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長篇諷刺小說。
◎諷刺對象涵蓋整個傳統的封建社會,以反對功名富貴、科舉和八股文為中心。
◎是一幅不折不扣的舊社會儒林敗類的百醜圖。
作者簡介
吳敬梓
(1701—1754)字敏軒,一字文木。他出身的那個大官僚地主家庭,曾祖吳國對是順治年間的探花,祖輩也多顯達。到了他父親吳霖起,家道開始衰微。為人方正恬淡,不慕名利,對吳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響。吳敬梓年幼聰穎,才識過人,少時曾隨父宦遊大江南北。二十三歲時,父親去世。他不善治生,又慷慨好施,揮霍無度,被族人看作敗家子。吳敬梓早年也熱中科舉,曾考取秀才,但後來由於科舉的不得意,同時在和那批官僚、紳士、名流、清客的長期周旋中,也逐漸看透了他們卑污的靈魂,特別是由富到貧的生活變化,使他飽嘗了世態炎涼,對現實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從此厭棄功名富貴,不再應科舉考試。吳敬梓懷著憤世嫉俗心情創作的《儒林外史》大約完成於五十歲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