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世界第一位把《易經》活用在現實生活中的女性學者。
從易經的觀點和角度來破解萬物現象,指導後人如何在無常萬變的紅塵人世了解自己的處境、心境,掌握時機的變與不變,體察人情而後能應對萬事萬物,創造圓滿人生!
★易經不只是占卜卦象,更是聰明生活的利器!
★我們平日朗朗上口的用語:「鐵齒」「不三不四」「三陽開泰」「物極必反」這些現代用語,其實正是出自於易經。現代人若能重新認識易經,就更懂得如何在生活與事業之中趨吉避凶,擁有順遂人生!
本書為嚴定暹教授執筆,不僅闡釋學理,深入生活,以「易學入門」,為現代人在紅塵之中找到應變力。
作者簡介:
嚴定暹
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員
中華華美媒體傳播協會理事
YWCA(基督教女青年會)國學經典講座
臺灣漢聲電臺「易起幸福」節目主講人
NeedsRadio全球華人廣播網「字裡行間」節目主講人
著作
.《山重水複必有路-活用孫子兵法》 天下文化 2003年出版
(上海三聯書店 2008年於大中國地區發行,書名定為《格局決定結局-活用孫子兵法》)
.《不信好命喚不回-易學命理淺談》 天下文化 2003年出版
.《笑談孫子兵法》好優出版社 2013年出版
.《笑談易經》 好優出版社 2013年出版
.《情愛紅塵--史記的生命美學》台灣清涼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年出版
影音著作
˙孫子兵法/走出思維的迷局/找到獨家〝成功術〞音頻
已於2017年3月10日於中國喜馬拉雅網上線播出
˙智慧密碼—孫子兵法今譯
(DVD音像著作) (台灣清涼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出版)
(中國國際音像出版社2008年6月於大中國地區出版發行
北京中智信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銷
出版品定名為「新解孫子兵法 基礎篇、應用篇」共16碟)
˙「古月照今塵」系列(DVD音像著作)
古月照今塵(一)全系列(台灣清涼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出版)
一、浴火鳳凰---太史公司馬遷之生命重建
二、10倍速思考---孫子兵法的時間觀
三、創新者的修煉---孫子兵法的智慧思考
四、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從韓信的悲情看處世智慧
古月照今塵(二)全系列
一、孫子兵法之人性化管理智慧
二、謹守分際、忍辱負重的賢相---蕭何、曹參
三、從表相到真相---孫子兵法的形敵術
古月照今塵(三)全系列(2017年4月24日出版)
痞子英雄:劉邦的成功學---亙古不變之職場勝出術
章節試閱
容「易」的生活
《易經》強調觀「卦」必得懂得觀「卦」之「變」。
能夠錯綜複雜的觀「卦」,方能窺得全貌;
而能錯綜複雜的觀事,才可能作全方位的思考。
不三不四
《金瓶梅》第二十二回有這樣一段話:
「你也看個人兒行事,我不是那不三不四的邪皮行貨。」
《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一回也有這樣一段:
「這班人就這樣等不三不四的幾個綽號。」
其實,不只民間小說中,「不三不四」是常用語,現代雅痞看到瑪丹娜、女神卡卡(Lady Gaga)的那樣兒也不禁會大為感嘆:
「不三不四的,不成個體統!」
現代人,即使中文程度不佳,運用「不三不四」這個詞彙,也絕不會用錯,但是,究竟什麼是「不三不四」?為什麼是「不三不四」,而不用「不一不二」、「不五不六」?很多人還是莫名其妙,不知其所以然!
《易經》的精神是「定位」,所以六十四卦每一卦中的每一爻都因所在之位而定吉凶悔吝,而易卦是六畫卦,也就是說:易卦的一個卦之中有六爻,而一卦之中的爻是從下往上畫,所以,最下面的一爻,是「初爻」,其次是「二爻」「三爻」「四爻」「五爻」,而第六爻,也就是最上面的一爻,稱之為「上爻」;六爻卦中,「初爻」、「二爻」為「地之位」,「三爻」、「四爻」是人之位,「五爻」、「上爻」為「天之位」,因為三爻、四爻是人之位,所以,不直接批判一個人言談舉止不像「人」,而是以數字稱代,說他「不三不四」!所以,「不三不四」這個語辭,還真不是「不三不四」隨隨便便的一個說法,「不三不四」典出《易經》,可是一個非常委婉含蓄的罵人的話。
鐵齒
「鐵齒」,這個河洛語詞,意指一個人說話很肯定,很有把握,或者略有些「自以為是」的意思,但是古往今來,除了鑲牙、植牙,還少有人天生鐵齒,那麼「鐵齒」這話從何而來?
《易經》中有一部份文字是專門論斷一卦的卦辭,稱作「彖辭」或「彖傳」。
「彖」是一種動物,據說,「彖」這種動物齒牙銳利,能夠咬斷鐵器和金屬品,「彖辭」的作者非常自信,他自認自己對卦辭的論斷絕對錯不了,所以,他將自己的論文定名為「彖」,他自信「鐵口直斷」,這位「鐵齒」的作者,據說就是孔子。「鐵齒」,這個河洛語辭,可不是鄉土俚語,也是典出《易經》。
三陽開泰
中國的節氣曆,寅月相當於西曆的二月,節序上正逢立春,而節氣曆每一月都有一相應之卦,寅月之卦為「泰卦」,泰卦的卦象:初爻、二爻、三爻,都是陽爻,所以每逢立春,大地春回,萬象更新,最常見的新年頌辭便是「三陽開泰」—也是源出《易經》。
道法自然
孔子曾經論斷他最鍾愛的弟子子路,說子路「不得好死」!後來,子路果然是在衛國的一場政變之中被剁成肉醬—孔老夫子也會算命?其實,依子路直道而行的性格,當然易遭橫禍,孔老夫子只是就常理之必然以訓誨弟子—「剛強易折」是宇宙自然律,人是宇宙自然的一部份,人當然無能規避這個自然律。
「《易經》原是卜筮的書,孔子賦以人文義」—這種說法己成為讀《易經》
的人或是不讀《易經》的人的共識,其實,細細想來,卜筮之術原是自然律的推衍,睿智明哲的孔老夫子很早就發現:人無法擺脫宇宙中自然律的掌控,不過,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藉由對宇宙萬象的閎觀默識,體會自然律的運轉軌跡,從而建立人類肆應自然的思考觀念,有助於人類對客觀環境的掌握,應變能力的增強以及人生境界的提昇,因為有了這番認知,孔老夫子讀易經愈讀愈有趣,乃至於大為感嘆:
「我若五十歲就讀《易經》,恐怕就不會犯大過了吧!」(「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語出《論語‧述而篇》)
《易經》的〈序卦傳〉,歷來為研究《易經》的學者公認:「孔子以人文思想闡發六十四卦卦名的內涵義!」
〈序卦傳〉是孔子以六十四卦的卦名闡發天地萬物衍化流行,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規律,以及面對這些不能討價還價的自然律,人類的因應之道;「否極泰來」、「剝極必復」所述說的就是盛極必衰,物極必反的自然律,明瞭這個自然律,處高峰的人又豈敢驕奢?處低潮的人可以有盼望,可以使人「處盛勿驕」、「在艱彌勵」。
實在說來,「賦自然律以人文義」,也不過如此,它不是什麼玄之又玄,不著邊際的玄學,它也不是泛泛的寬慰人或嚇人的話,而是將自然規律與紅塵人世的遊戲規則相結合,「道法自然」的哲理!今天,這些說法已成為俗語、諺語,但是,卻很少人想到這是自然法則,也是智慧思考。
錯綜複雜
《易經》既是以「道法自然」為宗旨,當然期盼能夠真切、深入的了解自然。
然而,人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必有死角,就以觀察一個物體來說,無論從哪一面來看必有一面看不見,譬如:從正面看人,必然看不見背面;從上面鳥瞰,則腳底看不到;從背面看身材窈窕、體態動人之人,待見到臉蛋,雖不一定是風乾橘子皮,但令人失望的情形,也不少見;所以,從眼目可見層面來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可不是詩情,是真真實實的物理情。
《易經》的作者強調觀「卦」必得懂得觀「卦」之「變」,而「變卦」的方式有「錯」、「綜」、「交互」三種:「陰陽錯」,就是將「卦」中的陰、陽爻相互抽換;「上下綜」,就是將爻的位置顛倒看;還要將一卦內部作縱深的變化以觀察,就是所謂「交互卦」,而「交互」以後還可陰陽、上下、錯綜一番—這樣的「卦變」,「變卦」可是比「正」、「反」、「合」的唯物辨證法要複雜好幾倍了;能夠錯綜複雜的觀「卦」,方能窺得全貌,而能錯綜複雜的觀事,才可能作全方位的思考—全方位的觀察本來就不是一剎那的觀察,而必是連續觀察;中國人的老祖宗早就知道全方位觀察、全方位思考,並且提示我們腦力激盪的訓練方式,那就是錯綜複雜的「變卦」。只可惜今天我們只知道「錯綜複雜」這個名詞,而且也能琅琅上口,卻不知道如何錯綜複雜的觀事、思考。
哦!說到這裡,又想起來了,當一個人想法發生變化,一件事情有了變化,我們常以「變卦」來形容,這也是典故出於《易經》。__
生活的哲學
瑣瑣道來,我們可以發現到,原來《易經》所述說的可不是什麼「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的大道理,根本就是我們生活週遭的事事物物—其實,《易經》的作者早就告訴我們:伏羲制畫八卦的來源有四:仰觀於天,俯察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那就是說伏羲畫卦取象的範圍並沒有脫離我們的生活圈。事實上,從古至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升斗小民,誰也不能脫離這個生活圈,因此,《易經》可以歷兩千多年而彌新,而亙古常新—萬般法不離世間法,《易經》的作者早就有見於此。懂得《易》法,生活可能要容易很多。
約十年前,報上登載一則消息,一位德國學者馬漢茂教授曾統計,中國有關漢學的書在德國最暢銷的是《易經》,平均一天可賣七十本。當第一位華裔太空人王贛駿博士將八卦攜入太空之後,在美利堅也興起「《易經》熱」,甚至有一則誇張的笑話,大學教授,穿上長袍,在白板上畫一個八卦,就會予人「未卜先知」的感覺,就可令學生痴迷;只是,當舉世已知有一本很古老的書叫作《易經》之時,如何為《易經》定位,如何還《易經》本來面目,讓大家了解《易經》是生活的哲學、生活的藝術,炎黃子孫實在有待努力。
「相對論」應用篇—交「易」新詮
客觀環境不可變的時候,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方向、換一個立場、
換一個思考方式,常常是回首成春!
利害有反
春秋時代,智伯打算攻打仇由國,可是道路艱險,不便通行,於是鑄了個很大的鐘要贈予仇由,仇由的國君喜出望外,就整修道路,預備將大鐘迎回國。
仇由國的大夫赤章曼枝勸諫國君:
「萬萬不可!贈送禮物是小國事奉大國的方式,現在大國反而送禮給小國,禮物後面一定緊跟著軍隊,絕對不可以將大鐘運回國!」
仇由國君哪裡聽得進這種話,終於修好道路,興高采烈的將大鐘運回國,不到半個月,智伯的軍隊順著運鐘的道路入侵仇由,仇由就被滅亡了!天下哪裡有白吃的午餐呢?仇由國君實在太笨了,不過,要聰明也不難,天下事通常都是一體兩面,「利」與「害」也不過是一體兩面,仇由國君笨就笨在只憑一面的思考就作認定,他的大臣雖然提醒他作反面思考,可惜,他不肯聽。
春秋時代昭奚恤當楚國丞相時,有人放火燒了穀倉,一時查不出是誰?昭奚恤將賣茅草的人抓來審問,果真是這人放的火—因為穀倉燒毀,大多數受害,相反的,賣茅草的人可因此獲利。
中國式管理學的大師韓非子所提分辨忠奸的管理方式之一就是「利害有反」。
韓非子認為只要掌握住「利害有反」的原則,部屬雖奸詐亦難逃領導者的法眼。韓非子並以戰國時代韓昭侯的管理方式為例:
韓昭侯有一次洗澡之時,發現熱水中有小石子,他問:
「如果掌管沐浴的人(尚浴)免了職,有沒有遞補的人?」左右回答說:「有。」
韓昭侯吩咐把那人叫來,那人興沖沖地來了,韓昭侯痛斥他:「你為什麼把小石子擺在熱水裡?」
那人嚇壞了,從實招來,果然是他搞鬼,因為只要「尚浴」免職,他就可以遞補,所以想法子害人。
大凡事情發生,有的人因此得利,有的人因此遭殃。如果有好處,應該是主管其事的人得到好處;但是,事有蹊蹺,明明該有好處的,卻是沒有利,反而有害,這就得明察:誰可能因此蒙受利益?這個人往往就是罪嫌。韓昭侯根據這個道理裁決是非,成為戰國時代最為治國有術的明君。另外,像廚房大師傅進呈餚饌,熱湯裡竟然有生的肝片,韓昭侯照樣不放過廚房大師傅的候補者。
這種明白「利害有反」的察奸術是韓非子認為政治領袖必備的領導統御術之
一。事實上,這項察奸術的應用之道也是無窮。風靡世人的日本推理小說雖是機關萬千、變化萬千,但是,一以貫之之道不過是「反向思考」而已!而凡庸之人明白此道也可以趨利避害。茲舉一例:當傳言初起,不妨閎觀細察一番,誰是這項傳言最大的受益者,造謠者也就昭然若揭了!「相反而相成」還真是不易之理!
山不過來我過去
曾國藩中年以後以讀書人領軍平亂,初期頗不順,某次又逢敗績,著令師爺修書求援。師爺捻斷數莖鬚終於不得不實事實書寫下「屢戰屢敗」。但經曾國藩之友人李元度將此四字調了個次序,改成「屢敗屢戰」—此一更動竟成應用文的經典之例。因為,「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所述雖然是同一事實,不過,換了一個次序,予人截然不同的感受:前者令人覺得主其事者庸碌無能;後者卻不得不令人對主事者的堅毅不撓肅然致敬。事實未變,所變者著眼點,感官即判然而異,其中訣竅也不過是逆向操作之道而已!
國劇名角李桐春以扮演猴子著名,而有「美猴王」之譽。一日有人請教李先
生:為什麼您演猴子如此傳神?
「一般人扮演猴子時,力求唯妙唯肖,事實上,猴子最大的特性,就是模仿人,因此,我是學猴子模仿人的模樣,所以就特別神似!」
李先生嚴肅的回答!江湖一點訣,說穿了,也不過是易地而處的「交易」之理。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這是諸葛武侯〈出師表〉的名句,而在這兩句話中「蜀漢江山可是我打下的基業」之意也呼之欲出!事實上,劉備從貧無立錐之地到成為一方霸主,諸葛亮的襄助輔弼,關鍵至鉅,關於這一點,兩位當事人(劉備、諸葛亮)是有共識的。「功高而主不震」,諸葛亮尚知分寸,固然是原因之一,劉備領導有術,才真正是要點!劉備臨終托孤之言是「少主可輔則輔之,不可輔則取而代之」—這段話可真「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劉備告訴諸葛亮:今日,蜀漢能有這番局面可說都是您老人家的功勞,我怎麼敢要求您還幫我那不成材的兒子呢?所以,您看著辦,若是您要將蜀漢天下收回去,我也沒話說,再說,時至今日,我又如何能管得著呢?—有人說,光是這一段話,劉備「梟雄」之譽就當之無愧,因為,這幾句話中,不僅識時務,而且洞悉人心之危微,更掌握了諸葛亮的心性。
對諸葛亮來說,「士為知己者死」,這是中國知識份子的至高訴求,朋友之義,所求的不過是「你知道我的心」,既然你肯定了我諸葛亮對蜀漢的功勞,我夫復何求?你既然擔心你死後蜀漢之中我最大,擔心我會將自己打下的江山據為己有,那就讓你放心吧!所以,諸葛亮跪在劉備床前發下重誓:「敢不竭股肱之力,繼之以死。」
日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怨不得誰。大丈夫本來就須言出如山!劉備以退為進,逼諸葛亮立了重誓,才放心的走了!唉!高手過招,也不過一個「交易」之道!
所以,中國上古的大政治家,連至聖孔子對他都推崇備至的管仲強調:能明白「付出就是得到,是執政者的至寶(知予之為取,為政之寶——《管子‧牧民篇》)」
而「予之為取」不也是交易之理嗎?
大企業家吳舜文女士結婚之初,先生忙於事業,當然無暇去記什麼結婚紀念
日、嬌妻生日之類的事,但是,廿多歲的小婦人怎能不介意這等事?怎能不怨歎?
然而,怨歎又有什麼用呢?最後,這位小婦人決定:在自己看重的日子,自己買一束自己喜歡的花,再買一張卡片,寫上自己期盼的祝福話語,然後交給丈夫,請他簽名—結果是:皆大歡喜!這位當代傑出女企業家的婚姻幸福之道,也不過是掌握了「交易」之理!
唐朝武則天稱帝時,張昌宗以年輕英俊,成為女皇帝武則天的入幕之賓,也因此成為政壇炙手可熱的人物,許多大官都挖空心思巴結奉承張昌宗,好讓自己的仕途能更加順遂。
有一天,張昌宗的哥哥張同休設宴邀請眾公卿。席間,大家都紛紛讚美張昌
宗,說:「六郎(張昌宗排行老六,此為暱稱)像蓮花一樣的美麗。」
天生玉貌的張昌宗對自己的容儀當然是自信的,而得到眾人的認同當然更高興,所以笑得嘴都合不攏。這時宰相楊再思卻站起身來說:
「不對,不對,這樣比喻很不恰當。」
張昌宗怫然不悅的看著楊再思,楊再思說:
「應該說蓮花像六郎一樣的美麗才對。」
張昌宗聽後立刻更開心地笑了。以宰相之尊客串狗腿,要勝人一籌,也不過是運用一個交易之道罷了!
孩子不肯好好唸書,告訴他:
「媽媽不知道書上在說什麼?請你講給我聽,好嗎?」
百分之九十的孩子必然會努力把書上的道理弄懂了來教媽媽。這一招「循循善誘」之道,也不過是一個「交易」之理!
「易」理所以是行走紅塵的不易之法,就是因為「易」理隨處可用,而且還真好用。
穆罕默德有一次對門徒說:「我明天將祈禱讓對面的山過來!」
第二天,日昇至日落,雖然穆罕默德虔誠祝禱,對面的山屹立如舊,不曾移動半分,面對門徒的默默注視,穆罕默德泰然自若的說:
「山不過來,我過去!」
客觀環境不可變的時候,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方向、換一個立場、換一個思考方式,常常是回首成春。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綜觀紅塵諸事、眾生百相,不能不感慨:「利」、「害」一線間;而「詭詐」
與「睿智」不也是一線之間嗎?且看當前江湖的秘笈、密術都是「江湖一點訣,說穿了不值錢」。而探究源頭,幾乎都出自《易經》哲理的提示,結果形成反淘汰,劣幣驅逐良幣,一般人一想到《易經》,就以為是算命看相。
五十歲開始讀《易經》,認為:「若自己早幾年讀易經就不會犯大過」的孔老夫子早有見於此,他說:
「《易經》的智慧可以使人頭腦清晰、看事深入而細微,並且能深謀遠慮,但是,不懂得善用這種智慧,就會成為賊頭賊腦的人!能夠深謀遠慮、防患未然,絕惡於未萌,卻不致於揣摩人情、投機取巧的人,那麼算是真正明白易理的人!」
(孔子曰:「絜靜精微、易教也……易之失賊……絜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見於《禮記‧經解》)
—天下事總是利弊互見,關鍵在於人如何掌握、運用,賢者識其大,不賢者識其小,《易經》也不例外。
「道」無貴賤大小之別,施之於卑處為小道,行之以巧詐乃為詭道,以道福國利民、造福蒼生,即為大道。這種情形就如同水之為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本身豈有善惡,完全繫於人如何掌握運用。
所以,孔老夫子很早就告訴我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是,人如何弘道?這又深深繫於人本身器量見識的廣、狹、淺、深;用道之人器局大,自然能恢弘小道以為大用;器局窄淺之人,即便是知大道也難大用—同樣是「逆向操作」之道,有人引之為博取抽菸的權利、有人用來哄猴子、有人用來誘敵、有人用來逢迎拍馬、有人用來調整自己的心態、有人用來究明事實真相、有人用來造福國家,功能的大小與「道」無關,完全在於用道之人!那麼,人又如何恢弘器局、開闊胸襟呢?林肯的話應當是有助益的:
美國南北戰爭時,林肯的部屬向他說:
「求上帝站在我們這一邊,保佑我們將南軍打敗!」
林肯肅然的說:「讓我們祈禱上帝,求上帝讓我們站在上帝的那一邊!」
閎觀寰宇、放眼天下、恢弘器識,自然可以運作小道為大用,何況大道!
容「易」的生活
《易經》強調觀「卦」必得懂得觀「卦」之「變」。
能夠錯綜複雜的觀「卦」,方能窺得全貌;
而能錯綜複雜的觀事,才可能作全方位的思考。
不三不四
《金瓶梅》第二十二回有這樣一段話:
「你也看個人兒行事,我不是那不三不四的邪皮行貨。」
《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一回也有這樣一段:
「這班人就這樣等不三不四的幾個綽號。」
其實,不只民間小說中,「不三不四」是常用語,現代雅痞看到瑪丹娜、女神卡卡(Lady Gaga)的那樣兒也不禁會大為感嘆:
「不三不四的,不成個體統!」
現代人,即使中文程度不佳,運用「不三不四...
作者序
《自 序》
走入紅塵,不惹塵埃 嚴定暹
在紐西蘭,自己開花、自己結果,跌落滿地,無人珍惜的奇異果,到了臺灣,卻是論「個」計價,為什麼?空間不同了嘛!「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的廬山,為什麼會呈現不同的樣貌?因為,觀看者的位置不同!「一江春水向東流」在唐山是定理,過到臺灣,可是「江水西流」,因為,臺灣的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其實,不止是奇異果、不止是廬山、不止是長江大河,至聖先師孔子不也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即便是孔子,和他關係遠近不同,也會對他產生不同的觀感——「位」之用,大矣哉!
漢代著名的哲學與科學家王充,在他所著的「論衡」書中有一則小故事:
有一天,一位白鬚老翁在路邊哭泣,哭得非常傷痛,有人好奇,問他如此哀傷的原因?這位老翁說:少年時出來作事,長官喜歡老成之人,因為他年少,長官怕他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靠,所以,不受重用;不久,有戰事發生,有武藝在身的人常受到不次拔擢,他就去習武;習武有成,戰事已經平定,政府中,開始重用有文才的人,他的一身武藝已無用武之地,只得重新開始習文,習文有成,已垂垂老矣,而此時政府中又開始重用青年才俊——他的命運多舛,因為一生都不能逢「時」!
有一少女,幼時訂親,佳期將近,對方突然暴斃,他的父親不忍女兒守望門寡,就到處說親,但是,只要訂親,對方就死;到後來,甚至晚上在家說:「明日要到某家提親!」第二天,對方就死,一連提了十七家,都是這種情形,父親氣惱至極,就對女兒說:
「我看,妳就許配給我們家的小狗吧!」
沒想到小狗也死了!父親氣不過,就對女兒說:
「妳的命這麼硬,我看妳自己去死吧!」
這位少女想到自己如此命硬也是真是傷心,哭哭啼啼的來到河邊,想要跳河!剛好有一名男子,愁眉苦臉的在河邊,看樣子也是想跳河,這名男子看見少女要跳河,出於本能的攔阻,並好奇的探詢原因,待知道原因後,就對她說:
「唉!我已經剋死了三個太太,我也不怕人家命硬會剋我,妳若願意,就嫁給我吧!」
兩人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命硬?看是碰到誰,碰到更硬的,真不知是誰怕誰?天下事,因「人」而異,也是定理!
「時」、「位」、「人」的重重互動,交織成萬丈紅塵,在這張塵網之中,「江上不賣魚、林中不賣柴」是知「位」之理;與時推移,是用「時」之道;「因人而異」是處人之法——「定位」思考,「時成」之理暨旁通「人情」是博大精深的《易經》中,所提示的「執簡馭繁」的簡易之理!
更迭不已,瞬息萬變,乃是自然現象,佛家云:「一呼吸間,有千百個生滅。」確實,在一眨眼之間,寰宇之中即已千變萬化,不過,在此千變萬化的紅塵萬象之中,實亦有一些不變的變化規則,大文豪蘇東坡執此兩端而寫下:
「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物與我皆無盡也!」(〈赤壁賦〉)
變與不變之間,認知:變是必然,並進一步體察變的必然規則,自然可以發現,無常萬變的紅塵之中,實在有諸多不變的常理常則,譬如:萬事、萬物、萬象都是瞬息萬變,這是不變的!「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這是不可變的!「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不變的……了解「變」與「不變」的定律,發揮人的智慧,不為變化所牽制,並且掌握變化,就是中國先聖先哲閎觀天地萬象的最高目標:「體常馭變」。
中國的先聖先哲「仰觀於天、俯察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如此孜孜不倦的宏觀天地萬象,期望能在「變」與「不變」之中找出一些簡易的馭變法則,並竭盡所能將其心得畫卦、垂象以示現後人,其情懷乃在期望幫助子孫建立一個紅塵樂土。
紅塵人世之中,當我們遇到挫折、打擊時,自省是有必要的,不過,自省並不是讓我們自怨、自責,一直找自己的缺點、毛病——一件事情的發生原就有諸多因素,怎麼可以只怪一個人呢?固然不可以只怪別人,也毋須只怪自己!《易經》閎觀天地間的「變」與「不變」之後,提示了幾項自省的切入點:時、位、人——也許時間不對:時間不同,有很多事情的考量必然得作調整,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也不一定有相同的看法,例如一個人青年時期、壯年時期、銀髮時期的生涯規劃、財務規劃都不可能相同……;也許「位置」不對:站在同一角度,但是,三樓與三十三樓的景觀視野,絕不相同;站在同一樓層,東面與東南面的景觀視野也絕不相同;自然界如此,人間世也不能自外於這個自然律,同樣是「父子關係」,我對父親與我對兒子的心態怎會盡同?因著我的身份、價值觀、立場,我自有我的看法,世界上何處尋一個與我完全相同的人?又怎能要求別人與我想法一致?……也許「人」不對:「因人而異」,天經地義。
明瞭「時」、「位」、「人」之間的「變」與「不變」,對自己、對他人,或可減少諸多無明的怨責。
國內一位著名的易學學者曾說:「將學習《易經》當作滿足知識慾望的追求,非常可惜——《易經》一定是要回到生活上。」這當是對《易》學極有體悟之論。《易經》原是中國的先聖先哲提示後人的生活指導原則,指導後人如何在無常萬變的紅塵人世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位置,掌握時機,體察人情而後能有圓滿的人生;而能力強的人,己立之後則能立人,己達之後則能達人,獨善其身有餘之後,進而兼善天下!人人有此識見,天堂就在人間!紅塵之中即有樂土!
近年,頗有一些機會在一些公眾場合介紹易經,亦常遇到聽眾相詢:市面上是否有易學入門的書籍?目前,坊間介紹易經的好書確實不少,但是,學者執筆,所以闡釋學理者多;筆者乃不以淺薄,稟持「述而不作」、「文化薪傳」的理念,寫作《讀懂易經》——「易學入門」正是此書的定位。
《讀懂易經》誠為一本小書,但是,此本小書之面世亦涵容了諸多紅塵之愛,在此不能不表達至深之感謝:感謝徐有守教授過去的栽培!感謝前警察專科學校陳校長連禎百忙之中撥冗賜序!感謝復興電台「幸福人生」之主持人裴女士,當年邀請於節目中傳述國學——因著「幸福人生」筆者得到無限的愛護與支持!雖然不是佛教徒,不過,因著《讀懂易經》的問世,再度體會了「因緣和合」——謝天謝地,因天地之美意,愚魯如我之人,竟然能得到如此多的「愛」!
邀天之幸,十餘年來於漢聲電台持續有一個國學的單元節目,與聽眾朋友分享古聖先賢的智慧;承主持人許二尹小姐先後為此單元命名為「談笑用兵」、「『易』起幸福」,充分勾勒此兩本經典的精義、「古學今用」之標的以及二尹與定暹的期待,並在此向二尹及多年來給予定暹支持與愛護之聽眾朋友深深致謝!
《自 序》
走入紅塵,不惹塵埃 嚴定暹
在紐西蘭,自己開花、自己結果,跌落滿地,無人珍惜的奇異果,到了臺灣,卻是論「個」計價,為什麼?空間不同了嘛!「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的廬山,為什麼會呈現不同的樣貌?因為,觀看者的位置不同!「一江春水向東流」在唐山是定理,過到臺灣,可是「江水西流」,因為,臺灣的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其實,不止是奇異果、不止是廬山、不止是長江大河,至聖先師孔子不也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即便是孔子,和他關係遠近不同,也會對他產生不同的觀感——「位」之用,大矣哉!...
目錄
出版緣起
推薦序一 偶開天眼覷紅塵 陳連禎
推薦序二 活用易理,悠游紅塵 徐有守
推薦序三 用易理於生活的女性學者
代序 走入紅塵,不惹塵埃 嚴定暹
一、生活篇---在萬變無常的紅塵中,找到人生定位
容「易」的生活
二、經典篇---如鑽石般璀璨的人生智慧寶典
圖文並茂的經典
三、易理篇---「多元思考」是行走紅塵不變的真理
朝三暮四、朝四暮三 —— 中國的相對論
「相對論」應用篇——交「易」新詮
四、易象篇 --- 從萬象軌跡中,找出共象之妙
現象會說話
言有盡而象無窮
象可象,非常象
動象、相「動」
我思故我在
五、心象篇---廣結善緣、廣種福田,即能旋乾轉坤
笨蛋,關鍵在自己!
心光燦爛
心想事成
須向情田種慧根
六、易數篇---用「數」而不為「數」惑
數字的魔力
七、風水篇---風水容或有助,終究要人傑才能地靈
人間隨處有乘除——中國風水觀
八、問情篇---體察人情、人性,具備「化善」、「化成」的襟懷
問世間情是何物?
此情不關風與月
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自不同
葡萄怎麼吃?
好,真是姦得可愛!」
紅塵須愛——閒話「作秀」
天人交泰以「操」情
悲智雙運談用情
先哲的政治秀——易經「神道設教」的政治藝術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容易別
九、命理篇---「善易者不卜」的閎觀思考法
鐵口直斷——「測不準原理」與命理占驗
早睡早起命運好
道法自然又一章——命理探微
出版緣起
推薦序一 偶開天眼覷紅塵 陳連禎
推薦序二 活用易理,悠游紅塵 徐有守
推薦序三 用易理於生活的女性學者
代序 走入紅塵,不惹塵埃 嚴定暹
一、生活篇---在萬變無常的紅塵中,找到人生定位
容「易」的生活
二、經典篇---如鑽石般璀璨的人生智慧寶典
圖文並茂的經典
三、易理篇---「多元思考」是行走紅塵不變的真理
朝三暮四、朝四暮三 —— 中國的相對論
「相對論」應用篇——交「易」新詮
四、易象篇 --- 從萬象軌跡中,找出共象之妙
現象會說話
言有盡而象無窮
象可象,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