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張國榮的世界》第一冊裡面提到,張國留給我們許多豐富的文化遺產,我們希望將他一生對電影的貢獻製成一個較完整的「張國榮光影印證」,獻給愛護他的影迷和朋友。現在願望已經達成,最後一冊的《張國榮的世界3》亦已完成付鋅。
《張國榮的世界》分為三冊,標誌著張國榮的電影事業三個不同階段和不同層面的演技發揮。《張國榮的世界》1、2所詳述的41部電影作品,我們看到第一階段初出道默默向上游的張國榮,雖然表現稚嫩,但努力鑽研至演技成熟摘取了第一個最佳男主角獎;第二階段,他退出音樂圈後移民加國再回歸香港,專心發展電影事業,進而邁向國際,演技備受推崇。
第三冊的《張國榮的世界》,介紹15部電影是由1996年《大三元》至2002年《異度空間》。這個階段的張國榮,已蛻變為性格演員,敢於挑戰不同類型的角色,演技更見精進。但他不甘於重覆既有的成功模式,勇於尋求突破,不斷超越自我,為個人理想全人全意付出,這份精神令人敬佩。
這時期的香港電影業,郤逐漸由絢爛轉向沉寂,電影市道的困境愈見嚴峻。
1995年,VCD日漸流行,盜版猖獗,香港電影業出現危機;翌年,電影產量開始下滑。1996年張國榮仍處於積極衝刺狀態,除了復出舉行個人演唱會外,還有5部電影上映:《大三元》、《風月》、《金枝玉葉2》、《色情男女》及《新上海灘》。完成了《春光乍洩》的拍攝工作後,張國榮專心籌備其個人的「跨越97演唱會」,並作世界巡迴演出,直至97年尾才接拍賀歲喜劇《九星報喜》。
1997年的金融風暴,使香港電影市場再進一步萎縮,電影院一間一間消失,產量亦由全盛時期的年產300多部下跌至少於100部,票房收入每況愈下,香港影業敲響了喪鐘。可堪告慰的是,香港電影在海外卻日益受重視,並在國際影展中屢獲殊榮。同年,《春光乍洩》在康城影展大放異彩,王家衛成為香港首位康城影展的「最佳導演」。
香港娛樂圈瀰漫著一片愁雲慘霧,不少電影人沒有工作而轉投其他行業或流入內地影市,從事廣告、電視等拍攝工作。此時,20位熱心導演組成了「創音聯盟」,預算各自集資,物色演員拍一部高質素的電影救市,但20位導演最終只有張之亮一人履行諾言拍一部《流星語》,而演員當中,亦只有張國榮傾全力支持,以一元片酬接演該片。
鑒於盜版嚴重影響業界生存,香港演藝界人士於1999年3月17日發起「反盜版大遊行」,全港戲院停業一天,藉以喚醒市民罷買翻版碟,並要求警方加入打擊翻版行動。
從數字顯示,自1997年起外語片的票房已超越港產片,相信部份觀眾已轉看外語片,除了受盜版影響,港片質素大不如前亦是導致觀眾流失的原因。1999年,張國榮在香港大學的電影座談會上,亦曾語重心長的寄望業界以誠意及認真的態度製作電影,挽回觀眾對港產片的信心。同時,他亦指責傳媒經常泡製負面新聞,醜化藝人的形像,間接影響影迷捧場意欲。當年《星月童話》上映,張國榮雖努力配合宣傳,但傳媒卻將捏造的花邊新聞變成焦點,令他對傳媒非常失望。
2000年,張國榮應香港電台之邀,執導一部以反吸煙為題的短片《煙飛煙滅》。熟識張國榮的影迷或觀眾,都知道自80年代開始他已有志當導演。雖然這齣短片不屬於大電影,但它是張國榮的第一個Baby,一部張國榮自編自導的電影,意義重大,因此我們也將此片的有關資料一併收錄在《張國榮的電影世界3》內,作為56部電影以外的一章。
2002年,張國榮為實現當導演的理想,成立了個人製作公司Dream League,準備在娛樂圈大展拳腳。這個「夢幻同盟」不單製作電影,並會經營其他娛樂事業包括製作演唱會等。除了積極籌備首部執導的電影《偷心》,他同時部署多個拍攝計劃,可惜心願未了。
最後一提,這一冊的焦點導演,我們訪問了張之亮;此外還有四個階段的張國榮訪問,讀者可從中看到他心態上的轉變,對電影的熱誠和投入,對獎項的看法,以及當導演的那份决心。