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整體概念的人,能有較大的格局,不會在枝枝節節上空轉。36講的課程,是偶然的必然,也是必然的偶然。從此,讓智慧的《易經》不再深奧難懂。
偶然的必然,或者是必然的偶然,踏入《易經》這個領域,不知不覺,年數超過二位數。
客串式的演說,分述心得;密集式的講課,以特殊的重點,發表某些獨得的觀點,加上有計畫的開發「易經同心工程」系列產品,讓智慧的《易經》不再深奧難懂。是偶然的必然,也是必然的偶然。
近兩年,多所類似「易經學會」的組織,邀我有系統地講述《易經》,而有機會整理出與學員互動的成果與心得,終於有現在36講的內容,呈現在世人面前。課程源起、特色及大綱等等,總得向各位支持我的朋友,做個交代。
課程的源起,向讀者報告讀易之價值及我們曾經有過的機遇與努力;課程的特色,讓讀者注入一劑強心針,信則有靈;課程大綱勾勒出您即將閱讀的36講到底談些甚麼?
我們常常忽略全盤系統思考之重要性,有整體概念的人,能有較大的格局,不會在枝枝節節上空轉。
時代洪流屢有變遷,天地生物井然有序,移之人事,順此秩序,以言行、以交接、以指引人生,庶幾知所趨避,逢凶化吉,這就是《易經》的主旨。
必然的偶然,幼小無知接觸《易經》,因為生長在文化小鎮鹿港;偶然的必然,在古稀之年熱愛《易經》,因長年接觸電子與電腦科技,與二進位打交道幾十年。
異中有同,同中有異,人生最快樂的時機就是不同領域相激盪的際遇,也常會擦出另類的火花。
易之為書,廣大悉備,為群經之首。
經典固然永世流傳,但「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總要改變其容貌以適應新環境。
經典不只用來流傳與朗讀,更必須潛移默化、陶冶身心,在自然而然的環境下,令經典融入生活,達到生活上諸多不同的作為,即是文化經典的具體表現。
歲月、時間留下記憶,斑駁歲月刻上痕跡。時間歷史除供回憶與紀念,更值得我們從時間與歲月的軌跡中,找出天地人交流互動之簡易、變易與不易。
易指簡易、變易與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