作的憂慮,主要是主權基金投資立場偏重政治而非經濟,其市場變動性擴大,可能影響特定資產運用。
二○○七年七大工業國財政部長與中央銀行總裁開會,建議各國主權基金提高透明性,並呼籲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與經濟合作開發組織擬定具體規範方針。二○○八年該會議同樣要求主權基金加強透明性。
不過,七大工業國財政部長與中央銀行總裁無法對其他國家主權基金發號施令,晚宴上俄羅斯財政部長庫德林(Alexei Kudrin)表明,不樂見該國主權基金運作遭受特別規範與限制。中國則乾脆缺席晚宴。
主權基金投資規模實在太大,難怪各國擔心自己的金融市場與國防安全會受其影響甚至遭到破壞。為了避免各國警戒與抵制,主權基金操盤者有時會透過私募基金或各種基金進行投資,但此舉反而更令人擔憂主權基金是否黑箱作業化。
油元的流向
棄外匯存底而取主權基金
各國中央銀行與政府金融當局為了償還外債、支付進口商品價金與穩定匯率,必須有適度的外匯存底。各國外匯存底除了黃金,還會持有貨幣,主要以美元與歐元為主。基本上外匯存底操作重視安全性與流動性,但外匯存底總額超過某個必要數額時,通常也可轉作其他形式靈活運用。全球外匯存底在二○○六年超過五兆美元,主權基金則是二.五兆美元左右,約為外匯存底的一半。
外匯存底的資金來自各該國家的貿易經常帳盈餘,兩者之間應該有正向關聯(同比例增減),但實際上如表1︱2所示,中東各國這兩項數字乖離頗大。原來,這些國家的經常帳盈餘早就以外匯存底之外的形式環流到全世界。其中,主權基金佔有非常大的比例。大體而言,乖離愈大的國家,主權基金規模愈大。
全球石油霸權爭奪戰
接下來探討全球石油業界現況。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員國原油產量佔全球四成,其中又以沙烏地阿拉伯為最大宗,其次是伊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委內瑞拉、科威特、奈及利亞、伊拉克、利比亞、印尼等。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產油國之中,產量最大的是俄羅斯,其次為美國、英國、挪威、中國、墨西哥與加拿大。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產油國原油產量近來遭遇瓶頸,可預期的是,未來蘊藏量豐富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油產所佔比例將更大。
在石油消費方面,美國為最大宗,佔了全球四分之一,中國、俄羅斯與中東石油消耗量也急速增加中。
為了追求規模經濟,各國石油企業一再重組,形成目前所謂的五大公司,分別是荷蘭的皇家殼牌石油、艾克森美孚石油、英國石油公司(BP)、雪弗龍、道達爾公司(Total,法國),從油田開發到石油精製,一手全包。油田開發方面目前主要有歐系荷蘭皇家殼牌與英國石油,主要開採地點為舊殖民地非洲地區。美國艾克森美孚石油則大舉在中東、非洲與中南美洲尋找油源。
隨著全球原油需求量持續地增加,油價高漲,歐美國家探勘油源的腳步也從非洲擴展到過去被認為開採成本與政治風險較高的地區,相繼發現奈及利亞、安哥拉、茅利塔尼亞與烏干達油田。
另一方面,新興國家為主的國營石油公司勢力逐漸抬頭,有所謂「七姊妹」的稱號,亦即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俄羅斯國營天然氣(Gazprom)、中國石油天然氣、伊朗NIOC、委內瑞拉PDVSA、巴西石油公司、以及馬來西亞國營石油公司,石油與天然氣的蘊藏量、產量已各佔全球的三分之一。
國際間近來天然資源民族主義氣氛高漲,國營企業趁機抓緊石油公司經營權,藉此獲利。個別國營企業的石油蘊藏量排名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超過二千億桶),伊朗NIOC、伊拉克INOC、科威特KPC(約一千億桶),其餘為委內瑞拉PDVSA、阿拉伯聯合大公國ADNOC、利比亞NOC、奈及利亞NNPC、中國石油天然氣、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Rosneft Oil)等國營企業,所掌握油源已遠遠超過民營最大公司艾克森美孚與BP(皆掌握一百億桶左右)。
日本的國際石油開發帝石控股公司所掌握油源則只有十一億桶,排名世界第四十七。石油之外,鐵、銅、煤炭等天然資源企業,全球的排名依序是必和必拓(BHPBilliton)、英美礦業(Anglo American,南非)、力拓礦業(Rio Tinto,西班牙)、淡水河谷礦業(CVRD,巴西)等。
油元大多用來蓋房子
油元的原資來自公營石油企業出口價金與天然資源相關稅收,以產油國對外資產的形式累積下來。中東產油國多年來政府掌握原油開發、生產與販售,獲得巨大的利潤。
各國進行石油交易大部分以美元計價,中東各國更是多半連本國通貨也與美元掛鉤。如此做的主要目的是規避匯率風險,這些國家的原油收入過去多半投資美國公債,以此支撐經常處於貿易赤字的美國經濟,並創造美國的低利環境與景氣繁榮。換言之,實質上等於是美國吸走中東產油國的剩餘資金,因此有人非常傳神地比喻,美國乃是賭場莊家。
油價飆升主權基金水漲船高
各產油國通常會把油元金額列為國家最高機密,因此其總額有各種說法,綜合不同的猜測與估計,總資產應該高達二兆美元。就對外純資產而言,日本擁有一.八兆美元,德國○.七兆美元,油元規模顯然更甚於此。
近來油價飆漲,油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也大幅擴增。如圖1︱4所示,近來新興國家原油需求量持續增加,加上地區衝突、政治風險提高,許多投機性資金流入石油交易市場,導致原油價格狂飆。
原油價格在二○○四年前半,每桶只有三○美元左右。二○○五年受到卡崔娜颶風破壞美國墨西哥灣油田影響快速走昇,二○○六年受奈及利亞內戰供油不順與伊朗發展核武問題刺激,更進一步上漲,後來全球石油庫存量提高致使價格回暖,二○○七年又因需求增加、庫存減少與地區衝突風險升高,加上投機炒作等因素,國際石油價格頻創新高。二○○八年初奈及利亞武裝勢力切斷該國油管,國際油價瞬間衝破每桶一百美元。不過,各方預期美國景氣將會走緩,石油又回跌到九十美元。
二十一世紀初網路科技泡沫後,美國實施低利政策,造成遊資泛濫。這些資金後來以避險資金形式流入原油期貨市場,不斷哄抬油價。油價飆漲進一步膨脹油元影響力,形成自我增值的循環,其價格形成也大大背離了實務經濟。
市場擔憂未來石油將出現供給不足的窘境,期貨價格遠遠超過現貨價格。伊拉克方面雖然海珊政權垮台,但武裝叛變勢力仍不斷發動恐怖攻擊,什葉派與遜尼派宗教鬥爭依舊熾烈。
專家指出,科威特政府主權基金以大量資金介入、哄抬石油股代表性公司WTI,結果科威特雖然產油量只佔全球不到一%,卻成為拉動全球油價的領航者。
中東地區原油開產成本大約每桶只需二∼五美元,非常低廉(俄羅斯則需十五美元左右),即使原油價格每桶二○美元,仍有利可圖。據說,即便原油價格只有三○∼四○美元,中東產油國仍可達成財政平衡,未料近來原油價格飆破每桶九○美元,帶給產油國前所未見的豐厚利潤,油元影響力更是水漲船高。
按理說,需求降低,原油價格應該走低,可見此乃人為炒作異常狀況。美國能源部情報局預測,二○○八年油價頂多只有八七美元,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也預測,二○○八年石油均價為八○±二美元左右。
經由倫敦環流世界各地
中東油元主要存放美國、歐洲大陸(瑞士、德國等)銀行,以及境外避稅天堂(加勒比海開曼群島等)金融機構,委託倫敦等金融機構運用,轉換成風險資本(riskcapital)的形式,環流到全世界。
因為歷史性因素,大英帝國時代以來國際間原油交易以英鎊計價,但之後美國成為全球能源霸權,石油交易改成美元計價,但即使如此,倫敦至今仍是全球石油交易中心之一。
中東國家掌握龐大油元,當然會把錢存在政治風險較小的地方,倫敦因此雀屏中選。中東國家與美國經常出現政治衝突,錢放在美國並不安全。此外,加勒比海地區許多避險基金,都獲得油元挹注,然後針對美國等國家進行投資,投資標的包括美國與世界各國債券、股票等。
就中東人的立場而言,美國把中東國家投資美國的資金用來進行中東戰爭,豈能不跳腳?看準這點,英國政府拼命宣傳,利用自己與中東地區的地理與歷史緊密關係,成功爭取到中東油元的投資代操委託契約。於是,油元透過倫敦金融機構環流到全世界,在此過程中英國人賺取豐厚的金融仲介與手續費。
支撐美國經常帳赤字
美國多年來維持全球最大貿易經常帳赤字,支撐其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便是中東各國油元與亞洲各國貿易盈餘的投資。換言之,中東各國與日本、中國等國家大舉購買美國公債,提供美國成長的資金,支撐美國的低儲蓄與高消費經濟。
二○○六年美國貿易經常帳赤字超過八千億美元。而擁有貿易經常帳盈餘的國家則是:中國超過二千億美元,日本約二千億美元,德國超過一千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約一千億美元。若把挪威、科威特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算進來,大概就是八千億美元,等於美國貿易經常帳赤字金額。
拋售美元的趨勢
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各國對外投資開始出現避開美國的氣氛。與此同時,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逐漸動搖。
另一方面,一九九九年誕生的歐盟,不斷納入東歐新興國家,加上近十年來經濟發展穩健,歐元逐漸滲透全球,價值提高。
次貸風暴爆發之後,預期美元走軟,各國修正之前大量購買美國公債、保有美元資產的做法,像是卡達投資局就將總資產美元計價的比例從二年前的九九%大舉降到了四○%。
若資金大舉從美國公債撤出,美國貿易經常帳赤字勢必失去支撐,美國政府與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更是憂慮美元將進一步走貶。媒體報導,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麥考密克因此施壓阿布達比投資局,要求對方增加購買美國公債。
整體而言,各國主權基金仍擁有巨額美元資產。因為這些國家的貨幣多半與美元掛鉤,若美元貶價,進口成本會因此提高。而且,資金抽離美國的動作太明顯,可能會造成和美國的關係緊張。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投資標的按理說應該盡量多樣化,這也是主權基金持有國拿捏取捨難題所在。
美元本位制搖搖欲墜
波斯灣國家互助組織(成員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巴林、科威特、阿曼︹Oman︺,原油蘊藏量約佔全球四成,天然氣蘊藏量二成)已經開始檢討停止各該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做法,進行貨幣升值。原因是,當美元貶值,進口成本提高造成通貨膨脹,若國內利率跟隨美國利率,金融政策就會綁手綁腳,難以施展。
只是,主動操作讓美元貶值,這些國家所蓄積、目前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勢必減損,因為目標並未明確,預定二○○七年召開的波斯灣國家互助組織高峰會因而宣佈順延。一般認為,該高峰會無法如期舉行的主因在於,中東地區影響力最大的沙烏地阿拉伯過半進出口產品以美元計價,和其他國家相比,較不易產生通貨膨脹問題,該國衡量得失,仍決定將通貨繼續盯緊美元。
此外,波斯灣國家互助組織主要由親美的伊斯蘭教遜尼派國家組成,但這次高峰會中,反美的伊朗(什葉派)總統卻預定出席,可見該組織立場已有所改變。
伊斯蘭金融地位抬頭
近來油元所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伊斯蘭金融因此而受到矚目。油元進行金融操作,多半會遵照所謂的「伊斯蘭律法」,重點在於收取手續費、配股配息,而不是放在銀行生利息。此外,其所投資的標的完全避開與豬肉、酒類、武器、賭博、彩券有關的項目,頗有特色。
穆迪信用評等機構估計,伊斯蘭金融資產規模達四千億美元左右,專長投資管理諮商的麥肯錫公司指出,伊斯蘭的金融規模到二○○六年底約為四五○○億美元(委託銀行操作二五○○億∼二七○○億美元,委託資產管理公司運用的餘額為一五○○億∼一八○○億美元),預期二○一○年將超過一兆美元。
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油元逐漸避免投資美國資產,資金轉向投入中東地區基礎建設(發電、道路、住宅、工業相關)。
不過,目前能審查融資案件的伊斯蘭法學者不多,伊斯蘭金融發展遭遇了瓶頸。
一九七○年代石油危機期間,油元影響力大為膨脹,產油國用這筆收入償還外債,進行外國投資,卻很少投資當時尚未成熟的國內產業。但九一一事件後從美國撤回且因油價飆漲而膨脹的資金,除了透過主權基金投資外國,也經由伊斯蘭金融協助育成國內產業。所以,和石油危機時期不同,近來中東產油國不斷推動經濟開發,如火如荼地進行建設。
大舉進行企業購併從事購併活動的主權基金 主權基金最早在數十年前即已出現,但過去這些基金大多購買美國公債,資金環流到美國,倒也相安無事。然而,當主權基金資產膨脹、資金更加雄厚,並且試圖進行企業購併,問題就浮出檯面了。 大多數主權基金財源都是各該國家出售天然資源獲利所得,也就是政府以閒錢成立主權基金,因此,主權基金沒有攤還債務、支付利息等負擔,更有本錢從事高風險投資操作。因為是多餘資金,即使流動性稍低也無妨,反而能從戰略觀點進行中長期投資,發揮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的功能,其中最典型的做法就...
目錄
前言…
主要主權基金的推定資產規模與資金流向…
第1章 全球主權基金目前實況—三百兆資產如何運作
1 即將變成怪獸的主權基金
什麼是「主權基金」?…∕烏雲正在膨脹…∕旨在提昇國民資產…∕投資趨多樣化與積極化…
2 資產規模即將突破三百兆台幣
主權基金超過30個…∕目前資產規模約2.5兆美元…∕資訊未充份公開、操作不透明…∕活用外籍兵團…∕基本上分散投資,但也有的很積極…∕資產規模將擴張到12兆美元…
3 大舉進行企業購併
從事M&A活動的主權基金…∕政府企業同樣切入M&A…∕惹爭議的企業購併作風…∕大規模參股歐美金融機構…∕被收購的企業同樣有利可圖…
4 主權基金的是非功過
英國大致上歡迎…∕美國大體歡迎,個別案例反對…∕歐洲大陸較保守…∕日本偏重自我防衛…∕透明度低.欠缺主動說明…∕國際機構也頗有疑慮…
5 油元的流向
棄外匯存底而取主權基金…∕全球石油霸權爭奪戰…∕油元大多用來蓋房子…∕油價飆升主權基金水漲船高…∕經由倫敦還流世界各地…∕支撐美國經常帳赤字…∕拋售美元的趨勢…∕美元本位字搖搖欲墜…∕伊斯蘭金融地位抬頭…
專欄1 是「新興國」?還是「復興國」?
第2章 主權基金打算在日本玩什麼花樣?
1 日本股市會不會受衝擊?
東證也將受影響…∕檯面下持續進行的對日投資…∕基本原則為分散投資…∕挪威實施分散投資…∕新加坡作風積極…∕中國還在學習與準備…∕最初實施大型股分散投資…∕投資日股目前仍是小規模…∕將逐漸發揮本領…∕中國機構投資者也搶進…∕中東國家鎖定品牌廠商…∕中東資金全部投資日本…∕基本上分散投資…∕可能實施購併也可能造成金融市場混亂…∕主權基金的活用…
2 不動產會成為其狙擊目標嗎?
暴發戶式的投資行為…∕新加坡資金投資日本…∕政府投資公社進行大型不動產投資…∕淡馬錫進行技術型投資…∕為何收購日本不動產…
3 主權基金涉足能源產業
資源小國日本…∕中國的能源戰略…∕中國努力確保能源充足…∕積極實施能源外交…∕與非洲關係更加緊密…∕也和俄羅斯拉近距離…∕和其他地區積極交往…∕由政府企業打頭陣…∕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航空母鑑…∕日本陷入苦戰…∕日本與中國的東海油田問題…∕庫頁島交涉也觸礁…∕非洲方面同樣陷入苦戰…∕就連印尼也不買帳…∕稀有金屬爭奪戰…∕生物燃料…∕日本以技術能力應戰…
4 日本產業界可爭取商機
(1)中東產油國投資環境已大大改善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持續高成長經濟評等提昇…∕競爭力也提高…∕經商環境有待改善…∕日系企業也紛紛進駐…
(2)尚未成熟的產業逐漸形成群聚效應
中東地區產業群聚效應現況…∕日系企業商機所在…
(3)製造業發展態勢
中東產油國…∕中國…∕俄羅斯…
(4)營建業發展態勢
主要動力仍是政府所推動的經濟計劃…(
5)金融業發展態勢
東京市場不夠活潑…∕中東資金很少投資日本金融業…∕普洛姆天然氣公司開始投資日本…∕主權基金的資金活用…
(6)其他
5 日本是否也應成立主權基金?
什麼是外匯存底…∕日本外匯存底過多…∕日元高漲外匯存底跟著增加…∕過度購買美國國債…∕根據負債狀況進行調整…∕資金過度集中美國國債操作…∕部分收益納入一般會計…∕利用實況的課題…∕國民年金基金管理用的行政法人的做法…∕年金基金積極進行海外投資…∕日本主權基金創設之議…∕日本主權基金創設之是非評價…∕積極運用的可能性…∕部分積極運用的可能性…∕日本應如何操作…
6 有必要引進成長資金
日本外來投資水位偏低…∕爭取外資投資而經濟復更生的歐美…∕活用新興國家的經濟力量…∕中東的財富…∕輿論傾向支持主權基金…∕主權基金的遊戲規則…∕注意的事項…∕引進成長資金…
專欄2 次貸危機與主權基金
第3章 各國主權基金操作特色
1 優等生挪威
挪威政府年金基金…∕積極公開資訊…∕實施全球分散投資…∕出資比例高達5%…
2 投資態度積極的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社…∕大膽進行大型投資…∕積極介入不動產投資…∕淡馬錫控股公司…∕海外進行積極投資…∕擅長金融與通訊業投資…∕也介入不動產投資…
3 中國經常扮演程咬金角色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經營階層政治背景雄厚…∕目前針對海外實施分散投資…∕資金與人才仍受限制…∕將來必更積極投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公營金融機構也積極進行海外投資…∕中國三大石油廠商…∕中國石油天然氣…∕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石油化工…∕鋼鐵公司…
4 企圖恢復大國地位的俄羅斯
俄羅斯安定基金…∕改組後未來基金將更積極操作…∕普洛姆天然氣公司…∕羅斯尼夫基…
5 親美派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金融局…∕皇家達姆控股公司…∕沙烏地阿拉姆可石油公司…∕沙烏地阿拉伯基礎產業公社…∕歐拉洋集團…∕政府年金基金…∕準備創設主權基金…
6 阿布達比大公國的巨大基金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大公國…∕阿布達比投資局…∕穆巴達拉開發公社…∕耶米雷茲國際投資公社…∕國際石油投資公社…∕阿布達比國營能源公司…
7 地位突出的杜拜大公國
杜拜國際資本公司…∕伊斯迪斯瑪爾投資公司…∕杜拜全球投資基金…∕杜拜證券交易所…∕其他…
8 卡達逐步拋售美元
卡達投資局…∕資料1 ~ 3…
9 科威特投資多樣化
科威特投資局…∕ …
10 資源大國澳洲的主權基金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未來基金…
11 美國也有主權基金
阿拉斯加州永久基金…
12 汶萊經濟依賴天然氣
汶萊投資局…
13 韓國意外積極進行投資
韓國投資公社…
14 馬來西亞活用伊斯蘭資金
卡札那國際公司
15 哈撒克進行資源活用
哈撒克國家石油基金…
16 反美的委內瑞拉也有主權基金
委內瑞拉國家開發基金…
17 加拿大資源省份也成立主權基金
阿爾巴達省遺產信託基金…
18 智利經濟依賴銅?
智利社會安定基金…
19 波瓦那經濟靠鑽石支撐
彼拉基金…
20 台灣為了避免政治風險而成立基金
國家安定基金…
21 格達費上校的利比亞也有主權資金
利比亞投資局…
22 核子國家伊朗也有主權基金
伊朗石油安定基金…
23 東帝汶也有主權基金
24 資源大國巴西也考慮成立主權基金
25 政情不穩的奈及利亞也要實施
26 金磚四國都已成立主權基金
27 印度也在籌備中
專欄3 主權基金是世界金融秩序的敵,還是友?
結語…
前言…
主要主權基金的推定資產規模與資金流向…
第1章 全球主權基金目前實況—三百兆資產如何運作
1 即將變成怪獸的主權基金
什麼是「主權基金」?…∕烏雲正在膨脹…∕旨在提昇國民資產…∕投資趨多樣化與積極化…
2 資產規模即將突破三百兆台幣
主權基金超過30個…∕目前資產規模約2.5兆美元…∕資訊未充份公開、操作不透明…∕活用外籍兵團…∕基本上分散投資,但也有的很積極…∕資產規模將擴張到12兆美元…
3 大舉進行企業購併
從事M&A活動的主權基金…∕政府企業同樣切入M&A…∕惹爭議的企業購併作風…∕大規模參股歐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