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城是他的電影】
關錦鵬在香港拍的電影不多,卻是公認營造當代香港城市情貌的掌門人。《胭脂扣》之後,關錦鵬成了金馬獎常客;《三個女人的故事》更曾打敗《悲情城市》拿下最佳影片。往後即便他朝紐約、上海、北京進發,和台灣的接觸也未曾中斷。在他領路下,我們好比梅豔芳所飾演的如花,重返26年前《胭脂扣》拍攝地港島上環,回首他導演事業的起飛點,以及城市景色的變與不變。
【面子裡子】
六0年代以降,香港影業蓬勃、星光燦爛,地面上發展出亞洲無敵的市場規模;地面下蘊藏著理念崇高的電影浪潮,面子和裡子看似涇渭分明,卻能在檢視產業鏈上各個環節時,發現相互的支援與交流;面對近年強權崛起,使我們更渴望進一步探討兩岸三地電影產業的變遷與競合。
【精神根源】
借來的時空背景下,是什麼形塑了集體意識?創作心靈如何長成?也許來自香港的張愛玲、李碧華,台灣的瓊瑤、黃春明;或許是香港之於英倫與上海,台灣之於上世紀日本的關係。無論是先天的文藝基因,還是後天對他城的愛恨嚮往,香港與台灣電影,究竟本於何根?葉散何地?
【一衷各表】
因為身世相近,於是情衷互通,香港與台灣電影在國際情勢下演化的主體意識、親土親民的人文景觀、類型化的美學風格之中,皆有彼此欽慕、特質各異的深厚表述。
【鏡裡雙城】
幾乎以台灣為家的攝影師關本良、在香江奠下基礎的攝影師余靜萍,以及近兩部作品都與台灣密切相關的導演黃真真,他們都有兩處城鄉,一座是眼下的,另一座是心底的;一個在香港,一個在台灣。他們的處世思維和影像作品裡,恰恰溢滿了這雙重的曖昧情懷。
【香港電影場景】
香港地方之小、人口之多,造成其特有的城市氣質,被鏡頭捕捉、放大,在銀幕上成為永遠。如果根據香港電影按圖索驥,就會驚訝電影場景之密集和斑駁,在城市裡隨便散步,眼前景象都是似曾相識的畫面,電影裡的角色場景一一擦身而過。這是一座充滿既視感的光影之城。
【粵語對白教室】
香港電影中除了人人都能背上幾句的周星馳台詞,亦有許多道地經典,這就讓我們來練習正確發音與句型應用,要是有幸遇到類似處境,你也能用港腔港調說得一口標準粵語。
作者簡介:
百花映像2010年創立《CUE電影生活誌》,至2013年2月共發行32本月刊。目前發行《CUE電影生活》雙週刊、《SCOPE電影視野》季刊兩本刊物。
章節試閱
【這城是他的電影】
1987 / 2013─重返《胭脂扣》
「經過八0年代的中英草簽,決定香港要回歸,六四之後,香港人對未來完全看不清楚,到97年這段時間當中,各個藝術領域都對自我定位、認同有反思,光看電影這個通俗文化裡,也有一大堆片子是能反應出那時香港人普遍的心態,那十多年出現很多懷舊電影,《胭脂扣》(1988)也好,哪怕《表姊你好嘢!》(1990),都很有意思。」─關錦鵬
一、
半山區,斜坡路,路窄而陡,從香港大學門口的薄扶林道轉往山道,人被行車天橋的影子薄薄地覆蓋,對比兩旁細小的樓房,就像模型屋旁錯置了巨大滑梯,電影裡,就是這座橋,梅豔芳跟著萬梓良下電車後,沿著橋墩一路走上來。
「如花等待十二少的幼兒園門口,變過了餐廳、音樂教室,又經營過火鍋店,但主建築還在。在這個範圍裡拍了一個多月,拍到半夜,還有街坊主動送宵夜跟糖水,他們太愛梅艷芳了。」梅艷芳也是關錦鵬最愛的女明星,他們老是互相笑說:我在她身上看到一些男人的特質,她在我身上看到很多女人的特質,互補長短。
過去片廠制,導演人選由製片公司決定,在關錦鵬成為《胭脂扣》導演之前,十二少原是鄭少秋,萬梓良的前版是劉德華,朱寶意那個角色,本來是鍾楚紅要演的。「梅艷芳始終是女主角,她認為張國榮比較合適十二少,但他除了新藝城的電影,不能拍別的,梅艷芳便用她去新藝城拍一部電影,換張國榮跟嘉禾的合約來演《胭脂扣》,這在當時是一個特例。」
二、
隨著往皇后大道西接近,海水的鹹味愈來愈濃,「最前面就是電車總站,轉角這間麥當勞就是片中的『金陵酒家』,我們翻了一些香港老歷史刊物,這個位置叫石塘咀,那時是風月區,如花看著這個街角說金陵不見了,在30年代它的確是酒家。」
剛才的下坡路,就在片中萬梓良的住處外,有位婦人路過,渾厚而爽朗地向關錦鵬打招呼──「導演!」想必是周遭的老住戶了。26年前,她曾日日夜夜看著一群人和年輕的導演在這裡拍戲,當記憶掠過腦海的瞬間,會不會也嗅到當時封存於此的青春。
「這一區比較老化,年輕人的活力不見得找得到,但我也有這個歲數了,覺得這樣的節奏挺好的,那種neighborhood的感覺,比中環商業區有意思。」中環的半山早已飽和,不過SOHO區逐漸擴張領地,藝廊、餐飲都延伸到文武廟以西的上環、西環,將老化建築翻新再造,又非不問青黃的大規模都更,是多了點自主代謝的意味。
三、
《愈快樂愈墮落》(1997)後,關錦鵬北上去了中國,至今不曾在香港拍片。現在回香港的時機,會是在春節,在母親節,或媽媽的生日,回來基本上是放假,就去吃些從小到大喜歡的,雲吞麵是他至愛,一定會來威靈頓道「麥奀」,小小碗,份量極少,他這麼徐徐示範。
「灑一點點胡椒粉,先喝幾口湯,下點紅醋,再開始吃麵。我在這裡碰過張曼玉兩次,她一次會吃上兩碗。還常去附近蘭芳園喝絲襪奶茶,也會去『八珍』辦年貨、買蘿蔔糕。有時候覺得比較少運動,就從我家順著走下來。」
他說年輕時當然愛玩,每晚都像上班打卡一樣,一定要去蘭桂坊的「Disco Disco」報到。這間人稱「D.D.」的傳奇名店,在1978至1990年間,叱吒香港時尚社交圈,那時候蘭桂坊甚至還不蘭桂坊。「別說那種地方得不到真愛」,他予人教誨般,因為他和在一起20幾年的男朋友,就在那間Gay Disco相識。
四、
「本土教育是英國人帶給我們的,我讀的培正基督教中學是非常好的中文學校,我一路從小學念上去,6年教育裡面,每個禮拜有兩堂德育課,除了宗教概念以外,其他待人接物、倫理關係都有教,也包括對這塊土地的認知。」
「我從出生到長大念中學,都是在九龍,但真的中了所有香港人說的:開始住港島以後,就不會喜歡住九龍。這很奇妙,他們說港島人連禮貌都比九龍人好。」
「《畫魂》(2003)比較密集拍戲時,我在上海住過,在北京是兩年前開始租屋,最適合生活的地方還是香港。從《阮玲玉》(1992)開始,所有人都取笑我發了、應該在大陸買房,但我不會的,我決定到不拍電影的時候回來香港,北京的空氣污染指數是香港的10倍,在北京走在人群中會不自在,香港不會。」
採訪、撰文:孫志熙 攝影:kaki
【這城是他的電影】
1987 / 2013─重返《胭脂扣》
「經過八0年代的中英草簽,決定香港要回歸,六四之後,香港人對未來完全看不清楚,到97年這段時間當中,各個藝術領域都對自我定位、認同有反思,光看電影這個通俗文化裡,也有一大堆片子是能反應出那時香港人普遍的心態,那十多年出現很多懷舊電影,《胭脂扣》(1988)也好,哪怕《表姊你好嘢!》(1990),都很有意思。」─關錦鵬
一、
半山區,斜坡路,路窄而陡,從香港大學門口的薄扶林道轉往山道,人被行車天橋的影子薄薄地覆蓋,對比兩旁細小的樓房,就像模型屋旁錯置了巨大滑梯...
作者序
這是一本關於電影、以及城市中影像與人文的,不僅極具收藏價值,也歡迎讀者藉由每期的不同城市,開始計劃或完成一趟尋找都市影像流動的獨特旅程。
香港與台灣,台灣與香港,無數次的到訪、想念與對望,我們未曾真正親密,但也從不陌生。儘管電影產業各有消長,文化氣質兩相迥異,城市的靈魂與靈魂之間,仍有千絲萬縷的情懷牽掛。港台電影的命運,歷經半世紀以來的不段錯過,卻可能終將於此再度重逢。
。
這是一本關於電影、以及城市中影像與人文的,不僅極具收藏價值,也歡迎讀者藉由每期的不同城市,開始計劃或完成一趟尋找都市影像流動的獨特旅程。
香港與台灣,台灣與香港,無數次的到訪、想念與對望,我們未曾真正親密,但也從不陌生。儘管電影產業各有消長,文化氣質兩相迥異,城市的靈魂與靈魂之間,仍有千絲萬縷的情懷牽掛。港台電影的命運,歷經半世紀以來的不段錯過,卻可能終將於此再度重逢。
。
目錄
【這城是他的電影】
●1987 / 2013─重返《胭脂扣》
●關錦鵬╳聞天祥 午夜隨談─從影卅載,總有一條筋連著台灣。
【面子裡子】
●那些年,星光正燦爛─香港影星影業在台興衰史(上)
●餘光閃耀,照亮後進的影壇真大哥─香港影星影業在台興衰史(下)
●香港國際影視展、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裡的中港台競合
●市場前沿的守望者─香港電影發行&映演
●榮華和諧之下,還有值得的事情─堅決獨立電影組織「影意志」
●當代電影青年三式─新銳導演盧鎮業、陳浩倫、麥曦茵
●香港獨立紀錄片在哪裡—放映渠道與風格
【粵語對白教室】
●經典句型練習&賞析
【精神根源】
●讓故事轉世流傳─港台電影的文學改編
●那些人,那些年,那些事─港台心靈中的他城魅影
●笑看悲劇,自嘲嘲人的生活精粹─劇場、電影演員詹瑞文
【一衷各表】
●時局的迴響:香港電影裡的自主意識
●戀戀人情:香港電影眾生相
●風格化視覺:香港電影美術導讀
【鏡裡雙城】
●關本良、余靜萍、黃真真的雙城電影路
【附錄】
●密集而斑駁,充滿既視感的光影之城─香港電影場景
●場景路線圖
【這城是他的電影】
●1987 / 2013─重返《胭脂扣》
●關錦鵬╳聞天祥 午夜隨談─從影卅載,總有一條筋連著台灣。
【面子裡子】
●那些年,星光正燦爛─香港影星影業在台興衰史(上)
●餘光閃耀,照亮後進的影壇真大哥─香港影星影業在台興衰史(下)
●香港國際影視展、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裡的中港台競合
●市場前沿的守望者─香港電影發行&映演
●榮華和諧之下,還有值得的事情─堅決獨立電影組織「影意志」
●當代電影青年三式─新銳導演盧鎮業、陳浩倫、麥曦茵
●香港獨立紀錄片在哪裡—放映渠道與風格
【粵語對白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