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緒論
所謂「五經」(Pentateuch),指的是舊約聖經最前頭的五卷經卷:《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這五卷經文,在猶太傳統上被認定為摩西的著(遺)作,也是來自神曉諭的律法書,深受希伯來民族的重視與尊崇;除此之外,它又是一套律法的經書典籍,對於這麼一套的神諭律法,一概以主觀性的宗教信仰為出發點,所以,歷史以來,一直被猶太民族視為該教的正典經書,不可稍有逾越。
五經的內容大略可分為兩類,一是有關歷史性的記敘;另一是宗教性的法規:前者記載了「萬物的起源」,著重在人類的被造與繁延,所形成的宇宙中心(創一~十一章)。在這十一章中,提供了神選民的早期歷史,對於以色列民族的起源及正史的發展(創十二~五十章),做了詳細的記載與說明;後者則記載了宗教法規中的「崇拜禮儀」、「道德規範」及「民事法規」,也是以色列宗教與文化形成的三大要素。
從《創世記》的開卷,我們首先看到的,除了六日的創造之外,緊接著是始祖的犯罪,以致與樂園的隔離;當人類不斷的增多之後,敗壞接踵而來,以致人類的興興替替,使世人一再的臥在惡者手中而無法掙脫。在這種罪行之中,神的作為就是「揀選」,藉由不斷揀選的行動,促進神與人和諧關係。職是之故,才掀起了亞當的二子──亞伯、塞特;往後尚有以諾及其四代賢哲──瑪土撒拉、拉麥、挪亞及閃、含、雅弗等這三子。在人類一再的墮落與神救贖一再的措折中,先賢四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開啟了耶和華的揀選之門,因而塑造了因信稱義的救贖典範,也開啟了人類救贖的門道。
《出埃及記》縱使記載的是神如何為了實現衪的計劃而搭救選民,然而還是源於《創世記》十二章之後的四大族長之延伸,直到神人摩西的出現。耶和華神藉助於與選民的立約,制定了《利未記》中的律法和禮儀,使選民與衪之間有暢通的相交;其後的《民數記》則是曠野飄盪的歷史,這一經卷記載了有關選民如何悖逆與神的教訓和憐憫,並且可以作為後代歷史的鑒誡;至於《申命記》的內容,側重於律法的重申,只是在前後的引申與結尾,並作了歷史的回憶與當下歷史情境的交代,尤以曠野飄盪歷史的鑒誡與進入迦南地之後的信仰生活,作了明確的規劃,所以可以從當代歷史,看到這些律法與選民的關係,這些法規的堅持維繫著這個民族的的命脈。若再以長遠的眼光來看這些律法,這「五經」法則的頒佈,其實已經啟動了神一項長遠的安排:就是祂要藉著選民建立一個衪心目中理想的國度。
就以歷史的角度來看(ca.1522-1402 B.C.),摩西算得上是以色列民族的救星,因為他把以色列百姓自埃及帶回到他們的先居之地,也是神應許給亞伯拉罕的迦南地,以此次人數之多與活動時間之久(ca.1442-1402 B.C),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遷徙。所以每一位研讀五卷古經者,都應從摩西這位選民領袖的生平入門,體察他如何與這麼一個國勢強悍的古埃及之關係,以及當代埃及帝國的古文明。
摩西本人是千古以來倍受尊崇的賢哲,對中東的民族而言,無論是宗教或是政治,甚至是人文的層面,產生的影響之巨,實在難以言喻。就從宗教的角度來審視,在五經的文字記載中,多次出現「耶和華曉諭摩西」這個詞語,表明他是神所認定的聖僕神人。至於猶太傳統上,對於五經的第一手資料的來源,無不一致認定乃出自他的著述,這些律法與生活的教育,乃是耶和華曉諭給他,再經由他傳遞給以色列百姓;這位創造萬物的至高神,把這些天啟法則,經由他的領受,然後一一吩咐以色列百姓務必遵守,所以他與五經的關係再密切不過了;除此之外,初世紀也因著基督教的興起,接受與承傳自舊約的經典,「五經」就隨著使徒傳播的途徑,遠抵歐、亞、非各洲。直至第六世紀伊斯蘭教創見之後,也是延覽了五經的內文,作為該教的經典;難怪也尊崇摩西為先知之一;職是之故,藉由五經內文而形成的伊斯蘭教義,也隨著此教在世界各地傳播,難怪摩西在經過幾十個世紀之後,所受到的尊重與五經的經典地位,始終屹立在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中,甚至有越發受到強力尊重的趨勢。
除此之外,從歷史與文明的角度來審視這五卷經典,可以看到「五」經與源於中東一帶的這三種宗教,教義都取自於摩西的律法書(其實是神頒令的),它們彼此間的關係應該極為密切,但實際上卻籠罩在歷史情仇,以致彼此間具有強烈對抗性。然而任何中東的政治人物,唯有持定這套經典法規,才能擁有宗教上的威權,否則不但顯不出宗教的本質,更無信仰的內涵可言,進而連政治生涯也不得保守。
由此可知,「摩西五經」不但具有史學、文學的價值,更具有宗教本質的價值與神學上的特殊地位。幾千年來,無不受到萬民極力的尊崇,連一再面對患難興替的以色列國,這些法則與思想,仍在這個民族的生活中根深柢固,而且這些經典全然的溶入這個民族的信仰與生活之中了。話說回來,五經不僅說明了人類早期文明的發展,特別是與當代各民族有關係的宗教信仰,都作了完整的附帶敘述。
論及希伯來民族的宗教信仰,自從信心之父──亞伯拉罕被揀選之後,這項宗教思維就不斷的溶入希伯來民族的社會與文化中,就在五經的經典中,同時保存了這個民族完整的人文記錄。然而從整個歷史文明的角度來看,這個民族已經到了無法與這個屬於他們的宗教──猶太教,脫離關係,因為這些古文明完全建基於當代的信仰,因此可以如此的給予評語:「沒有宗教就必沒有人類的文明」。可見文明與宗教關係的密切到了何等的程度。
只要讀者翻開《創世記》的首頁,首先出現的記載,明確敘說從天地混沌到萬物的被造過程,尤以文字記載之前的史前史,及至後來的兩河流域發展史,都是重要的史料,可以看到人類早期文明興起的過程,其中就以文字記載之前的史前史料最珍貴了。
聖經的編輯者,都具有歷史以及神學的觀念,這些編輯者將五經置於正典的前頭,如此編排的理由,乃是基於五經的歷史以及背景時序,因為這五卷經文所記載的內容,既具有珍貴的上古歷史以及稍後的兩河流域文明史,再加上大量記載公元前十六世紀的古埃及歷史與埃及古文明,自然的就把五經植於《聖經》的最前面。「五經」中所敘述的歷史與蘊含的人文,不僅提供了當代的歷史資料,有助於後人對兩河流域以及對整個米所波大米的中東文明有概略的了解;即使是兩河流域以西的近東文化,及後來的西台(赫)人所建立的西台(赫特)帝國,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畢竟兩河流域的示拿地,是人類第二個發源地,她僅次於人類的第一個發源地──伊甸樂園。洪水之後的舊約世界與文明,不可否認的,都是源自於這個地區,因而後世都以兩河流域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並且視此地為「人類文明的搖籃」,是自然而然的看法,其實第一個發源地與第二個發源地,時間相距已有二千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