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一
●期待更優質的下一代
很高興能為洪東榮醫師的《別毒害下一代》撰寫推薦文,本書中充分展現洪醫師豐厚的醫學與毒理的知識,再加上他多年的醫學中心臨床經驗,得以生動、沉穩、通俗的文字,娓娓道出準媽咪、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女所關心的熱門話題,可說是難得一見的好書,也為《別毒害下一代》注入了強心針,為人父母的不能不看,為人子女的不能不知道在周遭我們所面臨的各種危機。
筆者認識洪醫師已近30年,這段時間內與洪醫師合作解決之中毒案件不可勝數,尤其是在農藥中毒方面的經驗,例如「納乃得」及「二氯乙醇」等案件,藉著由筆者所提供的的準確檢測、鑑定,再加上洪醫師的愛心、耐心與豐富、縝密的解毒、急救的知識,均能獲得社會各界肯定的突出表現。
由於近年來分析檢測、鑑定儀器的精進與普及,使得一連串造成食品的安全問題一一浮現,洪醫師更是以毒理學家之專業背景,為大家揭開這些危害人體之有毒物質的神祕面紗,本書之推出即可一窺究竟。
我相信讀者能感覺出這本書內容的新鮮度、廣度及深度,以及作者累積多年臨床經驗所撰寫文章用心的程度。筆者鄭重推薦這本書,可作為各類教學、一般民眾有利之參考工具書。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副所長
李宏萍
推薦文二
●如何「食」在安全,本書是最佳說明!
我們人類製造了許多的化學物質,而我們也一直與這些由自然界或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化學物質接觸。
人類必須呼吸、吃及飲用化學物質以維繫生命。水及飲料是化學物質。食物也是由化學物質所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化學物質組成的混合物。在毒理學領域中有一重要觀念是:所有的物質都有可能成為毒物,而是否會成為毒物則取決於所暴露的「劑量」。
日常飲食需適量,不然即使是水,過量也會影響身體健康。此外,飲食當中也存在許多危機,例如近年來爆發的三聚氰胺、塑化劑、順丁烯二酸等食品安全事件。因此,民眾若能多一點了解毒理學相關知識,必能有多一點的「食」在安心。本書《別毒害下一代》即基於上述之觀念,希望為人父母者能了解及關心我們下一代的飲食安全與健康,沒有安全的飲食,遑論飲食帶來的健康。
本書主要分成五的章節,循序漸進介紹:懷孕的準媽咪飲食中可能危害肚裡的寶寶的有害物質、飲食或補藥或其中所含有害物質對於出生後至兩歲嬰幼兒的可能影響、可能存在於日常用品而會影響嬰幼兒健康的有害物質、垃圾食物對於兒童之不良影響、以及孩童與青少年會接觸之日常用品中可能存在之有害物質。
本書中相關毒理學知識不僅可提供給即將為人父母者或已為人父母者參考,也可提供給一般民眾「食」在安全的方向。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
劉興華
推薦文三
●不只躲明槍,更要防暗箭
在產科門診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醫生,我剛知道懷孕,前些日子吃的藥物、照的X光片、喝酒、抽煙……等,到底會不會影響胎兒?
聽到老同學洪東榮,國內首屈一指的毒物學專家即將出書,題目就是《別毒害下一代》,竟然踩到我的場子來了,當然得趕緊仔細反覆捧讀。美其名汲取新知,其實是覓縫找碴,希望能找到些許瑕疵,倚仗積累幾十年的實務臨床經驗,多少挫挫教授學者的威風。
僅僅是看完第一段章節:「抽菸」對胎兒的影響及傷害,我就澈底服氣。臨床上要能解孕婦的惑、安孕婦的心,其實很不容易。我們常是抱著一本沉甸甸的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孕婦用藥的安全分級原文書,照本宣科來分析藥物的可能影響。書中內容泰半是臨床個案統計的總結,對於致病機轉、系統傷害,則鮮少著墨。更重要的是,懷孕早期最常會接觸到的多種可能,諸如咖啡、茶、酒、可樂、毒品、中藥……等,卻沒列入這本孕婦用藥黃金準則的研究範疇,臨床產科醫師只能含糊、心虛的以「最好不要」、「可能沒問題」等草草帶過。
本書的前半段,從不正常的生活習慣如抽菸、酗酒、咖啡、可樂與茶,談到感冒成藥、安胎藥及中草藥等,深入毒理機轉、淺出系統疾病,內容詳盡但清楚易懂。以東榮浸淫基礎毒理學、專攻臨床毒物治療幾十年的功力,來闡述詮釋此課題,臨床婦產科醫師的結論,真可謂游刃有餘。
年事漸長,閱歷愈久,愈能體會「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的江湖鐵律。知道危險、會事先防範的毒物,通常傷害不會太大,最可怕的是戴上和善、安全假面的殺手,不知不覺、直接間接殘害你及下一代的健康。
臨床上,常有媽媽不能接受,為何懷孕至生產中,從沒接觸過任何致畸胎物質,我還是生下個畸型兒?我們常以統計的結果安慰她們:即使沒有任何毒物、藥物接觸史,所有新生兒罹患或大或小先天畸型的機率還是高達2%。這2%的畸胎率或是爾後原因不明的疾病如自閉症、過動兒等,到底有多少比例是由先天基因突變造成?抑或是未明的飲食或環境因素導致?有待進一步研究釐清。但目前已證實的是,日益攀升的生殖系統畸型,和環境荷爾蒙因果相關。
藥、食、毒同源,有個共同點:病從口入。本書的後半段,就是針對環境潛藏的毒性物質、食品添加物風險,甚至和商業利益緊密結合的垃圾食物提出深切的省思。「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是沉重的呼籲,但「絕子絕孫的咀咒」,是迫在眉睫的危機。
昔日「生生不息」的場景,已成追憶,徒留無限唏噓的醫界稀有動物──產科及兒科醫師。感謝經常在鎂光燈下風光作秀的毒物專家投注心力在此冷門的優生保健領域,同時彰顯大家對「未來希望」下一代的關切與憂心。稚嫩的幼苗最是脆弱、抗性差,提供無毒、健康的孕養沃土,是我們一輩子要戮力達成的任務。
台中市婦產科醫師
李宏昇醫師
推薦文四
●一本結合學理與生活毒物解析,讓人一看就懂的好書
有人中毒了,您第一個想到的是誰?
沒錯,是醫師!
但您想到的是急診醫師;
我想到的,是國內毒物科權威,
洪東榮主任。
2005年5月,震驚全國的「台灣版千面人事件──毒蠻牛案」,10家超商部分提神飲料被發現攙入劇毒氰化物販售,雖然下毒者在產品上張貼骷顱頭圖樣,甚至寫著「我有毒,請勿喝」,依然造成誤食民眾1死3傷悲劇。幸好當時任職台中榮總的毒物科的洪主任,從媒體報導中發現第一例送他院患者死亡原因不單純後,在該院接到第一個中毒個案時,仔細精準判斷氰化物中毒,並立即給予解毒劑,切斷閻羅王索命鋼繩,也挽救了三條人命。
2011年,台灣發生食品業者違法添加工業原料塑化劑,重創台灣美食形象;2013年,食品添加順丁烯二酸(通稱毒澱粉)事件,再度讓台灣美食蒙上陰影。兩次食品含毒事件,洪主任在第一時間站在第一線,明確告知這些化學藥品的成分、對人體的危害,以及可能造成的副作用、後遺症。
媒體同業常常跟主任開玩笑,說他這麼多年來跟大家解釋說明一大堆,怎不乾脆出本書,讓大家對日常生活中意料可能添加、意想不到卻添加、從未想到還添加的毒物,做個完整的介紹?總算,大家的期待,主任聽到了,主任也做到了!
在這本書中,主任用最簡單易懂的文字,從母親肚子懷了寶寶開始,以一個孩子的孕育、出生、成長,到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中,可能吃到、接觸到的任何毒物作前後串連,加上文中對專有名詞如「塑化劑」以方塊小檔案模式達到「報你知」的功能,讓不是毒物專業的我們也能看得懂。
值得一提的是,主任對社會的關懷面也在最後一章節的毒品中呈現。毒品一直是很多家庭、學校、社會的最痛,該書在介紹生活中毒物的同時,不忘讓大家了解這些常見毒品的毒性,對自己、對下一代,甚至對國家社會重大的危害,字字句句的叮嚀與提醒,已經超脫一個醫師對患者病況的關心,而是一個醫師期許以自我專業,喚起社會遠離毒害,更深層的關懷。
這樣一本結合學理與生活毒物,讓人一看就懂的好書,看了,絕對值得;不看,絕對後悔。您,還要等嗎?
蘋果日報記者
曾雪倩
推薦序五
●願大家過著「無毒有我」的健康人生
在千呼萬喚及眾人引頸企盼之下,咱們毒王──洪東榮醫師的大作《別毒害下一代》,終於要付梓問世了。
尤其是在最近幾年,國內接連發生了一連串的食品安全事件,像2008年毒奶精(三聚氰胺)、去年的塑化劑、還有最近的毒澱粉(順-丁烯二酸)……這般毒來毒往,搞得國內人心惶惶,食在有夠毒,食或不食?不知如何是好,就連國外也都開始疑慮台灣食品的衛生安全。除了要怪政府這部老舊機器年久失修,螺絲與發條都鬆了,以及毒你千遍也不厭倦的黑心商人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出在老百姓身上,因為咱們市井小民的食品安全知識普遍不足,導致缺乏警覺性所致。
此時此刻,毒王的書正好可以補強這方面的知識。《別毒害下一代》 這本書,是從孩子在媽媽的肚子裡開始談起,一直到長大成人,巨細靡遺的列出了存在於我們周遭的有害事物,讓為人父母者能避免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毒害了自己的心肝寶貝,聰明的遠離有毒的生活,活得健健康康。
認識洪醫師二十幾年了,深知他的處世待人之道,除了「仁心仁術」之外,他還喜歡結交像我這樣的小人物,許多被他救回一條命的人,現在也都變成了好朋友,洪醫師常會在假日到他們家裡和工作場所去走一走、看一看,關心他們的近況。而我,何其有幸,得以常常隨著前往,也在聊天之中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與常識。
現在竟然不在意小弟才疏學淺,要我替他的新書寫序,這可讓我這個頭號大粉絲感到受寵若驚,而不知如何下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本家中必備的無毒有偶(台灣國語都出來了)是「無毒有我」的知識書,真誠推薦給大家。
洪東榮粉絲團團長
姚嘉進
作者自序
●願天下父母們重視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其實身處於一被毒物圍繞的環境。
2011年由於一位盡責的公務員的用心,揪出黑心廠商用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代替棕櫚油製造起雲劑,添加在各種食品內以提升產品的穩定度及色澤口感,造成媒體所稱的「塑化劑∕塑毒風暴」。
DEHP為環境荷爾蒙的一種,它們對人體的影響是依年齡而遞減,也就是說對胎兒和新生兒影響最大。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越高,會提高男嬰生殖器官先天性異常風險。在胎兒發育階段,塑化劑會影響生殖系統發育及動物性別表現,甚至波及中樞神經系統發展,使孩童學習能力低落、注意力無法集中。因此,事件發生當時,造成台灣的父母們巨大的恐慌及強大的心理壓力,也是出版這本書的開始。
事實上,除了塑化劑之外,台灣還發生過其他各種食品添加物所帶來的爭議,或者是不該出現在食品中的化學物質汙染問題。如2008年,中國奶製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以蒙混蛋白質含量,結果導致很多兒童腎結石及急性腎衰竭;以及今年爆發的順-丁烯二酸酐修飾澱粉所帶來食品恐慌。這些人為或環境汙染所帶來的危害,兒童常常首當其衝,是受到傷害最嚴重、最深的一群。
從人類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起,經過胚胎形成嬰兒、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的過程,身體內某些細胞、組織或器官持續在成型、長大及成熟。在這個發育過程中,細胞代謝功能不同於成年人,很容易受到外來的傷害或影響,細胞因而死亡或增生成癌症變化,這已經有很多動物實驗或是人類流行病學研究證實這種看法。因此,在懷孕、出生及長大的過程中,如何提供一個健康的環境,讓我們的下一代不要受到毒害變得相當重要。
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暴露的化學物質相當多,在本書中,我們以毒理學原理為說明、討論的根據,針對不同的成長階段可能暴露的不同物質分門別類,再引用科學文獻的研究報告及個人臨床經驗逐一說明。透過這本書,希望讓父母們能重視自身和環境對胎兒、小孩的影響,降低可能發生的毒害。也希望ㄧ般民眾能對毒理學有正確的觀念,不會惶恐,從容為你家的小孩準備健康的食品及用品。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