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這次dA的專題:《DESIGN 21》,邀請七位長期觀察所駐城市(香港∕曼谷、東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巴黎、倫敦、紐約、赫爾辛基)的設計類媒體文字工作者,以二期內容同時向讀者推薦共21位產品設計師及21位平面設計師,報導介紹全球主要城市仍然活絡變化的設計面貌。
將這些城市放在全球設計圖譜來看,總是既保有襲自各自城市文化的特有性格,卻又與全球化無法分割的交織著跨地域的色彩;所謂的設計無國界,所說的並非設計的齊一性,而是如何將帶有地域性格的設計語彙,轉化成沒有溝通障礙的設計作品。而這也才是這些城市能挺立世界天平的一端的優勢之處。
在這些城市之中,巴黎、倫敦及紐約,早已執全球設計之牛耳,領導創造潮流,不斷吸引各國人才前來共襄設計的盛舉;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亦素負盛名,甚至發展出獨特的風格流派,視設計為其經濟命脈之一,公部門近年更大量提出設計相關的推動及獎助方案,致力打造創意首都;北歐設計則在這些年幾成為顯學,其中芬蘭在發展上雖不如瑞典的國際化腳步,其實同樣有令人驚豔的豐富設計資源,同時將2005年訂為芬蘭設計年,宣示要運用設計增加產品與企業的競爭力;至於同為亞洲城市的東京和香港,一直都力圖維持和國際接軌的設計水準,「東京設計週」緊密結合設計產業與城市行銷,媲美米蘭、倫敦等設計展;香港則在中國開放風潮下面臨上海及北京的壓境,卻反將劣勢逐漸轉變為優勢,不但開闢中國內地成設計人的另一擅場,同時香港設計中心亦以成為亞洲設計中心自期;而後起之秀曼谷,在內需市場不足的現實條件下,讓他們更認知到必須放眼國際市場,在政府及民間資源的大力挹注下,將泰文化的異國風設計,成功推上國際舞台。
回到台灣,執政當局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成立創意設計中心,企業及學界亦高呼美學經濟……設計創價已然是全球潮流,《DESIGN 21》說的便是在這股潮流中,這些年輕的產品設計師及平面設計師,如何在各自的城市脈絡裡,爬梳走出城市的界域、登上無國界的設計舞台的故事。
《DESIGN 21》除了表示21位推薦設計師之外,兼有突顯21世紀的設計之意。設計師的選取,是以年輕一輩即嶄露頭角且以獨立工作室方式經營者為主,希望呈現的是21世紀新一代設計師及設計作品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